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考试
第327章 考试(12)
考试场地很是简陋,就是在操场上,还有教室当中,每个桌子上设立着档板,在档板上有着考生的籍贯和名字。
每个考生左右间隔为八尺,前后间隔为三尺,可以有效的隔绝彼此的作弊行为。
宽阔的操场上,张良坐在椅子上,正在参加着考试。
张良最为厌恶秦人,秦人要灭他母国,亡他社稷,只是秦国太强大了。为了解敌人,张良又是了解着秦国,很多秦人对自己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张良了解深刻。
洛阳学宫设立后,编写了专门的学习教材,那是厚厚的七本书。
张良借助着关系,也是得到这些教材,也是仔细学习着。
加入学宫仅仅是五天,却是参加考试。
张良看向四周,参加考试的学生大约有五千人之多,很多是洛阳学宫的学生,可更多是外来的游士。
在入座的时刻,看到位置上,一个明晃晃的牌子,写着自己的名字和籍贯,“韩国,张良。”
等到人数到齐后,铛铛铛钟声在响起,宣告进入考试当中。
就在这时,老师上前道:“现在考试开始。考试需知。
其一、考试为选官,选择医者,选择老师。根据其成绩,给予不同的职位,前往秦国各地为官。
其二、考试为每个课程一个时辰,有着敲钟计算时间。等到时间到了,可以将试卷放在桌子上,不得自行离去,不得提前交卷。若是检查之后,真的闲暇无聊,可以直接趴在桌子上休息,可不得交头接耳!”
其三,钟声连续响动三次,每次间隔一杯茶的时间,三刻钟还未达到,取消考试资格。
其四,在考试前上厕,清理干净,在考试期间不得上厕所。
其五,考试期间,士子不准喧哗,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不准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
老师开口说着,说着考试的规矩,很快念完。
众人听着,眼睛在发亮。
稍后,众人开始进入考试当中。
在考生与考生之间,有着侍卫行走着,监控着这里的一切。
就在这时,有宫卫军士卒开始行走着,开始发放试卷。
试卷分为,考试试卷和答案试卷。
考试试卷,用着白纸印刷而成,上面写着考试的题目,分别为询问题,默写题,作文题。
询问题,询问一些内容。
默写题,是默写一些段落。
作文题,是进行论述,内容不超过一千字。
连续进行七门考试,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
能进入这里考试的,多数有着背景,背景最低的也是老爹是县令。
有相应的渠道,可获得相应的信息。
这次考试,主要是选拔底层的官员,还有教师,医生等,主要是这三大类。
这次考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会考试合格,区别也只是分配的地方好,分配的地方差而已。
秦朝的官制,分为九级。
第一级,皇帝,高高在上。
第二级,公级,三公为主,左丞相,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掌管下属各郡。
第三级,.卿级,设九卿,分别为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等等,也是大秦实权人物,巨头一般的存在。
第四级,郡级,设郡守,郡丞,郡尉,郡监御史等等
第五级,县级,设县令,县丞,县尉,其中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第六级:乡级,设立乡有秩(掌管大乡)\/乡啬夫(掌管小乡),乡佐,乡游徼,乡三老,乡卒等等。
第七级,.亭级(镇级),亭设亭长,亭佐,亭侯,求盗,亭父,亭卒,亭长等等
第八级:里级(村级),里设里正(村长),父老,杜宰,里监门,里卒,里正等等。
第九级:什伍级(街道级),什长掌管下属十家,伍长掌管下属五家,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在后世,主要是皇权不下乡,朝廷最多管理到县的级别,设立县官。至于乡村之类的,实现着民间自治,或是士绅自制,将底层的权力分封出去。
可在大秦不一样,在县城之下,又是设立乡、亭、里、什伍等四个级别,相当于管理到了乡级,镇级、村级、街道级。
在管理的细密上,唯有在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可以媲美一二。
随着大秦覆灭赵国,却是发现官员严重不够。
秦国,在赵国的派遣官员也就三百多人,剩下了两千多官员尽数是赵国本地的官员,可谓是根基不稳。
在具体到细节的时刻,秦国在赵国的统治,也只是维持在郡县级别,至于底层的乡亭里等只能是当地的赵人。
这个情况不好,很不好!
这次考试,就是选拔一些继基层的官员,很多的学生毕业后,会成为亭长,里长。
亭长,相当于镇长;
里长,相当于村长。
至于最为底层的街道级,直接省略了。
在这里,很多人有一种错觉,县令不值钱,县令只是七品芝麻官。
可事实上,县令权力很大。
抄家的县令,展现其权力之大。
至于亭长,里长等,这类镇长,村长等似乎官职很低,可权力依旧很大。
后世很多村长努力一把,贪墨几十万,几百万问题不大;若是到了镇长级别,贪墨在几百万在情理当中,贪墨在几千万也不算什么。
只有到了上亿,这才算是新闻。
故而,刘邦作为亭长(后世的镇长),只是简单的吃饭不给钱,占一点小便宜,这真的不算什么大事情,反而是极小的小事情,算是清正廉洁的典范。
这些里正,会在村里面收税;
那些亭长,在收税的同时,也会掌控部分治安权。
他们的存在,会加强赵国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为了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对六国的文化侵略,文化洗脑等,也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数量;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减少因为疾病死亡的人口,也要增加医生的数量。
在这次考试当中,考试合格的学生会成为秦吏、教师、医生等。
当然了,在具体的执行当中,会有变化。
比如,赵国的某个村,直接配备一个里面,一个医生,一个老师等,根本做不到。
秦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
只能是,这个学生到了赵国某个村的时刻,既当着里正,还当着医生,为村民治病;还要当着老师,教授学生的基本文化。
随着秦国大一统,人才缺口会越来越多,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才,无法对地方实现有效的管理,所谓的大一统意义不大。
在灭亡赵国后,秦国固然有些疲惫,财政匮乏,可继续灭亡韩国,魏国,甚至是灭亡楚国,可还是停下了脚步。
就是因为,赵政看到了秦国的虚弱无力,对于赵国统治的真空,空洞。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培养大量的后续人才,这才是稳定根基所在。
接下来几年,秦国会一方面休养生息,恢复秦国的民力,恢复底层的生活;一方面会加大义务教育,大约是百分之四十的财政,用来发展义务教育,用来培养后续人才的培养。
可即便是如此,也依旧是不容乐观。
培养的人才,也是极端有限。
在秦王政的计划当中,未来培养的人才,能加强对韩赵魏的统治,能在这些区域,建立相对稳固的统治;在齐楚燕,在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统治,就算是不错了。
……
此刻,对于秦王政的心思,张良不知道,而是沉浸在考试当中。
上面的文字,为秦文。
张良为韩国人,可也是精通秦文。
天下有七个国家,有七国文字,似乎会造成交流不变。
可事实上,难度并不大。
七国的文字,皆是来自周文。
七国的文字,相似度很高,韩国的文字与秦国的文字相似度很高,只是在笔画变化上有些区别而已。
张良只是学习一个月,就能完美的书写秦文。
至于考题,相对简单。
第一个题目问道,大秦当代的君王名叫什么?
张良提笔写到,秦王政。
第二道题目,秦国国祚几何?
张良写到,五百三十三年。
第三道题目,秦国一共有多少君王,君王是是谁?
张良写到,秦国有三十一代君王,第一代君王为秦非子,接着为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
第三道题:秦国有多少郡,分别是什么?
张良写到,秦有二十个郡,分别为内吏郡、上郡、巴郡、蜀郡……
一个很问题,不断书写着。
这些问题并不难,都是在历史课本当中能找到答案,并不难。
只要肯记忆,肯下苦工皆是能记忆。
回答完毕的时刻,张良又是检查着,确定没有大的错误。
看着时间,还差了很多。
张良感觉无聊,开始躺在桌子上睡觉。
就这样,一门课程接着一门,不断的进行着考核,张良很快的进入状态当中,快速的各有答案。
在考试当中,张良发现了一些事情。
每个试卷的难度不同,考核难度也是不同。
历史试卷,不追求难度,也不考那些偏门的东西,就是考一些基础的,或是细节的东西。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强化引导,强化考试对大秦历史的认知,对历代秦王的了解。
数学试卷,前一半难度很小,只要不是数学太差,多数能解答;可后半部分,却是难度很大,这是考验学生的能力高下。
至于专业科目的试卷,不追求最优秀,分数最高,而是追求及格。
学生考试只要及格就可以,考试成为一百分,还是一百四十分,皆是意义相同。
至于剩下的选修科目的考试,反而不重要,主要是参考为主。
这些试卷的难度相对较低,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可以考中,可以成功毕业,然后朝廷负责分给工作。
……
两天的时间,考试就是结束了。
然后,这些试卷被收起来,开始糊名。
诸多的分散开来,开始进行交替阅卷,每个老师只是负责批阅其中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剩下的一部分案其他的老师批阅,一个考试的试卷往往是四个老师一起进行了批阅。
似乎觉得还不够,每个老师批阅后,还要进行复审,再审。
三次审核,提取中间分数,作为最后的成绩。
负责阅卷的老师,好似囚犯一般被关押在这里,外面是侍卫保护着,在里面有侍卫站立,负责监督着。
在这里,吃喝拉撒,皆是在这里。
唯有在批阅结束之后,才能离开这里。
秦王政带着太子扶苏,在远方看了一会,就是离去了。
“父亲,老师审核太严格了!”
扶苏感叹道。
赵政说道:“曾经有老师,故意将学生的试卷变得污秽,故意让学生落榜;还有老师熟悉某一个学生的字体,还有文章风格,故意卡着某人,让其落榜;还有的老师,收取贿赂,让每个差的试卷,直接得了高分。”
“为了防止老师舞弊,只能将他们封闭阅卷,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去;又是每个试卷,皆是有四个老师进行批阅,提升其准确性;最后试卷,要经历三次审核。寡人如此做,就是为了防止老师作弊。”
“考试场上,学生作弊固然可恶,可老师作弊也是很是可恶!”
扶苏说道:“那些老师,是忠厚的长者,岂会如此!”
赵政叹息道:“他们会,而且很是会,这一群人又名为砖家,脚手。这一群会为金钱说话,会为权力说话,可偏偏就是不会为民众说话。
天下读书人当中,寡人为何最为喜欢孔子,孟子,墨子,就是因为这三位大贤不为权力说话,不为金钱说话,只是为底层的民众说话。”
“有钱人会说,穷生奸计,富生良心。似乎穷人都是坏人,盗贼,可富人皆是心地善良,皆是好人。你相信吗?寡人是不相信的。
底层的平民变坏,不是民众本身坏,而是社会的法度逼得他们必须要变坏,他们变坏是为了活着。可富人变坏,权贵变坏,却是为了贪婪,为了无止境的欲望。”
“穷人作恶,最多是抢劫财务,最多是杀一个人而已;可富人作恶,却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听闻坏人罪恶,寡人会反思自我,是不是寡人做的不好,还是朝廷政策失误,导致民众作恶;可富人作恶,权贵作恶,寡人只会愤怒之下,对其进行严惩。”
“同样读书人也是如此,并不是读书越多,越是品德高尚,反而很多人读书多了,却是变化了。很多底层的黔首,并不读书,却是心地善良!”
扶苏点头道:“孩儿,知之!”
隐约为父亲担忧,可也越发的明白母亲的叮嘱。
父亲早年在邯郸城,出生在底层,经常受到欺负,天然亲近着墨家,制造出曲辕犁,水磨、钢铁等器物。
到了后来,回到咸阳城,学习着法家之术,又是向吕不韦学习道家之术,其他学派的学术也是用着,颇为精通,可在本性上却是亲近着墨家,对于底层民众亲近,即便底层民众作恶,也是怜悯为主。
可对上层的权贵官吏等,却是严惩不贷。
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虽九死而心不悔。
……
pS:今天只有一更了。先更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