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第165节
“十五岁才好,我就说十一二岁太小了。”
想想宫里头,自己府里,各个府里,不到十五岁就通人事,再多的孩子都保不住,徒惹多少伤心。
“有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四福晋是真的放下心来,弘时她都约束着等她或者四爷回京后,对于亲儿子更是思虑长远。
夫妻两个躺下,也是一夜好眠。
第二天,弘晙阿哥一大早迷迷瞪瞪地醒来,迎来清晨的大太阳和鸟儿的鸣叫声,在床上翻滚一圈不想起。
四福晋进来,一看儿子赖床的样子就想笑。
“太阳晒屁股了。”
弘晙阿哥抬抬眼睛看看,哪有晒屁股,明明刚刚冒头。
四福晋笑笑,摸摸儿子的小光脑门。
“额涅要去白云山拜佛,弘晙要不要去?”
经过昨晚上的“危机谈话”,四福晋觉得她这段时间忙着女学的事情,陪儿子的时间好了。
弘晙最近也忙于读书写书,倒是没有注意,但是听到额涅邀请他一起去白云山,立马来了兴致。
“弘晙要去,弘晙马上起床。”
弘晙阿哥说着话,一下子蹦起来。自己洗漱刷牙,还要自己脱亵衣亵裤,自己穿衣服。
四福晋欣慰于儿子六岁就会自己脱穿衣服,发现儿子在衣柜里一眼找到那个什么泡泡套头衫,赶紧拦住,“白云山那里太凉了,要穿长褂长裤,不能穿小凉鞋。”
弘晙一愣,他不怕凉啊。
四福晋误以为儿子怕热,“短褂短裤凉鞋都带着,等到下山之后再换上。”
“谢谢额涅。”
弘晙阿哥快速地穿好衣服,和阿玛、额涅一起用完早膳,趁着太阳还没全部出来的功夫,和他额涅启程去白云山。
白云山,广州第一高峰,峰蛮重叠,溪涧纵横,周围还有一些小瀑布。不光是风景美,关键是,它的山、水、石、林都融合一体,空气特别好,也特别凉爽。
其浓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在白云山采药济世,在白云山“成仙而去”;晋代葛洪曾在白云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南梁时景泰禅师来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还留下“景泰僧归”一景……
唐宋以后,更是文人墨客络绎不绝,陆续有杜审言、李群玉、苏轼、韩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诗,寓情于物,堪称岭南文化的地标之一。
蒲涧濂泉、飞瀑流彩,白云晓望……更有古刹林立,山林密布,植被茂盛,各种大小动物聚集,好些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动物。弘晙阿哥和他额涅来到这里,他额涅去拜佛,他就领着侍卫们,好像是鱼入大海,鸟如林一样的快乐。
风景是“白云山上白云飞,白云山下白云浮”,心情是“纵日乾坤里,腾身霄汉中。”
弘晙阿哥沉浸在“摩星岭”,“天南第一峰”的美景里不可自拔,站在摩星岭的最高处极目远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开心的要飞起。
东望沙河镇,南临珠江水,西看五羊城,北观黄婆洞,整个广州的景色尽收眼底,星罗棋布的街道民居好像就在脚下,咳咳,当然弘晙阿哥没有吟诵一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雅兴,他只是张大嘴巴冲着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大吼一声。
声震云霄。
“啊啊啊”的回声回荡在整个白云山。
就是四福晋在白云寺里面拜佛,也隐隐约约地听到儿子好像小虎崽一样的吼声。
白云寺住持激动的面色赤红,抬手打一个佛号。
“阿弥陀佛。小阿哥天人之姿,今到白云山,白云山之幸也。”
四福晋知道儿子这是开心极了,心里头高兴。可这里乃是清净之地,正觉得不大好意思,听到住持的话,更是不好意思。
“小儿顽皮,打扰山门清净。”
四福晋是谦虚地回答。哪知道住持很是严肃地说道:“小阿哥这一声,乃是山门之大幸。四福晋。”
四福晋……和她带来的下人侍卫们,还没反应过来,就听着不光是白云寺,白云山的一座座古刹新庙,都敲起钟声。
悠长的铜钟声连绵不绝地响在耳朵里,震耳发聩,清心净心,但他们一个个的,都是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情况?
不就是他们小四阿哥用内力吼了一嗓子吗?
奈何佛家人最擅长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四福晋生怕儿子闹出事情来,派侍卫到摩星岭顶上一问,得知儿子在打坐练功,哭笑不得。
儿子一向不大喜欢佛门,对道门还好一点儿,到了山顶就是打坐练功?
四福晋以为儿子就是生怕被她拉着拜佛,干脆躲一个清净,叮嘱一声侍卫看好阿哥不要让他乱跑,继续拜佛。
倒是皇上和四爷等人得知后,都是心里一惊,小愁。
大清国的几大寺庙,里面还是有几分门道的。钟响不绝,一连一个时辰,上次白云寺老住持圆寂,都没有这个规格。
可是自家孩子年龄还小,需要藏着。好在这帮子老和尚还知道事儿,没有声张。
皇上给白云山派去更多的侍卫,吩咐人去山上和坊间影响一下言论,继续忙乎其他事情。四爷再担心也没办法,只能一边担心一边等妻子和儿子回来。
白云山的其他香客都说他们小四阿哥有福气,有佛祖保佑,老百姓对这方面的事情最为关心,不到一个时辰广州的街道坊间就开始激动起来,再过一个时辰,到处都是念佛和夸他们小四阿哥的声音。
四福晋听着香客们都夸小四阿哥有佛祖保佑等等,打哈哈地笑。他儿子明明不喜欢佛门,还帮了佛门这么一个大忙,知道后不知道怎么郁闷。
弘晙阿哥可不是要郁闷?
他明明只是来到山顶上,一时腾云驾雾般的兴奋,想起他的小伙伴,这个世界的小天道,吼一嗓子打个招呼,怎么就成了佛祖保佑他?
准提老和尚见到他,哪次不是慌慌张张地掉头就跑?还保佑他?
弘晙阿哥和天道小娃娃玩乐一通,又小赢半句,本来心情特别好的。哪知道出了这么一个事情,顿时觉得佛门之人果然是
第135章
自古以来, 各大寺院的经济来源, 主要靠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吏, 以及士绅贵族施予的银钱和土地来维持。
虽然也有和尚靠勾结官府,抢占百姓田舍,甚至兼并、侵占邻近寺庙来扩充自己的寺院和势力;或者出家人本身的社会实力,下层百姓为了求神佛保佑, 以消灾避祸而主动,给寺庙捐献的银两、土地、房舍等等财物来源。
但不管怎么说, 银钱和土地, 始终都是大头。
银钱方面且不说,单论土地。
土地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文明更是如此,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非常重视寺院土地管理。康熙六年七月礼部统计:全国各地官建大寺庙共6713处, 小寺庙共6409处。私建大寺庙共8458处,小寺庙共58682处。
全国的大小寺院近8万所, 僧侣大约110292人,尼姑共8615人。然后全国每年以四到五万个新度牒的数量增长,如果再加上民间的私造度牒,假度牒也没有的野和尚, 野尼姑,更是无法计算。
看似出家人都是一副“空澈为上乘,以虚无为宗旨,四大皆空,六尘不垢”的模样, 对于民间“户婚田土钱债”之类不屑一顾。即便是自身出现种种困惑与矛盾,只要“坚持戒律、恪守宗风,参禅悟道”、“朝朝面壁、夜夜蒲团”,都会使其“与俗家无涉”。
但是事实上那?
就连大清国的县令们都要狠狠地羡慕一番出家人的,“薄田百十亩,古佛两三龛,黄虀脱粟可以果腹,晨钟宵梵可以养性,所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者,其在斯乎!”
一家寺庙“薄田百十亩”,近八万所寺庙,占有的土地可想而知。
广州知府冯协一,宇躬暨,号退庵,先文华殿大学士冯溥之第三子。应顺天乡试不中,随例荫父爵谒选吏部,授浙江绍兴府同知兼摄山阴知县。
冯协一出身于文风鼎盛的北海冯氏家族,又有他父亲留下的恩荫,当然不会是一般戏词里的知府一样“三年新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他也和其他知府一样讲究一个牌面,出门做“六人抬”大轿,日常三十个长随,十个师爷,轿夫,厨子、门房、跟班、拿印的……
但是他和其他的知县和知府,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儒生,还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大多只精通八股,却不精通职务,但他通晓政务,处世灵活,这也是皇上派他广州的原因之一。
今天他正因为一个试图阻碍清查土地的地方士绅恼火,听说小四阿哥在白云山的故事,听完小四阿哥的传话后,登时哈哈哈大笑。
这些老和尚,竟敢算计他们的小四阿哥?
冯协一起身就要领着人去白云山,准备来个“杀鸡儆猴”,杀一杀那些阻碍清查土地之人的锐气,就见他的三十个师爷中的一个,吞吞吐吐地问道:“老爷,你看……这白云寺?”
白云寺在广州威望太高,不大好动。
其他的师爷纷纷点头,但有一个师爷没点头,他也开口,却是相反的态度。
“老爷,康熙五十年,皇上就有下旨,全国上下,不得再私造寺院,严格管理度牒发放事宜,虽然还是没有阻止大清国出家人的日益增多。但是,皇上的意思很明显。”
“寺庙占据土地太多无需缴纳赋税,僧人太多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国家税收……”
冯协一对这位师爷点点头。
甭管你是出家不出家,有本事一家搬出去大清国出海去,否则二百年内,大清国估计都是这样子,任何人都不得私下大量占有土地。
对着其他的师爷说道:“说起来我们官府,也算是和地方士绅,里长村长们,以及这些出家的和尚尼姑们,一起管理地方。”
“我们是朝廷法度,地方上是宗族规矩,佛门道门是情感寄托。”
“但是这有个一二三,有个谁最大的说法儿。历朝历代重视佛门,但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灭佛的。你们以为,四爷会容忍白云山置身事外,继续占据两千亩良田?”
冯协一说着“狠话”,对这些师爷倒是没有生气,不是谁都有他父亲当年的眼光,知道诸位皇家阿哥的性情手段。当然他也不大聪明,所以别人越是笨点儿,才越好不是?
冯协一一番准备,踱着八字步出来府衙做进他的“六人抬”大轿,领着他的长随亲信,衙役侍卫,一路上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朝白云山而来。
围观的百姓都欢欢喜喜地看热闹,兴高采烈地议论。
“哎呦呦,白云寺的住持,那可真是佛门高僧,有德之人。”
“那可不是?皇上要清查土地,那么多老爷们想方设法地阻拦,瞧瞧人家白云山,一出手就是主动上交一半土地。”
“我们知府老爷这次要高兴坏了,我听我那做厨子的族叔说,这几天知府老爷让那些人气得天天上火。”
“怪不得。你们那个“佛门大德”的大匾额,这好像还是知府老爷的亲笔?”
…………
白云山的各家寺庙,各家住持……傻了。
小四阿哥哎,我们这也是互相宣传一波不是?您怎么能一句话,就,就,就让我们交出去一半的土地啊?
一声声佛号响彻白云山,一个个佛门高僧唉声叹气,一个个佛门子弟捶胸顿足……可这知府大人的队伍马上到了,四福晋和小四阿哥刚刚领着人下山回行馆了,他们该怎么办?
十几位住持领着人站在上山的道路上,苦哈哈地迎接知府大人的“大匾额”,心里头都在滴血。
冯协一接过他们的土地文书,做到一个大躺椅子上一边翻看,一边丝毫不客气地吩咐人丈量土地,偶尔抬头看一眼……
嚯,这十多位老熟人,今儿倒真有几分得道高人的样子,冯协一更为开心,打算今晚上就去到四爷那里请功。
四爷……懵。
妻子和儿子逛街还没回来,四爷得到侍卫传来的消息,急匆匆地就来找皇上,皇上听完后也是瞪眼。
但是皇上面对冷面四儿子,护孙子的心理一下占据上风。
“这个嘛,小孩子玩闹,我们就不要管了。一帮子老和尚,都多大岁数了欺负我们弘晙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惩治一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