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德昭大宋 > 069、头绪

069、头绪

出了禁军大营没多久,赵德昭远远的就看到了在汴河对岸的磨盘庄。

左右都出了城,赵德昭也就没有急着回去了,他便准备去磨盘庄那边看一看。不过他还是先把高孟派回了城里,让他找相熟的禁军兄弟打听一下关于钱德禄等人的具体情况。

老话说得好,宁隔十座山,不跨一条河。

明明磨盘庄和禁军大营的直线距离不过三四里路,但是因为汴河的阻隔,赵德昭等人愣是一下跑了几里路,到了开封城门口附近的横桥才跨过了汴河。

这一绕就是十多里路,差点赵德昭都想直接就这么进城算了。

但正所谓来都来了,赵德昭还是带着人朝着磨盘庄那边去了。隔着老远的地方,赵德昭就看到了磨盘庄那边有不少的人,似乎是有什么事情的样子。

很快也有人注意到了赵德昭一行人马的到来,不一会儿,就看到牛根从庄子里走了出来。

“皇子殿下,您怎么有空过来了?”

“刚好路过这边,就顺道过来看看。你们这今天怎么这么多人啊?是在办什么喜事吗?”

面对赵德昭的提问,牛根憨笑了一下,回答道:

“那倒不是,皇子殿下,我们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做磨盘庄,便是因为村里有一个特别好的大磨盘。这个磨盘碾出来的面粉比起那些小石碾子要精细的多了,所以隔壁村的人也会经常来借用一下。”

说话间,牛根带着赵德昭走近了庄子里,赵德昭发现确实不少人都是或挑或背的带着一些粮食。

牛根解释道:

“今年的年景好,大家伙的家里都有了些余粮,都准备磨上点细面吃点好的,所以这两天人都挺多的。”

听牛根这么一说,赵德昭倒是对那个大磨盘有了点兴趣,于是便让牛根带着自己去见识一下。

在一间挺大的茅草屋里,赵德昭见到牛根所说的大磨盘。这个磨盘的直径大概在两米多,磨盘上面是一根直径在七八十公分的圆形石柱,石柱上面还有一圈圈的螺旋纹路。此刻这个巨大的石碾正在一头老黄牛的牵引下缓缓转动着,将磨盘上面的麦粒碾成一堆麸皮和粉末。

看材质这个石磨应该是麻石制成的,也就是花岗岩。将两块这么大的黄岗岩打磨成这副摸样,在这个缺乏足够的加工工具的年代里,很有可能要耗费一个石匠几年的时光。

也难怪这个大石磨会被当成宝贝看待。

据牛根所说,这座碾房算是磨盘庄的公共财产,隔壁村子要来借用的话都是要支付一些东西作为使用费的,而且碾出来的麸皮也要留下来作为牲畜的饲料。

参观完了碾房之后,赵德昭又去了另外一间刚改起来没多久的茅棚看了看。在这里关着的是一群打扮的小猪崽们,此时它们正挤在一起拱来拱去的,看着十分的活泼。

这批猪仔是前段时间赵德昭买了送到磨盘庄上让村民们帮着饲养的,看着这么一大群挤在一块儿的小猪崽,赵德昭觉得这样应该不行。

他虽然说没有读过那本鼎鼎大名的《母猪的产后护理》系列丛书,但是光看电视里面那些关于养殖场的画面就能知道,人家都是几头猪几头猪的关在一起,而不是一大群的挤在一块儿,既然这么做,那就肯定有他的道理在里面的。

但是这件事赵德昭没有和牛根他们提起,这种事情交给这些村民们去做的话,只怕是不太好落实的。他们接受的教育很少,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

再加上看过了那个大石碾之后,赵德昭有了一些想法,他觉得可以现在磨盘庄进行一些初步的尝试,这样的话还不如干脆拍个管事的人来专门负责这些事情。

心底有了个规划之后,赵德昭便婉拒了牛根等人的招待,带着人出了磨盘庄朝着开封城去了。

时间已经是中午了,赵德昭进城之后便带着高孟他们就近到了城西的那家快活林。一群人要了些饭菜就这么吃了一顿。

吃罢饭,他们就朝着开封府去了。因为赵德昭来的非常勤快,所以看门的衙役们早就认识了,也没通报就直接将他们给迎了进去。

在府衙的后面,赵德昭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赵光义。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将会有各地调拨过来的总共四万大军汇集到开封城外,这对开封府来说是个相当繁重的工作,所以赵光义这两天忙的起飞。

见到赵德昭进来,赵光义也就是点了个头,一边批阅手上的公文一边说道:

“让我猜猜,大侄子你这次来是找你二叔我帮忙来了吧?”

赵德昭笑了笑,说道:

“果然是什么都瞒不过二叔你,还请二叔为我指一下路,让我把这新兵招募的事情给快点办好了才是。”

赵光义头也没抬,哼了一声说道:

“现在知道事情难办了?之前出风头的时候就没想过?你说你也是,行军打仗又不是闹着玩的,你这么大个孩子跟着瞎掺和什么?”

赵德昭只是“嘿嘿”的笑着,也不答话。

赵光义只能叹了一口气说道:

“大侄子,不是二叔我不帮你,只不过你这件事吧,还确实有点麻烦。”

赵光义放下了手里的公文,简单的为赵德昭解释了一下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要知道赵德昭的名头是桂州防御使,编制上面是属于地方部队性质的厢军,而不是禁军。按照军制,赵德昭如果想要强征良家子弟入伍的话,就只能在自己所在的辖区内进行,也就是说他只有去桂州那一带才能强行征募良家子弟入伍。

而在开封这边的话,赵德昭这个桂州防御使是没有资格这么做的,禁军统领还差不多。想要在开封这边征召良家子弟进入自己麾下的话,那就只能靠赵德昭发挥个人魅力或者是金钱攻势了。

想想就知道这件事情有多难了。

当兵这种事情,一般只有那种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养不了太多儿子的那种才会去。禁军里面大部分的士兵也都是因为强征而不得不参军的,真正自愿从军的良家子弟本来就不多。

再说了,赵德昭的部队还是厢军,先天就矮一级。要知道禁军那边也在招人呢,人家干嘛不去那边跑你这边来。

而且非强征性质的招募的话,成本也是很高的,想要人家真心实意的跟着你卖命的话,安家费就不能给的少了。像是禁军那边的话,只要通过了考核就能领到两贯钱的安家费,自己要出手的话怎么也得三贯起步。

这要是招个十来个人的话就得三十多贯,招满九百人就是两千多贯了。

赵德昭盘算了一下自己刚刚盘下了豉油坊之后空荡荡的库房,暂时就只能把招募良家子弟的想法给抛到了脑后。

现在看来,自己怕是只能从流民和囚犯里面来招募人手了。

说实话,赵德昭真的不怎么想要招募流民到自己的手下来。流民的话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差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能把身体养好就算不错了,指望他们打仗是不太现实的。

至于说囚犯的话,身体素质虽然要好一些,但是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不先把他们整治的服服帖帖的话,用起来太不放心了。

“所以说啊,大侄子,带兵打仗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怎么样,你现在后悔了不?”

赵光义的话语里带着一丝调侃的味道。

赵德昭则是略显鸡贼的回答道:

“所以我这不就来找而是你来帮忙来了么,相信对您来说这肯定就是小事一桩。”

“哎,你个臭小子。”

赵光义一巴掌排在了赵德昭头上,随后没好气的说道:

“这事你去问季华就行了,流民的管控之类的事情都是他在负责,目前开封府外面那些流民的状况也就他就了解,你们两个说好了就行。二叔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你小子赶紧给我滚远点去。”

“谢谢二叔了。”

赵德昭笑着拜了拜,就去找贾琰去了。

在偏房找到贾琰之后,贾琰明显也是早就得到了赵光义的知会的,提前就做好了准备。

在贾琰的介绍下,赵德昭对城外的流民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开封城外的流民最早都能追溯到百年前了,在古代天灾人祸的,总是能制造出大量的流民来。只有在世道平稳之后,这些流民才会被逐渐的消化掉。

但是这世道乱了这么多年,流民自然也是越来越多了的。根据开封府掌握的情况,城外的流民数量大概在五到六万左右,大多都被安置在城南的一片地区居住。

这两年里,朝廷连续从里面招募了大量的新兵,所以目前流民之中多是以妇孺为主,再想招募到足够的青壮怕是不容易的。

所以贾琰提议让赵德昭先从开封府的囚犯之中挑选一批人手,至少比起流民来说,这些囚犯的身体要好上一些,而且还大部分都是青壮。

赵德昭想想便同意了,于是贾琰又让程羽拿来了开封府的在押人员名录让赵德昭自行挑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