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成农家老太后 >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21节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21节

这种质疑莫名就变得有些站不住脚,毕竟那就是位不仅不要面子,还能主动将自己的面子扔到地上,亲自上前踩两脚的奇人,怎么可能会做出为了面子好看,就夸功造假的事。

更何况以人家的身份地位,与皇上之间的手足情深,所享有的无上圣宠,又不图什么封官拜爵,完全没必要做这种肯定瞒不住人的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今岁能收到一份如此珍贵的贺礼。”

对了,人家乐阳郡主在捷报里强调了,这场大胜的捷报,就算是她今年给皇上送上的贺礼,一如既往的抠门,却很讨巧的风格,绝对符合乐阳郡主的行为习惯。

有邵云博带头道贺,其他群臣当然也都纷纷跟着恭贺皇上,就算有的人心有不甘,也不敢在此时跳出来说些讨人嫌的话。

安常煦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心情。

“好!好!定北军能立下如此惊世之功,实在可喜可贺,朕要重赏定北军上下!”

户部的葛尚书一改往日里一听说花钱,就忍不住要抗议,或是讨价还价的习惯,心情很好的附和。

受皇上的某些话的影响,葛尚书现在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发生改变,认可了皇上曾对他说的那些开源节流的理念,不再一味坚持要如何省钱,而是开始学着思考如何开更多源的问题。

利用定北军这次守住了北疆不被侵犯,甚至还是以这种速战决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就结束战斗,不仅让北疆百姓免遭战乱,可以安心的耕种土地,还能让朝廷节省一大笔赈济钱粮。

而定北军的伤亡如此小,也为朝廷减轻了发放抚恤金的压力,将这些钱都用来嘉奖定北军的将士,鼓励他们可以再接再厉,葛尚书也挺心甘情愿,因为值!

这些朝臣不知道的是,战后损失报上来后,看到那个伤亡数据名单,李常欣正对手下的部将发脾气道。

“我再三强调,一定要配合默契,反应及时,照顾好自己与同伴的安危,有人受伤,就要赶紧撤下去,一定不能强撑,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死战不退!我们有数倍于对手的人,撤下去自有替补,怎么就轮到你们要死战不退了?”

李常欣是真的火大,有些伤亡,是真的没有必要,按照她在事先制定的对战策略与演练,所有人都有各自负责的任务,只要各司其职、配合得默契,肯定不至于死伤这么多。

这是她第一次正式带兵与敌人正面交战,也是她第一次直面自己人的伤亡,让她极其心疼,同时也彻底明白了她在原州时,擅自调兵逼出那支私军的举动,会给她引来重罚的原因。

那一次算她走运,一切都进行得无比顺利,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可是那回若是出了茬子,造成了死伤,且不说按照国法,她该承担的责任,她自己肯定也无法原谅因自己鲁莽,而伤害到别人的行为,从而背负上巨大的自责与压力。

这应该就是她的祖母在后来,一再跟她强调人命的重要性,要求她在做任何决定前,一定要尽量考虑周全,要全力保障自己手下的性命安全的原因。

现在看到那些将士的战亡名单,李常欣才算是切身体会到了人命的脆弱与重要性,虽然她也知道,这种伤亡,在这种战争中不可避免,也知道这已经是她竭尽全力努力过后的结果。

可是一想到那每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后,都代表的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她就忍不住愤怒与不甘,总觉得那些数字完全可以再少些,最好是一个都没有。

她不想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要是她取得的功绩,需要用这些人命换,她宁愿不要。

在这种时候,就能看出李常欣终究还是太年少,心态各方面都不算成熟,可是谁都无法否认的是,这种特别珍重将士生命安全的态度,说是赤子之心也罢,还是比较让人动容的。

尤其是对这些在定北军中多年,早已经见惯生死的老将而言,新任大将军不仅拥有超乎寻常的军事谋略,新奇却极为有效练兵之策,还不会倨功自傲。

在如此年少,且是初当大任的情况下,就成功指挥了这么一场让人极为惊艳的战争,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胜利后,最在乎的竟然是那些在他们看来,可以称得上是微不足道的小伤亡,这份心性,实在令人钦佩。

“大将军,您在事前考虑周全,已经全力做到最好,这场战争下来,也已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伤亡损失,人各有命,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除了怨那些蛮族不该试图侵犯我们国土外,怪不得其他任何人。”

王修业的话,立刻引来在场所有人的附和,李常欣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尤其是在全军上下都在为这场大胜欢欣鼓舞的时候,自己这脾气发得有些不大合适宜,可是她实在不想下次又出现这种情况。

不能因为以往的战争总是死伤惨重,就觉得那样是正常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一切伤亡,才是她李常欣的目标。

“事已至此,再多说也无益,我只希望,这些伤亡在将来能够尽量避免,谁的命都是命,如此年轻就没了,实在让人痛心。”

众将闻言,赶紧齐心应下,经此一事,他们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大将军对功绩什么的,都不怎么上心,最上心的反倒是他们这些将士的生命安全问题。

能跟着这样一个真正将他们当人看、当人待,全心全意为他们考虑,不会想着要靠出卖他们升官发财的大将军,实在是他们这些在刀刃上混饭吃的手下的幸运。

散会后,情绪已经平静下来的李常欣才问道。

“还是没找到你们家的大哥啊?”

徐景楠神情疲惫的摇头,徐景月提起这件事,就忍不住伤心着急。

“我哥肯定是想避着我们,才会像这样,既不主动露面,还让我们想找到都找不到他。”

军中有些地位的,他们基本都已经打过照面,军中名册上,他们也关注过,都没找到可以对得上号的人。

为此,在这场战争结束后,他们甚至还曾亲自去确定过阵亡与重伤的人,一一确认里面没有他们的大哥。

“目前来看,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你们还是先别找了吧,说不定等他想开了,就会主动来见你们。”

王修业大概知道他那好友的心结,所以对此,他并不觉得意外,来到定北军后,他虽然也曾暗自留意过好友的消息,却没想过要大张旗鼓的找人,因为他很清楚,那未必是对方想要的。

“以他的能力,这次立下的功劳应该不小,说不定等到认功行赏过后,你们就能找到他,现在还是先耐心等等吧,军中这么多人,他若有心要避着我们,肯定很难找出来。”

第一百五十六章 现实

定北军这次与以往全然不同的打法, 着实让蛮族吃足了亏,让他们个人英勇善战的优势完全没有机会发挥出来,因为即他们面临的处境是既有骑兵在正面迎战,又有人从旁袭击马, 还有人拿绳子迅速套人。

这种训练有素, 各司其职却配合默契的打法, 是导致蛮族死伤惨重,被俘虏那么多人的重要原因。

数量多达近万的蛮族俘虏,即便是每天只能吃得很简陋,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常欣当然不会白养着他们,随后就让他们去边界修城墙,等待草原蛮族交钱赎人。

至于说什么将俘虏送回京表功,与那些草原蛮族和谈的常规处置方式, 李常欣压根就没考虑过。

草原她要,蛮族她也要, 要是将对方给变成睦邻友好的友邦, 放虎归山后,等着他们休养生息个几年后, 再次卷土重来, 她不得被气死。

所以当北疆省府与向阳府的官员,守在主帐催着定北军赶紧送俘虏回京,彰显国威时,李常欣压根就不同意耗时耗钱耗力送俘虏回京的事。

即便按照那些人的意思, 只需送回百十个身份地位较高的俘虏,李常欣也不同意,更何况她哥也没给她下旨, 这就是交由她自行处置的意思,那些个地方官员惦记的都是趁机给自己表功。

这些俘虏在她眼中,既是劳力,也是钱,还是她将要用来辖制草原的关键,蛮族那些哭着喊着要和谈的使者,都已经被她派人给拦在边境之外。

自打定北军取得大胜后,之前曾一度变得无比萧条冷清的向阳城,现已变得十分繁华,不仅外逃的居民已经回来,还吸引来许多外地人,除了商人,还有省府的一众官员。

“郡主,那些人现在都将这些俘虏视自己的升官发财的本钱,都快急眼了,还威胁我们说,要不是同意送俘虏与蛮族的和谈使者进京,破坏了和谈大计,我们就是罪人。”

李常欣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漫不经心的回道。

“都是一群目光短浅的蠢货,觉得我们这次能打赢人家,只是偶然,靠的是运气,不相信我们能有本事一直将那些蛮族拦在边界外,才会这么着急,生怕自己失去可以趁机捞功的机会。”

对于那些当官的而言,想的只有自己任内别再出事,达成和谈协议后,北疆边境至少可以安稳个十年。

可是李常欣为边疆与草原制定的发展计划,已经不止十年,怎么可能会同意和谈的事?

赵小雪深有同感的点头道。

“郡主说得对,那些人就是这么想我们定北军的,他们之前都被吓得连头都不敢冒,哪里知道我们此前有多辛苦,为了能打这场胜仗,费了多少劲,做了多少准备工作。”

“现在打胜了,赶紧冒出来抢功不说,还想要当家作主,真不知道他们的脸皮怎么能这么厚!”

李常欣对此倒是很看得开。

“脸皮不够厚,是当不了官的,让他们想自己的美事去吧,在我这里,这些蛮族只有彻底臣服,与被我们完全攻占两个选择,哼,败军而已,还想和谈,都这帮人给惯的。”

“直接将我的想法告诉王修业,不用跟他们客气,早点将人都给打发了。”

赵小雪领命转身离开,正好遇到端着刚煮好的奶茶走过来的张欣悦,顺手给自己拿走一大杯。

张欣悦将手中的托盘放到茶几上,坐到一旁道。

“郡主,估计朝堂上的那些人,现在肯定也在吵着要和谈的事。”

李常欣端起一杯奶茶无比惬意的喝了一口后,才不以为意的回道。

“让他们吵去吧,我奶和我哥不同意,他们再怎么吵也无济于事,那些对上异邦大敌就胆小怕事,只会将什么礼仪之邦挂在嘴上的家伙,干的窝囊事太多,我家还只是普通老百姓时,都觉得憋屈。”

现在竟然能有机会一跃成为掌握最高话事权的人,她家人肯定不能让那种窝囊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管那些大臣再怎么吵,只要她奶和她哥能坚定主意,那种打了胜仗,却要跟人和谈,让人免费带回俘虏不说,还要送些赏赐给人家的窝囊历史就不会重演。

听到李常欣这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与鄙夷的话,张欣悦想的是,希望她祖父别是想要干窝囊事中的一员。

而朝堂上目前的形势,并没有让张欣悦失望,接到北疆省巡抚的奏折,力主和谈的一方,正在声嘶力竭的喊着和谈的种种好处,大力抨击乐阳郡主不顾大局,蓄意阻挠和谈大计,将蛮族使者拦在边境的任性妄为之举。

另一批人,则是态度明确的表示拥护乐阳郡主这个大功臣的决定,其中就包括张居民这位在文臣中声望极高的大学士。

“凭什么要和谈?那些蛮族屡次犯境,给我们造成了多大损失?那就是一群不守信义的异族,和谈协议在他们面前,从来都是随时都能撕毁的废纸,能约束的只有我们自己,这样的亏,我们已经吃了太多,你们为什么还不吸取教训?”

主张和谈的人中,有许多本是与张大学士是同一阵营的人,见张大学士也对和谈一事如此反感,如此立场鲜明的表示反对,都有些意外。

“张老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的,北疆近几年来,一直是连年征战,不仅让边疆百姓民不聊生,户部也需一再增拨钱粮,是时候该要好好休养生息一番了,与那蛮族达成互不犯境的协议后,对我们利大于弊。”

听到这话,安常煦的心情十分平静,就是嘴角忍不住露出一抹嘲讽之意,他敢肯定,自打李常欣去过草原,从蛮族那里缴获到大批滋味肥美的牛羊后,就没想过要放过嘴边的那块肥肉。

要是这次的战/争没打赢,迫于形势,她或许还有耐心慢慢筹谋,成功取得如此大胜后,她能忍得住不下手才怪。

要是朝廷与蛮族达成和谈,敌对关系就会变成友邻,莫说是像现在这样,只是将蛮族使者拦在边境外,她甚至能干出直接宰了那些和谈使者的事。

听到户部被提及,葛尚书不仅没有因对方的话跳出来支持,反而不冷不淡的回道。

“定北军大捷,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已经证明户部拨的那些钱粮没有白费,要不要和谈,与户部关系不大。”

“毕竟张大学士说得没错,就算是和谈成功,为了防止那些惯于出尔反尔的异族随时生变,定北军又不能撤减,该出的钱粮户部依旧要出,没什么差别。”

这话说得十分现实,定北军为什么要成为常备军?而且还是日常保持二十万以上规模的常备军?就是因为草原蛮族对于他们安国一直是贼心不死。

对方完全是将北疆视为他们的后花园,缺衣少食了,来抢一番,闲着没事,来转一圈,发现安国境内出现天灾人祸,朝局动荡,立刻组织大批的队伍来侵边犯境,可以说是时时都在觊觎着安国的大好河山。

所以葛尚书的这番言语虽然看似没有直接表明立场,其实已经算是表明了态度,认可了蛮族不知‘信誉’二字如何写的说法。

眼看连葛尚书都这么说,兵部尚书范志高终于忍不住出列道。

“陛下,和谈,至少能确保在三五年内,让那些蛮族不敢再大举袭边,若是坚持不和谈,惹恼了对方,他们再次大势举兵进境,定北军未必可以再次取得如此大捷,再说,我们又不打算主动出兵攻占草原,完全没有坚持不和谈的必要啊。”

草原太过辽阔,且是一望无际,就算安国出兵打下来,也守不住,还派不上什么用场,不过是徒劳无功之举而已,这是许多坚持要和谈的大臣们得共同观点。

安常煦态度平静的回道。

“反正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纵然和谈也是徒劳无功,朕的那些钱,还要留着修路、建眷村,户部的钱更是入不敷出,实在没必要往那些蛮族身上多耗费一文。”

“这次的胜仗是定北军打的,他们与蛮族仇深似海,不管是那些俘虏,还是那些蛮族使者,都交由定北军处理即可。”

听到皇上这完全是大撒手的决定,朝堂上的众臣,除了正连声附和的葛尚书与不支持和谈的人外,其他人都有些傻眼,可是皇上不表态,不直接提‘和谈’,只谈钱与功,让他们有些无言以对。

因为这话现实到近乎直白,朝廷做事花的钱,只有皇上的私库与户部的国库,两个出处,要怎么花,由皇上与户部说了算,功是定北军的将士,与现在执掌定北军的乐阳郡主立下的。

钱与功,都与他们这些大臣没什么干系,皇上与户部不愿花钱,定北军拦在边境不放蛮族使者进入安国境内,他们这些大臣说得再多,都不中用。

又一次无果而终的结束朝会后,范志高心有不甘的找到张居民大学士。

“居民大人,老夫记得,在先帝朝的时候,定北军战胜蛮族后,大人不仅力主和谈,还曾亲自招待蛮族使者一行,参与了和谈一事,为何你现在却是态度大变呢?”

“你要知道,不和谈,不签定互不扰边的协议,北疆可以说是时刻处于威胁当中,让人心中难安啊。”

张居发大学士态度温和,十分耐心的解释道。

“范尚书,你应该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十年前的那些大胜,能镇得住蛮族的王东宁将军战死沙场,使得定北军中无人能镇得住大局,和谈,对我们的确有利。”

“这次的情况可不同,乐阳郡主以最小的代价,让蛮族遭受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求着和谈,我们定北军的声势正盛,凭什么要与他们和谈?也是时候该让那些大敌尝尝寝食难安的滋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