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朱明太孙 > 第112章 有机可乘

第112章 有机可乘

第114章 有机可乘

长城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象征,这个纵观历史的重大防御工程,实际上从西周就开始了。而后世认知的长城,绝大多数也都是在明朝时期修建的。

老朱在攻克北平后,以元顺帝为首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退到塞外,其继承者仍自称大元皇帝,与明王朝分庭抗礼,经常骚扰明的边境。

其实大明也开始修筑长城,只是谈不上多么的兴师动众,毕竟现在大明朝实力强大。

大明虽仍很重视北方边地的防务,但仅是加强边将出卫巡逻而已,并无需大筑长城。

历史上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那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这才使得大明朝不断的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

在这一次朱雄英率大军出征之前,老朱也曾经五次派兵北伐。

大明国势比较强盛,在内蒙地区控制了许多军事据点。所以以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为重要据点,在漠南借地利屯田牧马助军资,以图反攻岭北继承元朝这个仅存的行省。

毕竟现在这是大明朝对峙漠北的第一道防线,这三个重镇都在河套北岸与漠南草原,东联开平、独石、大宁、开元;西联贺兰山、甘肃北山,通为一边。地势直,则近而易守,再加上诸多卫所都远在长城以北,所以大明处在战略主动权。

大明现在有着战略主动权,漠南基本上无王庭。但是历史上朱棣以及朱瞻基先后将开平卫内迁,也彻底让大明朝将战略主动权让出。

不要以为只是朱瞻基才将开平卫内迁,朱棣时候就开始调整北方卫所,不再派兵长期驻守开平城。而朱高炽再迁,以至于到了朱瞻基直接放弃开平卫,确立了以宣府为对北的防卫中心,使得大明彻底放弃了对北方的主动权,以至于留下诸多隐患。

朱雄英骑在马背上,看着大军缓缓越过长城,心中嗤笑,“好圣孙!”

好圣孙,放弃了北边的开平卫等重要据点。南边放弃了安南,使得大明彻底失去了进入中南南岛的机会。

不过也不对,安南那地方实际上是朱棣时期打下来的,朱瞻基只是放弃了他爷爷打下来的地方。似乎这么一来,好像也是说得过去了。

只是现在朱雄英似乎不需要考虑那些事情了,就算是有朝一日朱棣做梦,也不敢梦到老朱将大圭赐给他的孙子。毕竟那代表着权力的大圭,说不定大侄子现在就经常拿着把玩呢。

“要是选择北平的话,不是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骑在高头大马上,朱雄英忍不住想到,“按照祖父设计的北边的边防结构,开平卫等是第一道防线,诸位叔父领兵驻守塞外是第二道防线,长城才是第三道防线而已。”

朱雄英继续想到,“未来一两百年,甚至三四百年,最大的威胁其实还是来自北方,而不是来自海上。如果能够拿下安南,也算是有一个进入马六甲的前进基地。”

不过一想这些,朱雄英也忍不住自嘲一笑。

以后的人都知道中南半岛土地肥沃、水稻丰富,可是现如今那还是比较蛮荒的地方。历史上的朱瞻基放弃安南,就是因为发现经历了二十年的努力,经略安南已经无比吃力了,那几乎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

北上,这是必须的,应天府不适合成为都城。现在也不需要考虑四五百年之后的事情,现阶段需要考虑的是当务之急,是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必须要考虑的来自北边的威胁。

更何况就算是想着海洋文明,也可以考虑将天津那些地方发展起来。

一旦迁都北平这样的地方,势必需要从南方大量的漕运、海运,天津这样的门户之地就自然而然的受到重视,也会慢慢的发展起来。

只是迁都北平的话,应天府这样的地方就难说了。毕竟现在的江南之地,也是不折不扣的财税重地,是大明朝的主要粮仓。

越想这些,朱雄英越头疼,因为想要选择一个完美的都城就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利大于弊,不可能真的是面面俱到的,那不现实。

就在朱雄英还在思考这些的时候,朱棣骑着马兴高采烈的率领大军前进。以前最多也就是巡边,但是这一次他率领前军,他也有机会成为这一次北伐的真正先锋。

这才是他的梦想,他期待着能够建立军功、征讨蒙元。至于是不是大侄儿想着让他成为前锋的‘恶趣味’,朱棣根本就不在意。

甚至如果大侄儿让他当先锋,成为征虏大将军,朱棣也只会感觉到骄傲和开心。那说明大侄儿对他的信任,那证明了燕王的军功。

就在朱棣率领大军前进的时候,哨骑忽然来报,“燕王殿下,永昌侯帅骑兵三千前来接应。”

朱棣愣了一下,心里本来也是有着那么一些嗤之以鼻的。

大军才刚刚出塞,现在漠南哪里还有什么鞑子的部族啊,放眼四周都是大明朝的卫所。现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草原,还没有到达前线,这就迫不及待的想着要接应了。

可是忽然间朱棣也能理解,皇太孙率军进入草原,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会紧张起来。不要说永昌侯蓝玉是太子妃的舅舅了,单单就是大将军徐达,就不敢让皇太孙有任何危险。

朱棣也心里平衡了,说道,“派人奏报大将军,令永昌侯所率骑兵前路开导,不得靠近中军。”

蓝玉想要接应没问题,但是那些人只能是前锋。虽然都是大明朝的军队,只是现在让这些人靠近中军,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朱棣也是要求稳,不可能让他的大侄子遭遇任何风险。

朱棣继续下达将令,说道,“令永昌侯来见。”

大概一个时辰后,蓝玉一身甲胄快马来见,“臣永昌侯蓝玉,拜见燕王殿下。”

朱棣就开门见山的说道,“永昌侯,你可率亲卫觐见大将军,所部为前驱不得靠近。”

听到朱棣的话,蓝玉下意识的不高兴:俺的外甥孙可是皇太孙殿下!

蓝玉虽然对朱棣有些不喜欢,但是心里也有分寸,“臣知晓,臣只率亲卫十人觐见太孙殿下就好。”

看到蓝玉要走,朱棣笑了笑随即提醒,“永昌侯,看在皇嫂的面子上,俺提醒你一句。现在是在军中,若是大将军知晓你的称谓,怕是不太高兴。”

蓝玉愣了一下,随即变脸冲着朱棣笑道,“臣谢殿下提点。”

自己甥孙一门心思想要当大将军,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现在要是跑到甥孙跟前称他‘太孙殿下’,那只能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这可不成,没人比俺更希望外甥孙开心了!

看着蓝玉率领数十骑朝着中军所在方向驰骋而去,朱棣也只是笑了笑,让人去接管蓝玉所率骑兵。

“这是快要进内蒙了吧?”骑马坐在马背上,朱雄英环视四周,“北边的防卫可不能放弃,这些就是进入草原、控制草原的前进基地。要是放弃这些地方,骑兵的数量要下降、也能让游牧民族有机会恢复元气。”

千万不要将明朝中后期的版图看做大明朝前期的版图,大明朝控制着辽东,女真诸部现如今或多或少也是受到大明朝的辖制。往东可是到了图门江、鸭绿江这样的边境,势力范围可以到达海参崴那些地方。

往北来看,内蒙地区都是大明的疆域,这些所谓的漠南地区遍布大明朝的卫所,边军不是在所谓的九边重镇,这里是大明朝的骑兵策马驰骋之地。

所谓的朱棣迁都坑惨了子孙,那也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好圣孙几乎是干净利落的放弃了漠南,再加上重孙一口气葬送大明朝的武勋集团、精锐京军,才让大明朝边患不断。

可是如何让卫所长期驻守在草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现在这里比较苦寒。相对来说也没有险可以守,短期可以长期驻守,可是长期来看就有一些问题了。

“铜矿?”朱雄英有些不确定,“只要有好处,那就值得朝廷派出大军驻守,以后的外蒙地区矿藏丰富,铁矿、铜矿都很缺。尤其是铜矿,俺们大明现在恨不得都不铸造铜钱了。”

那就需要继续出兵了,不只是要打到漠北,更要在漠北扎根了。

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还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地筹谋才好。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覆灭北元小朝廷,将北元小朝廷覆灭,让蒙古部族更加的分裂,这才是朱雄英该做的事情。

分裂?

想到这些,朱雄英忽然间想起来了一个人。姚广孝那样的人留在中原肯定不行,所谓的屠龙术那就是在自寻烦恼。可是这样的人要是用在蒙古这边,甚至高丽、东瀛、安南这些地方,说不定还有很多的用处。

说起来的话,大明朝的周边现在也都处在动乱分裂的阶段。高丽那边王氏高丽到了末期,东瀛南北天皇对立,安南那边也到了权臣篡国的阶段。

甚至是琉球这样的地方,也都是小小的岛屿三国鼎立不说,还有好几个部族。

蒙古这边其实也是一样,现在已经有了分化为鞑靼、瓦剌的趋势了。

这么说起来,也算有机可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