第105章 战事(二)
若是和谈有用,旦西此时就不会带着五万兵马在南唐边境烧杀抢掠了。
所谓的《和平条约》,只不过是幽台国哄骗南唐心甘情愿把粮食拱手奉上的一纸空文罢了。
南唐泱泱大国,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幽台国欺辱,柳弗愠恨不得立即带兵打去幽台国的老巢。
吴自远却道:“如今国库空虚,若是大军南征,一应军饷物资必然要从民间征集。百姓劳苦,生活已然不易,若是再加以重税,只怕会使得民不聊生。”
柳弗愠气愤地道:“给幽台国送的上万石粮食亦是从民间征收,吴尚书这个时候怎么不说百姓劳苦,民不聊生了?”
吴自远被柳弗愠呛声,也不生气,解释道:“给幽台国送多少粮食,我们心中自有定数;可一旦与幽台国交战,战争会持续多久?能不能打胜仗?打了胜仗之后幽台国会不会退兵?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一旦两国交战持续的时间长,不但粮食等军饷物资的损耗会超过我们许诺给幽台国的粮食,而且南唐还会损失成千上万的将士,这些牺牲将士们的家庭,他们不但失去了亲人,还失去了劳动力,甚至许多家庭会因此而生活无依。到那个时候,只怕南唐的损失要远远地高于送给幽台国的那些粮食了。”
他之所以主和,并不是他害怕幽台国,或者害怕打仗,而是因为一旦两国交战,损失最大的不是朝廷,而是百姓啊。
吴自远的话令李复书和其他主战的宰相们不由得深思起来。
柳弗愠是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他自然知道战争的损耗有多大,也知道战场上有多么的残酷,只是.....
“只是就算我们愿意和谈,恐怕幽台国也不愿意。”
“哦?怎么说?”李复书着急道。
虽然幽台国打了他的脸,他很想把这一巴掌还回去,但他身为皇帝,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办事,他所做的决定须得有利于国家和百姓才行。
听了吴自远的话,他心中本已经倾向和谈。只要幽台国能够继续遵守《和平条约》,不再侵扰南唐边境,他愿意送他们一些粮食以换取南唐将士的性命和百姓们的安稳生活。
但听柳弗愠这话,似乎连和谈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办到的。
柳弗愠解释道:“幽台国若是为了粮食才侵犯南唐边境,那他们应该等到秋收以后再来。如今才不过盛夏,许多平民百姓家里根本没有余粮,他们这个时候来压根儿抢不到多少粮食。所以臣以为旦西此时率领五万大军侵扰南唐边境,或许根本不是为了粮食,而是为了南唐的城池。”
听了柳弗愠的话,李复书面色更加凝重。
若幽台国是为了粮食才侵扰南唐边境,那倒还好说,他只要与幽台国就无偿赠与粮食的数量达成一致,便可以避免这一场战争。
但若是幽台国觊觎南唐的城池,他是绝不可能让步的,那么这一战便势必不可避免。
就如吴自远所说,这些年来南唐大战小战战事不断,国库损耗巨大。
若是此时与幽台国交战,无疑是让外强中干的南唐雪上加霜了。
而且南唐一旦因为战争而显出颓势来,只怕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一想到这一战的后果,李复书就头疼不已。
吴自远却与柳弗愠持不同的观点:“我倒觉得幽台国是为了粮食才侵扰的南唐边境。幽台国遭了水患,想必是粮食被大水冲走,如今正在闹饥荒,根本等不到秋收,所以才不得不在秋收前侵扰我国边境。”
柳弗愠反驳道:“但以往幽台国也会因为缺粮食而到南唐边境来抢掠,但他们每次派来的人都不多,而且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抢粮食,而并非伤人。可这次他们不但派了五万大军,还见粮食就抢,见人就杀,如此蛮横残暴,实在不像是想和谈的样子。”
吴自远道:“幽台国遭了水患,不但粮食被大水冲走,庄稼也被冲毁了不少,想必是一万石粮食不足以帮他们度过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所以旦西才会率领五万大军压境,并且行事如此残暴的目的,或许是为了重新谈判《和平条约》的条件,提高南唐无偿赠与幽台国粮食的数量。”
李复书拍着桌案怒吼道:“难道我南唐是幽台国的粮仓不成?他们说要给多少粮食就给多少粮食?难道他们幽台国的所有人都要南唐的百姓来养着吗?”
一个小小的幽台国,竟然也敢威胁他,李复书心中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
但若两国开战,战争时间久了,造成的损失又必然会比直接给幽台国送粮食多得多。
李复书靠躺在宽大的龙椅上,沉吟了许久,才道:“此事绝不能被幽台国牵着鼻子走,否则将来他们一缺粮食就大军压境,祸害无穷。但两国交战,时日一久又必然累及百姓。所以和谈的结果必须达成,但却不是简单地答应幽台国的所有要求。”
宰臣们纷纷点头赞同李复书的观点。和谈是可以的,但是也不能任由幽台国予取予求。
众人都期待地看着李复书,等待着他做出最后的决议。
李复书道:“命南中军和西中军二路中军立即前往南部边境,助方蒋攻打旦西五万侵略军,让他们想办法尽快打个大胜仗。一旦取得胜利,不必恋战,立即跟他们和谈。”
南中军和西中军是驻扎在南唐中部距离南部边境较近的两支军队,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南部边境。
既然旦西五万大军压境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和谈的筹码,那他就先打压打压这个筹码,再与幽台国和谈。一来叫幽台国不敢坐地起价,二来也好叫幽台国以后不敢随意侵犯南唐边境。
应对策略已经议定,宰相们各自退下,回去安排后续之事。
李复书端起茶杯急急喝了一口水。
军情紧急,方才议事之时他连口水都来不及喝,此时不由得有些口干舌燥。
这时侍从来报:“贤妃请求觐见皇上。”
“哦,她来干什么?”
“这......这......”侍从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说。
“嗯?”李复书奇怪地看着侍从。
安仁殿非但是李复书的寝宫,更是他办公、会见大臣们的地方,所以一般不得李复书召见,妃嫔是不能擅自过来的。
但总会有些妃嫔喜欢到李复书跟前献殷勤讨小意,比如吃饭的时候来送个菜,或者天冷的时候来送件衣服什么的,通常请侍从通报的时候都会交代清楚。
侍从会把妃嫔们的来意告诉李复书,至于见不见来这些妃嫔们,那就是李复书的事情了。
此时李复书问那侍从朱倩是来做什么的,这样简单的问题,侍从却答不上来,不由得让他有些奇怪。
那侍从为难地道:“陛下,您......您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复书见侍从为难,面上更加疑惑,他起身往外走去,却见朱倩一身素白衣服,身上毫无装饰,脸上毫无妆容,披头散发,就这么直直地站在门外。
若是朱倩手臂上再戴条白布,那就是给人守丧的模样了。
李复书不由得呵斥道:“贤妃,你这是做什么?”
如今边关刚刚传来战事,朱倩就这样一副守丧的模样站在他面前,实在晦气得很。
朱倩还没有说话,眼泪就先掉了下来,她缓缓地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李复书磕了两个头,才神色哀戚地道:“求陛下把哥哥调回京都。”
朱倩这话说得没头没尾的,就要李复书把朱绍调回京都。
但李复书却是明白了朱倩的意思,必然是朱倩听闻南边传来战事,所以才来向他求情。
李复书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起来。
先不说朱绍身为薛州刺史,如今战事当前,应当全力御敌,想办法保全下辖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不是丢下百姓们不管,自儿个首先逃回京都。
但说朱倩这么急着求他把朱绍调回京都,显然是认为南唐一定打不过幽台国。
他才派兵助方蒋攻打幽台国,朱倩就一副哭丧的模样来到他面前,这不是在咒南唐打败仗吗?
李复书此时已然没有心情与朱倩说任何话,指着外边喝道:“滚回去!”
朱倩听得李复书这一声呵斥,犹如五雷轰顶。
李复书虽然不像李复礼那样对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礼,但他也不是野蛮粗暴之人,此时居然让她滚回去,实在是朱倩万万没有想到的。
她跪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李复书,之前想好的说辞此时竟然一句也说不出来。
李复书此时看着朱倩,眼中满是厌恶。
他见朱倩不动,又喝了一声:“你还不走?”
李复书眼中的厌恶,朱倩尽收眼底。
她一直以为李复书这大半年不去她的宫中,是因为生朱绍的气而连累了她。
但李复书心中还是爱她的,只不过为了惩戒她的父兄,才故意冷落她,不见她。
因为她曾经与李复书是那么要好。
两个人在窗下对月吟诗,在园中赏景作画;但凡她看中的东西,李复书总是想办法给她找来;甚至因为李复书给她的赏赐太过频繁,惹得妃嫔们嫉妒不已。
有时候她生李复书的气,李复书还会低声下气地向她道歉。
他们两个人曾经度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以至于就算李复书因为她的父兄犯了错而不理她,她心中非但一点也不埋怨李复书,反而满怀期待地日日等着李复书来见她。
谁知她再见到李复书的时候,她在李复书的眼中看到的不是怜爱,而是厌恶。
朱倩的心仿佛被一柄大锤子给敲了一击,顿时四分五裂,神思不属。
李复书见朱倩呆愣在原地不肯离开,不愿意再与她多费口舌,指使一旁的侍从道:“你们把贤妃送回昭庆宫。”
他说完不理会朱倩如何反应,抬步往安仁殿走去。
只是还没走上两步,一只脚就被抱住了。
他低头看去,是朱倩扑在地上抱住了他。
朱倩满面泪痕,急急地道:“母亲只有哥哥一个儿子,求陛下不要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把哥哥调回京都,让他承欢母亲膝下。”
她以前以为李复书虽然不见她的面,但心中仍然是爱她的,只要她哀求李复书把朱绍调回京都,纵然李复书不喜朱绍,也会因为怜惜她而保朱绍一命。
如今她看到了李复书对她的厌恶,心知此时若是被李复书给轰了出去,以后再想见他一面就难了,更别提求他调朱绍回京都了。
所以她此时必须要求得李复书调朱绍回京都不可。
李复书听了朱倩的话,却是怒火中烧。
朱倩口口声声说不要让朱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就是在说南唐一定打不过幽台国,而他要是不把朱绍调回京都,朱绍就一定会死在薛州吗?
“你......”
李复书指着朱倩正要骂她,这时他身后突然传来极为严厉的呵斥之声。
“贤妃在胡说八道什么!?南唐大军定会把幽台国的侵略军一举歼灭,绍儿也会好好地呆在薛州,抵御敌军,保护百姓,哪儿也不去!”
李复书和朱倩都向后望去,说话的人正是匆匆从外面赶来的朱志行。
朱倩一见到朱志行,仿佛看到了救星,眼泪顿时忍不住掉了下来,呼道:“父亲,我......”
“贤妃别这样叫我,我没有你这样是非不分的女儿!”
朱志行匆忙打断朱倩的话,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李复书跟前,直直跪倒在地,痛哭道:“臣没有教好贤妃,竟然让她说出这样的蠢话来,请陛下责罚臣,臣定然无所怨言。”
今日南边传来军情,朱夫人担心朱绍安危,一个劲儿地让他来求李复书把朱绍调回京都。
他对朱绍的期望甚高,当然不会依朱夫人之言,惹得李复书不喜。
因不耐烦听朱夫人念叨,朱志行便把自己关在书房,不许任何人打扰。
谁知朱夫人劝说不动他,竟然私自进了宫,让朱倩去求李复书。
朱志行从书房出来之时,刚好碰见朱夫人从宫中回去,身上的朝服都还没有换下来。
他问朱夫人去宫中做什么,朱夫人支支吾吾不肯明说,他便知道朱夫人母女要坏事了,这才紧赶慢赶地进了宫。
谁知他刚一到安仁殿,就听见朱倩求李复书调朱绍回京都的话,顿时肝胆俱裂,赶忙在李复书开口之前训斥朱倩,希望能够稍微挽回李复书的心意,保全朱绍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