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与朋友的关系要亲密有度
中国古训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西方谚语说:“朋友是人生最为珍贵的财富。”一个人如果能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么一生都会因此而受益。交朋友一定要至真至诚,广交天下良朋,但也要注意与朋友保持适度距离,朋友关系太亲密了,就容易产生矛盾,淡如水的友谊才能天长地久。
1.好朋友也要“明算账”
【社交魔方】
朋友的每一次背信弃义,都增加了几分我们对于金钱威力的依赖。
——威廉·申斯通
生活中,常见到一些自认可以与朋友同生共死,因而“有衣同穿,有钱同用”,亲密的让人看了眼红。其实朋友之间,礼尚往来,互赠物品,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一起吃饭喝酒等,也是情理中的事。但如果认为“好朋友在经济上可以不分你我”,那就大错特错了。
湛明跟铁哥们儿姜林闹翻了!起因是姜林抱怨两人在一起总是他花钱。湛明和姜林从初中到大学都是好朋友,刚毕业时两人又在一起合租房子,那时两人发了工资就随手放到客厅的柜子里,谁想用就自己去拿,从来不分你我,两人戏称这种情况是“小共产主义”。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两人各自租了房子,但感情却没变,谁缺钱了只要说一声,几百块钱就送过去,从来也不记账。年初的时候,姜林交了个女朋友,花费大了起来,常向湛明拿钱,湛明渐渐地就有点不高兴,有一次姜林又要借一千,湛明拒绝了他。姜林就很生气,他跟别人说:“这么多年了,这小子不知道跟我拿了多少钱,一起吃喝都是我付账,没想到他翻脸就不认人了!”湛明也很生气:“他花了多少钱?上次他妈妈住院,不是我送去了五千吗?刚毕业时我挣得比他多一倍,那些钱都让谁花了?”于是两人大吵了一架,从此谁也不理谁了!
朋友之间钱财也要分清,把友情系在金钱上一定会出问题俗话说得好:“交义不交财,交财两不来;要想朋友好,银钱少打扰。”把友谊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上,就像把大楼建在沙滩上一样,是极不牢靠的,而且严格说这种友谊也算不上真正的友谊。如果朋友交往中像湛明和姜林这样,经济上长期不分你我,那么必然会带来很多恶果。
首先,会使友谊变质,使纯洁的友谊蒙上金钱拜物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的灰尘。天长日久,相互之间的平等关系会变成经济上的依附关系。
其次,由于物质至上主义的侵入,朋友之间平等的关系还会被金钱交换关系所代替。这时,被金钱腐蚀了的“友谊”就可能变成掩盖错误甚至包庇违法犯罪行为的“保护伞”;经济上的不分你我,就会演变成不讲原则,不分是非。
最后,因为受金钱腐蚀,“以财交友,财尽则交绝”,最终会使友谊不复存在。比如姜林便因为湛明不再借钱给他而与湛明一拍两散。
但是朋友之间,免不了要牵涉到经济问题。
比如,请客吃饭。这是一个礼尚往来的事情,朋友之间为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一起吃吃饭、娱乐娱乐都是很正常的。甚至一起出去旅游,尤其年轻人喜欢结伴旅游。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表现得大方一点,因为没有人愿意同小气的朋友来往,互相算计的友谊是长久不了的。当然,现在都很时兴AA制,一副亲兄弟明算账的架势,这样最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喜欢AA制,觉得这样疏远了感情,那么就要事先沟通好,要将AA制的形式提前提出来,然后才能执行。
再比如,婚丧嫁娶。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情礼。曾经有媒体反映,中国家庭一个月的人情礼钱就要高出平均收入,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也许这就代表了“礼仪之邦”的特点吧,遇到红白喜事,作为朋友、亲戚、同事,都要表表心意,尤其是朋友,随着关系的远近还会轻重有别。所以,朋友之间既然免不了这个“俗”,就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首先是不能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水平,量入为出;其次要考虑到对方的经济条件,因为中国人都知道这些人情礼都是要“还”的,礼送得太重,就等于给朋友加上了包袱,这样做也是很不合适的。
再有就是借钱。这个问题向来是很敏感的,朋友之间,往往是一方不好意思开口,另一方则不好意思拒绝。处理这个问题,作为借钱的一方,开口前要想到,能否想出别的办法,向银行贷款什么的;对方的实力如何,借钱给自己是否有难处;自己的偿还能力怎么样,可以向对方承诺多长时间内一定还清(承诺了就一定要兑现,否则就没有下次的机会了)。而借钱出去的朋友,一旦朋友开了口,碍于面子又不好拒绝,而除非真的是大款,否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借钱给别人还真是比较为难,那么,你就应该想好了:首先这个朋友是不是有信用,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道德约束,品质不好的人本身就不值得你为借不借钱给他而发愁;然后是自己的实力,是否真有这样一笔闲钱,还是要从自己的开支中省出,如果是省出来的钱借给别人,就要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家人的感受;还有,考虑对方的还钱能力是无可厚非的,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当然要花在刀刃上,有去无回的借钱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如果朋友已经犯过一次这样的错误,绝对不要再给他第二次骗你的机会,借钱不还的人终归是没有信用、不值得一交的朋友。
应该肯定,朋友之间经济上的帮助是应该的,也是无私的,不希图对方报偿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应该明白,帮助从来是相互的,即使被帮助的一方无力对等的给朋友以相应的帮助,但也要心中有数,记住“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当有机会对朋友的帮助进行报答时,一定要及时报答,使这种物质上的来往大体保持平衡。当在朋友之间已经和正在产生较大的经济利益关系时,则不要忘记“好朋友还须明算账”,采取适当的方法,互相尊重对方的权益,商妥处理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把权利、义务关系弄清楚。这样做,看似无情,实则有义,“买是买,送是送”,可以避免许多无益而有害的纠纷,使友谊更加牢固。
友谊的基础是想法、兴趣爱好上的一致,和事业理想上的共同追求,而经济上的互助只是友谊的派生物。如果有人认为友谊是金钱上的互通有无,那么他永远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2.对朋友还是要客气
【社交魔方】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彼此能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叔本华
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变得亲密就容易不拘小节,甚至逾越界线。界线一旦逾越了,必会危及彼此的交情。气味相投就很容易陷于松懈或粗心大意,心里想到了什么就随意地冲口而出。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脚步踩滑总比说溜了嘴来得安全。”不论多亲密的朋友,还是必须有所节制,才不致坏了交情。
所以,在和朋友的长期交往之中,随时要注意恪守礼仪与自我节制,一旦你逾越了礼仪或失去了节制,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安吉丽娜和朋友一次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几个好友,她们是在迈阿密认识的,真是有缘,在纽约她们又见面了。谈话的时候,她们把目光转向了安吉丽娜的朋友辛迪,安吉丽娜高声喊着:“这家伙是个女鬼,吸毒是个能手,却是性冷淡者。”同伴们哈哈大笑,安吉丽娜还拿了一把香蕉放在了辛迪的头上,引得周围的人一起起哄。辛迪愤怒地把香蕉摔在了地上,掏出了安吉丽娜的车钥匙放在了桌子上,疾步离开了酒吧,临走时转头对安吉丽娜说:“我永远也不愿意见到你这个不尊重我的家伙。”
亲密的友谊,不应该是粗鲁的、无礼的。在理解和赞扬声中,友谊会不断成长。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美国人为了做好一笔生意,事先订下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计策,那就是一个人先出面谈价钱,订得价格要高出几倍,谈到进入僵局以后,另一人再出面调停,并指责第一个人的贪婪和无知,借机获取良好的顾客印象,然后做成买卖。事情正像他们估计的一样发展,谈判很快地进入了僵局,谈判人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向第一个人说:“不,先生,您的开价让我难以置信,如果您不是开玩笑的话。”第二个美国人马上出场了,他大声指责他的同伴蠢笨无知,还不如乡下的一头驴子,只知道贪婪地张着没有牙齿的嘴。他的大声喊叫引来了周围许多人的注意,这时他的同伴忘记了在演戏,愤怒地站起来给了他一拳,并说:“你难道不知道我以后还要在这里陪着小姐喝酒吗?”聪明的谈判人看出了端倪,计策宣告失败。
你觉得这两个美国人愚蠢吗?其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犯过这类错误。以密友相称便完全忘记了应当恪守的礼仪,随便在人前指责朋友,无礼地指挥朋友……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说僵守不必要的客套和热情,而是说彼此应当互相尊重。
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但凡是人们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来人们便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我们置足社会中,未必把每一个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为不同层次,有的是于事业有益的,有的是于生活有益的,有的是于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于娱乐有益的。每一种朋友应该交到何种程度才恰到好处,才于人生有益,并没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来的。不拘深交也罢、浅交也罢,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这“益”并非信手拈来,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样交友、怎样获得朋友之益。
许多青年人交友处世常常涉入这样一个误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究礼仪。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亲密信赖,如兄如弟,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礼仪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礼仪,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和谐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为纽带,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对方的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就“屁股沉”,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一意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计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表现,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恶,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礼仪,恪守交友之道。
不尊重朋友,对朋友举止失当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却能给友谊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对怎样亲密的朋友都不要忘了礼仪二字,只有客客气气地交朋友,友谊才能维持得长久。
3.尊重朋友的隐私
【社交魔方】
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
——贝多芬
每个人心里可能都藏着一些属于自己的秘密,或者不愿意告诉别人,或者只想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诉说。所以,千万不要去打探朋友的隐私,但如果他(她)愿意告诉你,那你就一定要守口如瓶。
心中藏着属于自己秘密的人会认为,这是他们的权利,朋友没有必要占有它。劳伦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个可靠的人。”
张伟至今还在为三年前的行为懊悔。那时他有一个分不开的好友宋明。两人性格迥异,张伟开朗、好动,无拘无束,宋明细心、沉稳,正是两人不同的个性才吸引了对方。生活中他们犹如球场上一对配合默契的双打选手,互相弥补着对方的不足。在公司里业绩显著,令人羡慕不已。
一个烟雨氵蒙氵蒙的日子,张伟带着女友逛商场购物,路过宋明的住所,顺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开宋明的房门,里面整洁有序,而人却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来等,手脚从不老实的他在朋友家更不闲着,为了显示和朋友的关系比铁还铁,他乱翻了一通儿。女友一再劝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从抽屉的紧里面摸出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一片空白,第二页夹着一张剪下的报纸,是记录一女青年跳河自杀的新闻。那女青年的名字被两块血迹掩盖,报纸的最下面是宋明的一行笔迹:“没有你,我就没有了一切,今生我再也不会感到幸福。”张伟大吃一惊,难道那女青年是宋明的女友?此时,宋明抱着一摞书推门而入,当宋明看到张伟手中未及放下的笔记本时,立即扔下手中的书,劈手将笔记本夺了过来,他愤怒地大喊:“滚!离开这儿。”张伟觉得当着女友的面,宋明做得太过分,一气之下离开了。走出很远,还听见宋明在大声的喊叫。
那天之后,宋明再也没有到公司上班,张伟认为宋明的气量太窄,很长时间张伟才登门去道歉,但遇到的只是宋明的一房亲戚,宋明已去了南方。张伟非常难过,他知道,那张报纸、那两块血迹、那一字一字包含着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宋明的心中已沉淀为一个秘密,一个只有宋明才能占有的秘密。
不要认为你与朋友的关系非比寻常就去随便打探朋友的隐私,那是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不要跨入他的禁区。
但有时候,人们遇到一些伤心事,譬如家庭纠纷、生理缺陷、个人恩怨之类纯属个人私事的东西,一个人闷在心中实在难耐,也无济于事。一般都会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诉说,目的是为了赢得朋友的同情、爱怜,及时帮自己出点子、想办法。但这些“隐私”,知道者范围不能大,只能“你知、我知”。
好友萍萍找了个如意郎君,马上就要步入礼堂了!李宁欢天喜地,比自己结婚还要高兴。但她发现萍萍却始终像有什么心事一样高兴不起来。终于在结婚的前几天萍萍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李宁:原来萍萍患有透纳症,**是呈线性纤维状的,根本没办法生孩子。李宁听了萍萍的话,心里很难受,后来她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另一个好朋友,谁知此事被萍萍知道了。萍萍非常气愤,结婚那天,她没有请李宁参加,一对好朋友变成了陌路人。
朋友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你,即使没有叫你保密,也证明了他对你的极度信任。对此你只有为他分忧解愁的义务,而没有把这种“隐私”张扬出去的权力。如果不把“保密”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热衷于流言蜚语,把朋友的“悄悄话”公诸于众,如果是无意间的“泄露”,还情有可原。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风言风语,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事情搞糟。同时还会使你失去朋友,甚至会失去周围同事对你的信赖,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朋友要你保守秘密并不是对你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所以你不应强行追问,更不能以你们关系好为由而去偷看或打听朋友的隐私,擅自偷看或公开朋友的秘密,是交友大忌。
4.不要盲目相信朋友
【社交魔方】
一只狼盯上了一群羊,可是它根本不敢下手,因为两只牧羊犬正守在羊群附近。怎么办呢?狡猾的狼接近羊群,热情地跟它们打招呼,羊戒备地看着狼:“你来干什么?”“别这样啊!”狼虚情假意地说:“我根本不会伤害你们,我的对手是牧羊犬,上次之所以咬死头小羊那是因为咬错了,我的目标是牧羊犬!如果你们能把牧羊犬赶走,我们就可以当和平共处的朋友了!”羊傻傻地听信了狼的话,结果牧羊犬被赶走了,羊也被咬死好多只。
很多人相信朋友多多益善,因此便不加选择地交友,结果事到临头,平时的“好朋友”跑得一干二净,有的甚至回头“咬”你一口……这都是因为交友不够审慎的缘故。
一个朋友向你借一笔钱应急,你倾囊而出,因为相信友情的真挚,你没有让对方给你打欠条。不久以后,你因为某种原因,需要一部分资金,因而前去索要对方的欠款,而你也相信对方已经有了偿还能力,但令你气愤和吃惊的是,对方矢口否认曾经借过你的钱,甚至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借过钱。事实上,对方正是靠你的那笔钱才财大气粗起来的。
或者是这样的一番情景:你和一个朋友都是跑同一产品的销售业务的,不同的是,你为A厂服务,而你的朋友却为B厂服务。某一天,你和朋友同时获悉某大企业急需大量你们所推销的这种产品,于是你们同时前往该企业进行洽谈,为了友情,你们相约对方的订货量每人分一半,也好向自己的企业有个交待,反正一半的数量也非常大。通过洽谈,该企业觉得你们所推销的产品都符合要求,而且同意了你们一人分一半订货量的建议,三方协商于某日签订正式供货合同。届时,你如约而至,但该企业却说早已与人签订了合同,而供货方正是你的朋友所代表的企业。
《三国演义》中的吕伯奢本是曹操的多年至友,而且曹操兵败溃逃之际,吕伯奢给予了曹操热情丰盛的款待,而曹操为了保证自己的行踪不被人泄露出去,临行之际,他把吕伯奢一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杀了个精光,这才放心而去。这也许是枭雄的作为,但如果你不幸交到了这种朋友,那么你终有一日会在你的朋友身上倒霉,你不但会成为对方的垫脚石,而且还会遭到厄运。
我们希望友情能够永久,能够愈经患难愈显真诚,但是友情还是经常遭到无情的践踏和破坏。是我们的友情不值得珍视吗?不!是实际利益让那些人丧失了良知!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复杂,而我们也要努力使自己能够适应复杂。我们会无比怀念困厄之中朋友伸过来的坚实的手臂,也同样不会忘记自己付出的真挚友情被某些人无情地遗弃甚至加以利用。我们珍视真正的友情,同时也要有效地防止某些人对友谊的不良企图、利用或者欺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不要忘了我们的忠告和提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你借钱给你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让对方打个借条?你不让对方打借条并不能证明你更珍视你们的友情,而你让对方打借条也丝毫不能说你漠视你们之间的友情。至于合约,朋友是朋友,而合约利益则是合约利益,日久生变,你应该立即就和对方签订那合约,或者你也应该注意朋友的举动。现在,南方许多地区连朋友出去吃饭都要实行AA制,大家均摊饭钱,除非有人先声明请客。这不能证明他们的友情观念淡漠,相反,他们都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这句俗话应该为我们所牢记。
想欺骗你的感情、做你的朋友的人,会对你不停地诉说自己的一切,对你的真诚感情,对你的亲近之心,甚至会声泪俱下,相对来说,他们更关心你的成功,而尽量不去过问你的失败和你的困境。对于这些人,如果你已经看透他们的用意,那么你不可能会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朋友,但也绝不能让他们成为你的敌人。小人得势的破坏力量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而他们也往往会穷凶极恶,不惜一切地疯狂报复得罪过他们的人。鉴于此,你要心存戒备地周旋,你要装作很乐于接受他们,很被他们的交往之意感动的样子,最重要的原则是,你千万不能伤害他们的表演欲望和对你的亲近之心。毕竟人家也是费了很大力气的嘛!
记住,如果你一时无法确定一个人是敌还是友,而对方又一直将自己的感情掩藏得非常隐蔽,那么给对方一个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演自己。时间是判断一个人对你的感情真假的最好凭证。不管对方多么擅长于表演,多么擅长于掩饰自己的感情,他(或她)也会偶有失误的时候。对方的失误,是你最好的契机,抓住了,对方便会渐露端倪,并最终露出狐狸的尾巴来;如果你无法抓住,或者你一直在寻求与对方共同表演的机会,那么你不但无法看到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变成对方眼中的透明物。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能从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上判断你的选择目标,从而能够将人群加以区分。记住,如果你足够老练,如果你细心体会,不管对方多高明,你都会有制敌之术,从而免受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多一点防人之心对你有益无害。
5.对朋友保持忠诚
【社交魔方】
两个男人结伴穿越森林,突然,一只大熊从丛林中冲他们跳出来。其中一个男人为了自己的安全爬上了一棵树。另一个因无力一人同这头熊搏斗,便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地躺着装死。那头熊只在他头上嗅了一嗅,便像对他是死的感到很不满似的走开了。爬在树上的那个男人从树上跳下来。“那头熊好像在你耳边说了什么,”他说,“它告诉你什么来着?”“它说,”另一个男人回答道,“和一个在危险时刻抛弃朋友的人做伴是愚蠢的。”
圣经上说:“忠诚的朋友是无价之宝。”忠诚的朋友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但要想得到朋友的忠诚,你就要敞开心扉,对朋友坦诚以待,这样才能换来朋友真挚的尊敬。
忠诚的朋友完全承认你的自主权,从不干涉你的所作所为。他只会带给你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忠诚的友谊。
这里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先生,他有一个朋友坐了牢。这位朋友既不是行凶抢劫犯,又不是强奸杀人犯,更不是纵火犯,只不过是因为经营投资无意中触犯了法律。这位先生当时不知道自己的朋友进了监狱,当他打电话到对方的办公室得知此事以后,便在星期六清晨,开车跑了60多公里路去探望他。到那儿以后,由于探监的亲属太多而未能看到朋友。第二个星期六清晨,他又去了一次,可是这次监狱方面要求他办个通行证。第三次虽然又遇到别的障碍,但他还是想方设法要见朋友,却没想到他的朋友因为感到羞愧,不愿见他。可他依然满不在乎,径直往监狱里走去,像在咖啡馆里一样自然,终于跟朋友会了面。朋友获释后,两人继续保持着友好关系。当这位朋友谈到自己在监狱的经历时,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提问,不做任何评价。当然朋友与他在一起觉得安全了。
世间再没有可以跟古希腊民间传说中的达蒙和皮斯亚斯之间真诚的友情相比的。皮斯亚斯由于反抗君主被判死罪,达蒙用生命做担保,使他能回家料理私事及与家人告别。但是,执行死刑的日子快到了,这时皮斯亚斯还没有回来。君主嘲笑皮斯亚斯的忠诚,说达蒙是个傻子,把友情看得过重,白白为朋友洒热血。君主还说如果达蒙能真正了解人的本性,他会明白现在皮斯亚斯早已逃之夭夭了。执行死刑的那一天,正当达蒙被押上刑场时,皮斯亚斯赶到了,他十分激动地冲上前去,上气不接下气地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两个朋友亲切地互相问候,做了最后的告别,场面非常动人。君主被他们的真挚友谊深深感动了,宽恕了皮斯亚斯。并带着羡慕的口吻说:“为获得这种友情,我甘愿献出我的王国。”
很多人都没有那种愿为他们贡献生命的朋友,不过人们也不愿让朋友去经受这种考验。考验真诚友情的主要方法仅仅是真诚就可以了。
如果你对朋友并不是真心实意,此刻不是惩罚自己的时候,而应从中汲取教训,抓紧时机表达你的真诚友情才是最好的补救方法。
如果你对他忠诚,那么你就找到了一位忠诚的朋友。然而,不是每个朋友都能成为这种“宝石”,有的朋友不可能成为“宝石”。所以,你的手中一定要有一块试金石。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是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的价值观相近,所以才凑得起来。即《易经》中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机取巧的人合不来,喜欢酒色财气的人也绝对不会跟自律甚严的人成为好友。所以说观察一个人的交友情况,大概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情了。
没有真诚便没有真正的友谊,如果你希望朋友对你推心置腹,那么就不要以自己的圆滑和虚伪作为条件,换取朋友的友情。忘掉传统给你的隔阂,伸出你的双手,你就会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6.别伤了朋友的自尊
【社交魔方】
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更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的。
——大仲马
在一些人的眼里,面子比里子更重要,没有面子就不体面,不体面就吃不开。了解了这一点,你就该知道,即使是对最亲密的人,也要给他留面子。
有人说:中国人死要面子。“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死,也要面子,孔子的高足子路也是这样,他为了不丢士的面子,不惜结缨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争面子。
楚成王实在是一位不怎么样的国君,他不是死在别人手里,而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公元前268年,他的儿子商臣,也就是后来的穆王,带兵来逼宫。可笑的是,成王请求吃了熊掌之后再死,儿子却不给老子这个面子,认为那样太浪费时间,让他早点上路。他没办法,只好去吊死。吊死后,又不肯闭上眼睛,因为拿不准他的子孙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获得的一个带有盖棺定论性质的称号,这是一个总体的评价,是死者最后的面子。起初,子孙们议定的谥号是灵,乱而损曰灵。他一听,不肯闭眼睛,子孙没法,见他死不瞑目,只好改为“成”,安民立政曰成,他这才满意地将眼睛闭上。
死要面子还有一种情况,为了面子让别人死。
公元前605年,楚人献给郑灵公一个特大的鳖,灵公用它来大宴群臣,却唯独不让子公吃。这是因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突然动了起来,他便对别的大夫说,我的食指一动,就能尝到非同一般的美味。灵公听了,偏要让子公的话不能实现,这显然是不给子公面子。子公也不是好惹的,为挽回面子,就径直走向烹鳖的鼎前,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却扫了灵公的面子。双方只好翻脸,只不过子公抢先一步,弑杀灵公,并给他弄一个“灵”的谥号,让他永远没有面子。
想想灵公死的真不值,就因为落了别人的面子便遭到杀身大祸,死了依旧没有面子。
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间有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交友就方便许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给朋友一个面子,相信你会在办事跑关系时获益匪浅。
不过这种面子必须是你给朋友的,而非自己争的。争面子与己与友都没好处,只会伤了和气。
西晋的石崇与王恺斗富,就是典型的面子之争。王恺用麦糖掺米饭擦锅,石崇就用蜡烛煮饭;王恺用紫丝布做步障四十里,石崇就做锦布障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涂墙,石崇就用花椒和泥来涂。最后,弄得晋武帝也来帮忙,他赐给王恺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树,枝桠扶疏,世罕其比。没想到石崇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拿起他的铁如意就敲过去,珊瑚树应声而碎,他回头吩咐左右回家取出珊瑚树,让王恺任意选取,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恺惘然若失,垂头丧气。石崇太过固执,不会忍让朋友,一下子让王恺的面子丢尽。他比王恺富有,这是一个事实,他却非比不可,比的结果,自然是他面子十足。无论王恺接受不接受珊瑚树,有一点是肯定的,面子伤了,谈交情就谈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做得如此绝,假若他肯处处让别人一分面子,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办事跑关系时,要懂面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顾朋友的面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面子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碰上死要面子的朋友,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脸皮和你对着干,这样常会把所结成的关系搞糟。
懂面子,你还得去要面子,假若你请朋友吃饭,而朋友不太领情,这时,你便不能割袍断交,你要学会去要面子,你要说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给我一个面子。只要他给了你面子,他吃了饭,那么,他的人情算欠下了,即使饭是朋友给你面子才吃的。送礼也一样,让朋友给个面子收下,这个面子你得去要。
老李帮老朋友办了件事,老朋友和妻子拿了些礼品登门道谢,老李觉得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就死活不收礼,没想到老朋友一去就再没跟他联系过。老李打电话一问,朋友在电话里说:“提礼物去愣被你推出来了,知道那天我怎么从你家走出来的吗?”老李这才知道怎么回事,道歉之后两人又和好如初了。
另外的一点,给面子要给得恰当,不恰当就是不给面子。如果被请之人面子很大,而又未受到应有的待遇,则成了极伤面子的事情。
总之,维护朋友面子是你和朋友都应该做到的,这种方式如同给你们的亲密关系罩上一层保护网,这样友情才能不断生长。
7.别和朋友黏在一起
【社交魔方】
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
——席慕蓉
和朋友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的确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千万不要和朋友整天守在一起。有距离才能产生美。
《圣经》上说,上帝按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的形体。兴致所至,用树枝沾满泥浆,甩成了成千上万个人形。上帝又寂寞了,于是赋予人类语言、不同的性情和喜怒哀乐。从此,人类诞生繁衍,也不再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
的确世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个人。两个人,不论其形体多么相像,他们决没有完全同样的性情、爱好,绝对没有同样的经历和对事物同样的认知观点。于是,距离就存在了,距离成为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或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友情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和自由美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
是的,因为距离的美,你和他都想进入对方那颗美好的心灵,都努力展现各自的魅力和对对方的关怀。随距离的缩短,“金无足赤”的人类的瑕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瑕斑影子在你心灵里冲突。某些不和谐伴随出现,由于弹簧距离的拉近,你和他都在内心要求对方须与自己一起摆动。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弹簧变形了,再难恢复其原来的和谐。这时你便会懊恼:为什么当初要缩短这“弹簧”,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一辈子都不断在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
赵晶和石苇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两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一起上、放学,手拉手逛街,但两人还是觉得相处的时间太少。于是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两人在校外租了一间房成为室友,这样来往就更方便了。然而一段时间后,两人的友谊产生了裂痕,赵晶觉得石苇性子太急、脾气太躁,而石苇则认为赵晶太懒,从不收拾房间,慢腾腾的,什么也做不好。终于两人为了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从此谁也不理谁了!石苇很后悔,她对自己的朋友说,如果当初不和赵晶住在一起就好了,那样的话我们一定还会是好朋友!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的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他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于是愤而搬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再往来过。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如此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过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而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之处,和朋友离得太近了,就像用放大镜看朋友一样,这些缺点就都暴露了出来,所以为了维护友谊,朋友之间还是保持“雾里看花”的距离吧!
8.同学还要常联系
【社交魔方】
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
同学是朋友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当年身为同学之时,大家都比较单纯,友情非常纯洁,而分开之后,只要还保持着联系,就会十分怀念那份纯洁的友谊。如果有什么事请同学帮忙的话,同学一般都会积极地去办。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很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是缘份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
三国时蜀的创建者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书后,仍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有的人可能觉得跟不太熟悉的同学联系有点难为情,其实即便你在学生时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范围也很有限度,你也大可不必受限于昔日的经验,而使想法变得消极。因为,每个人踏入社会后,所接受的磨练均是百般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人会受到洗礼,而变得相当注意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来往,通常也能相处得好。由于这种缘故,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可以完全重新展开人际关系的塑造。换言之,不要拘泥于学生时期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来展开交往。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同学常相聚,友情才会牢固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地去开发、建设和使用这种关系。
要保持良好的同窗友谊,你必须跟你现有的同学们保持经常联系。有空给远在异地的同学们打打电话、通通信,询问一下对方近来的工作、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互相交流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点时间绝对不能节省。碰上同学们的人生大事,如果有空最好尽量参加,如果实在脱不开身,最好也得写信或托人带点什么,不然,怎么算得上同窗情谊。
对方有困难的时候,更应加强联系,当听到同学家人生病或遇上不幸的事,应马上想办法去看看。平日尽管因工作忙、学习重没有很多时间来往,但同学有困难鼎力相助或打声招呼,才显出你们间的深厚情谊来。“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关键时刻拉人一把,别人会铭记在心。
另外,常常保持联系对你自己会有许多好处。和同学经常联系、谈心,一旦你碰上什么事情,如找工作、找对象等听听同学的意见,或者找他们帮忙,对你是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如果平时没有联系,有困难时找上门去,别人是不会帮助的。
朋友间交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通过多次见面和接触来加深相互关系。原则上要求和对方直接接触,只要有见面的机会,就应该积极和对方接触。遇到到某地旅游,可以去找找当地认识的同学,遇到去同学公司附近的地方出差的机会时,最好去见见对方,加深双方之间的关系,哪怕只有短短的五分钟。除了运用这种直接接近对方的方法外,有时利用书信结交等方法也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不管是不是星期日还是节日,看准对方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人,不失为一种间接接近对方的好方法。
“我在附近有点事,顺便过来拜访一下。”说完,把在附近商店买的礼物拿出来送给对方家人,最好动作迅速点,节省时间,然后托对方的家人转告:“上次托我办的事,我正努力地办,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按期完成。”拜访结束后应尽早把事情进展情况向对方汇报一下。
拜访时,无论对方家人多么客气邀你喝茶,你都不应坐下来当真喝起来,因为你的拜访只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形式。再者如果时间太长,会被家人看出是有意而来,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拜访。用间接方法给对方赠送礼品的时候,不要直接寄到对方的公司,最好寄到他家里。一定要千方百计弄清对方的住址,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给对方同学的妻子赠送她喜欢的礼品。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间接赢得对方的信赖。
生活中,很多人都对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在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直到遇到困难才想起同学,那就为时已晚了!晴天留人情,雨天才好借伞,同学关系是“聚”出来的,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这样同学关系就会愈聚愈坚,你的人际面也就越广泛,办起事儿来,路也比别人多几条!
9.天下没有永远的仇人
【社交魔方】
一个人在山路上行走,看见有个奇怪的东西挡在路上,便踢了一脚,没想到那东西不但没被踢走,还变得更大了。这个人更生气了,一脚又一脚地踢过去,结果,那东西竟然大到挡住了路。这时一个老者走了过来:“孩子,别再理它,赶快走你的路吧!它叫仇恨袋,你越想报复它,它便越大,你不理它,它自然就变小了。”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一旦别人做了对不住自己的事,仍免不了耿耿于怀。看到这个人时,轻则如陌路相逢、视若无睹,重则似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其实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报复心不利于人际交往,你应该放开仇恨,原谅你的敌人。
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党营私,便将其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继任宰相明知李、陆有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除掉。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主动与陆贽把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计成了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他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
其实,怨怨相报,未必有什么好处:他损害我在先,我怀恨于心在后,于是便费心费神地盯着他,一心想寻个机会,以牙还牙。终于有一天,他落到了我的手中,我便瞅准时机,给他当头一棒;或是在他红火之时泼盆冷水,损他一把;或是趁他失意之机落井下石,置其于死地……总之,我报了宿怨,泄了心头之恨。
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报复之后我又得到了什么呢?而为一时意气之争,图片刻之快,我又失去了多少本该属于我的快乐和轻松啊!费尽心机去精谋细划,绞尽脑汁来苦苦算计,最终换来的仅仅是别人的敌视与更深的怨恨。然后,我就不得不小心谨慎地生活,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哪天一个不小心再被他算计了,这样的日子挺累的,不是吗?再说,我想报复人家,也未必能心想事成,闹不好,落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岂不是有点太不值了吗?
所以我们应当学会用大度和宽容,去原谅敌人,这样,我们就无需绞尽脑汁劳心伤神算计别人,也不需紧绷神经,警惕一切动静,防人算计;我们可以不再担心自己得胜之时无人喝彩,也不用害怕陷入危难之机孤立无援;不会时时想着给别人使绊儿,也不用处处担心落入他人圈套。这样处世岂不堂堂正正?这样做人岂不轻轻松松?
李吉甫与陆贽走的正是一条大路,一条用宽容拓展开的光明大道。李吉甫不计前嫌、不搞报复,陆贽深受感动,以德报德。二人化敌为友,打破了不怀好意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阴谋,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他们的政声也一天比一天高。他们在宽待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美国竞选,对手之间相互攻讦,甚至败坏对手的名声,但仍可在对手所组内阁中担任重要职务,对人性的协调不能不说是一种启示。能够与你成为对手的人,必定有着与你能够分庭抗礼的能力和实力,你能原谅你的仇人吗?由林肯委任而居于高位的人,很多都是曾批评或者羞辱过他的政治对手,于是林肯得以统一了南北美。
可是,如果你用报复和仇视对待对手,你会招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它将使你的敌手更坚定地站在你的对立面,去阻挠、破坏你的行动,破坏你创造的一切成果。而你,也会因为心中充斥报复的愤怒无暇他顾,你的理想和目标又如何能实现呢?“如果有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如是说。
人生的路上,我们并非独行。朋友多了,路自然就宽了。当你悠闲漫步在一马平川之上,朋友多了,路边的风景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当你艰难行进在崎岖坎坷之中,朋友多了,大家相互扶持,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大家同心协力共铲荆棘,于是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如果我们没有了宽容的心态,有怨必报,有仇必雪,那我们便给自己树起了众多的敌人。“多个敌人多堵墙”,仇愈积愈深,墙愈垒愈厚,路也就变得越窄了,就堵塞了人生的旅途,垒下了窒息生命的坟墓。我们怎能用自己垒起的墙来亲手埋葬自己的希望呢?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也许昔日那些让我们最仇视、最痛恨的人,恰恰是我们最怀念的人:那个对我责之甚厉的老师,那个与我竞争甚烈的同学,那个对我横加指责的上司,那个揪着我的毛病不放的同事……正是他们,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使我们更加发奋图强。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也许就能想到,今天那些最让我们痛恨的人,也许就是那些将来最让我们怀念的人,这样,我们就能恨意顿消和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在一笑泯恩仇的同时,我们将发现:我们不仅仅拆除了一堵墙,更重要的是,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心灵的空间不再狭窄阴暗多阻塞,人生的道路则会越走越亮越宽阔。
原谅你的敌人不是软弱,而是聪慧大度的表现,一个人想在社会上吃得开,就要学会化敌为友,学会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扩大交际面,广泛进行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大肚能容天下人,进退自如,正是你成就大事业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