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与下属的关系要张弛有道
对部下和员工应该如何统御呢?成功的经验是:应该以慈母的手,握着钟馗的剑。也就是说平时对下属要关怀备至、要有人情味,但下属犯错误时则要严加惩罚,绝不手软。恩威并施,宽严相济,这样才能团结下属,让他们对公司产生信任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1.学会赞美下属
【社交魔方】
甚至在最好的、最友爱的、最单纯的关系中,阿谀或称赞也是不可少的,正如要使轮子转得滑溜,膏油是不可少的。
——列夫·托尔斯泰
鼓励和赞美之所以能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的自尊心的需要,重视赞美的作用,适当地赞美下属,是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办法之一。
有一个厨师善长做烤鸭,然而他的经理却吝于给他一句赞美,这让厨师感到很难过。有一天,一个客人发现烤鸭只有一条腿,就向经理投诉。经理很生气地让厨师解释是怎么回事,厨师笑着说:“咱们养的鸭子本来就是一条腿啊!”经理自然不信,两人一起来到后院,只见鸭子都趴在地上休息,只有一条腿露在外面,经理一拍巴掌,鸭子吓得连忙跑了!经理生气地说:“它们不都有两条腿吗?”厨师很镇静:“经理,那是因为你鼓掌,它们才露出另一条腿的!”这时经理才明白厨师的意思。
每个人都需要赞美、需要精神鼓励,一个人在完成工作后总希望尽快了解自己工作的结果、质量、社会反馈,如果受到的是积极肯定,那他工作起来就会更有信心。
一番赞美,会给人带来满意和愉快的情绪体验,给人以鼓励和信心,让人保持这种行为,继续努力。
同时,人们需要通过尽快地了解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巩固、发扬好的方面,克服、避免不好的方面。如果反馈不及时,事过境迁,这时的赞美就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一般说,高层次的需求是难以满足的,而赞美之辞,部分地给予了满足。这是一种有效的内在性激励,可以令人激发和保持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作为鼓励手段,它应该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行为科学的研究指出,物质鼓励的作用,将随着使用的时间而递减,特别是在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有一个金香蕉的故事颇能给人以启示。在福克斯波罗公司的早期,急需一项性命攸关的技术改造。有一天深夜,一位科学家拿了一台确实能解决问题的原型机,闯进了总裁的办公室。总裁看到这个主意非常巧妙,简直难以置信,便思考该怎样给予奖励。他把办公桌的大多数抽屉都翻遍了,总算找到了一样东西,于是躬身对那位科学家说:“这个给你!”他手上拿的竟是一只香蕉,却是他当时能拿得出的惟一奖励了。
自此以后,香蕉演化成小小的“金香蕉”——别开生面的别针,以此作为该公司对科学成就的最高奖赏,由此看出美国福克斯波罗公司对及时赞美的重视。
不仅是重大的科技成果要及时予以奖励,就是对下属的点滴微小成绩,上司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加以鼓励。美国惠普公司的市场经理,一次为了及时表示酬谢,竟把几磅袋装果子送给一位推销员,以鼓励他的成绩。另外一家公司的一位“一分钟经理”,提倡“一分钟表扬”。即“下属做对了,上司马上会表扬,而且很明确地指出做对了什么,这使人们感到经理为你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与你站在一条战线上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共花一分钟时间”。这位经理的经验是,帮助别人产生好情绪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动机的指导下,他实行了“一分钟表扬”。这样做有三重意义:一就是表扬要及时;二是表扬准确无误,不是含含糊糊;三是与部下同享成功的喜悦。
及时表扬是一种积极强化手段,它可以使员工和部属很快了解到自己行为的反应,有利于巩固成绩,向前发展。有些主管却喜欢不动声色地观察别人的成绩,加以“储存”,然后在适当时候才找出来“提一提”或奖励一下,其效果已经减弱了一大半了。我们应该接受“金香蕉”的启示,像“一分钟经理”那样,及时赞美。精明的领导都善于用赞美去激励下属,使下属为我所用,无论从哪方面讲,赞美都可以称得上是花费最小、收益最大的管理技术,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多多赞美你的下属,你会发现自己会因此而受到更多爱戴。
2.责备下属要有技巧
【社交魔方】
批评不应该是一味抱怨、全盘贬斥,或者全是无情攻击和彻底否定,而应该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鼓舞性,要吹南风,不要吹北风。
——爱默生
对待下属要奖惩分明,下属表现出色时,要及时表扬,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就要责备。但责备员工时也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和干劲,尽量避免引起对方的反弹情绪。
责备员工要恰到好处,领导者主要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一定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他。
人人都爱面子,如果你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下属,就等于是在落他的面子,那么即使你责备的很有道理,他心中必定也不服气。
有一个连长脾气很火爆,一次组织新兵训练时,发现某排动作迟缓,准备工作做的乱七八糟,就把排长叫出来骂了一通,没想到那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排长居然在众人面前顶了他一句:“训练普遍有问题,你凭什么只盯着我们排!”事后,两人聊了一次,那个排长说:“上次我工作做的是不太好,如果你是在私底下骂我,那我绝对没的说,可你不应该在那么多人前骂我呀!丢了面子,以后我还怎么管新兵?”
批评下属是为了让他纠正错误,所以你必须选择他能接受的方式。如果你在人多的地方大声批评他,那就不是为了督促他改正错误,而是为了发泄你的怨气了。
②责备是对别人的否定,而否定又有轻重之别。有鉴于此,就需要区别对待。严厉的责备是最糟的沟通方式,说出的话就像被砍断的树一样,很难再挽回了。
有的职员因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主动性。对于他们需要调动主动性,你指责他一通,也无济于事,主动性必须从其内心激发出来。对待他们的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在表面上要进行激励。
如他喜欢养花,可以将他的工作和花儿进行联系,就能引起职员的积极性,使他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不仅如此,这种激励的方法还能使职员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如此一来,职员必能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你的责备,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的积极性得到了肯定。
③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都会感到不痛快。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种特殊的人,挨了责备却“潇洒”得很,任你怎样批评,他只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有位经理,精明强干,手下的一班干将也都十分出色。但前不久,他的秘书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做事又慢又马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出去,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她的毛病还是老样子。而且,这个女孩对于任何批评、责备,都只当作耳边风。后来,那位女经理决定改变责备方式,只要一发现她的优点就称赞她。
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很快奏效了,仅仅十几天,那女孩就好了很多。一个月后,做出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
可见,责备这种职员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进攻,利用称赞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你所领导的整体的工作效率。
不当众责备职员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可是,每位领导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些领导比较容易冲动,特别是看到职员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全体的时候,就可能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当众责骂起职员来。这时,就好像是“丢了羊”一样。为了防止继续“丢羊”,就必须立即采取“补牢”的措施,使你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副作用减至最小。
某位经理脾气比较暴躁,并且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如果看到部门经理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令他不满意,就会情不自禁地要当时当地直截了当地指出来。
尽管经理这样做是为了工作,部门经理心里也明白,知道经理并不是责骂他一个人,但是心里毕竟不是滋味。
事后,经理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太过于冲动了,而且后来对部下解释说,这个部门平时工作也是十分出色的,只是因为这种情况,因而有些小错,但工作成果还是可观的。
于是,经理马上进行了“补牢”工作。他在那天下班之后派人把部门经理找来说:“今天委屈你了,首先怪我太冲动,没有十分了解情况,对你的责备不当,请原谅。不过,你们部门的工作仍需要提高,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几句话使部门经理的心得到了安慰,同时又有一种被信任感,再大的委屈也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俗语说:“打人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虽然不能轻易地“打一巴掌”,但既然已经“打”了,给与不给“甜枣”效果便会大不相同。丢了羊,再补牢这便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当你一时冲动当众责备了你的部下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责备下属最忌讳的是批评不准确,与事实不符最容易引起反感的对抗,所以责备下属前一定要把各方面的事实和情况搞清楚。说话要有根据。
3.用宽容来打动人心
【社交魔方】
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
上司笼络下属通常采用官职、钱财两种手段,其实有时上级对下属不必付出实质性的东西,而只要通过某种表示、某种态度,便能给下属最大的满足,他们会因而对上司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从史。那个从史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那个从史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蜡烛灭了。这时有一个大臣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找出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饮。”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最前边,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袁盎和楚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们驾驭部下的高超艺术。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曹操的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他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不过,没有一点气度的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向欲拉拢的一方施以恩惠,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以为将要用到的人,更是如此。其实,收拢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助,给求职者以机会等等,这才是收拢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为官者不仅要对部下示以宠信,同时还要向他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下属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手段。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对那些无关大局之事,不可同部下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要知道,对部下宽容大度,是制造向心效应的一种手段。
4.不妨跟下属开开玩笑
【社交魔方】
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
——杰·列文
一些领导最讨厌下属开自己的玩笑,自己也不会去和下属开玩笑,他们以为这样做是在维护自己的威严,实际上却是让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冷硬而已。适当的和下属开开玩笑,会使上司显得和蔼可亲,不那么高高在上,这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现代美国工商界的大人物们都能接受别人的玩笑,其中有些人不仅乐于接受取笑,还善于用玩笑礼尚往来。有幽默感的老板们甚至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玩笑。在他们看来,开玩笑表示喜欢。下面是常见的几句玩笑话:“若不是他拼命工作,哪会有今天这种成就?要知道他的老板并没有女儿。”
“那些人取笑老板也太过分了,连相貌都要取笑一番。我无法取笑老板,因为我觉得老板什么都没有。”
“老板说是授权于人,在我看来他是在推卸责任。”
这种开几句老板的玩笑话,可能会帮助你缩短人际关系的距离,不仅包括和同事的关系,也包括与老板的关系。难怪有人说,最好的沟通办法是让上司和你一起笑。假如你遇上了一位富于幽默的上司,你可以说:“我已经快被压扁了,不是肩膀碰了别人的车轮,就是脑袋碰上了别人的长矛。谁愿意在那个位置上工作?”
他可能这样答复你:“好吧,我给你升一级,希望你在这最后的半个月工作中感到满意。”
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在说玩笑话的时候,常常用反语来表示真正的含义,所以玩笑往往是夸大其辞。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应该注意:
①当别人向你开玩笑或取笑你的时候,不管你喜不喜欢对方的幽默,都要尽量和大家一道笑,以此表现一位领导者所具有的幽默风度。比如一个老职员说:“经理已经同意在我的银婚纪念日那天放一天假。他可真是慷慨,甚至提醒我注意,不要每隔25年就麻烦他一回。”
②在笑自己的时候,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要运用幽默的方式表现对下属的体谅与关心,从而鼓励他们的乐观态度。“经理可真行,他要求我们准时上班不要迟到,办法就是只给100位职员提供50个停车位。”
③对玩笑要有适当的节制。为了工作的正常进行,你和下属都不可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无休止的玩笑中。玩笑多了也会使人感到懈怠和厌烦。总的来说,上级与下属之间的玩笑应当有利于工作的进展,否则就是无聊的玩笑了。
在明智领导者的眼里,下属的成就也是他的成就。如用幽默鼓励别人,这样做的结果,你可以把重大的责任托付于人,减轻你的负担,以便你更主动、更自由地发挥你的创新精神,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取得更大的成就。
还要看到,在人生的长河中,任何人在工作中都会发生失误,而许多失误在于墨守成规,失去进取的冒险精神。但反过来看,正是失误和过错,才能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因而产生更强的自信感。只有那些能够意识和接受自己所犯错误的人,才算是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承认自己的过失也许是个冒险,很多人不愿意或不可能这样做。可是这冒险是值得一试的,比别人早一步承认自己的过失,有可能使你失去一些东西,但你得到的也许更多一点。因为承认自己过失的举动证明你是个诚实的人,尽管这种做法有的人会认为是“犯傻”,但更多的人对你的批评或指责反倒会理解。假如用幽默的方式显示出自身的缺点和过失或工作中的矛盾,就可能在你和下属之间形成一种轻松亲切的感情交流,在相互理解、礼貌友好的交谈之中,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共事关系。当领导不但要有威严,还要有亲和力、有人情味,死板着脸未必能获得拥戴,适当地跟下属开开玩笑,对于拉拢和控制部下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5.下属也可以是朋友
【社交魔方】
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圈堵起来。
——爱默生
上下级关系是因工作需要而确定的,这种关系远不如朋友关系来得稳定,如果能成功地把上下级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你就掌握了人际协调中的重要动脉。
那么,朋友关系和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说上下级不在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中往来是美国式的话,日本传统的师徒关系则能够深入彼此的生活,极富有人情味。
李兵是某合资公司的业务经理,他酷爱野外攀岩活动。一次在某俱乐部举办的大型攀岩活动中竟然碰到了业务部的员工张健,原来他也是攀岩爱好者,那天他们在一起聊了很多。此后他们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关系,在公司里是上下级,出了公司是朋友: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起攀爬了市郊的几个著名岩壁,还计划黄金周时一起开车去外地攀岩。两人都很享受这种关系,在工作上他们也配合得更默契了。
很多站在管理者立场上的人大概都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这种人情味的关系。但这只是这些管理人员自以为是的认识而已。年轻的公司职员们肯定渴望找到与上司更亲密的途径,只是与以前不一样的是:他们更愿意寻找在本公司里建立这种关系的方法,而不想在小酒馆聚会喝酒以联络感情。换言之,是想通过工作来进行朋友式的交流。由于上司不了解他们的这种想法,仅仅以其谢绝八小时以外的交往,就错误地认为这些年轻人只需要冷酷无情的上下级关系。可见,这种上司一开始就先入为主地认定年轻人讨厌与自己交往。受此影响,上下级的关系自然不会很融洽,上司在指导年轻人时,也总是采取留一手的态度。其实他们理应对年轻人多多指导。一旦他们认真给予指导时,就会发现年轻人出乎意料地乐于倾听。年轻人是不讨厌上司现身说法的经验之谈的。进一步说,他们更希望听听上司讲述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如何走麦城的工作经历。由于上司不了解这一点,又碍于面子,以致自觉不自觉地对部下板起了面孔。由于上司的疏远,做部下的也不便于追得太近,结果就只能敬而远之,彼此之间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这就是最近在公司上下级之间出现隔阂的原因。如果上司心胸再开阔一点儿。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需要上司掌握下级对什么感兴趣,并想从你这儿学到什么?到底部下对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呢?首先是工作问题。彼此应就直接相关的工作问题坦率地交换意见。如果是在欧美的话,仅凭占用八小时以外时间谈工作一条,就可以诉诸法律。当然在日本就不必有这种担心,但也不能在谈话中只围绕这一话题。
其次是有关公司的情况。这不光是本部门本科室之内的情况。如果公司业务广泛的话,大概部下都会想了解有关其他部门的问题。好容易才进入了一家大公司为什么要做个井底之蛙呢?然而,有太多的上司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完成自己部门的生产指标上,完全不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患上了部门自闭症。做部下的都想了解自己所在公司的今后发展方向,非常感兴趣公司将怎样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很多上司却每天为完成生产指标而搞得头昏脑胀,自然无法解答上述问题,导致交流难以进行。
第三是公司之外的事。不会进行这方面交流的上司是把公司等同了社会。他们的眼睛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上司,怎能成为部下的老师与朋友?外面的世界远比公司要大,不了解社会,意味着个人能力的欠缺。换言之,如果上司无法就社会话题与下级交流则表明其社会生活能力的低下。年轻人常会认为工作狂类型的上司平淡无味,他们希望看到上司在工作以外的另一面。那些连周末都只知辛辛苦苦加班,到了退休茫然无措的人,确实很难让人感受到其个人魅力。
对于上司所渴望实现的梦想、人生观的变化等等,也是部下想知道的。如果上司不能就什么是生死、什么是爱恨与部下交流的话,两者之间的距离势必会加大。
如果彼此之间就以上内容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在上下级之间肯定能产生信赖,下级就会以得到朋友而满足,即使有点儿意见,也会碍于朋友的面子而照吩咐去执行。每个领导可能都碰到过几个问题部属,有的还不断跟部属发生冲突,如果领导都能试着去了解部属而不限于八小时以内,甚至跟部属发展一些私人情谊,那么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6.用慈母的手握住钟馗的剑
【社交魔方】
一只母鸭占据了一个池塘,她对池塘中的鱼鹰说:“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会细心照看你们,你们也应该每天交给我十条鱼表示孝敬!”母鸭对它们真的很好,每天为它们梳理羽毛,并给它们足够的食物。但一只鱼鹰却产生了一种危险的想法:“我们辛苦捕得鱼,为什么要交给母鸭?”于是它吞掉了当天所捕的鱼。愤怒的母鸭几乎啄光了它所有的羽毛,还让它饿了三天。当然,鱼鹰只好满足于“母鸭妈妈”的照料,池塘又平静了下来。
统御下属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对下属太严,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对下属太宽,又不利于管理。所以对于下属,应该是用慈母的手握住钟馗的剑,恩威并施、宽严相济。
慈母的手、慈母的心,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应具备的。对于自己的部属和员工,要维护和关怀。因为,他们是你的同路人,甚至是你的依靠。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团结他们,共达目标。
美国威基麦迪公司老板查里·爱伦当选为1995年美国最佳老板。他是靠什么当选的呢?一是他每年都在美国的加勒比海或夏威夷召开年度销售会议;二是他非常关心员工的疾苦,能认真听取公司员工诉说自己的困难和苦恼。一旦员工家中有什么事情,他会给一定的假期,让其处理家事。由于他能与员工同呼吸、共命运,深受员工的爱戴。顾客们到他的公司后,看到公司员工一个个心情愉快,对该公司就产生了信任感,所以公司效益一直很好。
和田努力创造一个积极、愉快、向上的内部环境,主要采用爱顾客首先要爱员工的方法。50年代末,八百伴拟贷款2000万日元为员工盖宿舍楼,银行以员工建房不能创效益为由一口回绝。
但是和田夫妇以爱护员工、员工才能努力为八百伴创利的理由说服银行,终于建起了当时日本第一流的员工宿舍。
那些远离父母过集体生活的单身员工,吃饭爱凑合,和田加津总像慈母一样,每周亲自制定菜谱,为员工做出香喷可口的饭菜。
在婚姻上,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他先后为97名员工做媒,其中有一大半双职工都是八百伴员工。
5月份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和田加津想:远离父母、生活在员工宿舍的年轻人,夜里一个人钻进被窝时,一定十分怀念、留恋父母。于是,她专门为单身员工的父母准备了鸳鸯筷和装筷匣。当员工家长在“母亲节”收到孩子寄来的礼物后,不仅给他们的孩子,也给公司发信感谢。一些员工边哭边说:“父母高兴极了!我知道了,孝敬父母,父母虽然高兴,但是只有让父母高兴,做子女的才最高兴。”
为了加强对员工的教育,除每天班前会之外,每月还定时进行一次实务教育。实务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包括创业精神、忠孝精神、奉献精神等。和田清楚孝敬父母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把对父母的诚心变成服从上司的领导。正因为能孝敬父母,所以能尊敬上司。所以他总是教育员工要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
对待下属同时还必须严厉,这种严厉基于人类的基本特性而来。一部分人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责骂,就能自觉地做好工作,严守制度,不出差错。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好逸恶劳,喜欢挑轻松的工作,捡便宜的事情,只有别人在后头常常督促,给他压力,才会谨慎做事的。对于这种人,就只能是严加管教,一刻不放松了。
当然,经营者在管理上宽严得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原则和制度面前,更应该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了条规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当然,平常还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部属自动自发地做事。当部属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刻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向正确的路子,绝不可敷衍了事。所以,一个上司如果对部属纵容过度,工作场所的秩序就无法维持,也培养不出好人才。换言之,要形成让职工敬畏主任、主任敬畏部长、部长敬畏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此人人能严以律己,才能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如果太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
“无论用人或训练人才,都要一手如钟馗执剑,另一手却温和如慈母,做到宽严得体,才能得到部属的崇敬。”这是松下的管理经验。
当员工的工作表现逐渐恶化之时,敏感的主管必须寻找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如果不是有关工作的因素造成的,那么很可能是员工的私人问题在打扰他的工作。有些主管对这种现象不是采取“这不是我的责任”而忽视它,就是义正辞严地告诫员工振作起来,否则自己卷铺盖走人。
无论如何,如果主管希望员工关心公司,那么,管理者首先关心员工的问题,包括他人的私人问题。因此,上述处理的方式可以说轻而易举,但是无法改善员工的表现。比较合理的方法应该是与员工讨论,设法协助他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改善工作成效。
精明的领导都是梨园英雄,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唱“黑脸”,什么时候唱“白脸”,他们知道,只有“黑脸”、“白脸”搭配好,戏才能唱出彩儿来。
7.做个高明的调解人
【社交魔方】
只要我们把我们的事业变得更有凝聚力、吸引力,人才的流动就不用担心变成人才的流失。一批批优秀人才自然会接踵而来。
——塔列兰
作为一个领导,可能常会碰到下属之间发生冲突的事情。你可以将权力下放给部下而不过问具体事务,但处理下属之间的冲突,协调他们的关系,你却非管不可。
不要以为下属的矛盾只是小问题,事情过去了双方自然会和好。
某公司供销部门经理急得直冒冷汗,因为一笔货款迟迟无法到位,害得他无法跟客户交待,他认为一定是财务经理从中作梗,因此和财务经理大吵了一通。财务经理也很生气:银行信贷收缩,借不到钱他也很着急,凭什么该受供销经理的气!两人明争暗斗了几天,公司老总才出面干涉,把货款给补上了,老总想,这回该没事了吧!然而事情还没完:两个经理结下了仇,总是互相刁难对方,员工也分成了几派互相攻击,原本好好的公司实际上变成了一盘散沙!
下属发生冲突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领导必须及时进行调解,避免冲突激化,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那么领导该怎样进行有效调节呢?
①晓以大义。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为了维护局部利益的下属间所发生的冲突。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工严密。它同时也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缺陷,这就是使各个专业分工者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各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时,就容易发生冲突。当这种利益冲突发生之后,企业领导人应当让冲突的双方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宏伟过程,让他们同时也熟悉其他领域里的情况。
例如,供销部门误了交货期而受到客户指责,于是指责生产部门的效率,而生产部门力不从心,抱怨供销部门所签订的合同中的交货期过于苛刻,双方发生口角。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应当让冲突双方了解对方的处境,他要让生产部门知道供销部门的苦衷,同时领导人也应当让供销部门知道生产部门的苦衷、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是因为何种原因所致。在了解企业整体情况和对方的处境之后,冲突的双方便不难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议解决办法了,事实上,当双方均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重,心中的怒气就完全化为乌有。
②将心比心。在局部利益的冲突中,冲突双方所犯的错误多半是考虑自己,以自己为中心,而不能体谅对方。要想让他们互相了解、体谅对方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一下问题;调节冲突的企业领导人首先将生产部门经理叫来:“如果你来当销售部门经理,你该怎么办?”然后他再问销售部门经理:“如果让你来当生产部门经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想象,当他们确确实实地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替对方打算后,双方可能会立即握手言和,心平气和地协商一种积极性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同时,交换双方位置的方法是解决感情冲突的灵丹妙药。例如,某推销员去会计室取款,因嫌会计动作太慢而恶言伤人,会计一怒之下拒不付款,于是感情冲突影响到工作。解决办法是让双方都各让一步,推销员向会计取款,会计迅速付款,并检讨自己以公务相报复的错误。
这样一来,双方将相互谅解,并很快意识到各自的错误。
③中庸之道。在很多情况下,冲突的双方均各有道理,但又各执一词,很难明确地判明谁是谁非。在这种时候,折衷协调、息事宁人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可供借鉴。例如,在企业某些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企业内部分为“激进派”和“稳健派”。激进派指责稳健派保守,稳健派指责激进派莽撞,双方发生观点上的冲突。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便又都各自有偏颇。身为企业最高决策人,既不能拉一派打一派,也不能二者皆处罚,聪明的办法是指出:“无论激进的观点也好,保守的观点也好,在企业的发展中均有它们存在的价值。”
在社会或者企业中,各种思潮均有它的地位,而社会或企业前进的方向并不是朝着任何一种思维的方向运动,而是按照它们相契合的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方向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只要各种思维达到均衡,社会或企业就能稳健地前进。
所以,各种观点和思维在这个社会上均有它们的地位,他们争论与冲突后的妥协将导致中庸。而用这种调和折衷的方式解决冲突可谓一石二鸟。
首先,既揭出了双方观点的偏颇之处,又没有打击对方的积极性。
其次,使双方都看到了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和存在的合理性,消除了非打倒对方才痛快的情绪,造成一种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局面。
④创造轻松气氛。在发生冲突之后,冲突双方之间均抱有成见和敌意,所以在进行调节时,首先要缓和气氛,这时选择场合与时机都很重要。真正解决冲突、调解冲突未必一定要在会议上,有时在餐桌上、俱乐部、家里的客厅等地方效果反而会更好。前一种场合气氛比较严肃,冲突的双方都会处于紧张状态,处处带着防备心理,一被戳到痛处,就会立即剑拔弩张以致激化冲突。在气氛比较轻松的场合中,冲突的双方不带防备心理,比较容易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调节人的意见,也比较容易互相谅解。作为冲突的仲裁者,也不应板着像法官一样的面孔,用一种公事公办的口气说话,适当的幽默,在某些场合有利无弊。如果在餐桌、宴会上,不妨借用一下酒和烟的功能,酒和烟往往是缓和人际关系的媒介,有时一杯酒下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立即拉近了许多,“一杯酒捧英雄”也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一杯酒的威力可以顶住一支军队,使百万雄兵不战而退,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小小冲突呢?
⑤注意给双方留台阶。在人们的冲突中,有一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冲突的双方均已知道自己的错误(或有一方已意识到错误),但面子上拉不下来,只好死顶硬拼,互不让步。这时作为仲裁者的企业领导要注意给双方台阶下,以免造成僵局。例如,仓库主任与产品质检员发生冲突,后者批评前者质检马虎,前者也抱怨后者吹毛求疵。仲裁者经过分析,认为质检员是有道理的,但为了给仓库主任台阶下,企业领导人可以承担部分责任,例如说:“过去对品质问题不重视,没有一套严密的成文制度,所以造成冲突,作为企业领导人要负一些责任,不过这一次希望你们还是按质检员的标准办事,怎么样?”这样说既讲明了是非,又给仓库主任留了面子,再加上后面用的是商量的口气,仓库主任哪有不顺水推舟的道理。另外,领导在调解冲突之前,一定要注意摸清楚冲突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8.放下你的架子
【社交魔方】
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上能有所成就,离不开人民的哺育,国家的培养,长辈的提携,同事和学生乃至家庭的合作与支持。
——石青云
常有一些领导好摆官架子,他们在工作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令人难以接受的态度,与周围的人和下级之间保持着相当的情感上的距离。
某先生是一个大型合资公司的中方经理,此君的架子大到无以复加。小职员向他问好他理也不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甚至是高级管理人员向他打招呼,他也不过冷漠地“嗯”一声。他的脸上永远是冷冷冰冰,即使只比他低一级的管理人员,也觉得自己比他低上好多。公司的员工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背后却直骂娘,年初董事会将他调走时,他的部属们几乎买鞭炮庆祝,在这位先生担任总经理期间,公司的业绩没有退步,但也没有太大的增长,算是无功无过。其实这位先生如果能够放下架子,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也不一定。
其实,很多领导并不是故意想摆官架子,但他们没有注意下属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也没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结果被员工误解为有架子。
一个调查表明,不愿接近领导的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因为领导架子大;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双方关架子大,你就能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了系不融洽的主要责任在领导,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新步入领导岗位的人,较为容易引人注目,大家在观察、分析他是否称职,他的能力如何,他的思想修养怎样,他的言谈举止是否恰当,他怎样处理与下级的关系等。对自己的经验、能力缺乏足够自信的人,会因此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认为别人会不尊重自己、轻视自己。于是,新上任者反而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距离了。他们往往在行为上就来一个反抗——表面化的威严,这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架子。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经验有足够估计的新领导,有了发挥自己才干的条件和机会,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工作,如何使自己的计划、设想付诸实施。往往会忽略了与大家感情上的交流。都会使人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认为你“摆架子”。
长期处于领导岗位的人,由于工作的多头绪、繁忙,很可能在一些自己不注意的地方造成下级的难堪和反感。有的领导在下属来谈工作时,坐在那儿像尊佛爷,既不请坐,也不停下手头的工作,或者是敷衍地哼哼哈哈,给人的印象、在人情绪上造成的影响都是很不好的,有自尊心的人会尽量避免与你的接触。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看来是无足轻重的细小行为,礼貌与关系虽然有时只是一两句话,但赢得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相互配合,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相通和互相信任与尊重。
另外,领导要注意不要乱发脾气,这样很容易破坏与下属的关系,拉大同下属的距离。
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大老板,他的事业做得很大,但与员工的关系却并不好,原因是他的脾气太暴躁,责骂起员工来一点也不给人留面子。员工私下里说,一定是老板当打工仔时受了太多气,现在把气都发到他们头上来了。郑的一个老朋友看到他怎样对待员工后,叹息着说:“你的脾气太大了,太能摆架子了,你想做垃圾堆里的老板吗?”后来郑果然尝到了坏脾气的恶果:他得力的助手一个个离开他,他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事业也急转直下……痛定思痛,他决定改正自己的缺点,他向全体员工道歉,并表示以后绝不会再乱发脾气,他做到了这一点,以往走掉的员工又慢慢回来了,公司更加团结,事业也成功地走出了低谷。
与下属相处时,千万不要乱发脾气,坏脾气会吓走你的下属,坏脾气会孤立你自己。
有的领导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下属做错了事,或在批评下属时,对方态度恶劣,便立刻破口大骂。结果在极为生气的情况下,对下属说了许多有伤其自尊心的话,事后却又后悔不已。此时再请求对方原谅,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下属总是希望领导能以宽容的美德对待自己,但其又常常不真正原谅别人的过错。即使嘴上说了原谅的话,心里仍在想:“这家伙,骂我骂得这么难听,你气出完了就叫我来原谅,有这么容易吗?”甚至嘴里心里都想原谅对方,潜意识中却仍然耿耿于怀。一遇到合适的时机,对对方的反感就会反映出来,所以领导者同下属交往时,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可任意对下属发脾气,以免破坏同下属之间的关系。官架子这种东西,领导最好不要摆,因为它最容易使下属产生反感情绪,阻碍领导与下属的成功交往。
9.松手让下属自己去做
【社交魔方】
狐狸奉老虎的命令去农家偷腊肉,但狐狸刚要走就被老虎给叫回来了:“你知道怎么做能成功吗?我真的很不放心!”狐狸拍着胸脯说:“当然能!我—”“算了!”老虎打断了狐狸的话,“告诉你吧!到农民家后不要走大门,从菜园的栅栏进去,走到门口后向右边看,那有条小路,沿着小路走就能看见一堆玉米,到玉米后躲一会儿,没人时再去偷房檐下的腊肉!”狐狸老实地按照老虎的吩咐去做,可是当它跑到玉米那儿时却掉进了新挖的陷阱,狐狸就这样送了命。
很多领导者对下属单独工作都不放心,一定要把工作一步步地向下属交代清楚,这实在不是个好习惯,你应该松开手让下属自己去做,这样他们才能不断进步。
某市有甲、乙两家大型建筑公司。甲公司的老板是家长型的,凡事都替员工计划好,只要一步步去做就行了,几年下来,公司的员工很少有犯错的。乙公司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老板总是尽可能地把权力下放给下属,让下属因时因地制宜,下属也确实出了几次纰漏,幸好及时纠正过来,而老板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员工。2004年,该市有一项大的市政工程要招标,而甲乙两家公司就是最有希望的竞争者。甲公司把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连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放过;而乙公司呢?老板照旧让下属集体处理。招标会上,出现了一个意外,市政处附加了一个要求,甲公司代表冷汗直流,拼命用电话联系远在香港的老板;而乙公司代表在做了评估后,未向老板请示,就拍板签约,结果乙公司夺标成功,甲公司一败涂地。
甲公司就失败在对下属束缚得太紧,下属就像一个只会执行命令的机器人一样,遇到突发事件就无法处理了。而乙公司却懂得把权力下放给下属,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下属大胆地去工作。
作为领导者,你必须让员工安排自己的计划,不用任何事情都由你过问,让员工拥有自己的头脑,重要的是弄清员工获得什么结果与如何去获取结果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同时应给予员工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我决定怎样最好地实现你所要求他们达到的结果。当然你不可能完全将员工“做什么”和“怎么做”分离开来。员工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参与决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尽管最终承担责任的还是领导者。在决定员工的目标时,你也不可能毫不考虑员工怎样去处理这一问题。但作为领导者,你不要过多干涉员工去做自己的工作,放手让他们去做罢了。只有在一个目标明确,又有充分自由空间去实现目标的环境下,员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如果你规定了他们的工作目标,又为他们划定了许多做事的条条框框,那他们当然就失去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培养员工拥有自己的头脑,发挥员工的智慧是大有必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并非总是处在做出决定的最恰当的地位。当他们做出决定时,必须充分依靠员工提供的信息和建议。所以,更为切实的做法是,尊重员工时让员工做出某些决定,让员工承受一些责任。
当然,作为领导者,尊重员工时,也应划清界线,因为有些决定是无法做出的。比如,只应允许他们做出一些在他们责任范围内的决定,而不能做出那些影响其他部门的决定。他们可以在公司的经费计划内决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如何进行培训等,但他们无权决定公司的某些制度与办公设备应如何处置等问题。
老实说,尊重员工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挑战。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提供建议与做出决定两者是有区别的。有时,你也许只需向员工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然后由他们做出最终的决定,如果你将此视为向员工提供帮助,这是十分正确的。当员工碰到困难时,向他们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是可行的,是否会被他们接受又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如果你的建议带有强制性,这一决定似乎就是你做出的了,只不过你巧妙地转移了自己的责任。因此不要鼓励员工遇到事就找你,否则,你将背上过重的提出建议、做出决定的包袱,而成为一种过时的“万能”领导者。当员工带着问题走到你身边时,不能一开口就做出决定,因为有时只有员工才能做出决定,尤其是那些在他们职责范围之内的决定。
如果你要检验员工是否表里如一,最好是离开一段时间,让他们自行其事。很多人也许都有这种体验,当你离开之后,他会轻松地嘘一口气,并开始真正感到自由,庆幸自己终于可以干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了。
很多人与上司相处时,总会感到紧张不安。他们总想让上司高兴却不知怎样去做。同样,当上司离开时,他们反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并能从中自娱自乐。没有领导者在场,他们相反能更好地做出决定。
作为领导者,你可以离开员工一段时间,尽量给他们留一些自我发展的空间。这样当你回来时,你会吃惊地发现员工在你不在的时候取得了多么令人满意的成绩。离开员工是检验领导者是否成功的最好方式。如果你已经能够培养员工按照你所构想的方式去做,如果你让他们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你能让他们自行其事,那么,当你离开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可以照样圆满地成功完成。
作为领导者,你只需为员工指引方向,而且这一方向不应在三个星期或三个月内就做出改变。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你的员工也应该像你一样妥善地处理。当然,如果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那他们不可能自行其事,必须报告于你。
当你离开时,员工们也许有些不太习惯,或许有些想念你。当你回到他们身边,他们会集中精神向你展示自己所实现的东西。因此你的回归,又变成了他们表现自己及证明你的权威的机会。企业管理的一条定律是:你给下属的自由空间越大,他们做的事情就会越成功。所以领导者都应该学会对下属放手,当然,前提是你选择的下属必须有能力。
10.新官上任学问多
【社交魔方】
公共关系是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加上百分之十的宣传,加上被人认识的过程。
——严峰
升迁是件可喜可贺的事,然而升官之后怎样“踢开头三脚”就有点麻烦了。不要只顾着“烧火”,还要注意被人“烧”。
经过辛勤努力,再加上良好机遇,你告别了昔日的同事,扶摇直上成了一名新官,这时你的处境就有点尴尬了,怎样与旧时同事处好关系,就是你必须做好的一件事。
大家本来是一对很要好的同事,平时经常一起进餐,彼此有说有笑,但是,有一天,上司突然宣布将你提升为这个部门的主管,你在惊喜交集之余,发觉昔日的好同事竟以敌视的眼光看着你。虽然你是他们的上司,你却不敢随便发号施令,而下属对你显然也并不尊敬,很显然大家对你身分的转变仍未适应,原本是平等的地位,你突然居于他们之上,可能是基于妒忌的心理,他们要对你这位新上司示威,所以对你的指示充耳不闻,最糟糕的是,他们不再把你当作朋友看待,将你从他们的小圈子开除了。面对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你无须太忧心,只要以正确的态度对付问题的人,一切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常言道,要“夹着尾巴做人”。其实做官也须如此,作为刚上任的“新官”,你应该明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没有下属的支持,自己势必无所作为。所以,在上任之后,无论别人对你的态度如何,无论别人在背后怎么议论你,都要有“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非凡度量,不要对任何人产生任何恶感,不必与下属斤斤计较,否则,你会失掉民心!你应该表现得主动一点,跟大家打招呼,一起吃午餐……让大家晓得你依然是从前态度友善的你,上司把你提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不是你的错,久而久之,大家必然会接受你的新身份,愿意跟你好好合作。
人人都希望获得升职加薪,若上司真的提拔你,那么以前与你有说有笑的同事就变成了你的下属,你可以随意吩咐他们做事情。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你或许会感到手足无措,尤其是那些没有被提拔的职员会迁怒于你,把你视为敌人,并且不愿意与你合作。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你运用一点技巧,大家一定会接受你,不会永远跟你作对。
当你接到提升通知,一定要收敛你的喜悦,告诉同事们,多谢他们多年来的合作,希望他们会继续协助你。同时请大伙儿吃顿饭,把气氛弄得随和、轻松,日后工作起来会更好办;但切莫大摆筵席,那只会显示你浮躁。
假如你奉调新职,上任之初,或许你有许多新计划,但摆出新官上任的态度是不明智的,低调一点,以不变应万变,当有下属问你:“这些工作如何进行?”你不妨先问他:“你们过去是怎样进行的?”待他解释清楚,你才这样表示:“我看问题不大,暂时仍按老办法做吧,过一段我们再研究研究。”这样既表示你尊重别人的做法,又不失自己的威严和独特见解。
无论是面对新同事还是旧搭档,你都要注意言行,保持谦虚。另外在上任之后,要尽可能与大家“打成一片”,让大家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同路人。俗话说:“水清无鱼,人清无友”,只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能得到各色人等对你的认可与接纳。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对那位老奸巨猾,精于世故人情的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曾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高松年研究生物学,知道“适者生存”是天经地义。他自负最能适应环境,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旧小说里提起“二十万禁军教头”,总说他“十八般武艺,件件都精”;高松年身为校长,对学校里三院十系的学问,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胃通顺”的“通”,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直通到嘴里出来,一点不在脑子里停留。今天政治学会开成立会,恭请演讲,他会畅论国际关系,把法西斯主义跟共产主义比较,归根结底是中国现行的政制最好;明天文学研究会举行联欢会,他训话时除了说诗歌是“民族的灵魂”,文学是“心理建设的工具”以外,还要勉励在座诸位做“印度的泰戈尔,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呃——法国的——罗素(声音又像“噜苏”,意思是卢梭),德国的歌德,美国的——美国的文学家太多了”。后天物理学会迎新会上,他那时候没有***可讲,只可以呼唤几声相对论,害得隔了大海洋的爱因斯坦右耳朵发烧,连打喷嚏。此外他还会跟军事教官闲谈,说一两个“他妈的!”那教官惊喜得刮目相看,引为同道。若是几个熟人吃便饭,并且有女人,他当然随浪笑傲,另有适应……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刚上任的新官大可学学这位大学校长的处世韬略。
但如果有人软硬不吃,执意跟你作对的话,那你就得采取强硬措施“不换思想就换人”,绝对不能让他动摇了你的威严。这样一手软、一手硬,就可以“摆平”下属,让你成功做个“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