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扬明 > 第344章 漕运改制

第344章 漕运改制

运河一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具有商业意义的工程,利用运河的河道来进行粮食运输就是漕运。其实早在秦朝漕运就已经诞生了。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起,一直到北宋的帝都和国家中心都处于中原地带。而且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并不是当时的统治能够达到的,于是征粮通常都是在中原的河南两湖地区比较多

但是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征粮地区则从中原地带转向了向南方比如两湖两广这样的地区转移。

为了维持漕运的持续,漕运征税严格。除了重灾区或者缺船运输时才可以适当酌情减免,其他情况均不能减免。所以造成了当时的各级漕运官腐败,他们通过加征漕运税来进行敛财,有些地区甚至加增五倍之多,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并且由于漕运已经在明朝实行了两百余年的时间,漕运的弊端早已积重难返,整个漕军几乎都找不出可战之兵。

漕军中的把总携带私货,克扣粮饷。漕河沿途关卡小吏层层剥削,早已是令得漕兵苦不堪言,常有逃卒。

"传令淮安府,升右敛都御史李养正为漕运总督,整饬漕运。"

"具体事由让他尽快拿一个章程出来,然后报予朝廷知晓。"

朱由校微眯着眼,朝着一旁小心侍奉的王安说道。

闻听此话,王安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领命,反而是脸上有着一抹忧虑之色,数次欲言又止。

这漕运可不仅仅只牵扯到名册上的十余万漕兵,更是涉及到了漕河两岸的近百万百姓的生计,岂可说动就动。

更别提漕运中的那些位把总,听上去觉得品秩不高,但是这些人皆是数代传承,根深蒂固,哪个把总手下掌管的漕兵没有上万人,如何能轻易令得他们将嘴中的利益吐出来。

要知道,这些把总夹带私货早已是既定的事实,就连朝廷也已经默认了。为的就是帮助漕军增加一些营收。

眼下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哪个不借着漕船“免税、先行”的优势,捎带些东西。更别提一向敛财无度的勋贵与宗室藩王们。

这朝廷的漕船,早已变成了这些人帮助自己谋利的工具,典型的公器私用。

并且漕运分布几千里,谁也不知晓那些巧立名目,层层剥削的小吏们背后有没有当地官府的身影。

朱由校这一句话虽然说得简单,但是已然触碰到了眼下大明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天子的这一刀若是斩下去,将要得罪多少人?

"皇上,三思啊.."

一向以朱由校的意志为最高指令的王安终于还是开口了,他真的害怕此令一出,会让眼下本就"势单力薄"的朱由校处境更为艰难。

更何况,朱由校还准备将山东曲阜的孔家一并收拾了。

天子的步伐,这次迈得实在是有些大了点。

"大伴,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沉默了半晌,朱由校轻轻开口,但是声音确实颇为平静。

"皇上,事关重大,当缓缓图之啊.."

听闻朱由校征询他的意见,王安脸色便是一苦,他一介阉人如何敢在这等事上胡言乱语,他只是单纯的觉得朱由校的方法有些太过于粗糙了。

即便是升李养正为漕运总督又当如何?难道有了这个名头,就能令漕军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把总们乖乖的将手中的利益让出来?

昔日灵璧侯汤世隆以及东林大佬李三才曾先后就任漕运总督十余年,谁也不知晓那些漕军中的把总们有多少人曾受过他们的恩惠。

眼下当代灵璧侯汤国祚已经被天子除爵,身死族灭。李三才也因为谋划白莲教起义,而被迫自缢。

种种原因所在,试问那些把总如何愿意向朝廷低头。

最起码,阴奉阳违总是逃不掉的。

"呵,大伴难道忘了鲁钦了吗?"

见到王安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忧虑,朱由校突然轻笑一声,声音中有着前所未有的轻松。

此话一出,王安身体便是一震,有些不可思议的抬头看去,眼眸中写满了惊惧。

昔日灵璧侯汤国祚犯上作乱,身死族灭以后,天子并未即刻召回鲁钦,反而是依旧令他率领京营坐镇南京。

当时的王安还曾有过一丝疑问。

毕竟在他心中,鲁钦率领重兵坐镇南京就是为了防止南京大营不稳,防止一些心怀不轨的勋臣们犯上作乱。

眼下南京兵权已然全数归属朝廷,南京六部尚书也全都是皇上的人。按理来说,南直隶应当生不出些什么乱子来了,那鲁钦也该率领京营回京了。

但是天子却是迟迟没有召回他,依旧令他驻兵南京。

现在看来,天子竟然下了这样大的一盘棋,难怪迟迟不肯召回鲁钦,竟是早就盯上了漕运。

"令鲁钦向南直隶各府分兵,以肃清漕运不靖。"

"再传令南京锦衣卫,令赵吏给朕配合李养正,一并整饬漕运。"

朱由校将声音微微提高了一个八度,有些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个大明是他的大明,是天下百姓的大明,他绝不允许大明这座巨舰在历史的长河中没落。

乱世当用重典,漕运积弊已久,早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须当以雷霆手段尽快处置。

若是依照王安所说,一切缓缓图之的话,恐怕反而不美。

"奴婢遵旨。"

短暂的震惊过后,王安快速的缓过神来,朝着朱由校微微躬身,迅速的应承了下来。

既然天子已经做出了决断,那么他需要做的便是一丝不苟的执行朱由校的命令。

他就不信那些只会欺上瞒下,夹带私货,克扣粮饷的把总们还敢造反不成?

即便是这些人真的反了,王安相信朱由校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镇压。

昔日永宁土司奢崇明杀官造反,攻城掠地,更是一度杀至成都城下,但是不也轻易的就被天子镇压了吗。

还有去年的山东兖州白莲教起义,不也是落了个虎头蛇尾的下场吗。

更何况,就连肆虐辽东多年的女真建奴对上天子也是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想到此处,王安不由得轻轻地摇了摇头,神色有些轻松。

不知不觉间,天子竟然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大事了...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两把匕首,两把横刀,水准仪,七八两碎银子,两个粮食袋,斥候五方旗,水壶,两套棉衣,两个锅盔,腌肉……”

“秦安,兄弟,快,快,快吃东西,你有救了……”

秦虎颤抖着从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豆子塞进秦安的嘴里,而后给他灌水,又把缴获的棉衣给他穿上。

天还没亮,秦虎赶在换班的哨兵没来之前,砍下了斥候的脑袋,拎着走进了什长的营寨,把昨天的事情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冒功,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环境。

“一颗人头三十两银子,你小子发财了。”

什长名叫高达,是个身高马大,体型健壮,长着络腮胡子的壮汉。

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信,直到他看到了秦虎缴获的战利品,以及两具尸体。

此刻他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神色。

“不是我发财,是大家发财,这是咱们十个人一起的功劳。”

第344章 漕运改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