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杨业出关
却说高平之战后,周世宗借势整军,把高平之战中带头逃跑的70多名大将全部斩首,临阵先降的部队也全部杀掉。然后裁撤冗兵,把精锐集中到禁军,老弱瘦小的放归乡里,从而建立了一支天下无敌的精锐部队,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恶果:谁掌握了这支军队,谁就成了帝国事实上最有权力的人。赵匡胤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军队,才有机会篡夺后周大权建立北宋的,这是后话。
辽州刺史张汉超,沁州刺史李廷诲,先后降周。石州刺史安彦进,为王彦超所擒,解送潞州,城亦陷没。柴荣闻前军得手,也命驾启行,亲征河东。既入北汉境内,河东父老箪食壶浆争迎王师,且泣诉刘氏苛征民不聊生,愿上供军需助攻晋阳。
周主本无意吞并河东,不过欲耀武扬威,使刘崇不敢轻视,及见河东人民夹道相迎,始欲一劳永逸为兼并计。当下与诸将商议,誓灭晋阳。诸将多虑刍粮未足,请且班师,再图后举。周主已经出发怎肯退回!遂麾军亟进,直抵晋阳城下。符彦卿、王彦超等已在晋阳城外安营。闻御驾亲临,当然出营迎谒。周主入彦卿营,与彦卿谈及军事,彦卿密奏道:“晋阳城固未易猝拔,我军远来师劳饷匮,恐一时未能取胜,况辽兵有来援消息,还望陛下三思,慎重进止!”
周主默然不答。
彦卿不便再说,勉强应命。周主自率各军环城。旌旗蔽天戈鋋耀日。且取安彦进至城下,枭首揭竿威慑守兵,一面令宰臣李谷调度刍粮。
却说刘崇在高平吃了败仗,率残部退回太原。刘崇面对满朝文武失声痛哭道:“柴荣八万大军指日可待,朕欲逃往漠北,众卿以为如何?”
杨衮道:“陛下勿忧,臣子杨业督军雁门关尚有兵马五万,待臣前去搬兵。”刘崇一听如得救命稻草,即遣杨衮为使,赍金宝径诣山后,诏书曰:
近因周师入境,高平之战败走太原。孤以羽书报知,确有燃眉之急。令公拥重兵于山后,志存忠义,当赴国难。诏书到日,即宜发兵来应,勿负孤望。
杨衮字君爱,燕云人,金刀杨会之子,大宋杨家将的先人,杨继业之父,妻金玉荣。他本是辽朝大将,随耶律德光南征时被耶律德光赐名耶律敌禄。北汉和后周作战时驰援北汉。
杨衮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鲁奇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他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后来刘知远当上后汉皇帝,他认为刘知远并非明君,拒不接受皇封,仍归火塘寨而去。民间传说中有“杨衮大战李存孝”、“五龙逼死王彦章”、“真杨衮义收假杨衮”等故事,很有传奇性。
杨衮刚走,柴荣便率军杀至太原。刘崇惊慌失措,对众臣道:“恐怕等杨衮搬来救兵,这太原已经陷入敌手了。”
谋士郑珙奏道:“大将军卫融已调满城壮丁充作军役,陛下若再煎熬几日,此战成败尚未可知。”听了郑珙的劝言,刘崇才稍有安稳。
太原死守两月之余,援兵尚未来到,刘崇道:“杨衮搬兵两月有余,尚不见其踪影,只恐已降柴荣。”
郑珙道:“杨衮用兵沉稳,常常出奇制胜。柴荣率军猛攻两月也不曾攻陷太原,陛下再等几日又有何妨?”刘崇也只得应允。
却说杨衮儿子杨业,字继业,太原人氏。生得面如重枣,五绺长髯,相貌威严,身材凛凛。深明韬略,广有机谋。使一柄大杆刀,上阵如风,因此人称金刀杨令公,军中又号杨无敌。夫人佘氏,畅晓兵机,熟谙阵法,惯使一个流星锤,勇力倍于常人,也是个无人敢近的。这夫人生长在绿林之中,父亲佘志龙乃是一筹好汉,山寨称尊,各处响应。杨业年幼时,奉了父亲杨衮之命远使探亲,路过此山被这夫人阻住,要讨买路钱,两下里厮杀起来。两个战了多时,竟然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那佘志龙见杨业一表人材,十分爱慕,便请他上山,款曲劝谕,纳作了乘龙快婿。这夫妻两口儿真是天缘巧合,分外恩爱。杨业劝志龙改邪归正图取功名。志龙心悦诚服请旨招安,做了封疆大臣。那杨业所生七子:长曰延平,次曰延定,三曰延辉,四曰延朗,五曰廷德,六曰延昭,七曰延嗣。又有义子怀亮。这八位郎君弓马娴熟武艺出众,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又有两个女儿,称为八姐、九妹,也是非常勇敢。
当日杨业正在雁门关军营中与八个孩儿及牙将王贵议事,忽见老父杨衮回来搬兵,杨业对老父自然言听计从。王贵道:“公今若去,小弟亦愿同行。”杨业大喜,即日点起三万精兵,同了八子与王贵一齐起行。到了太原放炮安营。早有探子报入周营。
世宗听报便问诸将:“谁敢领兵去敌?”赵匡胤奏道:“臣愿往。”世宗许之。赵匡胤带领精兵一万,与高怀德等到平川旷野列开阵势,两军相遇。北汉主帅杨业骑马而出,上首牙将王贵,下首义子怀亮。匡胤叹道:“人称山后之兵最强,果不虚也!”言未毕一将出马,乃高怀德也。高怀德拍马挺枪跑至阵前,高声喝道:“谁敢出来会我?”对阵杨怀亮看见,纵马出阵喝声:“俺来也。”舞起竹节钢鞭,与高怀德相迎。两下金鼓齐鸣,喊声大举。二将战上四十余合,不分胜负。杨业在马上见义子不胜,暗暗称羡高怀德之勇。这时天色已暮,两下各自收兵。
杨业进营,与王贵议道:“今观周将之战,果是英雄。必须定计先捉此人,其余不足介意矣。”王贵道:“公用何计可以擒之?”杨业道:“离金锁关四里之地有一所在,名铁笼原,山上并无树木,四面峻岭,便于埋伏。明日令怀亮交战佯输,将他赚到原中。我与公登山观望,指挥四面人马,只看周兵到处,重叠围困,可擒周将也。”王贵道:“公之妙计,鬼神莫测也。”于是杨业暗传号令,命总管冯益领兵三千埋伏去了。那冯益原是郓州守将,因得罪逃亡,投在杨业麾下。
次日,杨业放炮出关,摇旗擂鼓,阵前讨战。赵匡胤引兵而出。高怀德道:“昨日未定输赢,今日出去,誓必擒他,以挫其势。”赵匡胤道:“北将亦是劲敌,汝不可轻视,须要小心。”言毕,两军对圆,高怀德挺枪跃马望北军杀来。北阵上杨怀亮舞鞭相迎。二将交马,约战十余合,怀亮回马望本阵而走,高怀德拍马追赶,后面赵匡胤驱兵继进,北军丢盔弃甲而逃。高怀德要立功劳,追入深地,将近铁笼原来,只听得一声炮响,冯益伏兵齐起,将周兵冲作两段,北将杨延昭拖住后兵不能前进。高怀德被北兵逼入原中,部下只有一千人马,哪里冲得出来!赵匡胤与韩通正从后面追来,闻高怀德被北军所困,便与韩通鼓兵冲至山前,那山上弩箭似雨,炮石如雹,周兵伤折无数,只得收兵退十五里安营。
杨业与冯益把守谷口,差人报捷于北汉主。刘崇知杨家兵已胜,遣使赍羊酒至营前赏军。杨业分散众军,皆令列于营门之外奏乐纵饮。如是者数日。有伏路军校将此报知周营。韩通道:“贼将战胜自负不理军情,可乘他怠惰领兵劫他营寨,便可救高怀德了。”赵匡胤道:“不可。杨业乃智勇之将,必有整备,贤弟若去,恐中其计。还是等待主公驾到,商议救高怀德之计。”韩通道:“若待驾到,高怀德困死多时了。大哥既然怯他,不去劫营,吾领本部兵自去破他。”赵匡胤再三阻挡,韩通不肯听从,匡胤只得引兵随后接应。
却说杨业每日纵令军士在营前鼓乐饮酒,当有王贵谏道:“主帅纵令军士长饮,不理军情,倘周兵得知鼓勇而来,恐非吾之所利。”杨业道:“无妨。周兵大败而去,气已馁矣,安敢再来?公何必多疑?”王贵道:“小将闻将骄兵惰,必败之道也。公蹈骄惰之失,倘一旦兵至,何所御哉?”杨业笑道:“公行兵多年,尚不知其奥耶?此吾之计也。吾观金星人荧惑,应在今夕周兵必来,故行此计以诱之。公可引兵往正南扎营,但看火起乘势杀来,可获全胜。”王贵欣然引兵而去。杨业又令:“怀亮、延德各领一千军伏于要路,放过周兵,汝等便去劫他的营;看周兵败回,再行击杀。”二人领计去了。又令:“延朗、延昭各领精兵于大营左右埋伏,看周兵入营中计,汝等便放起火来,从两旁攻杀。”二人亦领计去了。杨业分拨已定,乃空立营寨,自己领兵退于寨后,以观动静。
时至二更,韩通引步兵二千悄悄而进,赵匡胤领马兵随后接应,望见北寨更点不明,寂无人声。韩通引兵呐喊一声,杀将进去,见是空营,韩通大惊,叫声:“中计!”急令后军速返,勒马要回,忽见营外一把火起,两旁杀出杨延朗、杨延昭,阻住去路。更深厮杀夤夜交锋,韩通不敢恋战,冲围而走,正遇赵匡胤兵到,韩通叫道:“大哥,贼将已有埋伏,须要仔细。”匡胤道:“贤弟,你保了中军速走,我当敌住追兵。”两个望前正走,忽听喊声大振,当头杀出一将,乃是北将王贵,阻住大杀一阵,折军大半。弟兄二人夺路而走,奔回大寨,望见营中又是火起,只见左有杨延德,右有杨怀亮,两路兵杀来,周兵大败,各顾性命而逃。北兵追赶十里方始回兵。弟兄两个见追兵已去,然后立住营寨。
等到天明,韩通收集败残人马,与赵匡胤回见世宗,诉奏:“杨业用兵如神。因救高怀德,故去劫营,不料他先有准备,被他伏兵杀得大败。”世宗大怒道:“朕当亲自督军,与杨业决一胜负。”即下令各营将帅率领所部人马起行。至汾水原安下营盘,离金锁关有二十里之遥,整备遣将讨战。不提。
话说杨怀亮奉了杨业之命,领本部兵至铁笼原,与冯益同守谷口,两下各立营寨彼此照应,期待高怀德困死谷中以收全功。是日,杨怀亮因累日辛苦,伏几假寐片时,只见营外走进一人,头戴金幞头,身穿白龙袍,扬扬赫赫立于面前,叫声:“怀亮儿,你怎么骨肉不分,助异姓而残手足乎?”怀亮举眼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父亲高行周。即忙跪下叫道:“父亲因何至此?孩儿自幼失离抛弃多年,今在杨令公帐下招为义子,不能省视父母,儿之罪也。但孩儿从不曾帮助别人伤残骨肉,父亲此言何故?”行周道:“别的莫说,这铁笼原被困之人,难道你不知么?”怀亮道:“那铁笼原内被困的,孩儿虽不知他姓名,总是敌国之人,该当如此,父亲说他则甚?”行周道:“这人便是你哥哥,伤残骨肉,尚不自悟!”说罢往外就走。怀亮忙叫道:“父亲且慢去,孩儿还要问个端的。”叫了数声,行周并不答应,一直往营外去了。怀亮随赶出来,却已不见踪迹,不觉放声大哭。梦中醒来,见桌上灯烛通明,帐外巡逻已打三鼓。
杨怀亮定性一回,呆呆想道:“此梦做得甚奇,方才明明见吾父亲说吾伤残骨肉,又道谷中被困之人就是手足。吾想手足乃是弟兄,吾只有一个哥哥,名叫怀德,他谅来好好的住在家里,或者在于父亲衙中,怎么谷中的就是我哥哥起来?实是难猜。”忽又想道:“这被困的既是我哥哥,怎么梦中又见父亲来说?若是父亲来托梦,难道父亲已弃世不成?这些缘因,叫我怎能明白?就是被困之人,前日我在阵上与他交锋之时,武艺果然高强,只是面貌依稀像我哥哥。但天下同貌的甚多,只恨交锋时不曾问得姓名,真假难辨。”左思右想,忽然说道:“有了,我且待明日夜间修书射入谷中,要他回答,如果真是哥哥,我好计议救他。兄弟既得相逢,父母存亡也就晓得了。”
主意已定,等至次日黄昏,悄悄修下了书。至二更时分,两下营中都已寂静,怀亮便令心腹军士以巡逻为名,将书射入谷中,等了回书前来报知。那军士奉命将书藏好,手执弓箭,先往谷口紧要之处假意巡视一遍。悄悄踅到山僻高处,取出书来缚在箭上,去了箭镞搭上弓弦,望着谷中射去。正值军士坐地,喜得月色朦胧,听得箭响,取来一看,见箭上有书,忙来献与怀德。怀德接来拆开观看,只见上面写道:
鄂州杨怀亮,原名高怀亮,行周吾父也。奉令拥兵守谷,尽职役也。不意梦有所感,忆念手足飘零,未知所在。今谷中敌将,踪迹可疑,如系同胞,可书名号为照;如其不然,别有商量。军中机密,毋得自误。立候回音,以便酌处。
怀德看罢书失声泪下,说道:“吾弟不知存亡,谁想在于此地!若非皇天相佑,安得有此机会重逢?此真大幸也!”随即取出笔砚,就在字后写着几句道:
郓州高怀德督兵伐叛,被困幽原,粮草已无,事在危急。天遣贤弟相救,何幸如之!今以姓名为照,速宜裁度。会面之时,细谈委曲。立望,立望!
写罢封好,仍缚箭头,至原处射出。那军士正在等候,拾了书,归营来送与怀亮。怀亮拆开观看,见了书词,汪然泪下道:“若非此梦,几使吾兄死无葬身之地矣。”
至天明,杨怀亮持书来告冯益道:“小将父亲高行周,生我兄弟二人。今兄怀德被困谷中,昨夜梦见父亲来告,方知其实。因此特来禀知总管,望乞设谋垂救,小将感戴不忘。若事不成,愿与吾兄同死。”言罢泪流满面。冯益闻言奋然说道:“我亦周臣也,因获罪投于山后,原非本意。今既有此事,我当与汝定计救出尔兄,同去归周可也。”怀亮拜谢道:“总管若肯如此,愚弟兄虽死不忘盛德。”于是冯益差人暗暗诣周营报知其故,约定黄昏听炮响为号,便当引兵来接应。两下知会定了,都已整备。
至晚冯益撤去围兵,放起炮来。高怀德听得外面炮响,料着兄弟来救,即引部兵从内杀出,冯益与之合兵一处杀奔关下。哨马报入关中,杨业大惊,令:“延昭领兵三千,速去拿来见我。”延昭得令领兵出关,正遇怀亮。延昭道:“父亲以汝为子,恩义兼隆,汝乃背反而去,是何道理?”怀亮道:“兄弟之情不敢不救。”延昭大怒,挺枪直刺。怀亮舞鞭相迎。战不数合,怀亮不敢恋战,正待要走,忽正南方来了一支人马,当头便是韩通,舞刀来攻,延昭抵敌不住。那冯益与怀德催动后军掩杀过来,延昭势力不支,回马引兵而走。
比及天明,周兵合为一处来见世宗。世宗见救出怀德,又添二将,又得了许多军马,心中大悦,即封冯益为御营团练使,高怀亮为副先锋。二人谢恩。高怀德同弟高怀亮拜谢赵匡胤等诸将。匡胤道:“汝兄弟喜得重逢,今后同朝共事何必言谢?我当设席聊为庆贺。”遂设席营中彼此畅饮,尽欢而散。
是年冬季,刘崇忧愤成疾逝世。次子刘钧向辽告哀,辽册刘钧为汉帝。刘钧在晋阳创立七庙,尊刘崇为世祖,改元天会,复向辽乞师复仇。周主因大兵甫归,疮痍未复,但戒各边将固守边疆,不得出战。
为了讨好、拉拢辽国,刘钧决定向老前辈石敬瑭“虚心学习”,照葫芦画瓢,甘当“儿皇帝”。不过刘钧比刘崇小一辈,刘钧叫辽主爸爸,刘崇与辽主就成了平辈,石敬瑭仍是儿皇帝。
据史书记载,刘钧每次向辽国皇帝上表时都自称“男”,辽国皇帝下诏时则直接称呼刘钧为“儿皇帝”。刘钧即位时28岁,而此时辽国的皇帝耶律璟才23岁,比刘钧还要小5岁。当大的给当小的叫爹,而且双方都怡然自得,毫无扭捏难堪之情,这画面想想都让人醉了。。。。。。
刘钧任用郭无为为相,勤政爱民,礼敬士大夫,并减少南侵,因此境内局势安定,基本上还算是一个好皇帝。
军事上的成功必然有内政上的清明作为保障,周世宗做过商人,自然了解民情,也比较关心底层。有一次,他去视察宫殿重修工程,发现装修工人吃饭随便用块瓦片当碗,撅根木棍当筷子,当时大怒,认为负责工程监督的内供奉官孙延希失职,下令将其斩首,并免去一批相关官员的职务。
又有一次境内某地出现淘金热,官府上奏请示皇帝,是不是要没收老百姓淘来的金子,周世宗否决了这一请示。
乱世之中,出世的佛教广为流行,许多人为逃避徭役和赋税纷纷“出家”,大量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周世宗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在他的治理下,中原经济走上了恢复元气的道路。
柴荣俗称“柴王爷”,他从小家道中落开始经商,在全国各地设立商号,经营瓷器、茶叶、雨伞等生意非常成功。柴荣继承皇位后,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行,深受百姓爱戴。从宋元时期开始,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矿工、窑工、建筑工的保护神。
柴荣刚即位的时候,曾经豪言道: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可惜上天没有给他三十年的时间,即位六年后,他因病去世。但是,在他的努力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态势已经形成,周朝已经成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中原王朝,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只能苟延残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