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天气预报】
注册专利,招兵买马,组织生产……通用动力公司的运转逐渐步入正轨。
马哨的各种发明也相继变成现实。
新式缝纫机、詹氏车钩、留声机等最重要的发明一经推出,就在英国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人们最关注的无疑是留声机,由于技术还未成熟,这东西几乎没什么实用价值,但保存声音的神奇特性却让每个人都对它充满好奇,让它成为了“高科技”的代表。
普通人不会购买,但会在各种展览活动上被它吸引。
而一些不差钱的土豪,则会出于收藏、送礼或者装逼的需求,愿意购买这种价格不菲却没什么卵用的留声机,为通用动力公司贡献了还算可观的收益。
所以事实上,留声机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这对于科技立身的通用公司来说似乎有点黑色幽默。
但赚钱嘛,不寒碜。
不仅如此,通用动力还顺水推舟,真推出了一批包装豪华的限量版留声机。
对马哨来说,这玩意目前最大的价值是用来取悦维多利亚女王。
不过,没人怀疑留声机未来的实用价值,完善留声机也是通用动力公司的重要计划之一。
詹氏车钩引发的反响最小,不过普及得却最快,任何人都能看出它对火车的意义,因此订单源源不断。
新式缝纫机则是争议性发明的典型代表。
从科技和生产的角度来说,这项发明自然很有价值,但就社会层面而言,它却颇引发了一番混乱。
高效的缝纫机导致许多裁缝失去了工作。
一部分工人因此憎恨它,甚至试图破坏它,这些工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卢德主义者。
这给马哨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类似“害人的发明家”之类的称号。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英国政府失职的表现。
一个优秀的政府,理应缓解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阵痛,帮助被淘汰的劳动者转型,让他们重新加入和适应新的社会生产。
当然,这些话说得轻巧,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二十一世纪的美帝、中特等国,也没有很好地缓解这种阵痛,遑论十九世纪的带英了。
现在的英国,这个君主仍然掌握巨大权力的国家,甚至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无论上下。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生活在这里,甚至可以肉眼察觉到国家意志的蒙昧,它就像浑浊的雾霾一样笼罩着国家的天空。
马哨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帮助英国政府履行如此艰巨的职责。
于是他当然选择法律了,把这些破坏私人财产的家伙都送去审判,该赔的赔,该罚的罚。
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萌芽,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有很多。
但历史无数次证明,在工业革命的洪流面前,任何人的阻拦都显得可笑,无论他是国王、资本家,还是工人、农民……每一颗自以为是的脑袋,最终都会被螺旋上升的齿轮无情地碾碎。
……
剑桥大学。
马哨正跟在剑桥大学校长阿尔伯特亲王身后,两人散着步,一边交谈些什么。
“天气预报?”阿尔伯特亲王有些惊讶地看向马哨,“你的意思是,你发明了一种可以预测天气的机器?”
“不,这怎么可能呢。”马哨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利用电报系统,人们可以快速交换各地的气象信息,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作出预报。”
“比如一团雨云出现在剑桥,并且向南移动,那么通过电报,我们就可以在雨云到达伦敦之前通知那里的人,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这种操作其实几年前就有了,但主要是一些商人会这么干,比如谷物投机商,他们时常利用电报传递天气信息,从而抢占商机。
马哨准备把这一行业正规化。
阿尔伯特听了,啧啧称道:“没想到电报还有这种用途。”
马哨想了下,又说道:“另外,关于预测的机器,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事实上我构思过一种可以预测潮汐的机器,并且正在由巴贝奇组织研究。”
“巴贝奇?”阿尔伯特亲王笑了笑,“你可有得受了。不过他确实是个挺厉害的家伙,剑桥近些年的数学发展,不得不承认有他的一份功劳。”
马哨:“我会约束好他的。”
“我相信你。”阿尔伯特亲王点点头,“天气预报是个好主意,我会把罗伯特·费兹罗伊将军介绍给你,他是个见多识广的气象专家,你可以与他合作,组建一个专门负责天气的部门,部门的名字可以叫气象办公室。”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
马哨这时提出来:“尊敬的亲王,我有一个请求,或者说这正是我来英国的初衷……我挑选了一些来自阿帕奇的年轻学员,他们都受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教育,我希望他们能在英国的大学进修,并且已经为他们找了一所中学以进行适应性的学习。”
阿尔伯特亲王:“你自己不就是一位卓越的教师和最杰出的科学家吗?”
马哨:“我研究的领域太偏理论,对于阿帕奇的发展来说,工程类的人才更为紧缺。英国作为科学技术的世界中心,我想没有什么地方能比这里更能获得先进的工程学知识了。”
阿尔伯特亲王又问:“你的学生有多少人?”
“目前是三十人,我计划每年都送一些学生到英国。”马哨说。
阿尔伯特亲王想了想:“剑桥大学可以接收你的学生,不过我也有一个条件。”
他看向马哨:“你要担任剑桥大学的教授。”
马哨一愣,随即说道:“当然,我也很向往剑桥这样的学术殿堂……但您也知道,我身负族人的期望,族内很多事情都需要我来处理,恐怕没有时间到剑桥讲课。”
阿尔伯特笑了下:“我不会让你像真正的教授那样给学生授课的,你只需要定期来剑桥做个学术报告就可以了,顺便给学生讲几节课。每三年来一次,这个要求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