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抽丝剥茧
大哥晏清流此刻正在山上陪小弟沈乐游练武。
付宝在树上蹲着。
无奈地叹口气,喃喃自语:“什么时候才能练完啊?”
话音刚落进肚子,便听树下沈乐游道:“怎地好几天没有见大姐姐了呢?”
晏清流眼皮都懒得抬,懒懒道:“哪有几天,两天而已。”
沈乐游停了手里的棍子,定定站住,看向沈陌尘住处的方向,问晏清流:“清流哥哥要不要和我去大姐姐那边看看?”
便是他不去,大姐姐也不可能不来看他的。
可是大姐姐就是没来看他。
也没有给他带那些好吃的点心。
晏清流侧首一顿,想了想,笑了:“沈大小姐的本事还不小。”
一块小小的点心罢了,居然能让京里那里贵妇小姐们趋之若鹜,连母妃也动了胃口,妇人们爱吃甜食情有可原,可是连他……竟也想念那点子味道。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树上,正在无聊抠手指的付宝抖了抖,
忙正了身形,正要下树,却见主子爷踱到房檐下,对着沈乐游淡淡道:“该诵经了。”
不一会儿,他便坐在清风道长的观舍里,品茶。
观舍里很安静,茶香供香混在空气里,萦绕在沉默的晏清流与清风道长身周。
片刻时间,清风道长终于开了口:“世子为何还不回京?”
为何不回京?
自然有不回京的理由啊!
晏清流看了他一眼,咽下口中茶。
便听清风道长道:“听说陛下启用齐元简出作宣徽使一职,世子肩上的担子又重了。”
本来也不轻啊!他来东山断断续续两月,明里是平虎患,可他知道,陛下这招棋不仅仅是给他的下马威,也是警醒朝中各派的一步安排。
一个正三品的北衙军上将军,陛下亲卫禁军的老大,突然被派过来打只老虎,说出去谁能信?可陛下要的不是别人信不信,而是他,他信不信。
既能将他从边关召回委以重任,也能指
他去打老虎大材小用,如今他还在东山,便突然传来消息,齐元简已经走马上任。
宣徽使有了,那枢密使的任命还远吗?
现下位居正五品中书舍人的是原中书令、老国舅梁国公梁至成座下学生,武又承。如果枢密使重新启用的话,势必会撤下中书舍人一职,中书省制下之权便会被分散。
陛下原是最痛恨宦官当权的……
安平长公平在封地彬州居住,附马又是彬宁节度使刘异,所辖兵力近十万,刘异虽有兵权却无财权,军需供给皆要朝中后方供给。而齐元简,本是安平长公主未出宫前的内侍太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总领内诸司使及郊祭、朝会、宴享、供帐,内外供奉正二品宣徽使……
陛下究竟想干什么?
清云道长的声音打断了晏清流的凝思,长髯一捋道:“下不下棋?”
晏清流却是转了话头:“什么时候去冀东?”
清云道长面上凝霜:“总要过了
这几日,毕竟萧女冠奉陛下谕旨,让老道儿给昌小皇子摆阵诵福。”
没错,忠勇小郡公为大通祈福,清云老道长为皇子诵经,怎么说都有点怪异……
晏清流的眸子映着烛火,却是带着几分笑意,只是这笑容又有一些凉薄:“派去的人已有十数,既没有看到他人,也没有找到他尸体,夏海未归一日,我便不信他死。”
清云道长抬头看他,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半晌才道:“世子有心了。”
有心倒是未必,但他有意是绝对的。
堂堂大理寺少卿夏海只是走了一趟冀东便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莫说诸部使司堂官,便是连黄口小儿都知道有猫腻。
朝后不批折殿上不提人吏部也不除名,陛下竟如此行事,实令人诧异。
更令他不解的是,监察御史夏大人却也不哭诉不申冤不找人,他几次上门询问,都被夏大人挡了回去。
夏大人道:“老夫仅是七品芝麻官,实
在不想劳烦晏将军替小儿如此费心。”
他想了想,问清云道长:“在我回京前,牛头寺失火案已是移交到大理寺审理了?还是……”
按理说,此事问清云道长相当牛唇不对马嘴,清云道长一修道之人,如何能知道大通政事?
实际上,清云道长与牛头寺失火案中殉身的济云法师相识数十年,是患难之交。因此,济云法师殒身以后,他甚至还进了宫与皇上求证诸事,所以清云道长于此事也是有了心结。
“刑部确定自杀,大理寺却道他杀,没有凶手,没有证人,仅仅凭借夏海一面之词,任谁都不可能信他。”清云道长道。
“可是,牛头寺藏月楼前的血书如何解释呢?”晏清流沉眸。
“‘业障’?”清云道长苦笑一声:“此祸之前,京城就传济云法师以高僧之名在藏月楼强了一少女之身。”
晏清流抬头,看向对面正襟危坐的清云道长,笑问:“道长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