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机密
德国是一个贫油国,本土没有一个油田。
自从进入20世纪,德国被整个欧洲敌视,而德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又离不开石油,没有办法,德国科学家们只能在他们丰富的煤炭资源上想办法。
终于,在1913年,德国发明了煤化油工艺,但是这种先进的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毕竟那个年代,战争机器主要还是吃煤,对石油的需求还不是太过紧迫。
但是到了30年代,欧洲战云密布,整个德国上下都磨刀霍霍,准备一雪前耻,但石油匮乏这一难题再一次摆到了德国面前。
虽然有罗马尼亚竭尽全力向德国输送石油,但是由于产量有限,那点石油根本喂不饱德国的机械化军团。
没有办法,德国只能一口气建立了十七个煤化油工厂,产量达到420万吨汽柴油。
这些煤化油工厂和罗马尼亚油田一起,为德国的工业和战争机器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使得德军所向披靡,横扫欧洲,一路冲到了莫斯科城下。
也正因为有煤化油的存在,德国才能动用大量的机械化部队,用闪电战一战成名。
跟德国一样,日本同样也缺极度缺石油,不光是日本本土,就连他们的殖民地也找不到大油田。
好在朝鲜和东北的煤炭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尤其是东北,那煤炭资源几乎是用之不竭,所以日本也把目光瞄向了煤化油。
他们多次派人到欧洲考察,似图从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化工强国引进煤化油技术,以解决石油资源匮乏的难题。
但是,出于对日本的警惕,英国和法国直接拒绝了他们,而德国因为青岛的原因,也不肯将煤化油技术转让给日本人。
日本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搞,经过一番艰难的摸索,他们终于在抚顺那边建起了煤化油工厂,也炼出了油。
不过产量吗?达到了惊人的年产2.4吨,质量更差的吓人。
熟悉历史的孙浩知道,到1942年,德国终于将煤化油技术转让给了日本,然后日本加大了生产力度,终于达到了年产14万吨成品油。
在看一下同时期的美国、苏联,人家随便一个油井年产量就达到了百万吨!
日本人直接哭晕在厕所里了!
由于缺石油,当美英刚做出制裁日本的手段时,日本不得不对美国开战,否则当国内的燃油用完后,那些海军军舰只能当固定炮台用了!
日本人的无奈,也简接说明了人造石油技术的难度有多高。
在这个年代,不管是煤化油还提炼页岩油,技术难度都是很高的,连日本这样的工业强国也搞不定,更别说工人都没有多少的八路军!
孙浩无奈的说道:“算了,煤化油咱们就不要想了,就算我搞来技术设备,你们也没有相应的工人啊!”
陈师长有点泄气的说:“是啊!我们的工业实力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笑话,更别说技术难度更大的煤化油技术了!”
罗政委则是摇了摇头:“哎!小孙,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给我们搞来煤化油技术,哪怕现在我们用不到,那以后呢?我相信后世子孙一定会用的到的!”
陈师长也点头说:“对,能搞到就搞过来,总有用得到的时候!”
孙浩看着两人,心里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些老前辈可真的是**远瞩啊!
在21世纪,中国可是世界第一大煤化油生产国,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4000多万吨,但是因为体量太大,国内的石油主要还是靠进口……
陈师长看着有点发呆的孙浩,笑着说:“我会跟中央说,先调一些学化工的专家过来,在山东成立一个化工学校,至于石油工人,现在还是太早了,等咱们将东营打下来再说吧!”
罗政委说:“是的,石油工人先不要过来,也不能用电报给中央说这事,隔墙有耳,我们不得不防。”
孙浩笑吟吟的说:“安啦安啦,只要你们到时候将东营打下来,设备安装到位,你们就知道今天做的决定是多么英明!”
罗政委听孙浩这样说,好奇的问:“小孙,你能不能告诉我,是不是产量远超延长油田!”
孙浩想了一下,谨慎的报出了一个数字:“以咱们现在的技术,一年能达到五十万吨左右吧!”
陈师长眼睛明显的慢慢睁大,眨眼间就变的和牛眼一样:“多……多少?”
孙浩说:“少则五十万吨,多的话,年产百万吨也不是问题,更多的话就不行了,技术不过关啊……”
罗政委和陈师长互看一眼,立刻同时出手,紧紧的捂住孙浩的嘴,不让他再继续说下去。
天啊!年产有可能达到百万吨,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油田啊!
要知道,现在的中国,石油年产量还不到两万吨?
如果让日军知道,他们占领区内有一个年产百万吨的大油田,日军肯定会发疯的。
因此,两位首长同时出手,将孙浩的嘴狠狠的捂住。
待孙浩发出呜呜的声音后,罗政委才松开手,小声的说:“小孙,从现在开始,你不准给任何人提这件事,就连我们两人都不要说了,给我烂到肚子里。”
陈师长也说:“从现在开始,我要给你安排两名警卫员,就从特战队里挑选,直到这件事落实之前,他们和你形影不离。”
孙浩有点头疼:“不用吧……”
罗政委严肃的说:“用,必须要用,小孙,这可是通天大事,你必须答应!”
孙浩看了两人严肃的表情,狠狠的啪了一下自己的嘴,点头同意了!
“对了,我刚收到延安的电报,新疆那边的同志已经被苏联红军送回延安了,还有你要求的刘亚楼也连同新疆的高级干部一起被苏联运输机回到了延安。”
待孙浩同意后,陈师长立刻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孙浩大为惊喜:”那些飞行员回到延安了!”
陈师长说:“嗯!事实上,一个星期前他们就被救出来了,在苏联休息了几天,汇合在苏联的同志,然后才坐飞机回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