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风起建华村 > 第一十四章 亲不如邻

第一十四章 亲不如邻

至于其他的东西,除了黄怀礼他们屋里原本就有的床和桌椅,几把农具外,灶房那块是连一根筷子都没有分到!

至于日后置办锅碗瓢盆的花销,周氏更是半个铜板都不给。

黄一诺心里拨凉拨凉的,他知道父亲和母亲心里,肯定也是凉透了。

这净身出户,本以为是句气话,没想到黄常远和周氏当真狠得下心!

中午拿啥什么招待杆子叔和大牛叔?别说招待人了,就连赖氏他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该在哪做饭!

提到此事,赖氏叠被子的手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难色,琢磨着道:“这事儿啊,我昨夜就跟你爹那合计了下。”

“我爹怎么说?”黄一诺问。

“我等会去跟你爷奶那商量商量,等你爷奶他们吃过了午饭,我再借灶房用下,油盐啥的,回头等咱的灶房开火了,再还!”

黄一诺没说话,也只能如此了。

一个小家想要冲破重重压力另起炉灶,起步阶段必定会有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阻扰的,咬咬牙,挺过去,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娘,我帮你一起收拾!”黄一诺微微一笑,走过去跟母亲一起收拾。

五叔黄怀信和二堂哥黄一峰没一会就来了,“三嫂,一诺,东西全在这吧?那我们搬过去了啊!”

“都在这,辛苦你们了!”

“嗨,三嫂又说外道话了,一峰,咱走起!”

“好嘞,五叔!”

看着黄怀礼和黄一峰搬东西走远的身影,赖氏喃喃道:“这次能分出来,还能得到三件杂物房和五十斤稻谷,多亏了你五叔。”

不是黄怀信出头,一家七口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黄一诺明白母亲话里的意思,轻声道,“以后,咱也会好好待五叔的。”

“一峰也是个好孩子!”赖氏接着又道。

黄一诺微微怔了一下,随即暗暗点头。

今日三房搬家,老黄家的人,农闲都没去上工,也就五叔和二堂哥过来帮忙,其他人都无动于衷。

就连住在对面厢房的四叔黄怀智,也没露面。

患难见真情,黄一诺心里有个小本本,谁好,谁不好,全都记得一清二楚,这些账留待将来再慢慢还。

“淑珍,在不?”一个妇人的声音从院子门口传来。

赖氏一听这声音,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对黄一诺道:“是你杆子叔家的桂花婶子来了!”

“诶,桂花,我在呢!”赖氏应了一声,奔迎出了屋。

黄一诺也跟了出来,刚好瞧见一个双手都提满东西的妇人往这边走来。

妇人的左臂上挎着一只篾竹编制而成的篮子。

“桂花婶子。”黄一诺朝那妇人喊了一声。

桂花正跟赖氏说话,扭头看清叫自己的人,竟然是老三的胖小子,妇人满脸的惊愕,有些不敢置信。

“淑珍,这,这……”

赖氏扭头看了眼身后紧闭着门窗的东厢房,抿嘴一笑,压低声道:“进屋再说。”

桂花婶“哦”了一声,赶忙进了黄一诺的屋子,将房门关上。

桂花一把握住了黄一诺的手,睁大了眼睛将他从头到脚端详着,“一诺,方才是你在喊婶子?快快快,再唤一声来听听!”

“呃……”黄一诺满头黑线,但还是从善如流地乖巧道:“桂花婶子。”

“诶,诶!”桂花激动得都说不出话,还紧握着他的手,扭头对赖氏道:“淑珍啊,

一诺这是清醒了?”

赖氏眼眶红通通的,微笑着用力点了点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桂花连声说道。

又回头打量着黄一诺,叮嘱黄道:“一诺,听婶子一句劝,往后别要再为了陆家那没良心的做傻事了,你是不知道,你娘听到你跳池塘,急晕过去了啊……”

“桂花!”赖氏轻轻拉着桂花,慈爱的目光看了眼黄一诺,“我家一诺从前是不懂事,现在清醒了,可会疼人了。”

桂花反应过来,看着面前眼神清澈,嘴角噙着乖巧笑意的黄一诺,越看越喜欢,“好好好,过去的事咱不提了,往后咱都好好过日子……”

“咯咯咯……”

桂花的话还没说完,她脚边的篾竹笼子里发出奇怪的叫声,上面搭着的一块毡布,看不到里面啥东西在拼命地挣扎。

“哎呀,瞧我这记性,光顾着说话就忘了正事!”桂花急忙松手,俯身揭开笼子上面的布,从里面抓出一只捆绑着脚的老母鸡递给赖氏:

“我听我家杆子说,老三这回重创失了好多血,这老母鸡养了一年多了,拿来给老三炖汤补补元气!”

赖氏掂量着手里沉甸甸的老母鸡,感动得眼眶再次红了。

“桂花,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家日子也紧巴,几个小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这鸡你拿回去……”

“哎呀,那几个小子好养活,这鸡我带来了,你就收下,跟我还客气啥,也不看看杆子和老三什么交情,真是的!”

赖氏不说话了,咬着唇轻轻点头。

桂花又俯下身子,从篾竹篮子里,一桩桩地往外拎出东西来。

几把小青菜,一串风干的红辣子,一捧纽扣般大小的干蘑菇,还有六只鸡蛋。

“杆子说了,等夏收后日子就好过了!先咬咬牙,把这段苦日子熬过去,都会好起来的!”桂花又安慰赖氏。

母亲眼泪终于忍不住淌了出来,连连点头。

桂花又去隔壁屋看了黄怀礼,他听说桂花拿了那么多东西来,也是眼眶泛红,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桂花聊了一会就回去了,家里还有一摊子事要做。

赖氏和黄一诺也开始搬东西了。

东西原本就不多,大家齐心协力,一个时辰不到的功夫就全部搬空了。

连卧床失去了行动能力的黄怀礼,也被五叔驮到后院收拾干净的小厢房。

黄一诺拎着那张瘸了一条腿的小板凳,最后看了眼自己穿越过来的小屋子,轻轻带上了门。

后院只有三间小厢房,因为以前是用来放杂物的,这里比二进院子的房子还要低矮,还要破败。

房顶好多地方都是漏雨,还好五叔找来了一些茅草堵住那些窟窿,才稍微好点。

母亲铺好了床,照料老爹躺回了床上后,又赶过来帮黄一诺铺床,看着这边更加潮湿阴暗的屋子,眼泪不由地大颗大颗往下掉。

相比较母亲的低落情绪,黄一诺倒显得很平静,还能抽出心思来劝慰她。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娘,你别哭,我们该高兴才对,因为从现在起,咱以后赚的,没一分钱都归自己,这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听到儿子的劝,赖氏有点讶然。

她自己吃苦住哪都没关系,她流泪还不是心里对孩子愧疚?

可是看着儿子小大人似的反过来劝自己,赖氏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

“好孩子!”

“嘻嘻。”

黄一诺乖巧微笑,看了眼外面的天色,催促道:“娘,估摸着快到中午了,您借灶房要早点去跟爷奶说一下。”

赖氏忙地抹去脸上的泪痕,点点头,“嗯,我这就去。”

赖氏匆匆忙出了屋子,去了前院黄常远和周氏歇息的屋子。

黄一诺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先去了隔壁老爹的屋子。

这间屋除了老爹的床,还另外挨着墙壁搭了一张小床,那是给弟弟妹妹准备的。

黄一诺屋里也有一张大通铺,是大姐和三妹睡的。

洗脸架子,残旧的衣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将小小的房子塞得满满的,就给中间留了一条走路的过道。

黄一诺陪着老爹说了几句话,就去了最后面那间屋子看五叔他们搭灶台。

用黄泥糊的灶台,比前院的灶台型号要小一些,也是两口锅,里面的用来烧饭烧水,外面的用来炒菜。

只是现在锅碗瓢盆啥的都没有置办,灶台上就几个空荡荡的洞眼,看着有点怪异。

这两天他整天陪着老爹聊闲话家常,黄一诺经常带有目的性去引导话题的。

从老爹那里得知,现在是1978年5月下旬,这里是粤北山区的一个村子——建华村,村子后面有一座高得都快要跟天连到一起的山峰,叫盘龙山。

建华村往南十里地有一个镇子,叫龙山镇,每逢3、6、9的日子,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去龙山镇赶集。

建华村往西三十里不到,有个火车站,还有一条江河。

县城是往北三十里左右,往南四十里是隔壁从化市的市区,越往南的城市就越繁荣!

除此外,他还从老爹那里,大概打听了一些跟日常紧密相连的物品价格,并跟如今的货币价值进行了一个兑换。

此刻看着这灶房,心里的算盘敲得噼里啪啦,不大一会儿,就算出了要置办齐备所有锅碗瓢盆大概需要的数目。

灶房外面传来脚步声,黄一诺回过神来,便见母亲在灶房门外冒了个头。

黄一诺心里有点诧异,从那样那匆忙一瞥,他便感觉到母亲好像有啥为难的表情。

心里一紧,难道是……?

快步出了灶房,母亲果真在茅草搭成的屋檐下站着,脸色很不好看。

“娘,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我奶不答应借灶房?”黄一诺上去就问。

赖氏耷拉下眼皮子,轻轻点了点头。

黄一诺心里一直就对周氏很不爽,此刻更是火冒三丈,但他知道就算自己去前院闹一场,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还会让左邻右里看笑话。

怎么办?这眼看着就到中午了,大家怎么吃饭?

就在这时,大牛叔媳妇来了,一手拎着一口锈迹斑斑的小铁锅,另一手挎着个包袱卷,走动间,发出乒乒乓乓的清脆声响。

“淑珍……”

“大云!”赖氏应了一声,带着黄一诺将大云迎进了院子。

大云才刚刚站稳,那边正在搭锅台的大牛就冲着自家媳妇一通数落:“你咋磨磨蹭蹭到这现在才来?都快要到中午了!”

大云一脸的委屈,瞪了自家男人一眼,转身满脸歉意地对赖氏道:“早就急着来,刚要出门我娘家那边突然来人,现在才走,我立马就过来了。”

“没事没事。”赖氏连忙摆手。

大云将自己带来的一堆东西拿出来,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锅,几个土陶碗几双筷子,还有一些瓶瓶罐罐。

赖氏看到这些东西,眼睛都亮了。

那边,大牛看到自家媳妇带来的这些东西,刚刚压下的怒火又呈呈往上冒。

“我说你怎么这般不会办事咧?这些破烂玩意顶个屁用!”

“你懂个锤子!”大云这回可不怕大牛了,梗起了脖子怼回去。

“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懂得煮妇的难处?这新家刚开火,灶房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少,不然你啃生菜吃生米去?”

大牛一愣,看着那光秃秃的灶台,挠了挠脑袋,被怼得无话可说!

老三躺着不能动,赖氏一个人也跑不去镇上添置这些东西。看来自家媳妇考虑得还真是周到!

赖氏和黄一诺已经惊喜地蹲在那堆东西旁边,听大云一样一样地介绍这些瓶瓶罐罐。

“这是盐,这是菜籽油,这是我自己做的辣椒酱。”

“我晓得老黄头就拨拉给你们五十斤带壳的稻谷,你怕是也没功夫去碾。这是我前些日碾了五十斤的白米,给我娘家捎了十斤,也给你们带了十斤,先应应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