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阳记之谶璞 > 第二十四章 求教孙武

第二十四章 求教孙武

大阳三四八年,田豹夫妇先行离开,返回临淄。绰怀了身孕,留在了静泊坡。

前一年,楚昭王出兵讨伐蔡国,蔡侯向吴国告急,吴王于是派兵救蔡。到了十一月,楚军败退,蔡侯如约将都城迁往靠近吴国的州来故地。其时,交辉正随大夫泄庸操办此事。

蔡国的始封者是文王嫡子、武王同母弟的蔡叔度。这样一个出身高贵的封国,如今的境况却十分窘迫。摆脱了楚国的欺压,投奔到吴国的身旁,可怜又可悲的蔡昭侯只能寄希望于吴王的善心了。

这是耻辱的一刻。蔡国都城内,见不到一个本国兵士。在吴兵的包围之中,蔡人走得很慢。对于突如其来的命令,他们无从抗拒。三十八年前,他们的父辈就是这样从蔡南迁到了这里。

这是无助的一刻。离开了故土,离开了祖庙,他们无法想象未来的日子。州来亡国三十余载,如今是什么破败样子?那里是淮夷人久居之地,他们会甘愿将肥沃的土地让给蔡人?绝无可能。人群中隐隐传出歌声,“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交辉偶然见到一辆马车上端坐着一位大夫,披裘佩玉,手持宝剑,紧闭双眼,神情肃穆。途中,有些路人识得他,纷纷正身行礼。

这是蔡人的错吗?当然不。只怪他们生错了地方,只怪他们的国君得罪了楚国。这是蔡侯的错吗?恐怕也不,地处楚吴之间,总要做出选择,至于是否正确,也许只能凭运气。既然如此,是楚王的错喽。好像也不,当年吴王阖闾攻破郢城,蔡国也参与其中,此仇难道不报?那就剩下吴王了,是吴王逼迫蔡人迁都。是吗?好像也不是。一年前,楚军围蔡,在距蔡都一里处修筑堡垒,厚一丈,高两丈,无奈之下,蔡国臣民只得投降。据说,正是蔡人请求楚王允许他们迁往吴国去的。究竟是谁?谁是罪魁祸首?交辉百思不解。

转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交辉打听到了孙武子隐居之所。孙武曾为吴王阖闾立下赫赫战功,盛名远播,不过此时已不在朝堂。猜测他的所在,成为了吴都的一大谈资。

交辉沐浴更衣,慕名而至。其时,只见一人正在搬柴,两臂各挽一捆,腰板稍弓,脚步轻快如常,丝毫不像年过半百之人。交辉见状,立刻赶去帮忙。得知其来意,那人腼腆一笑,“鄙人乃孙武子之弟子。夫子究竟居于何处,无人知晓。”交辉听罢,极力掩饰内心的失望,回应道:“在下不为猎奇,只为求教。”弟子缕了缕胡须,没有顺势询问,而是得意地介绍起自己的这方天地,听说交辉来自齐国,兴致更盛。

对于孙武子为何飘然离开,弟子不甚了解。不过,他向交辉透露了一件事。

阖闾九年,吴国大军攻破楚都,伍员为报父兄之仇,不仅自己掘墓鞭坟,而且怂恿吴王捣毁楚国宗庙,甚至将楚国大夫的女眷全部抓来,任由吴人糟蹋。

弟子告诉交辉,刚开始一些兵士心存抗拒,以为这样有违良心,可是长官却逼迫他们服从,甚至有些兵士做得过分,还会受到长官奖赏。于是,那些良知尚存的兵士,一步步显露出兽性的一面。后来,伍员下了那个丧心病狂的命令,兵士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任性而为。三个月过去了,郢都俨然成了一座鬼城,酒鬼、恶鬼、索命鬼、孤魂野鬼,就是没有人。弟子又讲,十年之后,当夫子再次提起这件事时,依然有些激动。他始终不能理解,原本在国内老实本分的农夫,为何一到郢都就都成了禽兽不如的恶鬼了呢?

这个话题过于沉重,交辉便相机介绍起了齐国的情况。

如今,整个国家都被绑到了晋国这架战车上。赵、智、韩、魏四家与范氏、中行氏形成两股势力,二卿势弱,求救于齐。就在他南下同年,赵鞅兵围范氏、中行氏的老巢朝歌。二卿被困,齐侯送去军粮千乘,郑国派兵护送,赵氏欲截。两军在铁丘展开决战。听说,赵鞅在战前动员道:“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斩杀百姓,欲专权晋国而灭亡晋侯。而郑国无道,抛弃国君而帮助臣下。”他还誓言:“若此战胜,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万,庶人工商可为官,奴可获自由。”最终,赵氏以少胜多,大败郑军,齐国的千乘军粮就这样打了水漂。交辉说罢,仰天长叹。

没想到,弟子点着头,笑言:“合军聚众,务在激气。赵氏,善战者也。”紧接着,他讲起了夫子的一段往事。

先王曾问夫子:“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

夫子答:“范、中行氏先亡。”

先王追问道:“其说可得闻乎?”

孙武从容回答说:“范、中行氏制田,以八十步为畹,以百六十步为畛,而伍税之。其田狭,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

阖闾接着问道:“孰为之次?”

夫子答:“智氏为次。”接着,夫子解释道:“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氏次。”

阖闾又问:“孰为之次?”

夫子的回答是:“韩、魏为次。”即赵氏将成为晋国内斗的胜者。他的解释是:“赵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卌步为畛,公无税焉。公家贫,其置士少,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先王听罢,连连称赞。

听了弟子的叙述,交辉深以为然。他便接着问道:“孙武子长于兵,可有常胜之法?”

弟子笑答:“为何要战?”

交辉一惊,却答不上来,随口说了句:“君命不可违。”

弟子似乎仍没有回答,“夫子曰‘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交辉只好诡辩道:“若一定要战呢?”

“夫子曰‘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

“胜算大就必然胜吗?”

弟子摇了下头,道:“不贪。”

“胜算大且不贪,就可出兵了吗?”

“非也,夫子曰‘上兵伐谋’。”

“如何伐谋?”

“晓之以弊。”

交辉起身长揖,道:“愿闻其详。”

弟子回应道:“夫子曰‘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接着,请辉入座,继续饮酒。

交辉听得并不过瘾,转而欲解深忧,问道:“吴正盛,可否败齐?”

弟子坚定地答道:“主骄臣奢。”交辉终于得到了满意答复。

辞别前,弟子顺手拿出一篇简赠予交辉。后来,他为儿取名“朝”,便取自简中一言“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