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第102节
今年过年,李建华和李建明兄弟俩都打算回家过年呢,去年大哥李建明没回来,今年建了新房子,这个大哥倒是要回来了。
回不回来这种事儿,李友桂倒无所谓,她提前几天还是去供销社找熟人买了些糖和饼。然后自己家又做些发糕和粉利,以及包些粽子,这个年过得也是相当的好了。
李家这个年是真的喜气洋洋的,不说李建华和李友柳兄妹俩的成绩在班级前五,年级前二十,就连李友桂这学期的初中段考和期考,全部在九十多分以上,班级前五名,年级也是前二十名的。
这样的好成绩,大大的长了罗中华的脸,令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很惊讶,后来都没放弃游说李友桂去上学,然后李友桂自然也是不同意的,只保证了每次考试都考前五或者前三,学校这才放过了她。
年二十九的这一天,整个生产队的人都人人无心干活,盼着杀猪分肉,好像过年一样,几乎人人都出门去看杀猪去了。
当然,放牛依然是李母的活儿,不过这个活被李建文和李友柳给接过去,兄妹俩一起边放牛边看书,自得其乐,根本不去凑和。
李母在家给大儿子和二儿子铺床呢,其实也没什么好东西,铺的全是旧的棉被,再盖一床旧的被子,家里现在有三床新被子,四床旧被子而已。
现在大家睡觉都是把全部的衣服都穿完了才进被窝的,这样才够暖和,俩兄弟回来也得这样做,不然会冷得睡不着的。
李友桂也没去地里干活,她正在做粉利,早早起床就把昨儿磨好的粉水份滴干了,这会儿正在灶房里翻炒着呢,炒完了她就在桌子上各种揉搓。
今年不像去年只做五斤米了,她足足泡了差不多十二斤米,一大盆呢。
李母很快也过来帮忙了,李友桂揉得差不多了就扔给她,最后是李母搓成一条条的粉利。母女俩足足干了三个多小时,才把粉利全部蒸上。
蒸粉利的活就给李母干了,李友桂看了看时间,这才去拿一只盆往生产队大队部的方向走。
她要分肉去啰。
李友桂到的时间真的是刚刚好,六头大肥猪已经杀完,正在给社员们分配。
先分到肉的自然是劳动力最多的社员,自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李友桂当刚好在中间这一档,大概一个多小时之后,就轮到她了。
因为李友桂家养猪也有功劳,干活也是先进分子,她家分到了六斤肉,三斤肥三斤半肥瘦,另外再给了三根骨头。李友桂也没说什么,先把分到的肉和骨头放进盆子里。
然后,她又向生产队再买了十根骨头,这些骨头自然不像上次在队伍打到野猪那次给的肉多,上面都只带了二两肉的样子,不过李友桂一点也不嫌弃。
除了买骨头之外,李友桂还买了猪肚猪肝猪肺之类的猪下水,凡是别人不喜欢的,她能买的都买了。
生产队的人也没为难她,特别是那些分到很多肉的人家,不怎么稀罕这些猪下水和骨头,也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分得少的人家舍不得花钱也舍不得买舍不得吃,自然只能便宜了她。
第201章 好东西啊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恨不得买上两三副呢,可惜买太多太打眼了,刚起了新房子,就又大手大脚,这风头李友桂还是不想出了。
于是,李友桂给了钱之后,就打算扛着大盆回家去清洗呢。
不过,她马上被罗中华给叫住了,当着很多社员们的面,罗中华直接说道:
“经生产队所有干部的商议决定,生产队所有的猪都是牛棚那边的人养的,所以作为对他们工作的奖励,现决定奖励他们十根骨头,一副猪下水,以及两斤猪肉。”
“明年,我们生产队的养猪场要再养三四十头猪,他们的任务重责任大,所以奖励是必须的,大家同不同意?”
“李友桂,你先把你家的肉送回去,然后再来这把那些人的奖励给送过去,快过年了,就一年一回而已,哪有既要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的道理。”
罗中华是当着这一大圈七十多名社员们的面大声的说的,他给予的东西也不算多,而且以后的养猪任务更重,不让人家吃点怎么行?
在场的社员们有些人心里是有想法的,但大多数人是理解也有些同情牛棚的人的,何况人家养了一年,多多少少也该给点,明年又多养几十头,那活一点也不比下地轻松。
李友桂:“我坚决支持和拥护生产队所做出的一切决定,感谢生产队干部给社员们的关爱和关心,我们生产队的日子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坐在分肉中间的罗中华:“……”
“应该的,应该的。”
“对啊,哪有干活不给吃的道理?”
“没错,生产队干部们英明决策,我们坚决拥护。”
“那些人是干不了地里的活,怎么分了粮食给他们,还给他们分肉啊?”
“哎呀,那不是这样说的,夏收和秋收他们去地里干活了,除了养猪还养羊,给一点也是应该的,比起我们来,他们差远了。”
“是啊是啊,哪能不给人一点?太说不过去了,明年又让那些人养几十头猪,这么多猪连喂连煮还得切啊,清洗猪圈,那是一天到晚都停不下来,还是要给人家一点甜头的。”
……
社员们绝大多数是同意的,好些社员都分到了比李友桂家还多的肉,反正比李友桂家肉多的都满意了,和李友桂差不多也没什么想法,就那些人少又懒的只拿到了四斤三斤肉的意见多多。
但是,总体来说,社员们也是没意见的,这时候的人都挺纯朴,心思不好的还是少数而已。只要生产队干部公正心思正,那些那点子人就不算什么了。
李友桂就先把自家的肉扛了回家放,再把另一只盆拿去装给牛棚的人的肉和骨头猪下水。
因为是过了明路的,所以李友桂光明正大的抬着这一盆东西往牛棚走去,今天牛棚的人差不多是放假的状态了,除了放羊,大家都没有活干了。
小猪仔得要等过完年后才回来,他们大概能休息个半个多月的样子呢。
李友桂抬着这些肉来的时候,牛棚的人都在烧自己捡来的枯枝烤火。
这会儿大家伙见到一大盆的好东西,纷纷两眼放光,激动得不得了。
肉啊。
全都是好东西呢,他们有肉吃了,而且还不用偷偷摸摸的吃,还可以省着慢慢吃呢。
太好了。
牛棚的人觉得这个年是来之里之后过得最好的一个年,这日子啊,越来越好过了呢。
李友桂:“呆会儿我给你们再送些盐和生粉过来,虽然天冷是可以放得住,可是还是要全部煮个半熟再放,刚好这段时间你们养养身体。过完年之后,估计生产队要养三四十头猪了,这工作量是很大的,不过以后给你们分的肉会更多。”
老黄:“我们知道的,保证把猪养好。谢谢生产队,谢谢干部们,谢谢小李姑娘。”
牛棚的人纷纷感激她,小方雪慧小姑娘还跑过来昂着脑袋看着李友桂大姐姐呢。
李友桂对这个小姑娘很喜欢,特别的懂事,照顾弟弟,帮忙看火,还会洗衣服呢。
有时她看到这个小姑娘也觉得心酸,小小年纪,本来是城里的孩子,现在和这儿的孩子都差不多了。
“给你的,不过不要给小弟弟吃,他现在不能吃糖哟,要等他长大,大概还要过一年,才可以给他吃糖。”李友桂从口袋里其实是空间里掏出三颗糖出来放到小姑娘的手心里。
小姑娘看到手里颜色鲜艳的糖非常的高兴,认真的点点头,小心翼翼的把糖放进自己衣服的口袋里。
“谢谢大姐姐。”小姑娘挺珍惜得到的糖,一个月总有那些几次能吃到糖,全是牛棚的爷爷伯伯们给的呢。
爷爷伯伯们的糖也是大姐姐给的,小方雪慧她都知道呢。
李友桂摸摸小姑娘的小脑袋,又去看小婴儿,不,小小人。
这小人现在七个月了,身上除了穿着两件小棉衣,还有贴身的三件薄衣服,裤子也穿了三条,外面是一条小棉裤。
小手儿挺暖和的,天天被抱着烤火,或者被爷爷或者姐姐背在身上,被照顾得很好。
李友桂指点他们洗清猪肚和粉肠猪肺大肠之类的猪下水,又回家拿了五棵酸菜和几把青菜过来,告诉他们怎么煮怎么炒,仔细说了一遍之后才回家。
家里的猪下水还没清洗呢,李友桂到家的时候,李母已经清洗完了猪肚和粉肠,大肠,只剩下一个猪肺了。这个东西李母都是让女儿清洗的,她实在没耐性也不喜欢洗这个,太难了。
一只猪肺反复清洗十多次,光是摸冷水就长达两个小时之久,再好吃也经不住这么折腾,现在日子好过了,李母也不是非得要吃这猪肺了。
以前没肉吃,没饭吃的时候,有猪肺吃就不错了,再辛苦再难也愿意处理它,现在她才不干了。
好在,李友桂最喜欢吃猪肺,特别愿意清洗这东西,李母当然就没意见了。
这个年过得极为的丰盛,舒心,什么都有,二楼的楼上堆了一千多斤粮食,这个家越来越好了。
第202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年三十。
大哥李建明回来了。
二哥李建华也回来了。
相对于李建华大包小包身上手上全是东西来说,李建明明显就少得多得多了。
这位大哥回家过年,就带了一身衣服,两封面条几斤糖饼就完事了。
李建华除了带衣服外还带了一床被子回来睡觉,其他的就是他们罐头厂的六七个水果罐头,四封面条,几斤糖饼,两块布,两双解放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李友桂倒不是稀罕这两位哥哥的东西,而是他们对父母和家人的态度而已,就算只给父母,李友桂也是没话说的。不养底下的弟弟妹妹,她也是没有意见的,毕竟又不是他们生的。
只是,这还是一家人么?!
这是对待家人的态度么?!
李友桂真的对这位亲大哥摇摇头了,不过也从来没指望过他什么,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反正以后就是你过你的日子,我们过我们的日子呗。
两个儿子回家可是件大喜事,李父李母高兴坏了,今年起了新房子,今年一家人最整齐,乐得两个大家长合不拢嘴。
杀鸡杀鸭是不用说的了,猪肚都煲上了,还把几条骨头当排骨一样炒上番茄红烧着吃,年夜饭丰盛得不能再丰盛了。
新的饭桌上摆了一整桌,这是李家从来没有过的菜色和丰盛,直接把李建明李建华和弟弟妹妹们看傻眼了。
家里的日子真好过啊,兄弟俩的感受。
大白米饭,猪肺骨头汤,白切鸡,柠檬鸭,红烧骨头,炒青菜,酸菜大肠,韭菜猪肝,凉拌猪肚丝……
这一顿年夜饭吃下来,竟然还剩下三分之一呢,这可是这么多年从未有过的事情,从来都是不够吃的。
吃完了年夜饭之后,一家人就围着火堆烤火了,吃好喝好,再烤上火,真的不要太舒服。
友柳和小建环小建业这些姐弟们烤着火都吃上了糖饼了,反正过年就是最幸福的时候。
“爸妈,这是我这个月给你们的养老钱。”李建华这时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张大团结递给李母,明天刚好给李父李母他们准备利是呢。
李母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烤火的大女儿,还是接了过来。
而李建明没想到会看到这一幕,他还真没准备给钱,虽然工资不少,但是他还打算存钱结婚买房子呢,一直就没乱花过一分钱。
可是,二弟都给了,他不给也说不过去,想了想,李建明也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大团结。
“爸妈,我转正的时间比建华短,市里的开销又大,我还得继续进修学习,还准备存钱结婚买房,所以就不像建华每个月都给你们钱,我给不了你们这么多,这是给你们过年的。”
李建明是不会像二弟这么每个月都给家里寄钱的,所以就只能向父母诉苦了,反正就是在市里的自己有多难多难。
说得最后李母都不想要这十元了,她心疼大儿子这么辛苦,只要自己过得去就行了。
可是,二儿子每个月都给,她要了二儿子的钱,不要大儿子的钱,那二儿子怎么想?!除非她以后再也不要儿子们的钱了,不然的话,最好是做到尽量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