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阳记之谶璞 > 第二十三章 独闯吴都

第二十三章 独闯吴都

次日晨曦初露,交辉瞒着家人独自前往阖闾城。这是一座有护城河包围的巨大城池。设八陆门,与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相配,以迎季风;设八水门,与乾、坤、离、坎、兑、震、巽、艮相对,保水路畅通。吴王意欲称霸江南,称一西门为破楚门;意图向东吞并越国,谓一南门为蛇门。

步入城门,交辉立刻被一处高台吸引,高台周围观者如云,时而欢欣鼓舞,时而捧腹大笑。凑近一瞧,高台之上一追一逃,一个手持木剑,趾高气昂,明显为吴人,另一个捧头鼠窜,丑态百出,尚且猜不出是越人还是楚人。顾不得看戏,匆匆赶赴集市,交辉迫不及待地打探起前线进展。然而,他那蹩脚的语言,陌生的面孔,还有恶声恶气的态度,很难不引起对方的防备,即便有人愿意搭理,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就连开战的地点也不尽相同。

沮丧之时,一件犀甲勾起了他的兴趣。这是吴人常用的犀甲,不仅坚韧,而且轻便,较中原的皮甲强上太多。卖家很有头脑,当着交辉的面亲自试穿,又令旁人向其射箭,结果毫发无损。交辉只微微点头,没有要买的意思。卖家又令那人使用短剑,一剑刺来,只踉跄了几步,亦未穿透。此时,交辉身旁已经围满了人,有人称赞制作之精良,有人怂恿剑矢并用,还有孩童捂着眼睛不敢看。交辉仍不领情,既不点头亦不摇头。卖家咬咬牙,将一支长戈交了出去。交辉一见不妙,转头便逃。

走出不远,瞧见一间逆旅热闹非凡,交辉毫不犹豫迈了进去。不多时,一位带有鲁国口音的贾人应约而至,他与朋友的一番对话令交辉心中一振。

朋友言道:“你来得正是时候啊。”

“得了胜仗嘛,何人不知啊。消息都传到齐鲁了。”

“天下终于知我吴人啦。”

“如今有何消息?”

“哦,听说大王要封给越王百里之地啊。”

“百里?故疆千里呐。”

“没杀他就不错啦,还不都是越王自己的错嘛。”

“只怨灵姑浮击杀了吴国先王啊。唉,为何非要打来打去呢?”

“这可是杀父之仇,更何况国君呢?大王若不灭越,还不知哪位公子灭了他呢。”

“你说,你们大王真的要与王——平起平坐?”

“君称王久矣。”

听罢,贾人偷偷环视一圈,低声道,“也许天命归于吴呢。”

他的朋友显然未能领会贾人的意图,仍旧道:“听说你们鲁国有位交子,曹沫转世,智退晋齐啊。对了,不是你讲,他乃青帝下凡,是王的使者嘛......”贾人拦他不住,直接将酒灌进他的嘴里。

交辉越听越离奇。转念之间他心生一计,出了逆旅循至官署区,敲开了太宰府门。

太宰府远不如齐都的宫府雄伟壮阔,甚至不及即墨府文雅精致,可太宰本人毫不粗陋。伯嚭个子不高,五官精致,赤衣金纹,精巧夺目。花草藤蔓错落有致,两只仙鹤昂头相对,层层穿插,繁而不乱,打眼一瞧就是极讲究的衣料。交辉心中忐忑,却愈加兴奋。自从离开鲁国,整日务农砍柴,晒盐捕鱼,虽有家人关怀,仍觉心有不甘。此次求见太宰,不仅能让父亲尽早返家,或许也是东山再起的大好时机。

伯嚭对交辉的到来很是吃惊,不过很快转惊为喜。了解到情况后,太宰立刻命人去寻交光,令其解甲归田。交辉叩谢。

二人坐定,伯嚭试探着问了几件兵事,交辉对答如流,又问了如何治国,交辉便以孔夫子治理中都的举措回应,伯嚭很是满意。他讲:“齐晋自诩中原强国,鲁国号称礼仪之邦,八佾舞于庭之事不绝于耳也。君乃檀公长子之后,文不输齐桓,武堪比晋文。尊王复礼,天命降于吴焉。”

交辉深明其义,拱手一拜,道:“小人愿代父从军,听命于大人。”

伯嚭只是一笑,问:“缘何离鲁?”

“受卿大夫猜忌。且鲁国孱弱,不思进取,强齐在侧,难有作为。”

“既为齐人,何不投田氏?”

“田氏势大,要职皆予族人,小人不愿困于杂事。且小人卑贱,不敢走错一步。”

伯嚭面露喜色,下到庭中净手、洗爵,交辉一见,立刻随往。二人回到堂上,伯嚭先斟酒以敬交辉,辉拜谢后接爵、赞酒。伯嚭答拜,交辉满饮。随后,交辉斟酒,回敬太宰,伯嚭满饮。再之后,伯嚭斟酒,先自饮,后劝辉随饮。

美酒下肚,伯嚭昂首挥臂,不无自豪地讲:“文犀长盾,扁诸之剑,先锋之师,万人雄阵。大翼战船,纵横江上,船行如飞,可谓无敌。”

交辉顺势回应道:“听闻孙武大夫乃齐人,为吴王屡建战功,西楚南越皆非敌手。彼时......”交辉本想就这个话题继续聊下去,顺便将自己独闯齐营的事迹宣扬一番。没承想太宰一下打断了交辉的话语。

太宰转而言道:“孙武来投,此乃季札公子之功。彼时,吴为楚属,公子遍访鲁、齐、卫、郑、晋。所到之处,言谈举止无不恪礼。”

交辉顿时皱起了眉头,思绪飞转。在南下的路上,交辉确实听田豹讲过季札其人,可他以为田豹是在夸夸其谈,哄交清开心,没想到果真有此贤人。悔不当初呀!交辉此时已记不得一二,不敢妄加评论,遂言:“吴有延陵季子,鲁有贤人仲尼,吴与鲁皆华夏也。”

“汝识得仲尼?”太宰一下来了精神,讲起了故事。就在大军攻破会稽之际,兵士发现了一节大骨,颇为神奇。吴王随即派出使者出访鲁国,向名闻天下、无所不知的孔夫子讨教。见到夫子,使者发问:“请问,什么骨头最大?”孔夫子答:“我听说,从前大禹召群神至会稽山,防风氏违命迟到。大禹因此杀了他,陈尸示众,他的一节大骨就要用一辆车装。”使者又问:“防风氏掌管哪里?”孔夫子答:“防风是古代汪芒氏的首领,掌管封山和嵎山,漆姓。虞舜、夏、商之时称汪芒氏,到了周改称长狄。”就在交辉到访前半个月,使者才刚返回都城,吴国上下无不赞颂孔夫子的博学。

只可惜,交辉不曾听说此事,随意附和了几句,接着问道:“大王擒鸠浅,缘何不杀?”

伯嚭笑答:“仲尼曾言‘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越为吴属,诸夏信服,君子赞赏,百姓归附,岂不妙甚。且越地千里,越人岂是杀得完的,又要损失我多少子弟。”

“不怕越人反叛?”

“虽有杀父之仇,大王仍放其生路。且允浅祭祀祖先,管理子民,缘何叛吴?此外,大王意欲整顿边境,使吴越之民和睦。”交辉不住点头,深以为然。

不久,伯嚭命辉参与对齐方略,关注齐国动向,筹备所需粮草兵器。交辉未曾想到吴国的下个目标竟然是齐,他固然不愿鸣鹿耜毁于战火,家人避战而逃,可是太宰施恩在前,也只好暂且答应。

吴人多穿葛布麻衣,衣袖窄小,深衣长度也小于中原。男女老少喜挽高髻,剪短额头和耳鬓的头发。交辉虽不以为美观,却倍感亲切。

吴人忌讳孩童在晾晒的渔网下玩耍,这预示着鱼会从网中逃走,渔人同样忌讳女子上船,认为会带来灾祸。交辉以为此俗甚好,男女各具优势,本应各司其职。

吴人好饮,每逢喜丧之事,或是祭奠、犒军之时,皆痛饮。交辉不善饮酒,常在此刻置身其外,观众人迷醉,享一时逍遥。

吴人好勇,热情,人人知晓季札,敬重季札。虽说没有机会接受官学教育,更不懂得各项仪式规程,但他们勤于渔耕,注重名声,重伦义、轻禄位。交辉重新燃起了希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