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中午多加一盘菜
傅家员外,当即就在当地报了官。
然而,这件事,纵然傅家使了银子,也没有给那男子定了罪。
因为大明律规定,若是被男子引诱走的女子,自动丧失所有户籍,地位等同小妾、奴婢,主人有贩卖的权力。
最终,还是傅家买通了当地衙门的一个书吏,在按律判处那男子戴枷示众七日的时候,暗中下了毒手,才将那男子弄死。
“姑娘啊,你莫不是……”
丁铁牛只觉得手脚发冷,要是自家女儿……
天啊,他不活了!
不!
丁铁牛咬紧了牙关,这一次,哪怕是老爹拿鞭子抽他,也不准女儿再去女学里了!
他就这一个女儿啊,要是被人拐走了……cascoo.net
“想啥呢!”
丁姑娘翻了个白眼,不满道:
“我要给你说的是——皇帝送来了新编的书籍,叫做《忠贞侯传》。
我这本书念完,就要念《忠贞侯传》了,里面讲的正是秦老将军和张将军的故事呢!
听说啊,这可是皇帝亲自编出来的呢!
嘿嘿,那本书,连爷爷看了都说好呢!”
“什么!”
丁铁牛大喜:
“皇帝他老人家,也知道咱家的女学,还专门给咱家送了书?”
这可是大好事啊,为啥老爷子没跟他说呢?
“阿大啊,您是不是天天榨油,累坏了脑子?”
天啊,城里这么多女学,皇帝竟然都知道他家的这一个!
这是何等的荣幸啊!
丁姑娘哭笑不得:
“皇帝的这书,不单单是咱家被分到了一本,几乎城中所有的女学,都被分了一本啊!
听说,整个南阳大地,甚至包括湖广那边,都分发了呢!”
丁铁牛暗中嘀咕一声:“嗨,真白欢喜一场。”
……
丁姑娘扭头看来:“阿大,你嘀嘀咕咕的说些什么呢?”
然而,却没有得到老爹的回应。
只见丁铁牛在墙角磕掉了烟袋锅里面的灰烬,将烟袋放在窗户窑子上。
然后起身,招呼一边正在挑拣花生里的土坷垃的伙计们:
“走,干活了!”
两个雇佣的伙
。计急忙上前,三人抬起放凉了的花生,朝着油坊内走去。
油坊内,一个木头制作的大容器,占了小半个空间,一根根被拉出来的原木,一头插在容器上,一头搭在高矮不一的板凳上。
这时代的榨油方法,是制造一个类似于木头匣子一般的容器,然后密封好了原材料,将一根根原木,夯入容器内,利用挤压的原理,将炒熟的原材料中的油脂,挤压出来。
因此,这榨油,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ωωw.cascoo.net
若是不能掌握不同重量原材料,应该将盖子密封在那个位置上,很容易就会挤爆了榨油机器。
若是盖子的位置放的高了,则又不能完全将油脂挤压出来。
就拿花生来说,后世的机器,一百斤原料,熟榨法能有40%以上的油脂,而生榨法则是50%左右。
这个时代的出油率,要低了一些,一般都在三成以下。
丁铁牛家世代做的就是榨油的生意,因此,算得上是“家学渊源”的丁家,出油率要比别人高了不少。
虽然一百斤原料,也就多了几斤油,然而,在这个富农家吃饭也要用筷子沾油的时代……
那区区几斤的油,正是别人挑着货物走上几十里的动力。
没有进入工业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啊!
……
丁铁牛盖好了盖子,仔细的检查了一番,这才走到正面,伸手掂起最底层一排中的第一个木桩,对两个伙计命令道:
“来,从最底层开始打!”
两个伙计合力抱起吊在房梁上的沉重撞木,对准了丁铁牛扶着的圆木楔子,远远的荡了开来,然后借着重力的作用,两人一路小跑,推着撞木,击打在圆木上。
(古法榨油,有南北两法,南方是人抡大锤法,工艺复杂,比较废人。
北方以及四川一带,则是吊锤法,借助房梁吊起撞锤,节省了人力。)
“哐!”
一声撞击声响起,粗大的原木,已经被击打进去了一大半。
最开始的这些木楔,很容易就能击
。打进去,因为这时候榨油机内,还有大量的空隙。
“哐!哐!哐!哐!”
……
一次次撞击,榨油机内已经完全没有了空隙。
两个徒弟汗流浃背,每一次撞击,只不过才能将木楔钉入少许的距离。
然而,伴随着木楔的增多,渐渐地,有了金黄的油珠,顺着榨油机四周的木头缝隙,滴在了下方巨大的陶盘上。
陶盘是倾斜的,最下方,有一个形似灰斗的出口。
一个铁桶,正摆在出口下方,接油呢!
“阿大,出油了!”
将凳子挪在还没翻炒的花生堆边的,准备挑拣泥块的丁洁,指着出油口,笑着说了一声。
三人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扭头一看,脸上顿时带上了笑容。
出油了!
“出油了!”
丁铁牛笑了起来。
“出油了!”
两个小徒弟,抹着脸上不停渗出的汗,咧嘴笑了。
“来加把劲,中午让你们师娘,炒一盘这花生油做的青菜,你们俩都打打牙祭!”
丁铁牛也毫不吝啬。
这时代的徒弟,那就是半个儿。
不但挑选徒弟要看人品,徒弟挑选师傅,也一样是要看人品的。
天地君亲师,这可是人伦大事啊!
丁家能够传承数代人,不但始终都把持着邓州城内的榨油事业,更是生意越做越大,在这周边的集市上都开了分号。
所依仗的就是这一份真心。
对待顾客要真,对待学徒,更是也要拿出了一份真心。
丁姑娘丢下手中挑选出来的一把泥巴蛋子,扭头就朝后院跑去:
“娘,我大让你中午炒了青菜,就用刚刚榨出来花生油。”
后院里,正在晾衣服的中年妇女笑着在围裙上擦擦手:
“中,那你将这些衣服搭一搭,我这就去做饭!”
俗话说饿不死的厨子。
这榨油的,也不缺油,寻常人家一年也难以吃了一斤油,而榨油匠,顿顿都不会少了油水。
不说炸油匠了,就算是谁家有了一个石磨,前来碾麦子打面的百姓,临走时都会留下一瓢黑面,一瓢麦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