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暴动暴动 3
第一百零八章暴动暴动 3
“陛下,信。”
信封是大明提供的,但是却被金氏用针线密密麻麻的缝了起来。
这倒难不倒秉笔太监杨炼,他取来了喝茶煮水的茶壶,把信封放在壶口的地方,耐心的等待着蒸汽把信封另一端的浆糊打湿软化。看着差不多了,这才用锋利的小刀,在另一端封口的地方轻轻的刮着,直到封口翘了起来。然后把小刀顺着缝隙伸了进去,缓缓的刮开浆糊层。
很快,就取出了折叠好的信纸。
周延儒正要伸手去拿信纸,却被杨炼在手上重重的一拍。他并没有直接打开信笺,而是放在蜡烛光之上,仔细的观看着折叠阴影。
“周大人莫要在意,您不像臣在西厂秉笔,对这些小伎俩不熟。”
果然,薄薄的信纸中间夹杂着一根长长的头发。杨炼这才把信笺展开,抽出了头发,才把信纸放在朱由检和周延儒的面前。
“…………按相公嘱托之法,即可知此笔墨之真假。相公下属柳十三今日领数人前来,言相公有金银各不一数量转托于妾身。妾身不疑有他,谁知刚一奉茶,柳十三就挥刀相向,家中仆役无一幸免。一对儿女及妾身,幸得以脱身。以告相公,妾身待水落石出之日,自会与相公相见,请勿担心。”
信封的后面是一个娟秀的落款。
“金氏相公乃是正六品兵曹正郎尹湖,现为宫卫统领之一。臣已经派人去了解其人所负责何事,因为何故而遭遇此事。”
周延儒匆匆的把柳十三的名字抄下来,递给了旁边的人。
“此人应该已经死在了金氏宅邸,也去查一下。”
“陛下!”
进来的是陈子龙,他喘着气有点慌张。
“从今日早上到现在,根据我们在汉阳府的回报。共有约三十五户遭遇灭门之灾,无一人生还。尸首大都扔入了水井、湖水或者因为火灾焚化。现在汉阳府正在清查。据说已经抓住了主犯十三人,都是子午山强盗。”
朱由检嫌弃的把正在喝的茶水吐了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一个水井总是扔进去死人的尸骨才安生。尽管他也知道自己喝的茶水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心里面还是有一点膈应。
“陛下请看。”
陈子龙的工作很细致,把三十五户的位置都在汉阳城的舆图上标注了出来。
“子午山的强盗?有意思。”
这么能打的强盗居然能够在基本同一时间,打劫了遍及汉阳城各个角落的三十五户宅子,这哪里是强盗,就算是锦衣卫和西厂来干,也估计需要动用至少三百人以上。
“有人杀人,有人放火,还有人出面收拾烂摊子。现在倒好,就连汉阳府都把背锅的人提前关在监狱了。着手笔,确实可以啊。”朱由检由衷的赞叹道。
“玉绳的思路没有问题,就按照宫卫的这一个线索往下查。还是陈子龙和来顺之按照民间的方式去进行,千万别查着查着把自己给兜进去。除了宫卫之外,其余一概不管。既然我们都看见了大鱼,就不要被叫起来的浑水给晃花了眼。”
陈子龙应了一声,就带着几个打扮成店伙计模样的护卫又急匆匆的出去了。
“要不要把消息告知弘文馆赞成郑经世一派?让他们也有点心理准备?”周延儒问道。
就算不了解全面的情况,光是看着这些人有预谋的向宫卫下手,周延儒猜也能猜到,对方的主要目标应该就是现在朝鲜王李倧。
贺人龙进来的时候,朱由检还在踱着步子。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他才站立住对着周延儒说道:
“把消息按住,不告诉他们。一则他们中间还有些什么人是后金的眼线我们不知道,消息这一传递,自然有可能走漏风声。再者,这也不见的不是一件好事。不把现在的李倧逼到了墙角,他还是哼哼唧唧的想在我们和后金之间找平衡呢。都当了朝鲜王了,就应该有这样的被人坑和去坑人自觉和肩膀。”
“贺人龙,你现在把我们所有的黑衣军全部集合起来。一批批的向城里面打散运进来。”
“遵旨。”一般情况下贺人龙话不多,这次却也问道:
“人数有点多,可能陛下这里放不下这么多人。”
“没关系,”朱由检摆摆手。
“没地方了去找一下温体仁。大明使节的府邸、朕的这里、四海酒楼后院、来顺之和陈子龙的宅子都可以用来放人。实在不行,去看看朕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紧靠着的宅子还卖不卖?要是卖,价格稍高一点也没有关系,卖下来就好。不用担心金钱的问题。”
对方如果像自己所见的那样,杀人灭口只是为了强抢这些宫卫的家人,那么思路就很明显了。应该就是准备直接进攻干一场大的。
“如果朝鲜王李倧死了,谁会有可能继承朝鲜王的位置?”
朱由检问道。
这一道题目温体仁比较熟。
“三个人,其中第一个就是十六岁,咱们的邻居昭显世子李朢,下来就是桂城君李恂的曾孙怀恩君李德仁,再接着就是已经被废的光海君李珲。”
周延儒说道:
“已经被废的光海君李珲听说被关押在海外的一座孤岛之上,可能性应该不大。”
“劫狱?”旁边的贺人龙却突然出声。
温体仁连忙补充:
“臣这就去查。”
阴差阳错之下,后金谋划的事情在朱由检这边却是越来越清晰了。
“周延儒,你去活动。看看朝鲜王李倧过来的时候,能不能也把咱们的邻居带过来,朕一并见一下昭显世子李朢。”
“可是这可能不是后金的主要目标。臣觉得……”
周延儒正在说着,朱由检却打断了他的发言。
“这个就是你的错觉了。朕倒是觉得不用跟着后金的脚步亦步亦趋,被人牵着鼻子走。后金要是想杀了李倧,用光海君李珲取而代之。朕倒是觉得,能保住李倧就保住李倧,保不住李倧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要有一个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