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李自成:重整河山复大顺 > 第一五五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第一五五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第155章 八十日带发效忠

江阴。

八月十五过后,清军全力攻城,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音铿然,锋口为缺,炮声响彻昼夜,百里之内地为之震,城中死伤日积,街巷哭声相闻。

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幸亏阎应元号令严肃,凡有偷安不法者,必定贯耳鞭背示众,即使豪右之家也不少贷,却又轻财厚赏,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加棺殓,亲临把酒哭祭,与壮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而陈明遇则本性长厚,处事公正,每遇战士劳苦,抚慰至于流涕,有倦极假寐者,也只以利害劝谕,从不轻易呵叱。

二人待下如此,被誉为严父慈母,百姓们怀德畏威,虽然明知城破在即,却也濒死不悔,毫无降意。

二十日,清军又运到红夷炮二十四门,比以前的更大,每船只能运载一门,到处搜刮城外铁器铸造炮弹,每弹重二十斤,又修筑炮位,皆以土垄为墙,遮挡城中矢石,城中无力反制,唯有等死而已。

一切准备就绪,博洛和尼堪却还要做最后的劝降,命人押来被俘的明将黄蜚和吴志葵,要他们作书招降,黄蜚不肯,傲然拒绝道:“我与城中并无相识之人,却要给谁写信?”

博洛大怒,仍让军兵把他们押到城下劝降,黄蜚默然不语,吴志葵却喊道:“城中的父老们!我是明朝吴淞总兵吴志葵,兵败被俘,今有一言,请父老们三思:清军已然拉来重炮,城墙经过鏖战,早已破损不堪,万万承受不住,还请早降,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吴志葵劝降,早有人飞报给阎应元,阎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厉声骂道:“你身为大将,不能杀敌致果,报效朝廷,已经有罪,既然被敌人所擒,更应该速死以全忠义,有何脸面来此大放厥词!”

吴志葵羞惭不已,叩拜大哭,被清兵连拉带拽,拖了下去。

尼堪见到阎应元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身后有一人手执大刀相随,颇似关羽,不觉心惊不已,回顾左右问道:“城上那是何人?”

刘良佐答道:“他便是阎应元。”

“真乃神人也!”博洛同样心惊,忍不住赞叹道。

在清朝的开国故事中,关羽不止一次庇佑过努尔哈赤,因此满人崇拜关羽,尊称他为“关玛法(关爷爷)”,皇太极还给盛京(今沈阳)的关帝庙钦赐了“义高千古”的匾额,也难怪尼堪和博洛见到阎应元的形象会大为震撼。

何况他们还受挫江阴城下,屡次被阎应元击败?

但是尼堪却是个狠角色,崇拜关羽仅限于烧香的时候,别说阎应元只是长得像,就算是真关羽在守城,他也敢下令开炮,闻言冷冷一笑,问道:“你怕了?”

“怕个球!”满洲勇士最怕的就是个“怕”字,博洛被说中要害,不由得一阵心虚,嘴硬道:“相貌不俗,出乎意料而已!你不也觉得意外?”

“哈哈哈哈!”尼堪放声大笑,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说得好!我军所向,有前无回!身为宗室,岂能因为一人相貌,便贻误军国大事?”

说着,他对孔有德吩咐道:“给我传令开炮!全军严阵以待,城破后大掠三日,以为犒赏!”

**********

炮声彻夜不息,炮弹入城,洞穿门户十三重,树亦穿过数重,落地深数尺,城上不能立足,守城之人见到火炮燃火,即躲到城墙后面,只能等炮声过后,再登城守御,江阴城岌岌可危。

次日,八月二十一日,天降大雨,雨势甚急,清军用牛皮帐护炮装药,故意只放空炮,施放狼烟,一时烟漫障天,咫尺莫辨,守城者只听炮声霹雳,以为清兵不会冒着炮火攻城,不料清兵却已潜渡护城河,从烟雾中蜂拥而上,众人来不及防御而崩溃,江阴城破。

阎应元在城楼上援笔题门,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题罢掷笔,引千人上马格斗,想从西门突围而不得,只得勒马回身巷战,身中三箭,自知事不可为,回身对季世美说道:“代我向百姓谢罪,阎某报国至此毕矣。”

季世美下马哭拜,说道:“臣心已尽,臣力已竭,土归新朝,身还故主,司爷臣节已完矣。”

阎应元含泪颔首,自拔短刀刺胸血出,欲投前湖,恰逢刘良佐派兵来擒,季世美高呼“司爷取义宜速!”力战而死,清兵见到阎应元的头发尚浮于水面,赶忙把他捞出,绑缚去见刘良佐。

刘良佐正踞坐在明佛殿上,见到阎应元,一跃而起,手抚阎应元后背,伤心而哭。

阎应元不屑道:“有什么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求一死。速杀我!”

博洛在县署听说抓到了阎应元,急忙命人押来见他。

阎应元挺立不屈,背向博洛,骂不绝口,一名亲兵气愤不过,以枪刺他的小腿,血流如注,不支倒地,犹自大骂不降。

博洛无奈,只得命人把他关到栖霞庵,当夜,寺中僧人不停听到“速杀我”的喊声,不久寂然,终于遇害。

城中的其他人,典史陈明遇与清兵血战,死时身子倚在墙边,屹立不倒,武举王公略、把总汪一鸣尽皆战死;训导冯厚敦公服自缢于明伦堂,妻与姊投井死;诸生许用、书吏吴名、季世美遗孀艾氏举家自焚,其余男女老少赴水、蹈火、自刎、投缳者不可胜数。

清军屠城三日,四民犹自巷战不已,咸以先死为幸,无一人顺从者,至二十三日封刀之时,满城杀尽,城中所存只剩大小五十三人。

时人叹曰:“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