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竹马遇青梅
混沌初开太极转,
斗转星移数万年。
山河草木忘甲子,
黎民百姓祭屈原。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嫡系后人。
屈原曾任楚国上大夫,不仅是一位反腐倡廉,重用贤能的杰出政治家,更是神州古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和辞赋大家,被誉为“诗魂”和“辞赋之祖”。
也许,对每个文人墨客来说,不知道屈原,就好像木匠不知道鲁班,道士不知道老子,文人不知道孔丘,和尚不知道如来一样不可思议。
可是,对于那些大字不识,甚至连“下里巴人”都不会唱的草头百姓来说,他们对屈原的认知,或许仅仅在于端午节吃粽子。
甚至,对他们来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为了纪念鲁班?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粽子口味如何?
是甜的?还是酸的?是肉的?还是素的?
甚至,有人连粽子的材料和口味,也不是那么在意,而仅仅在意朝廷每年赐予的三天假期。
大荒王朝明文规定,为了纪念忠君爱国体恤百姓的上大夫屈原,每年五月初四、初五和初六这三天,不管王公贵胄,还是渔樵耕读,不管朝廷机关,还是山野乡间,一律停止工作,放假三天。
就连勾栏瓦肆中的说书唱戏、魔术杂技、青楼赌馆等花花场所,也严禁营业,以示对先贤的尊重。
当然,凡是与端午节密切相关事宜,比如买卖粽子,龙舟比赛,酒肆茶坊,米面饭庄等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等密切相关事宜,则一切如常。
这天,正是大荒王朝通和三十六年,五月初五,端午假期第二天,也是端午佳节的正日子。
早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
京城内外,大街小巷,无不弥漫着或浓或淡的粽子香味,让人们谗言欲滴的同时,感慨着生活的美好。
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匹枣红色的骡子,拉着一辆乌棚马车,顺着宽阔大街,飞快行至马车站旁,缓缓停下。
车夫约有四十多岁,风尘仆仆,非常精神,“吁”的一声轻喝,拉车的骡子,便非常听话地停住脚步。
不等马车停稳,车夫轻快跃下,伸手拉开车门,温言笑道:“公子,到了,您请下吧。”
“哦?这么快?”
惊喜声中,一个年轻小伙,从车门内敏捷跃出车外。
小伙年约二十多岁,中等个头,面色稍黑,细眼长眉,鼻若悬胆,唇方口正,一身月白长衫,虽一路风尘,却依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他站定身形,左右张望片刻,转身从车厢里取出行李,背在肩上,连声道谢:“谢谢大叔,谢谢大叔,不知国子监怎么走?”
车夫微微一怔,不好意思道:“对不起啊,公子,我也头次进京,还真不知道。”
“没关系没关系,再问别人吧,谢谢大叔。”
微笑声中,小伙子与车夫挥手作别,顺大街匆匆前行。
可他刚走两步,又倏然止步,觉得应该先问清国子监的详细地址,才好继续前行,免得南辕北辙,多走冤枉路。
思忖之中,他站在路边,好像相面似的东张西望,打量着三三两两的过往行人,打算找个和蔼面善之人,再开口相问。
正在这时,忽听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公子,您可来了。”
他急忙顺声望去,只见宽宽的大街对面,一个玉树临风的美少年,稍显调皮似的,正冲他含笑招呼。
此人身材不高,面如白玉,颜若朝华,两道细眉,弯如新月,小巧玲珑的鼻子,还有些微微上翘,映衬着抿嘴而笑的樱桃小口,真是漂亮精致,百看不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尽管他身材单薄,穿件半新不旧的白色长衫,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纤尘不染。只是他身上还被这一个硕大的包裹,挤压的原本有些肥大的长衫,显得更不合身,拖拖拉拉,几乎贴着地面,只在他迈步走动之时,才不时露出一尖乌黑的千层底鞋面。
小伙子看得心头一动,暗自赞叹惊疑——此人不仅长相俊秀,似乎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一时间,却还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然而,这个念头刚刚闪现,他便暗自好笑,自我否决——看他这番风采,定是京城子弟。自己从未到过京城,京城里也没有三亲六故,别说不可能偶然见过,就连这声招呼,也不一定是招呼自己吧?
狐疑之中,他不由顺着美少年张望方向,转身回望,却见他前后左右,三五尺内,除他之外,并无别人。
他微微一愕,急忙转身回头,再次看向美少年,却见美少年躲闪着路上的车马行人,居然穿过大街,径直向他走来。
他大感诧异,警惕陡生,甚至不由自主地颠了颠背上的包裹,暗自思忖:他好像冲我走来,莫非看我刚下马车,有所图谋?
他正自紧张兮兮,胡思乱想,美少年已经来在近前,抿嘴一笑,却还有几分调侃似的,轻声问道:“公子,迷路了吧?”
小伙子又是一怔,定睛一看,突然心头一跳,顿时哭笑不得,急忙紧走两步,迎上前去,一把抓住美少年的小手,惊喜问道:“你,你是翠儿?”
“才认出来呀?”翠儿小嘴一嘟,不无嗔怪道:“真是贵人多忘事,刚到京城,就不认识人家了。”
“嗨!你穿成这样,哪能认得出来?不对,我这不是认出来了么?”
“哎呀,快放手,让人家看见。”翠儿脸上倏然飞起两抹红晕,满心欢喜,却故作委屈的抱怨道:“还说呢,都是你,害人家穿成这样。”
“我?”小伙子急忙松手,讶然笑道:“怎么怪到我头上了呢?”
“那儿有条长凳。”翠儿抬手一指几步之外的路边:“一路颠簸,坐下说吧。”
“好的好的。”小伙子连声应着,伸手拎过翠儿肩上的包裹,跟着翠儿匆匆走到长凳前,纳闷笑道:“又大又沉,装得什么?”
“龙剑。”翠儿抬手拦住正要坐下的小伙子,从袖中抽出一条手绢,轻盈抖开,把整条长凳,轻轻擦试一遍,才扬起小脸,抿嘴笑道:“坐吧。”
“出门在外,哪用这般讲究?”
小伙子好笑地咕哝一声,“嗵”的一声,把包裹扔在长凳上,反而不坐了,满脸狐疑地盯着翠儿,不无纳闷道:“带这玩意儿干啥?”
“你离家时,老夫人让你带上,你不带。”翠儿挨着包裹坐下,无可奈何道:“你走后,她整天牵肠挂肚,寝食难安,我怕她再有什么闪失,只好给你送来了。”
“唉——”小伙子轻轻长叹一声,坐在包裹另一侧,轻轻拍了拍包裹,不无为难道:“我是来求学的,又不是来打架的,要这玩意儿何用?”
“少爷。”翠儿满怀期待地看着小伙子,柔声劝道:“我知道你不喜欢舞刀弄枪。可是,你要为老夫人着想呀。”
“唉!”小伙子双眉紧皱,满脸郁闷道:“堂堂国子监监生,背一把破铜烂铁,成何体统?”
“少爷——”翠儿拉长了语音,轻呼一声,不满嗔怪道:“这可是祖传宝贝,趋吉辟邪,不是什么破铜烂铁。”
“且!”小伙子不屑笑道:“这话你也信?还驱吉避邪?这玩意儿若能趋吉辟邪,我爹我爷爷他们,为何惨遭横祸?”
“这……”翠儿登时语塞,微微一顿,又婉言劝道:“就算不说什么趋吉辟邪,也该替老夫人着想吧?你把剑带在身边,她在家心里踏实,你若不收下剑,她一直提心吊胆,坐卧不宁。”
“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小伙子又是一声长叹,双眉紧锁,思忖片刻,忽然龇牙一笑,隔着包裹,一把拉住翠儿的小手,轻轻握在手心,故作无奈道:“怕了你了。”
翠儿顿时喜笑颜开:“谢谢少爷。”
“谢啥谢?还没说完呢。”小伙子似笑非笑道:“我有个两全之美之计,既能留下龙剑,让妈放心,还不用背着它,去国子监丢人现眼。”
“那太好了。”翠儿急忙追问:“啥办法?”
“嗯——”小伙子故作沉思片刻,煞有介事道:“告诉你也行,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行啊。”翠儿毫不迟疑道:“只要少爷留下龙剑,别说一件,十件都行。”
“不准反悔。”
“啥时对你说话不算?”翠儿小嘴一嘟,故作严肃道:“说吧,到底啥事儿?”
“你留下陪我读书。”小伙子盯着翠儿,轻笑道:“一举两得,龙剑留下,还能天天看见你。”
“你。”翠儿顿时哭笑不得,却又无可奈何道:“老夫人哪能答应?”
“我妈的心思,我能不懂?”小伙子笑道:“你以为,千里迢迢,让你跑到京城,难道真的只为一把破剑?”
“不为送剑?”翠儿有些疑惑:“那为什么?”
“当然让你照顾我啊。”小伙子笑道:“你心灵手巧,武功有好,所以才放心把龙剑交给你啊。”
“可是……”
“放心吧,咱们落脚后,我给妈写信,好不好?”
“可是,我不能住国子监啊。”
“那是当然啦。”小伙子应声笑道:“你若住进国子监,还是要把龙剑带进去。我可不想让同窗们看我舞刀弄枪,以为我是什么武林强盗呢。”
翠儿“嗤”的一笑,旋又为难道:“那我住哪儿?”
“租间小院吧。”小伙子不假思索道:“每天放学后,我去找你。”
“可是……”
“遭了遭了……”小伙子不等翠儿说完,蹭的一下,从长凳上跳了起来,叫苦不迭:“迟到了迟到了,今天有开学典礼呢。”
“对啊对啊,你还没报到呢。”翠儿登时醒悟,急忙起身,把包裹背在肩上,拉着小伙子匆匆便走,连声自责道:“怪我怪我,都怪我。”
可是,两人疾走数步,小伙子又突然站住:“还是我自己去吧。”
“啊?”翠儿一愣,诧异道:“那,我呢?”
“你先找客栈住下,等我报到后,安稳下来,咱们再去租房。”
“这……好吧。”翠儿略一迟疑,点头应允一声,抬手指引道:“顺街一直东走,过三个路口,左转往北,往前再过两个路口,就看见国子监门楼了。”
“好嘞,你找好客栈,下午到国子监门前接我。”小伙子转身欲走,忽又站住,好像猛然想起什么似的,盯着翠儿,满面惊讶道:“我比你先离家的,为啥你比我先到?还知道国子监位置?”
“还说呢?”翠儿不满地轻哼一声,不无委屈道:“人家怕追不上你,吃饭睡觉,都在马车上。”
“噢——”小伙子恍然大悟,惭愧而又感动道:“好翠儿,真是辛苦你了。”
“好啦好啦,赶紧去吧。”翠儿也真担心小伙子迟到,忙不迭地催促小伙子离开。
于是,小伙子告别翠儿,匆匆前行,顺大街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四个路口旁。
转弯之际,他无意间回头望去,只见翠儿依然一动不动,原地而立,远远凝望着他。
他急忙抬起胳膊,冲着翠儿使劲挥了挥手,也不管翠儿有没有看见,疾走几步,拐过弯去,顺着南北大街,匆匆往北而行。
可是,他刚刚前行二三十步,突然听到一阵凄厉的女人嚎叫声和惨叫声:“救命啊!来人呐,救命——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