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穷追猛打
正午刚过,李平和曾英就骑着快马赶到了铜锣峡。
秦良玉由于年事已高,没有一起同行。
简单看了战场又听完仍处在兴奋中的马永汇报,李平虽然对张如靖这条大鱼漏网有些遗憾,但也十分满意。
战争就是这样,你不能指望事事如愿,也不可能事事如愿。
何况他们能顺利的攻克铜锣峡并且伤亡还远远小于预计不能不说有张如靖不在的因素。
看着马永那么开心,李平也很开心。
马永一直没有独立指挥过什么大的行动,在李平的有意为之下也一直在和一线领兵绝缘,加上又不是善谋类型的,让他在参谋处长这个岗位上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发虚。
尤其是他的副手周文的风头越来越盛,给他更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让李平越来越觉得不妥。
这次打铜锣峡,李平没用更合适的周文,也是考虑了一些这方面因素。
军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永远是政治。制衡一旦出现问题,那就要想办法调整。
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大局。
不过喜悦归喜悦,李平并没有因此忘了正事。
漏网了张如靖,那下一步该怎么办?李平不得不好好思考一番,而且他还必须尽快拿主意。
重庆城离铜锣峡太近了,李平无法预测张如靖会干出什么来,那家伙毕竟名义上还有近九万军队。
即使是扣除掉部署在江津和合州钓鱼城的人马,重庆城里的大西军也起码还有五万人以上。哪怕其中的精锐应该已经很少,但毕竟是五万人。
见李平陷入思考,马永自然不敢打扰。
曾英也同样难得变成了乖得不能再乖的乖宝宝。
本来对比自己年纪还小两岁的李平,曾英是颇有些不服的,毕竟李平在湖广的战绩他没有亲见,而这个时代武将虚夸战功又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当然,曾英倒是也不怀疑李平很有能力。
别说能追着张献忠百万大军打这种匪夷所思的事,观形而知军,李平军队那令人无比震撼的军容就看在他眼里,那也不是虚的。
因而曾英对李平恭敬是真恭敬,但年轻人不愿意轻易服输的那股子劲儿也多少还有些。
不过现在,他是彻底服了,也充满了深深的敬畏。
都是武将,而且之前和秦良玉还都被大西军并且就是被张如靖打得几乎全军覆灭,因而曾英太清楚铜锣峡这一仗意味着什么了。
他自认自己是打不出这种神仙仗的,更没有这种恐怖的实力。
正在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静候时,与李平同来并在刚才去了解掌握更详细情况的周文突然带着几个人急切出现,然后一点没有顾忌的打断了李平的思考。
“张如靖的军队正在撤出重庆,好像是想跑,我建议我们应该想办法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追击,看能不能再削弱一下敌军。”周文言简意赅的说。
“现在就跑了?消息确切吗?”李平很是吃了一惊。
攻下铜锣峡后,重庆城里的大西军可能会弃城,李平想到了。
但这么快,这么坚决,李平是真没想到。
毕竟张如靖做为守方并非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实力,而且如果张如靖确实觉得死守重庆已不再妥当,如此仓促的跑也是不合适的,部队太容易乱了。
见李平疑惑,跟随周文同来的侦察科长赵冬冬立即汇报说:“应该没有问题,整个重庆都乱了,贼军正在大量从城中涌出,我们派出去吓唬重庆守军的那支小部队也不得不进行暂避。”
被张如靖发现从北面嘉陵江上渡江的那支部队其实规模很小。他们的原计划是等进攻铜锣峡的行动完全展开后,利用事先藏在陆地上的小船虚张声势渡江并靠近重庆城,让城内守军因惊惧而不敢去增援铜锣峡。
其主要任务是为进攻铜锣峡保驾护航。
当然如果大军攻取铜锣峡一切顺利,他们也会利用重庆城三面环水的地理特点借着大胜之势看能不能将失去了张如靖这个敌酋而六神无主的重庆守军直接堵在城里,最后达到全歼整个敌军的目的。
攻取铜锣峡,李平考虑的很全面,也很复杂,所图也确实不小。
为了能够达到麻痹敌人和实现突袭,他的整个领导机关头目除了马永和赵冬冬以检查部队的名义很正常的消失了一段时间外,其他人全都在涪州的大家视野之内。
赵冬冬所任的侦察科是李平在入川前整训时新组建的,目的是将侦察工作进一步强化和专业化。
为此不仅进行了机关建设,同时也增设了直属的便衣侦察队,并在团一级设立了专职侦察参谋和侦察排。
任何事务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一开始不可能什么都大而全,但一旦摊子大了,有些事也必须考虑和更专业化。
历史上我军在抗战时期的侦察工作就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顺应规模、任务以及需求的变化。
1939年之前,我军的整个侦察机构不仅军地分立,还兼顾着情报与安保工作,层次不清,随意性很大。甚至着名的由刘伯承任师长的129师在1940年之前,只在师设有侦察科,而旅、团并无侦察机关,专业侦察力量很少。
直到1941年7月,129师才提出在旅设立侦察股和侦察连,在团设立侦察参谋和侦察排。
这其中任务需求肯定是主要的,但129师规模上的质变肯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既然敌人要跑没问题,那他们会打算去哪里?”李平思考了片刻后提出疑问。
他相信现在更加专业化的侦察科,而且敌军这么大的动静也基本没有搞错的可能,当然也不可能是诈。
周文立即接道:“都说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我觉得他们可能是想退往长江上游的泸州。去合州的可能性不大,那等于给我们让开了通往成都的水路。
而且李如靖的主力退往泸州,合州与泸州的大西军将可以互为犄角。并且逼的我们只能先取合州,否则合州将会成为卡在我们侧后的一根钉子。这样退到泸州的大西军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喘息。”
这番判断,周文应该是已经思量过了。
“有道理!那我们还等什么,立即组织追击。也不要派出什么一部分兵力了,所有在这附近的部队全都给我上,立即,马上,争取在李如靖的军队到达泸州前击溃他。至于重庆,会有曾参将的部队来接收。”李平迅速下定了决心。
“什么!立即,马上?”马永满脸的为难。
曾英更是惊的眼睛都直了,好像听到了天方夜谭。
周文也愣住了,但他反应也快,斟酌着说:“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我们的部队刚打完仗,十分疲惫,非常需要得到休息。而且怎么过江也是一个大问题,至少骑兵暂时是没法过江的。”
但李平却坚决道:“敌人刚经历大败,又仓促撤退,还那么多人,不可能不乱。我们只是累点,但部队是有组织的,也是坚强的,这是绝好的机会。李如靖犯错误了!”
……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满眼血丝的张如靖焦躁不安的登上一个高处向四周查看。
昨夜对他来说好像就是一场噩梦!他现在无比痛恨自己在昨天做出的决定。
下午撤出重庆时虽然很混乱但总体还好。
张如靖很清楚突然的撤军不大乱是不可能的,但只要能把部队甚至是只要能把大部分部队撤出去,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而且随后的夜色也将会为他的撤退提供最有力的掩护。
刚打完铜锣峡的明军因为疲惫根本不可能有能力也没必要冒巨大风险仓促组织渡江对他们实施追击。
何况明军短时间内也找不到多少船,不具备大规模渡江的能力。
张如靖觉得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
一旦等明军休息过来了,等明军后面的船队上来了,才真的有可能出大问题。
至于那支从北面嘉陵江上渡过来的明军也很快被他们确认兵力十分有限,这与张如靖的预测基本一致。然后不出意外的被张如靖派出的阻拦部队给纠缠住了,没有造成大的麻烦。
而刚刚经历了铜锣峡惨败,重庆城内已经胆寒的大西军也根本不需要督促,更不需要费什么口舌,甚至没什么人拖泥带水和贪图财物,所有人在接到撤退命令后都争先恐后的生怕落下自己。
最后除了确实很乱,大西军撤出重庆城总体反倒很意外的顺利。
甚至下午向西撤的过程也很顺利,这让混乱和恐慌也随之渐渐平复了不少。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才进入夜晚没多久,正在赶夜路的他们却突然遭到了明军步军的尾击。
由于大西军此次撤退求快为主,也来不及精心组织,这导致首尾不但拉的很长,队尾也大多是妇幼老弱,结果没什么战斗力的队尾当即就乱了。
张如靖虽然大惊,但反应也快,立即令手上所剩不多的骑兵以及部分步军前去增援解救以及阻挡,以防止撤退大军因惊恐而发生集体式崩盘。
张如靖很清楚,他的部下们现在十分脆弱,和惊弓之鸟没什么差别。
不过,张如靖估计正在对他们进行尾击的明军数量应该也很少,可能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体力和意志力也许很出色,但也是强弩之末,只是想趁着夜色再混水摸鱼一把。
只要他们不被吓住,不因此而惊慌失措,问题就不大。
这样的事他以前也没少干,很清楚虚实。
但张如靖没有想到自己会再次失算!
很快,各方面的情况表明正在对他们进行尾击的明军不仅似乎在越来越多,而且还不断的一直对他们实施猛烈攻击。
尤其是明军的哨子声和军号声响个不停,并越来越密,越来越刺耳,让人发颤。
这导致恐慌情绪在大西军当中无法遏制的愈演愈烈,混乱也紧接着席卷了所有大西军。
更麻烦的是,张如靖派出增援的骑兵和步军居然也很快遭到了挫败,然后惊惧四散。结果队尾不但彻底崩溃,整个大西军也被那些腿长逃回来的败退骑兵搅动的全都乱了套。
大惊失色的张如靖连忙使出浑身解数企图想要稳住部队,但紧接着却又惊愕的发现长江南岸突然出现了大量打起火把的明军骑兵与他在江水中逆江而上的船队并驾齐驱。
这些明军骑兵应该是白天伏击铜锣峡南岸南山上大西军的那些骑兵。
他们现在出现的时机显然是经过了选择的。
而且他们也成功的让大西军彻底炸了锅。
所有大西军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纷纷开始争先逃命,所有的建制都乱了,而夜色又让任何企图恢复秩序的想法都变成了不可能。
张如靖也直接懵了。
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
虽然此时江津离他们已经不远了,但更大的危机恐怕也即将到来。
果然,当溃逃的大西军本能的蜂拥抵达江津时,由于江津县城在长江的南岸,同时南岸的明军骑兵也已经抵达了江津县城之下,导致逃至江津的大西军根本不可能入城,也得不到城池提供的任何支援。
大西军在哗然之后,终于完全失去了控制。
张如靖此时也只能拼命聚拢身边的心腹和部队,然后引导众人向西继续狂奔,连妻儿都无暇顾及。
回头反击,张如靖想都没想。
他知道部队现在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根本没有丝毫战斗的勇气,也不具备任何重整的可能。
但只是单纯的跑也不是那么容易,那些正追击他们的明军步军似乎完全不知疲倦,不但整个晚上始终阴魂不散,还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他们进行攻击。
搞得张如靖眼看着周围的众军不断崩溃,不断消散,能继续跟着奔逃的人呈断崖式不断减少。
好不容易天亮了,心急如焚的张如靖想看看有没有办法重新聚拢一些部队,想看看能不能找到失散的妻儿,但登上高处的他却痛苦的很快又发现了明军的影子。
他不禁悲哀的想起了前年的潜山大败。
那一次,大明总兵黄得功斩杀张献忠部众六千余人,并俘获张献忠所部男女一万多人,甚至还差点生擒了张献忠。张如靖的妻儿在那次也被俘了,直到很久之后才得侥幸救了出来。
而这一次,他败得好像更惨,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错愕、迷茫以及不能理解之后,仰天长叹的张如靖也只能带领身边的人继续西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