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清末之九天揽月 > 第23章 声西击东

第23章 声西击东

饶州府,地处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位于鄱阳湖西岸,与东岸的南昌府遥遥相望。其跨湖可以攻击江西省治府南昌;通过水路北上,可以直击南康府和九江府,夹击宿松清军;南下,可以攻击广信府和抚州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若扬威军攻占饶州鄱阳,宿松清军则如芒刺在身,需随时提防侧背的攻击。

如果是普通的长毛军进攻鄱阳,哪怕是两三万,也不足为虑。可是,这是吴天佑的部队,不管它叫“镇妖军”还是“后十三军”,三四千人就足以让人提心吊胆了。

他3千人的队伍就能攻破8千人防守的霍山城;仅凭7千多人,就能围歼1万6、7的湘军水军加太平军叛军。现在,鄱阳仅有4千绿营兵,战力低下,如何守城?

就在曾国藩在纠结中思索时,多隆阿、胡林翼、曾国荃、鲍超等湘军前线指挥官和战将像是约定好一样,齐齐来到大帐。

宾主坐定后,曾国藩扫了一眼面色凝重的各位将领,感觉到有祸事发生。假装不知,直接吩咐亲卫给各位上茶。

最后是鲍超第一个忍不住,放下茶杯,来到曾国藩面前,下跪行礼:“禀曾大帅,末将无能,没能守住小池驿。请大帅处罚。”

虽然心里有所准备,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让曾国藩大吃一惊。只是,表面上仍是一副淡定自若、处惊不变的模样,缓缓过去扶起鲍超,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春霆(鲍超字春霆,霆字营由此得名)无需自责。只是,霆字营战力强悍,这是众所周知之事。发匪又是如何得逞的?”

“大帅。今早,发匪调左五军进攻我小池驿。整个上午他们就没进攻,而是挖掘战壕。

他们把战壕挖到了我方战壕前100步(约160米),用火枪开始对我军实施压制性打击,同时继续挖战壕,直至我军阵前30步(约50米)。对方有2500火枪兵,而且火枪射程远,士兵训练有素,枪法奇准。

我军火枪兵与其对射,不到2刻钟就伤亡200多人,对方伤亡不足20人。全军被压制的抬不起头,末将只能派观察哨监视发匪动静。

可半个时辰内我就损失了30几名哨兵,末将不得不强令继续监视。可只要有人冒头,就立刻引来枪击,当场毙命。紧跟着,发匪击鼓进攻,我军抬头准备迎战,却不见有人冲锋,而是迎面而来的子弹。

而后,发匪每过2刻就发动一次这样的攻击,我军因此伤亡惨重。到了申时始(15点),我军已阵亡600多人。

申时四刻,左五军全军突击,由于只有30步距离,他们很快冲入我军战壕。对方刀枪兵战力虽不及我霆字营,但人数众多,且悍不畏死,我军陷入苦战。

坚持半个时辰后,我军不支,败下阵来,小池驿被夺。

若非胡帅的援军及时赶到,接应撤退,后果不堪设想。此战,歼敌2千多人,我军战死、被浮2千2百余人,全军现在仅剩2千人不到。”

听完,众人心中都很是沉重。胡林翼则接过了话题:

“部堂大人,各位同僚,我观发匪此次的战术相当简练,就是用火枪兵压制、打击我军士气,然后通过挖掘战壕抵近我军,发起集团冲锋,依仗兵力优势消耗我们。方法是简单,可也很难破解啊。除了以命换命是别无他法,可我们哪里去找那么多援军?”

似乎是为了进一步打击大家的士气,曾国藩这时把饶州府的求援信拿出来:

“情况不仅如此,大家看看吧,这是饶州府600里加急送达的求援信,有1万后十三军先锋,就是发匪吴天佑的扬威军,正向鄱阳进发,不日攻城。”

嘶嘶.....众人听后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吴天佑可不是个好惹的主,他攻打鄱阳,怕是会在江西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此时,曾国荃站出来说道:“大帅,虽说我军已经派遣李续宜4千人驰援鄱阳。可面对万人之众的扬威军,胜算不大。扬威军若攻下鄱阳,我军将处于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险境,不可不防啊。”

多隆阿接过话题,“是啊,这扬威军不可小觑,全军火枪兵为主,战力强横。吴天佑此人更是奇谋迭出,防不胜防。这次击破小池驿的左五军就是其为其兄训练的火枪兵,战力战法可见一斑。

据说他还帮其父训练了一个旅的精兵,竟然是全部装备美丽国最新生产的1859夏普斯卡宾枪,战力可与洋人匹敌。

我看,1万扬威军,我军两万也未必能胜之,更何况是战力低下的绿营兵?我军当以丢失鄱阳为前提,提前布局。”

“多都统言之有理,我军确有被夹击之势。当前,我军唯有拼死一搏,击败当面伪英王的潜山大军,才能腾出手来收拾发匪的扬威军。”此时,曾国荃再次起身发言。

众人听过后,都默然不语,心中很不以为然。

心道,击败伪英王的当面部队,谁不知道啊,可拿什么去击败对方?湘军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能否击败敌军都成问题,更别说短时间正面击败敌军了。

看到众将个个面面相觑,曾国藩知道自己该说话了。

“各位的发言都分析得不错,说是我军到了生死关头也不为过。我这里有个想法,大家看看是否可行。

我拟命曾国荃率吉字营猛攻太湖,限令10日内破城。外围的两道防线则交由多都统和胡巡抚负责,抵御发匪进攻,时间同样以10日为限。鄱阳有李续宜2千人和水师2千驰援,据城防守,可以坚持10天半月,暂时不予考虑。”

众将听闻,皆纷纷赞同,遂按计行事。

后十三军方面,陈德才在出发前,就拿到了军需部送来的扬威军蓝红双色旗,随即出发。在连续攻占了浮梁、景德镇后,陈德才率领前营、建设3队及俘虏改编的临时队伍近5千人,杀到了鄱阳城外,在城东5里处下寨扎营。

随后,陈德才就和建设3队队长带着手下的卒长们,从东门经北门一直走到西门,逐一观察各城门守军的情形。南门属于水门,在船上已经观察过了。

从千里眼里可以清楚看到,守城清军个个面色如土,一副惶恐不安的模样。见此情形,几人都是相视一笑,纷纷掉头返回大营。

第二天,后扬威军对东南西北四门发起围城攻击。南门是水门,则由大船载一卒士兵,抵近射击。其余三门,每门均由一个卒负责进攻,全部都是在城墙外100步处(约160米)做压制射击,并就地挖掘战壕。

下午开始,各卒均只派出一个两的部队,在挖好的战壕里监视清军,射击所有胆敢冒头的人。如此连续连续进攻了两天,清军的伤亡很有限,不过300来人。

可整个清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估计有那么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发整个守军的崩溃。

第二天晚,陈德才便接到探马来报,湘军援军抵近,明天既可到达鄱阳。

由于湘军水师有2千人一同抵达,而自己手上根本没有战舰可以对战,只得卸下所有给养和弹药,让船队迅速撤向浮梁。

第三天一大早,湘军援军抵达,鄱阳岌岌可危的形势得以缓解。

李续宜进城后,了解到扬威军就是两个旅不足4千的战兵,而且扬威军吴天佑也没有出征,很是生气。把鄱阳守军,甚至是知府都臭骂了一通才解气。

像是不喜欢乘人之危,上午扬威军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到下午未时四刻(14时),陈德才留下建设3队一部和新收编的军队留守营寨,率领前营和建设3队其他士兵,前去攻城。在城里的李续宜见状,立即点齐5千兵马迎战,两军在城外相距3里列阵备战。

李续宜共有4营2千火枪兵,于是派出2个营迎战。湘军是典型的线列阵战术,士卒们踩着鼓点、扛着枪分两个方阵缓缓前进。陈德才立即命令前营前卒、中卒、后卒三卒出战。

士兵们在各自卒长的指挥下,迅速提着枪以方阵形式跑步向前,并在距湘军500米的距离停下。前卒四周散开,以散兵形式迎敌。中卒和后卒各自列阵,以线列阵队形和湘军对战。

前卒散开时就开始射击。等湘军进入350米时,中卒、后卒的方阵开始三段击。扬威军因为使用后装步枪,换弹速度极快,射速达到4发\/分钟,且命中率高达20%。湘军前进到300米时,已经倒下了200多人。两位营官无奈,只得下令停下列阵,上子弹射击。

可当湘军举枪射击时,扬威军士兵已经全部卧倒在地,改用卧姿自由射击。湘军的一排子弹过去,也就三两个运气不好的倒霉鬼中弹,一轮下来还没打中10人。而自己这方又有近百人中弹倒地。

此时,只见后面列阵的四个方队的扬威军,跑步向前压了上来。1千湘军顿时崩溃,转身向后溃退。扬威军三卒列队追击,左卒和右卒则从左右两侧压向湘军中军。

战场上的变化,李续宜看在眼里,心中暗自悔恨自己大意了。现在撤退也难了,会引发全军溃散。只得命令1千水师火枪兵上前接应,并左右各派1千人拦截扬威军的两翼进攻。

谁知,此时的扬威军前后左右中五卒,以卒为单位组成5个线列阵,攻击前进,建设3队紧随其后压上。湘军根本无法冲破扬威军的子弹网,密集的子弹不断带走湘军士卒的生命,击碎了湘军最后的抵抗意志,开始纷纷后撤。

此时,李续宜知道自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再缠斗下去,除了徒增伤亡外,没有任何作用。于是下令全军撤退,引起全军溃败。

跟着李续宜成功逃回城里只有1千人,其余的因为城门限制,都来不及撤退,被扬威军打死或被浮。李续宜知道大势已去,没和守军及知府打招呼,就带领一帮湘军残兵直接去南门,登船撤走。

鄱阳知府获悉李续宜大败撤走,无奈之下,下令开城投降。自己在知府衙门内上吊自尽。扬威军顺利占领鄱阳。

除了出征在外的前营和建设3队,以及留守在贵池河临时营地的特战师后营,部队均已抵达祁门县。临时营地尚余3万石粮草未运抵,其余物资运输完毕。吴天佑于是着手准备攻打徽州各县。

祁门县衙大堂内,吴天佑组织召开会议,卒长级以上的军官及军部直属部门的负责人等全部参加。幕府、军需部相继在会上汇报了各自的工作进展,特战师师帅韩鹏代表部队介绍了各部队现在的情况。

听完汇报后,吴天佑开始作总结发言:

“弟兄们、同僚们。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基本了解,我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军现阶段的目标是攻占徽州,今天这个会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让大家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打仗?我们又为谁打仗?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打仗呢?因为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拿起武器奋起反抗;

为谁打仗?就是为你、为我、为我们的父母兄妹、亲朋好友,为千千万万吃不饱穿不暖的兄弟姐妹们,为他们打仗,让大家能吃饱穿暖,让大家能有尊严的活着。

这些道理,一定要让我们扬威军所有的将士都明白、都清楚,并为之奋斗。至于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十六个字: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平均地权,共建太平。”

然后,他洋洋洒洒,从清军入关谈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从鸦片战争谈到了南京条约,历数满清官府的野蛮、残暴,对外丧权卖国、对内残酷镇压的丑恶嘴脸。

吴天佑凭着后世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口才,可谓是口吐莲花,思路清晰,不断引发众人共鸣。

后来,吴天佑谈到军饷:

“扬威军现在的军饷是按镇妖军的标准执行的,士兵是1两,当时我作为营长是10两,太低了,必须调整。湘军的军饷很高,正兵为4.2两每月,不过他们常年欠俸,可以不做考虑。

我的意思是以清军最高的马军为参考,马军正兵每月3两饷银。我现在委托陈观堂、贺黎明、张宝骏、杨文才四位为我扬威军制定一套薪酬标准的方案。此事,观堂为主,其他三人协办。”

最后,吴天佑发布命令,全军修整五天。责令杨文才的军政部宣传处用五天时间,对全军进行战前强化学习,整肃军纪,准备出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