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六十六章 逼反东川

第六十六章 逼反东川

第67章 逼反东川

安重诲和李从珂俩人不和,安重诲就想办法要陷害李从珂,他让冯道、赵凤等人去明宗李嗣源面前弹劾李从珂,李嗣源知道他们其实是安重诲指使的,不过也没点破。

过了一天,安重诲一个人来见皇帝,又在皇帝面前说李从珂的坏话,说他有罪,明宗很不高兴,说:“朕以前做小校的时候,家境不好,很穷,全凭着从珂这孩子背石灰收马粪,赚点钱养活家里,我现在贵为天子,难道不能保护一个儿子吗?你一定要加他的罪,那你告诉我,你要如何处置他呢?”安重诲道:“陛下和李从珂是父子,我怎么敢多嘴!就请陛下裁断吧!”明宗说:“让他闲居在家,已经算是重罚了,此外何必多言!”安重诲于是就保奏索自通担任河中节度使,明宗也就批准了。

索自通到任以后,就按照安重诲的授意,清点了一下军府的盔甲兵器,并且登记在册,然后说这些东西都是李从珂私自制造的。私造盔甲兵器这在古代可是大罪,基本上跟谋反差不多了。这就相当于从你家查出来几辆坦克一样。幸亏花见羞王德妃从中保护,李从珂才得以免罪。我看这安重诲现在已经在作死的路上铁了心走到底了。

王德妃前面因为给安重诲的女儿提婚那件事,已经开始渐渐疏远安重诲了。现在王德妃已经进位为淑妃了,她让人从宫外的仓库拿了些锦缎,要制作地毯。安重诲上书劝阻,以当年李存勖的老婆刘皇后为戒,说不应该铺张浪费,用锦缎做地毯太奢侈了。这下子惹得花见羞生气了,从此以后他跟安重诲就更是两不相容。安重诲想要害李从珂,王德妃偏偏要暗中护着李从珂,安重诲虽然是枢密使,可是你枢密使的权威,能比得上人家媳妇的枕边风吗?

可是安重诲还是丝毫不知道收敛,这时候他又下令调磁州刺史康福去镇守朔方。朔方是羌族胡人经常出没的地方,那儿的镇帅可是个高危职业,经常被害,康福很受明宗赏识,所以安重诲就开始嫉妒他,就打算让他去对付羌人,其实就是想让他去送死,幸亏明宗另外派了将军牛知柔、卫审﨑等人,带了一万人马专门护送,沿途打击羌人,把他们都快要杀光了,所以康福安全抵达塞上,反而声威大振。安重诲的计谋又没能得逞,就只好暂时搁置,后边再说。

这时候偏偏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西川节度使孟知祥,雄踞成都,他心中的野心就渐渐暴露出来了,安重诲又干预军事谋划,献上了两条计策,一个是分割蜀地,好加强朝廷对蜀地的控制,二是增派蜀地的官员,以限制主帅的权力。明宗觉得他的想法不错,就把这事交给安重诲来调度。安重诲就任命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让他去镇守遂州。又从东川割出了果州和阆州,创建了保宁军,任命李仁矩为保宁军节度使。并且任命武虔裕为绵州刺史。他这种安排,实际上就是为了防备两川。

果然,东川节度使董璋首先就起了疑心了。李仁矩曾经来过东川,以前因为明宗祭天,特别让李仁矩拿着诏书去见董璋,让他献上礼钱一百万贯,当时李仁矩到了梓州,董璋就设宴招待他,可是左等右等,派人催了好几次,还不见李仁矩来,董璋就火了,带着手下拿着兵刃闯进驿馆一看,李仁矩正搂着妓女喝酒呢。他一听说董璋来了,仓皇出来相见。董璋让他站在台阶下边,对他厉声呵斥,说:“你听说过西川斩李客省吧,难道我不能杀你么?”他说的李客省指的就是李严,人家孟知祥能杀李严,你是不是觉得我不能杀你?

这下子李仁矩害怕了,哭着跪地求饶,董璋看看这个给脸不要的东西,倒是没杀他,让他快滚,但是只给了他一半的钱。

李仁矩是明宗手下的旧将,又和安重诲关系很好,没想到这次差点让人家给宰了,他怒气冲冲地回到京城,就到处说董璋回头肯定要造反,于是安重诲就让他去做了保宁军节度使,在阆州镇守,和绵州刺史武虔裕一起控制东川。武虔裕是安重诲的表哥,安重诲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心腹,让他监视着董璋。从那以后,朝廷就常常收到密报,都说董璋将要发难,安重诲又命令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整治遂州城防,一定要认真准备,小心提防。

董璋也知道,现在安重诲要对付自己了,心中很是惊惶,不得不自求生路,准备抵制。他和孟知祥俩人一向不和,平常也没什么来往,这次他为了找个外援,不得不去联系孟知祥,而且他还打算和孟知祥结为亲家。孟知祥接见了董璋派来的使者,把他叫进来问明了情况,依着他的本意,他是不愿意和董璋联合的,但是现在外边都在传,说朝廷下来要把绵州和龙州也划出去,单独建一个军镇,所以呢,孟知祥跟董璋也算是同病相怜,双方只好放弃前嫌,暂时修好。孟知祥就和自己的副使赵季良一起商量这件事,赵季良也觉得应该联合董璋,一起对抗后唐。孟知祥就让董璋的使者回去,说愿意招董璋的儿子做自己女婿,然后就派赵季良去梓州回礼。赵季良跑了一趟,他回来以后对孟知祥说:“董璋贪残好胜,志大谋短,将来必然会为患西川,不可不防!”孟知祥一听,哦,他是这么个东西,就想悔婚,但是一时又不好毁约,只好暂时跟董璋周旋,先应付着,还约他联名上表,大致的意思是说“阆中建镇,绵州、遂州增兵,惹出了很多的流言蜚语,震动了全蜀,请朝廷收回成命”。

不久朝廷传来诏书,只不过对他们略加抚慰了一番,你们不要胡思乱想,但是做法丝毫没变,还是要另外设置军镇,分散他们的权力。董璋当然不满,他就诱捕了武虔裕,把他幽禁起来,然后兵发剑门,筑起七座营寨,又在剑门以北设置了永定关,布列烽火,同时招募老百姓入伍,剪去他们的头发,给他们脸上刺了字,把他们赶到遂州和阆州,让他们去抢劫。孟知祥又上表,请朝廷把云安十二个产盐区划给西川,把盐税收入拨给宁江守军。

这东西两川同时发难,登时让后唐朝廷大费踌躇。

现在董璋反叛的迹像已经很明显了,而孟知祥还藏得比较深,明宗李嗣源就答应了孟知祥的请求,把产盐区划给了他,但是另外派了指挥使姚洪带着一千士兵,跟着李仁矩去阆州防守。董璋听说阆州又增兵了,实在是忍无可忍,这时候他儿子董光业正在京城担任宫苑使,董璋就给儿子写信,信里说:“朝廷分割我管辖的地方,另外建了一支新军,又屡次派兵来这镇守,这明明是想要杀我了。你为我转告中央,如果朝廷再派一个人进斜谷,我就不得不反了,也就跟你永别了。”

董光业看完他老爸的信,把它拿给枢密院承旨李虔徽看,李虔徽就把这封信的内容转告了安重诲。安重诲大怒,说:“他敢阻我增兵么?我偏要增兵,看他敢怎么样!”随后又派别将荀咸甡再带一千士兵去东川。董光业听说了这件事,急忙去找李虔徽,说:“这支部队一过去,我父亲必然得反,并不是我为自己着想,恐怕这样只会花费粮饷,浪费军力,不如赶紧叫停,我父亲肯定不会造反的。”李虔徽又转告了安重诲,安重诲哪里肯依,派不派兵还由了你了?果然,荀咸甡带的这一千人还没到阆州,董璋已经造反了。

..............

知识卡片:

这一集我们说到了康福、牛知柔、卫审﨑等人在朔方杀了不少羌人,咱们就聊聊羌人的事情,羌人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羌族,我们现在的羌族仅仅是古代羌人的一支。

唐朝和五代的朔方地区是当时羌人活动的区域之一,朔方的范围包括宁夏全境、内蒙古河套南北地区、陕西北部,还有甘肃的一部分。

羌人出现的时间很早,古文献在大禹时代就已经有记载了。“五胡乱华”的“五胡”里就有羌人。羌人并不是以血缘血统关系形成的群体,靠外貌不容易分辨,古代羌人是说藏语的一群人的统称。藏语系出现的很早,缅甸语也属于藏语语系,公元前三千多年就有了。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古羌人是汉人起源中的一支,青藏高原上的古羌人形成了很多少数民族,向南迁徙的那一支到了缅甸。

《史记》里记载说“禹兴于西羌”,大禹可能出生在今天四川省的汶川和北川周边地区,所以大禹有可能是出身于当时一个古华夏人和古羌人杂居的地区,商代甲骨文里记载说,当时的河南、山西和陕西也都有羌人生活,是商朝在西方的主要敌人,双方曾经多次发生战争。后来周武王灭商,他的军队中也有羌人加入。

到了西周晚期,中原的华夏人跟羌人的分化加深,冲突也多了起来。当时羌人的聚居地主要位于今天的陕西、甘肃和青海一带,西戎就是羌人。秦国曾经跟羌人部族发生过很多次战争。秦穆公时期至少有八个西戎部落对秦称臣,这段历史后来被称为秦霸西戎。后来一些羌人西迁,《后汉书》里记载说当时有个叫无弋爰剑的羌人为了躲避秦军,迁到了今天青海境内的湟水流域,成为一支羌人的首领。这支羌人继续分化成为藏族的主体之一。汉武帝经营西域之后,很多羌人被纳入了中原王朝。到了三国时期,中原激烈战乱,羌人大量迁居到河套地区。东晋羌人的一个领袖姚苌在公元384年起兵,杀死了前秦的符坚,建立了后秦政权,并且定都长安。这时的羌人其实和上古时代的羌人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已经完全成为了汉人的一支。到隋唐时期,在甘肃和青藏高原地区聚居有党项、东女和白兰等羌人部落。党项人也是羌人的一支,但是党项人也有鲜卑人的血统。党项人在唐末崛起,其首领拓跋思恭还因为帮助唐朝剿灭黄巢而被唐朝封为夏州节度使。西夏灭亡之后,羌人的数量急剧减少,四川这部分人羌人没有和其他民族融合,就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羌族,目前中国境内的羌族人口大约为30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