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云泥间 > 第二十章 此风长沙云旧习10

第二十章 此风长沙云旧习10

周颂下午跟老师请了假,陪着父母在长沙城逛了逛,随行的还有张诚年。

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周颂想陪着父亲去他小时候住过的地方看看,周老六摆摆手表示不用了。

大抵是人上了年纪,不愿意思旧吧。

周颂看着父亲垂垂老矣的背影,深感无限孤独落寞。

她主动走上去挽着他的手:“阿爹,我们去拍张全家福吧。”

一家人在巷子里找了一间不大的照相馆,照相馆的塑料招牌已经被风雨吹的有些破了。

面积不足十平米,老板十分将就的在背后摇下一块幕布,上面画着蓝天白云,照相馆的价格跟它的装潢一样十分亲民。

这是周家人第一张全家福,周颂穿着蓝白色的校服,老两口的衣着也十分干净整齐。

但夫妻两从没有拍过照,体态有些僵硬,照相馆老板摆正了几次姿势,他们脸上的皱纹笑起来就更显眼了。

“没关系,微笑就好。”照相馆老板拍了十多张,终于挑出了一张满意的。

阿爹和娘看了觉得拍的不错,张诚年安静的坐在一旁等着,手上拎着老六夫妻不多的行李。

“你们两也拍一张吧。”周老六开口,把两个孩子叫了过来。

周颂和张诚年走入相机的画面里,老板不满两个人相隔太远。

“你们兄妹贴近一点,可以挽着手。”

周颂主动挪过去,嘴里不忘强调:“我们不是兄妹。”

她主动搂着张诚年的手臂,还光明正大的牵着他的手紧紧十指相扣,眼里的笑意掩不住的往外溢。

张诚年低头看她一眼,唇角也不可抑制的扬起,慢慢看回镜头。

老板按了几下快门,他看了眼相机屏幕上的照片表示可以了。

周颂觉得时间太短了可以再换换姿势,比如让张诚年搂着她,还想叫老板再帮忙拍两张。

但她感觉到爹娘像机关枪一样扫射的目光,只能依依不舍的把手松开。

张诚年的手掌坚实的包裹着她,暗暗用收缩了力道。

周颂下意识看了眼阿爹,她的心不可抑制的狂跳,脸唰的红了。

“小伙子真上镜,有明星相。”老板不忘夸赞。

周颂看了他一眼,都怪你长得太好,如果长得丑一点还能多牵一会儿。

“老板,我闺女儿也长得水灵劲儿呢。”周老六一边掏钱一边强调。

“是,姑娘模样也好看。”老板收下钱,十分配合的捧场。

周颂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没有办法送爹娘,于是张诚年一路送着夫妻两去了车站。

临走前,老六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诚哥儿,辛苦你了。”

张诚年心里明白:“这是我份内的事情。”

张芳下了班也特地骑着自行车赶来了车站,她周全的买好了水果和零食,让夫妻两一路上舒服些。

夫妻两很多年没有出过远门,来的路上折腾的难受,这次坐在回去的车厢。

夫妻两依偎在一起,身上盖着毛绒毯子,从身上暖到心里。

“还是芳妮儿想的周到。”窗外是奔驰而过的树影,天上的明月也格外清亮。

老六听着妻子的话,他感慨:“咱们,可不止一个孩子嘞。”

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相携走过半生风雨,相互依偎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慢慢熟睡了过去。

这对曾经遗憾没有孩子的夫妻,也不必再为百年后无人扫坟而担心晚景凄凉了。

蒋乐乐的出国手续也早就办的七七八八了,但她还是坚持陪着好朋友一起参加了高考。

毕竟作为中国学生,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其实蒋乐乐的成绩也不是很差,上一个普通二本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高考结束之后,周颂和蒋乐乐开始计划起暑假安排。

这是蒋乐乐在国内的最后一个假期了,因此两个女孩子总是黏在一起,有时候周颂还经常睡在蒋乐乐家。

蒋乐乐问她:“周颂,你有没有什么很想做的事?”

“有。”周颂捏着被子:“等出成绩了,我计划要做的第一件事。”

蒋乐乐看着少女害羞的表情,觉得她没救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男人有意思的事情你知不知道。”

周颂继续笑着:“那你想做什么?”

“我想跟你一起去旅行,毕业旅行。”最后四个字蒋乐乐着重强调。

周颂点点头,又摇头:“可是我想跟他一起,哪怕不去旅行。”

蒋乐乐彻底不说话了,她转过身。

周颂继续道:“乐乐,我跟他高三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三次,我每天掰着指头数数呢。”

“那你去找啊。”蒋乐乐咬牙切齿。

“没出成绩,我不敢。”

原来她是顾虑这个,蒋乐乐睡到半夜翻来覆去还是觉得不是个滋味,暗暗一脚把旁边的女孩踹下去,这才安心去梦周公。

高考的分数还没出,冯依已经连夜接到了招生办的电话,没说两句就挂了。这大半夜的,周怀明不假思索打量了老婆一眼:“谁打来的?”

“诈骗电话。”冯依关了手机:“你什么眼神,不会以为我这么大年纪还给你戴个帽子吧?”

冯依手机打不通,没一会儿周怀明手机也响了。

电话一接通,周怀明从床上弹射起来,脸上的表情那是一个春风满面。

这个老狐狸眼珠子一溜达,不好意思的问:“你们学校我们也不敢报啊,万一没录上怎么办,这必须要知道成绩才敢定夺的。”

“好好好,谢谢老师,我们会考虑的。”

周怀明挂了电话,神情振奋:“北大的电话。”

“我知道,刚刚清华也给我打......”冯依后知后觉:“不是诈骗电话?”

“分数还不知道,不过省前六名绝对稳了。”周怀明把套出的话告诉老婆。

没一会儿,他手机又滴溜溜响了,周怀明春风满面的接起电话:“喂,哪个学校的?”

这两天,周怀明工作喜欢敞开着办公室的门。

他坐在办公桌前接电话嗓音贼洪亮:“你好,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是吧?”

八卦的同事听见了,便主动问:“您家孩子就高考了?”

“我侄女儿高考成绩都没出,这些学校一个个电话都打过来抢人了。”周怀明揉着太阳穴,嘴角隐约一道起伏。

成绩放榜的那天,周颂以729分的成绩高占榜首。湖南高考文科省状元,第二名仅跟她相距两分。

周颂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如果没有英语演讲比赛加分,她应该是省第五名。

温老师也没预料到自己退休前还能在职业生涯中添上这分战绩,这是她五十多年教书生涯里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省前十名,他们班上占了三个名额。

目测成绩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能录上985、211,孩子们的成绩让她为之自豪。

在最后一次班会上,温老师在表扬和鼓舞之余,也没忘记安慰发挥不好的同学。

孩子们抱作一团,大多人抑制不住泪水。

他们走过十二年的求学之路,冲刺三年,这是交给人生的第一份答卷。

温老师站在讲台上,声音已经更咽:“而此后你们还有更远的路,道阻且长,同学们相伴这一程,更愿你们未来前程似锦。”

这位老师,教书五十几载,早已桃李满天下。

她始终坚持初心,让她最为之骄傲的,不是某一位学子取得佳绩,而是所有的孩子们,砥砺前行。

学校有这样的老师,民族有这样的火炬,新中国的思想和文明,便如燎原大火般熊熊燃烧了。

我们90这一代,大抵就是沐浴在春风中的第一批人。

最后一次同学聚会很热闹,ktv的茶几上再也不是雪碧、可乐,而是一打打的啤酒。

除了几个在唱歌的同学以外,大多的同学围在一起掷骰子、打纸牌。

更有同学抱着一束火红的玫瑰花进来,在老师和同学们起哄的声音中表白。

青春大都如此散场吧,只道当时是寻常。

我们都以为未来日子漫长,却不知一别后就再难相见。

周颂也喝了点小酒,她不习惯如此嘈杂的环境,独自站在阳台上凝望着夜色。

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她仿佛看到夜色中站在柳树下的少年,他的眼眸灿若星辰,语气坚定:“读书才不会放牛。”

她的求学路一步一步跟随少年的脚印,心性也一点点被打磨的坚韧。

温老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她的身旁,两人安静的吹着夜风,偶尔交谈几句。

“老师,您不论年轻时候还是现在都非常漂亮。”周颂握着栏杆:“我年幼时,曾听父亲提起过,长沙城里的老师很美。”

温老师在一侧安静的聆听,这次谈话仿佛夏夜的晚风悠悠吹进她的心里。

周颂忆起父亲笔上篆刻的小字,缓缓开口:“您记得,几十年前,趴在窗户上那个学生吗?”

“温老师,那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女儿。”

温老师有一瞬间的恍惚,待回想起来,她不由自主笑了。

缘分这个东西真是妙不可言。

早些年她在小学教书,每次开学总是第一个记住所有学生名字的老师,包括窗户外的那个学生。

她一直如此评价:“那是我教过最刻苦的学生。”

后来临近毕业的时候,小周六半个月没来,老师等了她的学生半个月。

那一天小男孩在夏天严实的穿着一件长袖,破了的衣襟处透出青青紫紫的伤痕,走路也微微一瘸一拐,但并不明显。

“对不起,我偷懒了。”小周六面对老师的询问低下头。

“没关系。”温老师没有拆穿他笨拙的谎言,把自己教案里的钢笔当作毕业礼物奖励给了她最刻苦的学生:“以后有笔了,不要忘记学习。”

父亲吃过很多的苦,但他每次只说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

当笨拙的、痴呆的周颂走到他的面前。

他大抵知道这个孩子突然来到,有一天会突然离去。

但还是给了她一个幸福的童年,安稳的家。

原来世间一切的因果都有迹可循,他是一个受过的教育的农民。

在那个思想封建的年代,他不因性别而有所歧视,不因身体缺陷而过分苛责。他包容、仁厚、智慧、勤劳。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传播思想的火炬,这正是教育的意义。

周家很少搞奢侈的排场,这次在大酒店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升学宴,宴请宾客,席间筹光交错。

周颂跟着父母迎来送往,无暇顾及到场的朋友们,面对如此直白的褒奖她心里多少还是有几分虚荣的。

等人散的差不多的时候,周颂注意到,张芳和张诚年的那一桌不知什么时候也空了。

只剩一家四口坐在礼堂里,周怀明今天喝了不少酒,有几分醉意,说话还是清醒的:“小颂,你爹那边什么时候办升学宴?”

周颂有些讶然,周怀明问她老家的升学宴,还称呼她爹。

冯依笑容满面,怀里摸着儿子的头柔声说:“我们都过去。”

这一次,一家四口驱车前往灯芯桥乡。

周怀明跟着周老六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偶尔俯身观察着禾苗的成长,碰到几个乡亲也聊聊近年的收成,如果听说旱涝影响了生长,便会背着手皱眉。

几次周怀明想拿起锄头,都被周老六拦下。

于是他在隔壁借了一把,挥锄头很娴熟,一看就颇有经验,解释道:“我们经常下乡考察,党教育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

冯依捧着老式的搪瓷缸,轻轻抿了一口茶,清香的滋味化为回甘,在喉间荡漾。

她心中的偏见在不断的事实论证中逐步瓦解了,偏见是脱离客观事实而建立起来的对人、事、物的消极认知与态度。

周颂身上不仅有张诚年的影子,还有张芳的影子,灯芯桥乡的影子......

周颂是灯芯桥乡养育的儿女,她像周老六一样明辨是非,像张诚年一样勤恳好学,像张芳一样勇敢不屈......还像许多人一样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这世间何为云泥之别?

有人出生高贵,却思想狭隘。有人一身布衣,却灵魂高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