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47章 不是个好地方

第47章 不是个好地方

“你可知本初已离京?”

“学生知晓的。”听自己的老师如此问,韩馥好像知道了些什么。

“观其行迹,我这侄儿是要往青徐去,所以这董仲颖才表奏其为渤海太守。”

韩馥又不懂了,按理说董卓不该知道青徐之间有什么玄妙,看董卓与袁隗在朝会时的针锋相对,他们二人并不像是提前沟通过的。

见自己的学生似懂非懂的表情,袁隗说道:“文节是颍川人,该知道些许事的。”

汝南黄巾不去侵扰世家大族,反而敢攻占宛城,又与朱儁的官军对峙数月,这种事能瞒住深宫之中的皇帝,却瞒不了如韩馥这般豪族子弟。

再说了,为何豫州黄巾能跋山涉水,跑到冀州与张角一同起兵。数万黄巾过境,是如何保证粮草的?沿途的官吏又为何不报?

这件事经不起推敲。

有人可能会问,皇帝被瞒,能瞒得住党羽遍天下的宦党吗?

当然瞒不住,但可别忘了,黄巾起义前,张角的好弟子马元义是因何事被捕的。这位大贤良师座下的三十六方渠帅之一是因联络宦官被发现,而被纠捕入狱。

与之同时,何进还在灵帝的指令下,清洗了宫中的数千宦官、侍卫。这位河南尹也是此时才得势,一朝升为当朝大将军,组建新军,深得皇帝宠信。

而灵帝之后疏远何进,瞩意小儿子刘协,又让表兄董重任骠骑将军分何进之权,难道仅仅是因为何进不愿打压士族吗?难道这一件事就能让灵帝下定决心组建西园军吗?

难道仅仅因为何进与士族的一个眉来眼去,就能让灵帝不惜动摇国本,废长立幼、废嫡立庶?就能让灵帝决定让亲近自己的两位外戚相争,让旁人得利吗?

士大夫为何又偏生要支持何氏,助刘辩登上帝位?

相比于何氏,士族旁支出身、五官中郎将之后的王美人不更是与士族亲善吗?更别说何太后与宦官阴结之深人所周知。

黄巾之事细思极恐,但个中关节已不再能被世人发现。

韩馥仅仅是在袁隗的三两句话后,就想到了一些他不愿深想的事情,就在他纠结怎样回答之时,袁隗的声音又响起。

“本初往那边去,该是想借贼寇之势起事,你到冀州后,需要在渤海周围设卡,以重兵慑之,不让渤海郡生乱,如此这般,待本初想明白后,也会感激于你。”

“学生不敢受司隶校尉此情,这份情该是本初感念于老师。”

“这人啊,一上了年纪,就不由得想起照拂小辈之念。说到底,他们还是年幼啊,我犹记得他们兄弟几个年幼之时在洛阳做的那些放肆事。”讲到这里,袁隗的脸上露出一丝回忆。“可我这个做叔父的,也就只能做到这样了,文节,你可莫要辜负为师的信重啊。”

袁隗拍了拍躬着身子的韩馥的肩膀,说道:“青州刺史部的焦和处,我会去信分说,不过此人能力堪忧,又笃信巫蛊,我倒是不指望他,事情还得赖文节掌握。”

黄巾之乱初起时,焦和自京中领命出镇青州,以一州刺史节权却不能阻拦青州黄巾旬日。要知道青州乃齐国故地,论其殷富,能与司州、冀州、兖州、豫州比肩,不然朝廷也不会在此地设如此多的诸侯国。

且其辖境內又有太山(注),乃天下有名的兵源地。除去幽并、西凉三辅(六郡良家子)这类边地,也就太山、丹阳二地能募强兵。不见何进派到各地募兵的将领中,

去到太山的就有两人。

有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这焦和还能让局势糜烂至此,当一个草包之名也不为过。

“学生必不让老师失望。”

因为怕街上又出现乱兵,袁隗叫袁术亲自护送韩馥回宫中的台省,路上,袁术也得知了韩馥将要就任冀州牧的消息。

从宫中离开后,袁术越想越恨。

“那个姬妾所生的贱种就这么能得叔父看重?”

袁术对袁隗的布置很不满意,就遏制一个渤海太守,至于将州牧之职许出吗?还有那贱种的那些手下人,明明手里有兵权、有官职,却还是要跟着那个贱种一起出奔。

最可恨的还是曹操,自己明明亲自去请了,这个阉宦之后却还是如此不给面子,不仅当众拒绝自己,还带着家眷连夜出城,不给自己施展手段的机会。

想到这里,袁术觉得有必要拿人开刀,给自己立立威。

像那董卓,明明手里执掌的也就三千兵马,还不如自己直属的郎官与非郎虎贲多。凭什么那董卓说话就无人敢驳斥?而自己以这公侯之子的身份,却要对别人的白眼笑脸相迎。

袁术挥挥手,召过一名亲信来,附耳交待了几句,这才怒意稍减,回到太傅府中。

···

封何苗为南阳太守的策书(注二)已经到了开阳门下,何苗带着兵亲自来接受册封。

蔡邕刚下朝就回了尚书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南阳太守的任命誊写出来,然后趁着太傅袁隗不在宫内,直接送到了小皇帝跟前,让其过目、上印,随后找了好友卢植,让他推荐个信得过的人将策书送到城南。

得知这个郡守之职是由蔡邕、卢植共同举荐的之后,何苗也心想昨夜的刘备三兄弟没有白放。

三兄弟虽好,可还是能吃在肚子里的瓜香甜,他倒是也没有纠结为何刘关张不接受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反而是对董卓的态度有些疑惑,再加上突然冒出来的这个杨彪...

说实话,何苗虽然结合了两世的记忆,但对朝堂的派系、脉络知之甚少,除了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外,何苗也就认识与自己有过接触的那些人,其中又以中下层武将居多。

荀彧当晚虽归顺了何苗,可何苗并未将自己的计划通盘说出。一个原因是荀彧伤势未愈;第二个原因是何苗的计划是早就做好的,而何苗之后又赶着去见董卓,时间上稍微急促了些。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何苗的计划中有涉及太后与天子的内容,这已经不是僭越不僭越的问题了,若要旁人得知,非扣何苗一个叛逆的帽子不可。

让太后出言,劝自己的儿子退位,再将太后掳出宫外。这其中哪一件都是能杀头的大罪,也亏得何苗知道董卓是个有野心的人,不然他绝不敢将计划付诸行动。

事到如今,自己该跟荀彧好好谈一谈了。何苗将谋取职位的事情详细说与荀彧后,问道。

“不知文若何以教我?”

“恕彧直言,车骑谋这一个南阳太守之位颇为不智。”

“此话何意?”何苗觉得自己谋的这个职位非常妥帖,不知道荀彧为什么要这样说。

“南阳虽为车骑之乡,但却并不如其他大族那般,有经营乡里的能力。南阳乃光武帝龙兴之地,皇室与豪门之间盘根错节。

单说邓、阴、李,三家连绵数百年的豪姓大族已将南阳上下经营的如铁桶一般,若是在其他州郡,彧还可修书,请叔父们的弟子,或是彧自己的好友来任职。但若是在南阳,不说车骑能不能虎口夺肉,在豪族中抢下些官位出来,就是有了空缺,旁人也不会轻易接受彧之所请。

在者说,车骑可知太傅为何不出言反对?”

“为何?”

“太傅入京前,就是任的南阳太守,此后的数任南阳郡守,都多少算得上是袁氏门生。是故,太傅并不担心车骑能在南阳有所作为。”荀彧解释道。

“那为何袁公路要出言反对呢?”

荀彧微微一笑,说道:“袁术这个后将军可谓是德不配位,此人只在长辈、名士之前会掩其心性,碰到旁人,其骄纵之气则不会收敛半分,我料想这袁公路可能是气急攻心了吧!自己素来瞧不上的庶兄得以封侯,其叔父的故职又被车骑所夺,他有此表现,倒也符合我之所想。”

看来事情并不像何苗想的那般简单,他本以为拿到朝廷任命的太守之职,再带上这数千兵士,就能以南阳为依托,发展自己的实力,但荀彧的话却泼了他一盆凉水。

何苗还不知道再从何问起,荀彧又开口道。

“再说车骑是否想过要如何养兵?”

“文若何意?南阳郡不是素来丰饶吗?人口也不下百万。”

“车骑说的没错,南阳境内的山川甚少,又勾连荆襄与三河,水土丰饶,是故肥地甚多,易于耕种。黄巾之乱后,除去各州逃难来的人口外,被朱儁诛灭的黄巾残部也隐去性命,留在南阳。

南阳人口土地皆不在少数,但其丰饶却不会落在车骑与朝廷的口袋里半分。”

注:太,同泰。这个时候,泰山还名为太山。名士郑太的太字也同此,郑太与郑泰是同一人。

注二:汉代皇帝专用的文书有四种,名为:策(通册)书、制书、诏书、戒敕。这四种文书的具体作用范围,感兴趣的书友可自行查询。

封何苗为太守用策书而不用诏书,是因为策书乃专门用于册封公侯(三公、侯爵),何苗此时还有车骑将军(同三十上公)之职,所以用策书亦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