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这故事的主角,真的是那个人吗
引路牌拼凑出来的第一部分故事,内容在结尾虽说有个小转折,可总体来说还算正常,属于是他们这些半大孩子能接受的范围。
可第二部分一出来,观后感当场急转直下。
那内容,一开始表述的是故事的主人翁,原生家庭的亲人赋予了她沉重的包袱,甚至可以说是磨难。
原本上半部分结尾那处,剧情还有些回缓,在家里没能得到的温暖,兴许美好的校园里能有所改变。
只是,那写故事的家伙明显不当人,下半部分的开始便直接打得看客们措不及防。
作为在校生,他们对学校的认知惯来都是正向的,起码参与在其中的这个过程里,不论扮演着哪种类似的角色,都没有过故事中描述的那种经历。
别说没体验过了,就算是听,也是从电视剧亦或者小说里才有有幸得见。
也是啊,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学校里哪里还会出现这种排挤与孤立的现象。
就算有些个比较社恐亦或者孤僻的同学,也不至于像故事中说的那样,三年又两年时间下来,一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最起码的,玩得好的同学或朋友,怎么着也该有一两个吧。
人群里,大多数人都是这般认为的,他们已经开始怀疑,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不是在瞎掰。
否则如果身边有这样同学的话,那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是谁。
可这时,人群中突然又有个声音冒了出来,听着还有些耳熟,似乎是打算着将语音播报员这个角色扮演到底。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说的好像那个人?”
“哪个?”x7、8。
有七八个同学本能的询问出声,可早先那声音却不在言语,等了好半天都没有给出回应,无端端被人吊了个胃口,着实让人难受得厉害。
距离声源比较近的那些个同学,想寻出早先发声的人是谁,可在那区域里的人,全都是一脸的茫然,根本不知道刚刚是谁在他们身边偷偷发言的。
始作俑者找不到,并不能难倒这些玩家,尤其是智力值点得比较高的选手,已经根据这个问题联想到,这两天发生的种种特殊事件。
“是说那个何佳儿吗?”
有个同学冷不丁冒抛出这个猜测,骤然将原本喧闹的氛围给压了下去,约摸得有几百号人的场合,竟是在这瞬间不在有人发出半点声响,画面诡异又震撼,直逼校领导开大会的场面。
沉寂的状态持续了十七八秒,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个猜测的可能性有多高。
若是换在几天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同意这种假设性推论,可现在却不太一样了。
那个何佳儿,自己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已经展现出两次超出常人的表现,尤其还分处不同的领域内。
昨晚舞台上的嗨场,经过一晚上沉甸,都还犹如在耳畔持续回荡,今早又突如其来个短跑巅峰对决,更是令他们此刻回忆起来都觉着震撼。
人的惯性思维不容易被改变,但认知偏差却不难实现,并且时常属于不知不觉间,对并不熟悉的某件事物亦或者某个人,在认知上发生了转变都不自知。
举个例子吧,假设有个十八线小明星,同学们可以自行代入个角色。
这个明星属于我们关注范围外的人,能得到的相关讯息,也仅来自于道听途说,亦或者某个时刻在某个平台上,无意间撇过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这个明星的认知上,是属于相当模糊的一种状态。
能给予他的标签,也是源自于他人的零散情报,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脑内对该信息储存的优先级就会很低。
而这个时候,突然爆出来对方一件极其博眼球的新闻,甚至我们亲身参与到该事件之中,那这一瞬间所带来的冲击感,对这个当事人的感官,将会覆盖掉原本薄弱模糊的印象。
以致于,原本对人家的固有认知发生剧烈变化,新的标签占据主导地位。
对其过往的讯息,大脑会进行一个屏蔽或删除处理,不深入联想的话,很难将最新印象与原本印象相挂钩。
好比薛先生,在爆出他净身出户,以及传唱了后续很多热门歌曲之前,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他只不过是一个过气的网络歌手。
可谁又能第一时间联想到,薛先生曾被雪藏了十年,期间几近无人问津,就连他那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最开始都很难跟这个人关联到一起。
此刻的何佳儿,便是属于这种状况,她被这两天所带来震撼颠覆了人设,让人很难想象,如此惊艳的一个人,在过往里竟是怯懦无比的少女。
说是她直接换了一个人,被人给夺舍穿越了,没准都还能比这层转变更容易让人接受。
可这种状态,一旦经过深度联想的话,那死去的记忆又会重新诈个尸,尽管令人难以置信,可心里又清楚,那就是事实。
...
死寂的气氛又持续了十七八秒,环林小道内的人群里,开始有几声低低的窃窃私语,它们迅速感染开来,很快议论声便急剧放大。
讨论的话题来来回回都是同一个,那何佳儿,真的如同引路牌的故事里描绘的那样吗?!
有些人迫不及待想看看后续的故事内容,追更这种事最是不能等,更别论自己参与在其中。
最后一块引路牌上面还有指向箭头,那意味着作者已经码好了字,并且在前方某个地方发表了,就等着他们寻到目标,然后看看是直接移出书架,还是点个收藏。
有人率先朝指引的方向赶去,人群里里一旦有人起了头,那剩下的人流便会迅速跟上节奏。
凑热闹也好,探索欲爆炸也罢,这些同学一股脑的朝着下一个目标进发着,都想看看,下一阶段的故事又是什么。
很快,人流来到了第三阶段的场景。
图书馆前方道路上,引路牌再次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这次的始作俑者没耍什么幺蛾子,立牌尽数呈现在目之所及的地方,一抬眼便能瞅见它们铺设在道旁。
跟前面两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引路牌有九块,铺设成一个圆弧的形状,蔓延至图书馆后方。
而相同的,是拼凑出来的第三阶段故事,内容仍旧叫人难以置信,甚至比之第二部分还要糟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