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利当存高远
“是这样,这近十年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古玩收藏越来越火,尤其是去年央视鉴宝栏目的开播,收藏更是成为社会热点,我想做一个关于这个的题材,今天就是来收集素材的,能否耽误您一会,请您帮个忙?“
姑娘的脸色一松弛,关公就有点变貂蝉的意思了,常闲也没见过一双眼睛给人的风格变化这么大的。
也是,假如关二爷去做采访,那新闻现场得是什么模样?
不敢想象,不敢想象。
“收藏系列报道?“
“是的。“
“耽误我一会儿?“
“是的。“
“让我帮忙?“
“是的。“
“不行。“
常闲把眼睛一闭,美女在侧,巍然不动。
郑大记者居然没有动怒,眼里流露出几分意外的神色,似乎这种被拒绝的情况难得一见一般。
闭着眼睛的常闲悠然道:“您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问您凭什么。这一路过去一百四十多家店铺,小一千位摊主,个顶个儿的都是行内老手,都比我强,祝您早日收获韬奋新闻奖。“
两手虚虚拱了拱,还是没有睁眼。
“常大老板,这手杖怎么卖?有什么说道没有?“
郑芒眼珠子一转,心里想着韬奋新闻奖是那么好拿的。
“您甭问,问就是天价。“
“先不说天价不天价,要不这样,我买您一件东西,哦,不是,买您这摊位一半儿的东西,您陪我完成今天上午的采访,怎么样?“
郑大记者虽然采访有点业余,可不是绣花枕头,没一阵就知道常闲的意图了,不过就常闲割大脑袋的小刀,还算厚道,她倒也不怕。
“这个可以有。“
常闲终于睁开眼睛,三个哲学问题又解决了一个。
郑芒没有急着挑物件,未语先笑道:“是不是你们古玩生意人都这么唯利是图,都是这么贪婪的吗?“
这姐姐是真不会说话。
这才多大一会儿,这样的话都来两拨了,嗯,有去焦点访谈的潜质。
不怕挨揍。
常闲摇摇头,说道:“郑记者,您的逻辑错误。本质上,这是在其位谋其政,忠于职守。比如您是记者,记者最大的追求是什么呢?是挖掘社会痛点问题,达到爆炸性新闻效果。而我是古玩行当的商人,将好的古董推向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我的本职工作。这跟贪婪不贪婪没关系,重点要看,赚到钱之后想着去干什么。“
“哦?您有什么见解?“
郑芒听得有趣,居然将笔记本掏了出来,准备记录。
常闲站起来,向郑芒伸手把纸笔借过来,稍微蕴神,在纸上画了一个三角形,再在三角内部画上两条杠,将三角形分成三个部分,形成一个金字塔。
“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都是一个金字塔,从宏观来说,都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最下面的部分,是挣扎求生的状态,他们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偏偏基数最大。不客气的说,这样的商人不明天时,不清趋势,不懂止损,是蠢货,是炮灰,没什么探讨价值。“
“中间这部分是中间力量,是行业中的翘楚,赚到钱了。但这部分商人往往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这些商人赚到钱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那叫庸人。根据盖子定律可以预知,他们的天花板不会高到哪里去。“
常闲的笔在金字堪的最上面一层写上“头部“两个字:“真正占据行业天花板的,只有极少数的头部企业,这样的企业能够登高望远,成为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引领者和裁决者。”
常闲在头部后面重重的写下“使命”两个字:“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头部企业,就是因为他们具备使命感,他们在赚到钱之后,会反馈社会,造福国家,振兴民族,这样的人才是精英。“
郑芒有点犯愣,她今天是来干嘛的?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是哪个教授的大课?
“赚钱?这仅仅是商人的本能,就跟人会吃饭和繁衍一样,有什么可说的,如何承担一个华夏后裔的使命,一个国家公民的使命,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常闲将笔一放,“没有高昂的门票,就没有历久弥新的故宫;没有高额的利润,就没有老字号的荣宝斋;没有张镇芳的盐业银行,就没有收藏大家张伯驹!”
“志当存高远,利亦当存高远!”
郑芒不是没见过伶牙俐齿的商人和能说会道的政客,但是在这样市井烟火的场合,听一个引车贩浆的贩夫走卒这样的高谈阔论,竟然怪异的没有违和之感,实在是突破了自己的认知。
她用力用甩头,看到一张淡定的笑脸:“稻盛和夫那个老鬼子的理论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可以看看。”
“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您明明可以要那个大脑袋十万块,却只要了那个大脑袋三万块的原因?“
“钱是个好东西,人人想要,世上的钱无穷无尽,但终归只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我的,一种是属于别人的。别人的钱我不敢要,我的钱别人也甭盯着……“
常闲打了个哈欠,到对面报刊亭买了两瓶水,道:“就两件东西了,我建议您选那竹杖。“
“为什么?“
“竹杖要贵一点。“
那把竹杖孤零零的躺在雨布上,独享两个平方的超大空间,与那个小罐划江而治。
竹杖高约七十公分,粗细恰好一掌可握,竹节稀疏,上面还缀着如同泪痕一样的紫斑。最奇特的是,每一节的竹面上微微凸起,如同佛面一般。
一根竹杖分了五节,就是五个佛面,粗看普通,细察倒真是件精致的奇物。
郑芒把玩一阵:“这还真是有点神物自晦的意思,粗看就是一拐棍,细品下来味道还真不一样,一般的老头老太太估摸着还真消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