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奇案突发都督进表 宫廷计议太宗招贤(三)
且说王珪一行五人,离开长安,马不停蹄,直奔嵩山少林寺而来。路上行了一日,次日上午,来至少室山下。三人催动坐骑,沿山路迤逦而上,工夫不大,已至山门。只见少林寺屋宇连云,鳞次栉比,果然不愧为一个佛寺的大丛林。
三人下得马来,各自将马拴了,卸下礼物,径直进了寺院。只见一个知客僧觌面迎了出来,双手合什道:“施主请到里边用茶。”三人随他经过大雄宝殿,参礼了如来,然后一起步入禅房之中,执事僧人热情招待。
执事问道:“施主到此是烧香许愿,还是布设功德?”王珪道:“小可从京都长安而来,奉旨特来拜见玄智、玄化二位高僧,烦望能为通禀一声。”执事神色一惊,忙道:“施主请稍等,小僧这就去禀报。”说罢,起身匆匆而去。
过不多时,只见那执事陪同一位老僧复转回来。只见这老僧年约六十余岁年纪,精神饱满,步履矫健。老僧打量了一下王珪三人,双手合什道:“上差远道而来,老衲有失远迎,望乞恕罪。”王珪忙施礼道:“禅师严重了。小可冒昧来访,打扰了禅师清修,望勿见怪。敢问禅师法号怎么称呼?”老僧道:“老衲法号玄圣,乃是本寺的住持。”王珪道:“原来是玄圣禅师,失敬!失敬!”玄圣道:“请问檀越台甫怎么称呼?”王珪道:“小可姓王名珪,现在唐王太宗驾下官居谏议大夫之职。”老僧点了点头,道:“不知王大人此番光临本寺有何吩咐?”王珪从怀中取出太宗书信递给玄圣,说道:“这是圣上亲笔书信,请禅师过目。”
玄圣接过,将书信打开仔细看了一遍,看罢说道:“皇上之意,老衲尽知。皇上与本寺缘法甚深,多年来对本寺亦多有馈赠,圣恩宠眷,阖寺感激。何况剿除匪患,乃是大功德一件。少林寺向以忠义慈悲为怀,诛邪除恶,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只是玄智有事外出,近期难以归来,只有玄化在寺,看来只能叫玄化走一遭了。”王珪道:“能得玄化禅师出山相助,亦足慰圣心了。”
玄圣转面对执事道:“你去把玄化唤来。”执事答应一声,起身去了。不多时执事与玄化匆匆走进屋来。只见玄化和尚约有五十余岁年纪,身材魁伟,膀阔腰圆,相貌威武,神情彪悍。两太阳穴高高坟起,二目放光,精神百倍,真有如金刚转世,罗汉重生。王珪见了,心中不禁暗自称赞。
玄圣当下将玄化与王珪引见了,又说了王珪的来意,然后说道:“师弟,朔州剿匪之事我已代你应下了。你师兄远行未归,也只有辛苦你一趟了。”玄化道:“但凭师兄安排就是,我无异议。”
王珪心中大喜,当即说道:“因事在紧迫,便请玄化禅师收拾收拾即刻下山,免得圣上悬望。”玄化点头称善,转身而去。不多时返回房中,身后还跟着个蓝衫少年,约有十**岁,浓眉大眼,身材健壮,面带忠厚。
这少年名叫钟钰,本是个孤儿,某日讨饭来到少林寺,玄化怜其孤苦,便将他留在高山之上,做个随身侍者。后来见他为人忠厚,悟性又高,于是又收为俗家弟子,教他习文练武,器重非常。玄化此番带徒弟一同下山,其意乃是想叫他到江湖上历练历练,多长些见识。
玄化将徒弟与王珪引见后,当下别了玄圣,与王珪等人一同下得山来,骑了快马,径往长安赶来。
次日傍晚,进得长安城内,先前接待李靖一家的那个官员,奉了房玄龄之命,照样把玄化师徒安排到驿馆住下。玄化与李靖一见如故,甚是投缘。二人秉烛夜谈,论说武艺,兴致盎然,直到三更以后,方才各自安歇。
次日早膳过后,房玄龄奉了太宗口谕,来至驿馆,将李靖、玄化迎请到皇宫内苑,面见太宗。太宗见到玄化,欣喜之下,不免旧话重提,又再说起当年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言辞之间,甚是感念。玄化自是谦逊一番,说了几句门面话,当下落座吃茶。
太宗又将朔州都督夏德禹本奏之事说了一遍,然后取出一块金牌交到李靖手中。李靖细看之下,只见金牌甚是精巧别致。正面刻的是个隶书的“御”字,反面则镌着“贞观”两个篆书金字。
太宗说道:“此牌乃皇宫内苑所有,你带上它到朔州后,但凡剿匪所需,无论人力资财,兵马器械,只要出示此牌,地方州府必会协助供给。若有抗命不遵者,可随机处置。二位此去,多有凶险,千万多加小心,朕身在京城,心悬朔州,愿二位能够早日剿除匪患,凯旋归来,那时朕再设摆盛宴,与二位接风。“李靖、玄化站起身来,慨然说道:“圣上放心,我二人此去定当竭尽全力,早日灭贼。不除匪患,誓不归还!”
二人回到驿馆,叫妻女徒弟收拾行装,驿官备好马匹,五人上了坐骑,径向长安城外驰去。
正是:名将高僧同入世,奇男侠女出江湖。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