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死了吗?手机打爆了都不接……”电话里老婆开始噼里啪啦,污耳朵。一堆垃圾里提炼出一条重要信息:丈母娘住院了。老婆在气头上,智商为负数,与她争辩是犯傻,智者必沉默。
挂断电话,愧疚些许。这么多年,丈母娘只是一个空洞的词语、抽象的概念,自己是一个象征性的女婿,一种身份,一种仪式,缺乏情感上的意义。自己心中那根琴弦从未拨动过对丈母娘的焦虑、牵挂、担忧的情感音符,与丈母娘隔着万水千山。
自10年前,老丈人去世,丈母娘一直独居。
身板一直挺好的老丈人,感冒咳嗽,一检查就是肺癌就是晚期。
生命无常,相依相偎的老伴说走就走了,丈母娘精神世界坍塌,大病一场。
老婆唯一的哥(70年代计划生育口号是“消灭小三”,自己的岳父岳母真就只生了两个)80年代中期首都医科大毕业后,留在北京,已成为知名医学专家。大舅子多次回汉城接母亲去北京定居,都遭拒绝。
她说人到一定年纪,恋旧,陌生城市如同老年痴呆一样,让人找不到回忆的路,打不开那扇回归精神家园的门。
自己对汉城有感情,万般不舍:一生的精彩记忆在这里;老伴一定会在汉城的某个角落听自己说话;自己的舌尖眷恋汉城的美味:格格、小面、香肠、腊猪油炖土鸡……用惯了汉城方言摆龙门阵;在老年人茶馆,每天搓一仗汉城麻将,锻炼大脑;喜欢在滨河路晒晒太阳;汉城慢悠悠的生活节奏让人感到舒服……
丈母娘留在了汉城,但坚持独居,因为老王母亲曾经向她宣示过主权:“你自己有儿子,各自(自己)跟你儿子住,我是要与我儿子住的”。伤心了,没法释怀。
老王家地处山区。连续生了几个女儿的母亲,发誓要拼搏出一个儿子,不生儿子绝不罢生。努力奋斗到即将绝育的年纪,45岁那年,生到第8个时,梦想花开,生了个儿子。这个迟来的老8,比自己大姐的儿子还小几岁。老王成为母亲27年生育史上的收官之作,完美。
因家境贫寒,7个姐姐念了几年小学,早早出嫁了。儿子是王家的***,是家族的希望,老王父母又拿出生儿子的拼搏精神,咬紧牙关,送儿子读书,必须读个板眼出来。
有心人,天不负,读了高6(6年高中),老王终于考了个专科。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80年代、90初,高考中榜率不及10分之一,老王考上大学跳出了农门(农村)。
如此的幸运与荣耀,简直是祖坟冒青烟了。
为了这只山沟沟里的金凤凰,7个姐姐省吃俭用、已经60多岁的老父母勾腰趴背(佝偻)从土里刨出一分一厘,支撑老王完成了大学学业。
老王在自己开设的情感银行里,给每位家人办了一张亲情卡,把他们的恩情存入卡上,等自己工作后,感恩回赠打卡,由他们任意刷。
大学毕业,老王分配在政府部门工作,家人心目中的老王是一个功成名就、了不得的大人物。
从此,家人进城看病、侄儿侄女们读书、工作……亲情卡经常被刷爆。老王深觉惭愧,总是幻想着中500万大奖,给姐姐们提高刷卡额度。
都说婚姻是第二次投胎。
老王暗下决心,把握好机会,不能再出现第一次投胎时的技术性失误,投到农村,苦得很呐。老王拟定了几条投胎标准:城里人、有工作、有住房(单位福利房)、不欺穷(不嫌贫爱富)、长相顺眼。
自家祖坟好像又冒烟了,她来了。
地道的城里人耶。中专毕业分配到银行工作,父母在供销社上班。与寒碜的老王家比,这条件简直是“豪门”了。
为了确保投胎成功,相亲前,老王特意找老陈借了一套装备,西装革履红领带。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看着镜子里全新包装的自己,魅力值不摆(爆棚)了。
见面地点,汉城电影院,她喜欢看爱情片。
“大圆脸,不是自己喜欢的style……”一丝遗憾滑过脑海。“其它方面真是“处处”动人:天籁之音、婀娜的身材、优厚的家庭条件”。
老王忽然有点底气不足了,自己除了学历、基本达标的颜值,没有一样达标的硬件。
已71岁大字不识的老父母与儿媳妇将会是多少代的沟啊?7个姐姐组成的庞大亲友团会不会吓到未来的弟媳?老家那几间歪斜的土墙房…
尽是扣分项,相亲是双向选择啊!老王惴惴不安。
人是视觉动物,天生一双毒眼。所谓看眼缘、饱眼福、一见钟情,都是眼睛中毒的结果。“虽不是大长腿欧巴,但1米7的个子,也算信得过(过得去)。宽鼻大脸多好看啊,有福。学历也比自己高啊,有才。”
她只偷窥了一眼,就掉进了惬意的感官世界里。
“这不是自己理想的王子标配(双才)吗?”
满脑子爱情幻想的她就这样让老王顺顺溜溜投进了“豪门”。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问题,它关乎两个原生家庭的物质基础、家风、三观是否对等。
“女儿哪,凤凰男背后的家庭关系复杂,那是婚姻大忌啊,你不要去跳火坑哪……”生活阅历丰富的母亲深知其理。
母亲苦口婆心,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人容易耳聋眼瞎。怎么希望一个瞎子有分辨黑白的能力呢!她咋个看得见火坑与悬崖呢!只要有feeling,爱情烈火燃烧的感觉、浪漫飞翔激情飞扬的感觉,为feeling,葬生火海、放逐天涯心也甘!有几个听得进父母良言的子女?
丈母娘声声叹息,但愿有奇迹。
【作者题外话】: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三观、家风的契合,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