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束放大观测器
第123章 三束放大观测器
对面走来的,正是名扬天下的头号反贼,自比大贤良师、搅得世界不得安宁的卢道人卢山。
不明就里的老黄被吓得腿脚发软,“陈总,陈总,我们怕是摊上事儿了。”
新闻上不是说红巾军多流窜在川蜀一带么,什么时候来江南了。
在老黄恐慌的目光里,卢道人一步步走上前,躬身一礼,施施然道:“老板。”
老板?
老黄转头看向一脸淡然的陈新,眼中惊恐化作疑惑,旋即就是更大的恐慌如洪水一般席卷而来,好像未知的大手猛地摄住了他的心脏。
莫非是陈总……
是了,钱财名利于陈总而言唾手可得,那他唯一能够追求的就是九五尊位了。
想到这里,他更是一阵阵眩晕。
陈新没心思理会老黄的胡乱猜测,他走上前去扶起卢山,故作轻松道:“自碳基荣耀问世以来,这是咱们第一次见面吧?”
……
当一个人获得了碾压世界的能力,他就不会想「我能在世界中获得什么」,而是会想「世界可以给予我什么」。
这是人的自私性导致的。
很不幸,陈新就是这个人。
面对现在这种情况,他大可以利用远征号飞船击毁一切轨道卫星和空间站,以绝对的武力解决任何问题,或者说任何提出问题的人,迫使人类进入“共荣”。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就不能繁荣。
当众生如同奴隶一般匍匐在陈新脚下时,科学已经名存实亡了。
这也是陈新努力避免自己成为终产者的原因。
卢山的反应很激烈,可最终还是默默接受。
他根本无法反抗老板的意志。
陈新需要是一个安定祥和的世界,一个可以集结大部分资源来完成科研工作的世界。
核聚变还在等着普及,超薄太空服和清鸿纳米丝都没开始研究。
意识上传的研究卡在了大脑数据采集这一步,培育仓的生物技术改造还要一年时间才能出结果,希尔芙全身义体化项目还未立项,火星的开发才刚刚起步。
远征号上搭载的能量转化率达到79%能源导体人类还没摸到边,人工生态圈的实验需要时间来验证,把核聚变做成引擎还不知道要用多少年。
以上种种都需要海量的金钱来解决,假若红巾军成功均贫均富,那这一切都将脱离陈新的掌控。
望着雨幕中失魂落魄离去的卢山,他觉得自己越发的冷血了。
陈新扭头问老黄,“我这样做是对的么?”
老黄当然说不出什么,他还沉浸在获知惊天秘闻的恐惧中。
看着老黄惊恐的表情,陈新暗叹一声,转身离去。
残存的良知让他选择面对面的向卢山解释这一切,可结果却显得如此残忍。
好在陈新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中科院中微子研究实验室在意识上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束放大观测器。
这是中微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中科院的团队成功证实了用中微子束去扫描物体的内部,就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构架一个与物体一模一样的三维模型。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研究院的中流砥柱。
陈新以往经常混迹于各大研讨会,每每都是面对些功名卓着老头们,很少有与年轻人交谈的机会,故而对他们很是面生。
勉强寒暄两句,就没了话题。
于是他寻了个清静地方,静静看着年轻科学家激情似火的交谈。
“老喽,他们才是未来。”老态龙钟的黎江院士缓步走了过来,指着一众年轻人道:“彭峥这孩子打小就聪慧,二十五岁就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剩下二百年时光还不知道能掀起多大的波浪。”
从黎江院士口中,陈新获知正是这个叫彭峥的小伙子带领团队攻克难关,最终研制出第一台三束放大观测器。
不得不说后生可畏啊。
陈新感慨一声,转头笑道:“您老可不能妄自菲薄,难得Y-28预后效果这么好,您可不能推卸责任,至少还要发光发热两百年。”
黎江院士摆摆手,说不行喽,医生说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于250多岁的老人了,Y-28能延长寿命,但不能返老还童。
“你呀,就别安慰我了,未来还是要靠年轻人去创造的。”
陈新还想说什么,不远处的彭峥已经站在了台上,指着两个仿若摄像机一般的物什说:“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彭峥有幸为大家讲述三束放大观测器的理论模型和运行机制……”
在场的都是被特邀来的,每一位在自己的领域都有显着成就,理论方面都极为扎实,彭峥先简单介绍了下中微子的物理特性,然后开始了详细介绍。
“通过全息摄影我们可以对所摄物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但通常无法准确到分子级,这就导致我们始终无法在计算机中完成物品的精密复刻。现在利用中微子的特性,我们已经可以记录其分子结构。”
“在坐的都是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为了集思广益,看看三束放大观测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有人笑道:“无论用在哪里,它都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大家点头轻笑。
陈新提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能否对人脑进行三维仿真模拟。”
“我们也希望如此。”彭峥摇摇头,“但活着的大脑中的分子变化过于频繁,对于高温和剧烈化学反应中的物体还有生命体,都无法进行分子级三维全息记录。”
“只能记录死人?”陈新皱眉。
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假如记录一个死人的大脑并在电脑中重建三维模型,是否能死而复生?”
彭峥表示还没做过相关实验。
陈新了然,闭口不言。
说到底中科院也是官方单位,还是得要脸。
刨人祖坟这事做不得,人体实验在国际上更是要被强烈谴责的,关乎形象的问题,他们就是真的做了,也不能说。
陈新心思活泛,人脑做不了,小动物还不行吗?你们不愿意公开,新一是不是可以搞?
上面说不准也是这意思,要不费这劲把自己从江南叫回来干嘛?
于是他提出能不能租借一段时间的三束放大观测器。
不出意外,彭峥表示为难,因为中微子获取难度很大,这仪器目前只有一台且制造价格十分昂贵。
懂了,要钱。
就在陈新正在思索如何委婉的表达新一不缺钱时,若生发过来一个紧急讯息。
说是位于火星上的云清发来的。
“老爸,我们在北极冰盖下发现了一具人类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