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越大唐做皇帝 > 第 54 章:农民受益展笑颜,口碑相传美名存

第 54 章:农民受益展笑颜,口碑相传美名存

随着农技改良在乡村的逐步推广,新技术和新农具开始在大唐的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农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改变带来的好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颜。而这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又化作了最有力的宣传,让农技改良的美名在民间口口相传。

在长安周边的乡村,每到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便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又喜悦的景象。采用了新种植方法和新农具的农田里,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手持镰刀,熟练地收割着庄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今年这收成,可比往年多了不少啊!多亏了朝廷推广的新技术,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一位中年农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食,激动地说道。

他的身旁,妻子和孩子们也在忙碌着,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笑声回荡在田野间。“爹,这些粮食卖了,我们就能买新衣服啦!” 小儿子兴奋地说道。

这位农民名叫赵大,去年他还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但在农技官员的耐心指导下,他尝试着使用了新曲辕犁和新稻种。没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家的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

“以前种地,累得腰酸背痛,收成还不好。现在有了这新曲辕犁,耕地轻松多了,新稻种产量又高,真是帮了大忙了!” 赵大感慨地说道。

在这个村庄里,受益的不止赵大一家。其他采用了新技术的农户,也都迎来了丰收。村民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农技改良带来的好处。他们自发地向周边村庄的乡亲们介绍这些新技术,邀请他们来参观自己的农田。

“你们快来看看,这新玩意儿可好用了!种出来的庄稼又多又好,你们也赶紧试试吧!” 一位村民热情地对来访的邻村农民说道。

邻村的农民们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心中既羡慕又心动。“这真有这么好?你们可别骗我们。” 一位老者半信半疑地说道。

“大爷,我们哪能骗您呢!您看这粮食,都是实实在在的。您回去也试试,保准您满意!” 村民们纷纷热情地劝说着。

就这样,农技改良的好处通过农民们的口碑,迅速在周边乡村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找到当地的农技官员,要求学习新技术,购买新农具。

在偏远的山区,情况也是如此。曾经对新技术接受度较低的山民们,在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后,也纷纷加入了农技改良的行列。

在一个偏远山村,村民们过去一直靠天吃饭,土地贫瘠,收成微薄。自从农技官员王强来到这里,推广了新的轮作方法和适合山区的新农具后,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大人,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教我们这些新技术,我们还不知道要过多久苦日子呢!” 一位老山民拉着王强的手,感激地说道。

王强笑着说:“大爷,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只要大家继续好好干,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如今,这个山村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村民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了余粮可以拿去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村民们为了感谢王强和朝廷,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了宣传小组。他们翻山越岭,前往周边的山村,向其他山民宣传农技改良的好处。

“乡亲们,这新的轮作方法可好了,能让咱们的土地越来越肥,粮食越种越多。还有这新农具,用起来可省力了!” 宣传小组的成员们耐心地向山民们介绍着。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偏远山村开始了解并接受农技改良。新技术如同星星之火,在大唐的乡村间迅速蔓延。

而在朝堂之上,李轩也不断收到各地传来的喜讯。看着一份份写满丰收成果和百姓赞誉的奏折,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农技改良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诸位爱卿的努力,更离不开百姓的支持。这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李轩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

宰相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农技改良已深入人心,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和支持也与日俱增。我们应趁此机会,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技术研发,让大唐的农业更上一层楼。”

李轩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决定成立专门的农业技术研发机构,招揽天下英才,致力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同时,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随着李轩的决策,大唐的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未来的日子里,农技改良将继续深入推进,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而农民们受益后的喜悦和口碑相传的美名,也将成为大唐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创新。李轩将继续带领大唐人民,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