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班底
第267章 班底
朱雄英好像自作多情了,本来还打算软磨硬泡的,想要讨得去考察关中的主意。本来还觉得这般大事,想要争取下来也不容易。
可是现在看起来,明显是太孙带队啊,而不是太子带队。
不过想想看也可以理解,这样的事情最终还是皇帝和太子拍板,看起来太子亲自去考察最合适。只是现如今太子还要处理朝政,好多的事情也确实离不开他。
再者就是朱雄英也不是寻常少年,家里人也都知道他的能力。所以让他带着文武百官过去,自然也是踏实的,这个太孙可不会想着借此壮大在朝堂的影响力,只会想着全力办好差事。
迁都,老朱确实是想迁都,因为他知道以应天府为都城的种种不足之处。
但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的年纪不小了,迁都的事情他只能做出决断,真正的执行还是要他的儿孙来完成。
“关中在汉唐都是都城,只是如今土地贫瘠,这你要多去看看。”老朱就有些不理解,有些担心,“自古以来都是得关中者得天下,现如今变了。”
这倒也是事实,以前确实是得关中者得天下,以前的中原地区才是统治的核心区域。
可是也就是在唐朝之后,这些事情明显的发生了变化。不管是蒙古人、女真人,包括现在的老朱,都是打破了‘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
朱雄英想了想,对老朱说道,“俺打算把尚炳和济熺带回去,让他们和二叔、三叔团圆。以他们的年岁,就不让他们回来了。”
老朱想了想说道,“尚炳带回去,这也十一了,俺也给他立为秦王世子了。济熺就不回去了,这才七岁。高炽,也让他回北平好了,这都十三了。”
亲王嫡长子基本上都是在应天府长大,这也是老朱定下来的规矩。不过现在这要是有了十岁,就可以考虑让他们回封地了。
朱雄英就说道,“那也成,尚炳是该回去了。”
其实朱尚炳还真的不是嫡长子,因为朱樉打死都不愿意跟‘赵敏’同房,而朱尚炳就是被老朱赐死的秦王次妃宁河王邓愈之女所生。但是在朱樉心里,朱尚炳就是嫡长子。
看着老朱,朱雄英说道,“俺打算把魏国公和表伯都带去关中,颍国公也在朝,这人有些刚烈、忠直,俺也一并带过去。”
老朱就笑着点头说道,“傅友德这人是一员猛将,不比你祖父差。带着他过去也好,算是以示优容。只是迁都大事,还是要听你表伯和魏国公的意见。”
朱雄英就开玩笑说道,“大明的将帅,这都给俺带走了可成?”
这话可不是在开玩笑,徐达和李文忠被朱雄英带走,厚积薄发的傅友德现在也要被带走。早些年被老朱闲置的冯胜现如今按照朱雄英的安排在辽东威慑高丽,蓝玉这个后起之秀更是朱雄英的舅祖父。
大明朝现在具备着统帅大军的大将,基本上都是和朱雄英关系很深,甚至就是在朱雄英手下效力。而年轻一辈的徐辉祖、李景隆,好几年前就是为朱雄英鞍前马后了。
朱标就笑着说道,“都给伱就是,你能用好就成。你就是把那些人都笼络了也不成,俺一道旨意他们都要回来。蓝玉,怕是他有些难说。”
老朱哈哈大笑,说道,“蓝玉也不至于,那人小事糊涂,大事还有点分寸。”
这就是天生的,不要说其他了,朱雄英的出身就意味着淮西勋贵的拥护。
玩笑之后,朱雄英继续说道,“俺打算把大姑父也一并带过去,再者就是严震直,这人有大用。”
老朱一下子就有些舍不得了,严震直这人实在是太好用了。
朱标就说道,“这也成,严震直确实好用,真要是迁都,必然要动用大量工匠,他能成事。”
其实大明朝还真的不缺少这些大型营建方面的人才和经验,不管是此前营建中都凤阳,或者是还在持续的应天府的营建,这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老朱对水利方面也不敢大意,他此前还要求各地地方官,有百姓对于兴修水利的建议,必须及时上报,并且派国子监生到各地督修水利。
朱雄英也严肃起来,说道,“一旦迁都,必然是要漕运,关中现在难养京城。这疏浚渭水、洛河,俺现在还找不到人。”
朱标就有选择,直接说道,“亏你还自诩水师大都督,亏你自诩开平王一系主帅。那成都右卫指挥同知陈瑄,就不能用了?”
这也是一员悍将,因是武臣之子,得以舍人的身份随侍蓝玉,因此深受器重。别看他也是一员以善射着称,不过除了上马能杀敌之外,也有很多的想法。
朱雄英就理直气壮的说道,“那可难说,俺可注意不到一个指挥同知。”
说到底还是朱雄英接触朝堂的时间太短了,除了一些顶级的武勋和一些重臣,他很难知道一些中层官吏。而这里头的很多人,就是朱标培养、提拔的。
这也就是朱标恐怖的地方了,‘常务副皇帝’不是在开玩笑,十多年的主持朝政,也让他的影响力在方方面面了。就算是老朱失心疯要废掉朱标,现在估计也非常费力,要是一意孤行的话,必然让大明伤筋动骨。
朱雄英可以以出身和恩宠地位超然,能力和朝堂上的影响力,其实就是锦上添花。
但是朱标不一样,他的出身只是锦上添花,最主要的还是他的能力和影响力,那才是最能确保地位的。
祖孙三代人在认真的挑选着一些合适的人选,这一次朱雄英要去关中考察,显然不是他轻车简从。迁都这样的事情实在太重要了,甚至影响着一个王朝的命运。
那自然也就需要更加的慎重,需要将很多的事情都考虑到。那么他带去的文武百官,也都是需要确保有足够的能力,这些人跟着过去可不是旅游的。
一上午的商讨之后,朱雄英被打发回了大善宫,看起来不需要他继续参谋了。
本来挑选随行官员这样的事情就需要慎重,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敲定下来的事情。那自然也就没必要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仔细的推敲一下也没什么问题。
不只是随行的官员挑选需要慎重,包括朱雄英出发的时间,需要考察的一些重点,这都是要提前准备好,这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更不能随意、漫无目的。
这是带着任务过去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那都是需要仔细的做好。
尽可能的在出发前将方方面面的事情考虑好,这样才能够确保到了关中有的放矢。
至于现在让朱雄英回大善宫,其实也就是想着这不是新婚燕尔么。这要是去巡视关中,一走最少是两三个月,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其实老朱和马皇后急啊,自家孙儿那般争气,寻常的事情也不会让他们失望。可是现在呢,就稍微的有那么一些失望了。
明明说好的争取今年就抱上重孙,可是现在再看看,今年肯定是没指望了。
今年抱不上重孙,那也没办法了。不过也得督促着一些,起码今年要看到点动静,明年一定要抱上重孙,这就是老两口的期待了,甚至比起很多事情,这才是他们认为的当务之急!
有些事情朱雄英也是心知肚明的,可是这样的事情他也没办法啊。他也没有刻意的去想着避孕之类的事情,他也明白何玉瑶其实心里也是在着急。
但是这样的一些事情,还真的就是要看老天爷了,或者是自己用不太丰富的生理知识来计算着时间,可是也不敢保证就是绝对的有效。
回到了大善宫,朱雄英就没隐瞒,“俺过些时日可能要外出巡视,你在宫里记得多去祖母、娘那里走动,记得替俺尽孝。”
何玉瑶也没问其他,只是应道,“夫君放心就是,这些也都是臣妾的本分。”
这话她说的心安理得,也认为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寻常的人家,新妇还要想着讨婆婆的欢心呢,说不定也要考虑妯娌关系呢。
不要说这是在皇家了,寻常人家的也都是要考虑孝顺这样的事情。在父母长辈面前尽孝,那也是本分,自然不用多说了。
看了一眼何玉瑶,朱雄英笑着说道,“俺要去一趟关中,说不准还能见识一下八百里秦川、见识一下五陵年少争缠头。”
何玉瑶就有些担心了,“夫君,这是去关中呢?那该让人提前备好东西,我这就让人收拾收拾,寻常用具都得备上,宫里用着顺手的人也得跟着过去。”
朱雄英哈哈一笑,非常自得的说道,“倒不用那般,俺可不是那般金贵的人!俺率军去漠北的时候,可不用人忙前忙后的伺候着!关中,自然比漠北要舒爽!”
更何况二叔、三叔他们都在那边呢,朱雄英自然不需要担心吃不好、住不好。
至于说二叔、三叔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那也不用在意。阴谋论之类的,在朱标、朱雄英这里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