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世界上最没用的2件事
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
一件是生气,另一件是...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深以为然。
世事繁杂,不经意间就会陷入消耗自己的杂事、琐事之中。
人生于世,想要有所作为,必得避开世界上最没用的两件事,一件是生气,另一件是抱怨。
01
禅语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一个人开始生气,就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气。
曾看过一篇新闻报道。
有个老人在公园观棋。
下棋者屡屡出错,老人忍不住支招,但下棋者不理他。老人生气了,却没有离开,继续观战。
眼看即将走入死局,老人急得不行,又开始指点,下棋人还是不听。老人更生气了。
急上加气,老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心梗突发,身体一歪,倒下了...
净空法师说:“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远亏本,那就是发脾气。”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人类已知的疾病中,超过80%都是由情绪引发的。而在伤及人体的各种情绪中,生气排在首位。
专家指出,生一次气,身体有六大器官会同时受伤。
这正是:百病皆生于气,脾气越差,身体越差。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生在世,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介怀。
生气,是别人做错了,我们却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别人做了蠢事,我们却替他们表现出笨蛋的样子。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镜子很脏的时候,我们不会以为是自己的脸脏。但别人说了伤人的话,我们却觉得糟糕的是我们自己。”
生命可贵,放下别人的过错,对自己好一点。
余生不长,把时间留给最美的风景,一路走一路赏,且行且喜。
02
有位作家说:“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看过一个职场故事。
一家服装公司召开年度总结会议。
一个店长抱怨道:“实体店价格太高,没人气,员工不想干,没法做了...。”
而另一个店长则平静地说:“房租、水电等成本确实高,但实体店可以试穿。我们将员工培训成个人形象顾问,往往一次能售出一整套衣服,口碑非常好。”
这就是白岩松说的:“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开始行动。”
抱怨,是一副毒药,一旦成为习惯,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看过一则小故事。
禅师将爱抱怨的弟子带到湖边,舀了一杯水,放了一勺盐让他喝。
弟子大叫:“咸得发苦了。”
禅师把一勺盐撒进湖里,又舀了一杯水让他喝。弟子笑着说:“好清甜啊。”
师父说:“生活的不如意,就像这勺盐,它的咸淡,取决于承载的容器。一杯水?一湖水?你将如何选择?”
位置不同,格局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人生就是如此。
你站在二十层楼往下看,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若站在二楼望去,却往往感觉破败不堪。
做人,若没有高度,处处都是问题;人生,若没有格局,事事皆可抱怨。
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
“已经发生的事情,
只占生活的10%;剩下的90%,都取决于你对所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和决定。”
人生路上,或独行,或群居,都请舍弃抱怨,做自己的摆渡人,自能随行而安,随心而乐。
03
清代帝师翁同稣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静,是一门功夫,越是遇到大事、急事,越需要心静。
看过一则小故事。
为躲避文字狱,有个书生把祖传家书藏在一把特制伞的骨柄里,准备回乡下避难。
没想到,回家路上,伞竟被人拿走。
伞不值什么钱,可万一被人发现了家书,灾难随时会降临。
书生没有慌乱也没有抱怨。他仔细查看了所有包裹,除了雨伞,其他都没动过。
因而,他推测拿伞之人并不是偷盗,可能是路过时顺手牵羊拿走的。
于是,书生计上心来。他摆了个摊位,打出“旧伞换新伞”的招牌,一时间,换伞的人挤破了头。
终于,有个小孩子拿着一把旧伞过来,书生一看,正是自己丢失的那把。
《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静,是人能够安定,能够思虑,最后有所得的基础。
正如故事中的书生,能够转危为安,就在于他能够静得下心。
人生一世,常常会面对十字路的选择,若心浮气躁,则往往会急中生乱,乱中出错。
《昭德新编》中说:“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
水,静下来,能映照万物;心,静下来,才能体察入微。
静,是一门智慧。它能让人快速地屏蔽一切干扰,专注于大事、要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余生,养一份静气,涤荡灵魂。
或许你生气的,并非你感受到的;或许你抱怨的,并不是你看到的。心有静气,岁月静好;心若静好,福气自是绵长。
04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如果有本事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又何必生气和抱怨呢?
遇到问题时,把毫无用处的生气和抱怨先放在一边,静下心来思考,反而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本事的人,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本事和能力,而不是忙于生气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