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上帝视角的我重回七零飙升 > 第1章 重回70年代

第1章 重回70年代

时令在秋,黄叶斑驳的山岭上站着一个孤独兮兮的壮年。他就是走遍大半个中国的打工仔林漠北。

林漠北从上世纪70年代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坎坷旅程,出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失误,浪费了很多珍贵的时光,失去了很多良好的机会。事到如今,他事业和爱情都没有成功,最后留下的是深深的遗憾。

他认真反省自己,觉得很多事情是自己疏忽大意,意志不坚,决心不大,目标模糊,又没有把握好时机等等,导致最后一事无成。

慢慢想来,这是他人生路上的耻辱与不幸。倘若人生可以返回,生活可以重来,那么他要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奋斗,力争在经济上过百万千万,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好的安慰,给社会多作些贡献......

此时,他站在故乡苗屯的大山顶上遥看远方,想入非非。突然,他双手捂脸蹲下片刻又马上站起,复杂的心里总是想着:重回70年代,再次走过80年代和90年代,重新艰苦奋斗一番,希望一路飙升,成为事业和爱情都是双丰收的成功人士。

想到这些,他是如何下山回到自己家老屋的都仿佛不知道了......

突然间,他感觉到自己仿佛小了很多,童年的浪漫生活又历历在目......

他看看茅草屋里的旧煤灶,摸摸那口老水缸,推推笨重的青石磨,端端灶上的大沙锅......当然,还有很多过去老人们用过的“古董”和“文物”。

这些仿佛都是他小时候一直陪伴自己的童年宝贝。

蹊跷的是,他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老东西,感觉真的回到了上世纪70 年代,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从零开始。仿佛父母亲都还依稀健在;兄弟姊妹打吵打闹,乐趣与奋斗历史在眼前慢慢展开......

这一天,他像一只小燕子依旧在故乡矮小的茅屋檐下奔跑和飞蹿,天真烂漫,开朗乐观,不时唱着爷爷奶奶留下的童谣,过上古老怀旧的自由生活。

此时,林茂芝走过来,用一种提醒的口气说:“林漠北!前几天我们又重新给你找到一所学校了。你过两天就去上学,跟随先生读书习字。你不要整天只顾玩耍;要求上进,温故知新。老师讲到哪里,你就要学习到哪里。只有这样,你将来才有出息;否则恐怕你将来会像我们老人一样是个‘张眼瞎’或‘‘半张眼瞎’。”

林漠北嘟一下嘴巴说:“读书来干什么?我要向你们一样整天去地里劳动。只要种出粮食来,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就行了。”

父亲林茂芝大吼一声说:“不行!我们林家祖祖辈辈口不读书眼不识字,很希望你跟先生多学点知识,将来支撑咱们家的门户。可是你从小花言巧语,吊儿郎当,将来会有什么出息?”

第三天,林茂芝终于把林漠北送到两区县交界的一所小学校里,亲自把他交给老师。他千叮咛万嘱咐地希望老师帮忙培养一番。

一周以后,林茂芝发现林漠北没有改变多少,就问他的学习情况。

林漠北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拿弟弟和妹妹出气,故意岔开话题。

林茂芝声色俱厉,大吼一声:“别东拉西扯!告诉我,你这一周学到多少知识?”

林漠北手握一枝竹条,悠哉悠哉地抽打石墩子说:“可是先生也没有懂得多少知识呀?有的先生还要向我们学习知识哩......”

“信口雌黄!”林茂芝扬起手说:“先生向你们学习知识!学哪样知识?”

林漠北跑开后,远远地说:“是啊,先生教我‘读木梳(书)’;我教先生‘爬柱头’。先生教我‘性本善’;我教先生‘捅黄鳝。’”

林茂芝气急败坏,捡起一枝大的竹条追赶他。林茂芝很想教训孩子一顿。

林漠北脚步轻快,连影子都没被父亲打着。

杨秀琼从屋里走过来,双手擦擦围腰布说:“别追赶他了。他现在是懂事的孩子,自尊心很强,打多了会适得其反。他长大了,学不学东西由他自己决定。他成龙就上天;成蛇就钻草。”

此时,张老师刚好从村口走来,准备对他家进行家访。张老师看到林家大人和孩子发生小小矛盾斗争,就站在院坝里背起手说:“不要打他,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教育孩子要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你把他打伤心了,性格会变化,到时候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林漠北跳屁跳股地走过来说:“先生讲得好,敬礼!”

此时,所有在场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张老师微笑一下说:“时代不同了,我们这样的教书匠不能再叫‘先生’了;要叫‘老师’。这样才能通俗易懂。”

林漠北双脚并齐,再次敬礼说:“老师好!”

张老师“哈哈哈”笑了笑,对林家夫妻俩说:“怎么样?你家这个孩子就是聪明。只要教育好了,他将来恐怕要成为有用之人。现在我们老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配合,好好引导他,让他既要热爱劳动;又爱读书习字,为将来登峰造极做准备。”

杨秀琼伸手指一下孩子说:“林漠北,你快去玩玩了,我们和张老师说说话。”

张老师面对林漠北点点头说:“你母亲言之有理,快去玩玩吧!”

林茂芝惭愧地说:“张老师啊,我曾经说过:我们林家几辈人口不读书眼不识字,就看你如何帮忙成就他的未来了。”

张老师点点头说:“那好吧,明天我带着林漠北跟你们一起到田头或者地头去参加生产劳动,一是做点样子给他看看;二是言传身教......”

林茂芝激动地说:“张老师,你们是县城里来的高等贵人呐,怎么可以跟我们这些老农哥下地干活?”

诚然,林家高抬张老师了。但在张老师的心里感觉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行业选择不同罢了。再说即便老师身份高贵,也要放下“高贵”的臭架子,与广大老百姓打成一片。

张老师说:“很久以前,皇帝的女儿也要下河背水;我一个混饭吃的穷秀才怎么不可以下地干活?我认为干活或者说劳动,是很很光荣的事情。”

林茂芝的妻子微笑着补充道:“难怪,人家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张老师摇摇头,不以为然。他说:“你们这样教育孩子就不对了。在孩子面前要说‘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百十二行,庄稼为强’......”

林茂芝有点遗憾地说:“关键是......我们把林漠北送到你们学校去,就是为了让他跟着你们学习文化;如果说你也要带他来参加我们的生产劳动,那还不如让他在家里跟随我们一起劳动算了?”

张老师进一步解释:“你们带他参加劳动和我带他参加劳动不一样。”

林茂芝问:“为何不一样,不都是劳动吗?”

张老师说:“你们把劳动和学习分开来了。实际劳动也是学习;学习也是劳动。我带他去参加劳动就要说明这一点。”

杨秀琼听着听着,恍然大悟地说:“哎呀,别让老师总站在屋檐下说话嘛,快请他进屋喝茶慢慢说。”

林茂芝微笑着伸出手暗示:“对不起,我真的失礼了。张老师请!”

张老师回答:“不客气,请!”

宾主一前一后进茅草屋坐定,杨秀琼马上端来茶水。两个男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慢慢等待饭菜上桌,一起喝起了苞谷酒谈心。

第二个孩子林漠兰跑来跑去,像遇到喜事一样高兴。母亲问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她说:“老师来我们家,当然很高兴咯!因为我也想读书。”

张老师摸摸她的小脸蛋说:“好,明年我来接你去学校读书。”

接着,他们又把话题转移到林漠北的身上来。林茂芝恨铁不成钢,有些着急。

张老师反复安慰说:“直言不讳,我凭着两口小酒的发热能量,实话实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多,年纪大的学生也多,但喜欢学习的学生不多。我们班共有三四十名学生,唯独你家林漠北与众不同。他聪明伶俐,蹦蹦跳跳,从小迸发出一种智慧的能量。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当老师的有必要进行个性化教育。若非如此,等于浪费他的有利时机。这就像菜园里的苗子,该浇水时不浇水;该泼粪时不泼粪,那么菜苗子长势就不好。”

林茂芝端起酒碗,半晌没有喝下去。他在听张老师打比方说话。关键的地方,他才发问:“菜园子种菜和学校学生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张老师点点头,肯定说:“关系很大。现在林漠北是处在求知欲很强的时候,需要家长和老师言行的诱导与辅助。若非如此,他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变通,那么将来文化再高又有何用?他若把劳动与文化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学会变通,使大脑、思想、思维等有一套完整的配合体系,那就会把庄稼种好,把学习搞好,把钱挣好,把生活搞好,把日子过好。只要他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就说明他的未来可能对事物有一定的操控能力。”

杨秀琼微笑着点点头说:“老师说得太好了。难怪有人常说‘同君一番话,胜读十年书’... ...”

林茂芝万分激动,双手举起酒碗说:“张老师!先干杯!看来我们家的林漠北就真的托付给你了。”

“栋梁之材靠栽培,陪桃育李是我们教书匠的天职。请!”

林茂芝点点头说:“哪天到了田地里参加劳动,老师准备给林漠北讲些什么东西?”

张老师想了想,摇摇头说:“我现在也不知道,但‘见子打子’是肯定了的......”

林茂芝最后说:“好,多谢张老师一片心意!我们现在先把酒喝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