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苟住也要加油干 > 第五十六章 种花家不信佛

第五十六章 种花家不信佛

崇祯七年,为了巩固白莲教在种花家的地位,以全民为兵。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种花王刘洋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在白莲教的劝谏下,草原部落改信刘洋的白莲教,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宋献策出身于寒门,又是白莲教徒,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种花王刘洋的信任。

李岩结识宋献策之后,信奉白莲教教,受其法术。宋献策早年就热衷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

在种花王统一河套后,宋献策从嵩山入归化城,结交李岩,常通宵达旦听李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

后来,宋献策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白莲教中来,重新改造白莲教,以期使草原部落容易接纳。

崇祯七年底,宋献策献上道书,但当时草原八旗信奉者很少。宋献策于是上书劝谏种花王刘洋,使草原八旗信奉白莲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贺兰山。

种花王刘洋又在归化城东南建立白莲教道场,自称刘圣公,并亲受符箓,兴建白莲天宫,奉祀白莲圣母。

白莲教也从普通的组织,变成一个党派。刘洋还是教主,副教主为宋献策和贺老道。贺老道负责传教,宋副教主负责兼并其他所有教派。

后来,宋献策发现僧尼不守清规,干些伤风败俗的事。他上书种花王,刘洋才下令禁僧俗来往。

同时,镇西将军许三发现镇西城附近桃花寺僧人与准噶尔部落的胡人有关。许三上报刘洋,种花王派出肖华荣带队,去调查沙门是否有问题。

肖华荣在镇西城,召集道士、僧侣、草原部落首领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

这一次,辨释三教先后,有人提出,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

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文人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

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肖华荣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

他们认为肖华荣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肖华荣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刘氏商行。

肖华荣回来后,给刘洋说了很多建议,种花王一致同意。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

种花王刘洋下诏各州杀不法僧人,佛教归入白莲教。毁佛像,禁民信佛。一时,草原佛教受到摧毁性打击而衰败。

废佛行动,始自崇祯六年的弹压沙门。种花王刘洋下令,上自草原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

翌年,佛教徒在喀尔喀部落起义,有众万人。镇北将军刘铁蛋,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贝加尔湖畔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之通谋,镇北将军刘铁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宋献策趁机劝种花王刘洋灭佛,种花王刘洋,不想这么血腥,只是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

不过草原八旗可就没啥耐心了,诛戮草原的沙门,焚毁看到的一切经像。一时之间,种花家上下,风声鹤唳。

当时鄂尔多斯部落首领,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种花王刘洋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于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

然而种花家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

当然还是要记录下来,刘洋就让下面做地方志。说的是“一方的古今总览”,属于种花屯特有的文化传统。有人说,地方志既是“一方之全史”,也是一地之“百科全书”。

《种花屯地方志书》作为白马军首本,与方志相关的典籍,描述的虽然是一个地区的地理风貌,历史变迁和文化进程。

却能以小见大,折射河套草原融合大背景下,不同文化扩散传播生成影响的历程。

从远古至今逐渐形成的山川河流、城池道路、陵墓宫殿、农田水利等等。一张张地方的名片,像一块块色彩斑斓、风格各异的拼图,勾勒出一幅厚重悠远的文化全景图。

刘洋认为,其生命力在于,不只展现典籍,而是把典籍发展中各种标志性事件进行文化溯源。

例如它为其他的地方志编纂开创了先河,能够进一步激发大众增强自我认同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白马军就是这样历史悠久,而又生生不息。

同样凝结着一大批白马军人的心血与汗水。方志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不负前人、不负今人、不负家乡,也不负白马军的辉煌。

为白马军存史,为民修志,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刘洋赋予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地方志工作者无上的自豪与荣耀。

种花屯地方志,不仅使白马军对河套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白马军高层认识了解方志工作的重要性十分有益。

种花屯的地方志,是一本弘扬地方文化、记录乡土风情、传承历史记忆、表彰先贤事迹的百科全书。刘洋说,体现白马军治国理政经验,和家国情怀的珍贵遗产。

持续纂修地方志,已经成了白马军的文化基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