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第114节

重生六零:我家媳妇特别凶 第114节

可能是因为知道会有肉吃,三个姑娘很积极的帮洗了碗筷,又洗了自己换下的衣服,然后马上去睡觉了。

转天上工的时候,个个都精神奕奕的,没有半点颓废的样子,看起来还是很好骗很好哄的。

第224章 流言蜚语

肉的力量很强,很大。

李友桂看正在前面打打闹闹的三个女孩子们,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的咋舌。

因为不放心她们,李友桂还打算再继续送她们几天,以后就不打算送了,除非是特殊情况。

可能是因为心情好的缘故,关晓英,王露和罗美玲她们三个到定村生产队的时候,竟比平时还快了一些呢。

何队长见到三个城里的女孩既意外又好似在情理之中,先给她们派她们轻松的活,何队长就和李友桂在地里头说起话来了。

“李友桂同志,我真没想到她们今天还来。”何队长他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虽然同意她们晚到早走,可走路一样的累人啊。

李友桂:“让她们慢慢来,一点一点的累积和挑战就容易适应了,别把她们逼得太紧。你们生产队地又多,怎么干都干不完,她们的心里难免会觉得遥遥无期。”

这倒真的是。

何队长觉得说得很大,他自己看到他们村的生产队有那么多地既高兴又担忧,地多本来是好事,干起来是真的累。

“李友桂同志,她们在你家吃饭,要不要我们生产队先把粮给她们?我会看着她们的,不过我一个男人不太方便,只能让我婆娘和女儿媳妇帮一下了。”

李友桂这么照顾这三个城里来的姑娘,何队长早就料到了,可照顾得这么明显,他觉得自己也应该表示一下,再说了,就中午麻烦一下他而已,其他时间都不用到自己。

什么?何队长说的是愿意给粮食?!那就是说他们生产队还有粮食啰?!

“何队长,她们确实是在我家里吃饭,也给了我钱票。但你知道我家人多劳动力少,分到的粮食少。不知道你们生产队能不能卖些粮食给我?!省得我又要去找其他生产队买粮了。”

李友桂现有心里眼里只有粮票和钱,这两样都是她的最爱,何队长提出来简直太中她的意了。

理解的,明白的。

苏镇的任何一个生产队队长谁不知道李友桂家的情况?!以前是借粮吃饭还吃不饱,现在好一点了,可吃饭的人多也得买粮啊。

何队长:“那,你要买多少?”

李友桂:“……”

你能卖我多少?!当然越多越好。

“六百斤可以吗?新米陈米都行,脱了谷连五百斤米都不到,这么多大人,连两个月都吃不到。”李友桂没敢狮子大开口,只敢提了这点,不然她很想问能不能买一千斤呢。

六百斤?!

这个数可以,还真是不多呢。

更何况,李友桂还说了,陈米新米都可以,他们生产队陈米还挺多的呀。

何队长立马就同意了,赶紧去叫会计和其他生产队干部过来了,然后去粮仓装谷称稻谷给李友桂。

买了谷子后,李友桂还发现粮仓里有绿豆,又买上二十斤,夏天喝绿豆粥最解暑不过了,这可是极好的东西。

然后,李友桂就用何队长借的一根扁担挑着两大麻包袋的谷子绿豆回去了。

这一趟真的是收获满满啊,李友桂觉得自己没白来,而这何队长挺上道的。

不过,定村生产队的粮仓真的很大,粮食好多啊,要不是她买太多太打眼,这点粮食哪里够?!

李友桂挑着粮食回到家的时候,社员们全下地去了,因为这路是经过好几个生产队的,她挑东西回来根本瞒不住人。

于是,等李友桂赶到地里上工时,这附近的几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知道了。

“友桂,你刚才挑的是什么?”

“两大麻包袋呢,满满当当的,哪里来的?”

“还能是哪里来的?她不是送人去定村生产队了吗?一定是从定村生产队拿回来的。”

“是什么东西呀?告诉我们吧,友桂。”

“难道是那三个城里女青年的口粮?!不是吧?这么多啊,李友桂家可占便宜了。”

“就是就是,早知道也分一个来我家吃住,又得粮又得钱了。”

“你觉得占便宜,我可不觉得,那几个城里来的姑娘你们是没看见啊,挑水要挑十回八回才装满水缸啊,还得煮饭给她们吃,柴火免费。你们能像李友桂这样,天天接送吗?自己的活还得赶着做完,再赶去接。你们觉得这得钱得粮的容易,那你们去啊,李友桂能拦着你们吗?我看她还巴不得你们把人接走呢。”

“说得对啊,你们好意思多收那些城里的人粮票吗?生产队队长能同意?人家能愿意?你们把她们当傻子呢?”

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大多数都是明事理的,再说了多一个陌生人住家里多不方便啊,还得像祖宗一样伺候着人家,要是对人家不好,那被说出去都不会好听。

再说了,一住就是三个人啊,吃的肯定也不少,现在李友桂家也不是过去的李友桂家了,人家两个哥哥是正式工有工资呢,差不到哪里去的。

人家说什么李友桂无所谓,她不偷不抢的,她不反驳。

罗中华倒是过来了,他自然相信这个大侄女的。“怎么回事?听说你挑了两大麻包袋从定村回来?!”

“何队长问我她们的口粮够不够?他们生产队可以先支一些给我。我就说她们每个月只给了五元钱和十斤粮票,我家的粮食就这么多,一下子多了三张嘴,这粮食我还得要去换,何队长说他们生产队可以换给我,我就去换她们的口粮回来了。”

这可是事实呢,李友桂知道罗中华不是怀疑自己,只是怕被人眼红看不顺眼她,才过来关心一下而已。

李友桂说的这些话一点也没避着身边的生产队社员,连王露关晓英和罗美玲她们给了多少伙食费都透露了呢。

他们生产队的社员一听,才给这么点的钱票啊,幸好这还是乡下,要是城里这有钱还不知道上哪买粮食去呢。五元一个月还真不多,吃饭是够了,吃菜还没算呢。

占什么便宜啊?这种便宜谁爱占谁占去。

瞬间,这消息有如春风般吹遍了好几个生产队,直接就把那些眼红又以为李友桂家占便宜的人给堵住嘴了。

第225章 没问题了

段考了。

五月下旬,李建文和友柳都段考了,而且成绩还真不错,班级前五,年级前十五名。

这样的成绩在学校是不错的了,被老师们很看重。但是,李友桂却觉得还是不行,保持这样下去将来是可以去上大学的,只是最好的大学怕是勉强了。

李友桂自己也参加了中学的段考,成绩也在前五名,年级前二十名,这成绩是她控制下的结果,因为她天天不去上课,全靠自学,要是老考第一名,那让在学校里认真努力的孩子情何以堪?!

反正,李友桂的目标只是拿到合格的初中毕业证,并且可以去上高中而已。

家里的书本全被李友桂和李建文,李友柳她们给翻烂了,特别是这对兄妹俩,天天回家后除了复习学到的知识,还得预习后面的知识。

不仅如此,李友桂还一周出一次考试题,而且经常让他们兄妹俩念课外书。

不认识的字要问要查,因此,兄妹俩的知识点还是很强的,至少比学校里的同学要强出好几行街了。

李友桂觉得自己准备要去市里一趟了,趁着夏收没来之前,她要去把空间里的蜂蜜和几十瓶的酱菜卖掉,争取多些进项,这段时间只出不进,她的心好慌。

不过,她要去市里的话,就得把罗美玲和关晓英王露她们三个给安排好,她一去可是两天的时间啊。

既然想好了,李友桂就开始安排了,先是和罗中华请假开介绍信,又和他说接收三个女青年上下工的问题。

毕竟,女孩子们手无缚鸡之力,又是早晚赶路的,就怕有那种不怕死的或者图谋不轨的。

罗中华他听了也很发愁,生产队能派李友桂去护送已经很给力了,这还是因为她干活比别人又好又快,晚点到早点走谁也说不了李友桂什么,无人能比就无人敢说。

“只能让两个女社员护送了,或者两女一男。”罗中华想想就这样道。

李友桂却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队长叔,要不这样吧,我们和何队长商量一下,一个生产队护送一半的路程,约定好时间地点在哪里接人就好了。”

这样好。

罗中华顿时眼睛一亮,这下头也不痛了,烦恼跑光光了,把他给高兴得不行。

而且,他也想过了,两个生产队最多只用送三次而已,等李友桂回来的那天下午,肯定是她去接人的。

好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爽啊。

李友桂去把王露和罗美玲关晓英接回来的路上,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们,还让她们不用担心,接收的事儿都给安排好了。

刚才,她就和何队长说了这个事儿,然后和何队长约了时间和地点,这事儿也就成了。

王露她们一听李友桂要去市里,当场也心动极了,她们也好想去啊。

李友桂看穿了她们的心思:“等夏收秋种之后,我就带你们去市里一次,也就不过是等两个多月而已。你们这次要是想买什么东西,我可以帮带。”

她现在完全是用哄孩子的办法,先吊着她们,让她们觉得有希望就有动力。

两个多月啊?好久喔。

不过,好像忙完了夏收秋收之后,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只是再辛苦再忍耐几个月而已。

好吧,她们都忍了。

几个女孩顿时就把想好的要买的东西告诉李友桂,除了糖饼外,就是一些罐头,毛巾和鞋子。下地和走路是最费鞋子的了,另外就是再买几张蚊帐回来,夏天的蚊子太多了。

蚊帐这东西在乡下最管用了,李友桂这次去也是打算买上一两张。

王露她们手里的票据,蚊帐倒是不怕买不到,反而是李友桂没有票,这次去是打算找方华帮忙的。

不止是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李友桂还打算给她们带些常用药品备着,刚好也给牛棚的人和家里人都准备点。

是时候,去看看老医生了,好久不见他老人家了呢。

第二天的早上,罗中华夫妻和会计就来李家接人了,正好大家一起出门,只不过方向不一样而已。

李友桂这次去市里也不走路了,不省那点子车费钱,赶时间啊。

到市里的时候,也才九点刚过而已,李友桂就先去医院找老医生开些常用药品,送了他四罐酱菜,拿了药之后就直接去的百货大楼。

先给王露和罗美玲,关晓英买她们要的东西,然后才去找张小娟。送了她两瓶香菇酱菜,买了点不要票的布料,又买到了一张蚊帐,贵是贵了点,好在不用票。

买好了东西之后,眼看着都要到中午了,李友桂就赶紧去罐头厂,刚好李建华他们下班呢。兄妹俩也不做饭了,直接就在食堂打了饭吃。

李友桂也给自家二哥带了两罐的酱菜,一肉一素。因为这天气怕放不久,就不能给多了。

然后,李友桂就去职工家属宿舍找方华,这时候也不知道方华会不会在家,结果没想到方华这会儿竟然在家里。

李友桂都挺惊讶的,这不年不节的,谁没事不去上班在家里呆?当然这会儿是中午,在家也不太奇怪。

不过,等李友桂进屋之后就发现自己想错了,方华在家竟是因为家里的老人病了,她正请假在家里照顾呢。

这来得真不是时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