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两川合并
第71章 两川合并
赵廷隐率军进入了梓州,检封了府库,然后就等候孟知祥到来发落。偏巧这时候孟知祥生病了,在中途逗留了些日子。李仁罕从遂州到来,赵廷隐亲自到板桥迎接,李仁罕到了以后,也不向赵廷隐道贺,而且还对赵廷隐态度很是傲慢,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赵廷隐非常生气,但还是硬忍着,把李仁罕请进了城。
不久孟知祥病好了,亲自来到梓州,犒赏将士,本来他打算就让赵廷隐担任东川留后,李仁罕是赵廷隐的领导,他很不服气,也想要留在梓州镇守,孟知祥索性谁也不给了,人家自己兼了,他调赵廷隐为保宁军留后,让李仁罕仍然回去镇守遂州,两人领命,各归自己的治所。
李仁罕和赵廷隐都是孟知祥的部将,但是他们俩一直互相看不上,这两个人再加上赵季良、张业、李肇,并称后蜀开国五节度。
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给皇帝李嗣源上了个表章,这个王思同有个很有名的姥爷,就是刘仁恭,这个王思同是刘仁恭的外孙子,是刘守光的外甥。王思同给皇帝上表,说董璋战败,已经死了,现在孟知祥已经控制了两川。明宗于是和大臣们商议,接替安重诲担任了枢密使的范延光就说:“孟知祥虽然占据了全蜀,但是他手下的士卒们都是东方人,孟知祥对他们很不放心,怕他们想家,发生兵变,所以想要借助朝廷的威望,来安抚军心,陛下不如假意对他进行招抚,这个才是上策。”明宗说:“孟知祥本来就是我的故人,被别人离间,才到了今天这个局面,朕今日招抚故交,也不能算是假意吧。”于是派供奉官李存瓌前往蜀地。
孟知祥已经回到了成都,听说李存瓌持诏到来,就派掌书记李昊去迎接他,把他请进自己府中,李存瓌开读圣旨,大意是说:董璋就是一个狐狸豺狼之辈,自取灭族之祸。你就不同了,如今你的祖坟,还有亲属,都安全无事,所以呢,你应该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节。朝廷对你也是既往不咎的,以前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一番好意,你一定要明白,好好体会。
孟知祥跪接了诏书,然后哭着拜倒于地。李存瓌将诏书递给孟知祥,然后和孟知祥行甥舅礼。原来呀,李存瓌是李克宁的儿子,李克宁就是当年李存勖接班的时候,那个想要跟他争位的叔叔,李克宁的妻子孟氏,就是撺掇李克宁杀了李存勖夺权的那个老婆,就是孟知祥的亲妹妹。我估计这李存瓌小的时候,孟知祥还给他买过灯笼呢。
李克宁谋乱失败,被李存勖所杀,但是他的子孙们并没有受到牵连。李存瓌现在已经是供奉官了。孟知祥见自己的外甥平安无恙,也颇为欣慰。留他在自己这住了几天,便让他回京去了,自己也上表向皇帝谢罪。孟知祥的妻子琼华长公主此时刚刚病逝,孟知祥发出讣告,一并向皇帝报丧。
过去《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记载,说这位琼华长公主是李克用的弟弟李克宁的女儿,但是后来考古发现,这位长公主的墓志上写的明明白白,她是李克用和曹氏夫人所生,也就是说,她实际上是庄宗李存勖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并不是李克宁的女儿。所以说,历史记载也是不断更新的,一旦发现了实物证据,就能推翻文字记载。由此可见,孟知祥是李克用的女婿,是李存勖的姐夫,同时也是李存勖婶子的哥哥,这辈分也是够乱的。
孟知祥又上表说手下将校赵季良等五人,因平叛有功,请朝廷授予节钺。明宗于是再次派李存瓌西行,去祭奠这位去世的长公主,又赠送给孟知祥三千匹绢,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爵,还赐给他玉带。至于赵季良等五位将领,等孟知祥委任以后,再请后命。
孟知祥又请皇帝准许自己代皇帝给西川文武官员封官,明宗也都一一答应了。孟知祥于是任命赵季良等人为节度使。第二年朝廷派遣尚书卢文纪、礼部郎中吕琦,册封孟知祥为东西川节度使、蜀王,从这以后,孟知祥得步进步,已经隐然有了想要在蜀中建国称帝的思想了。他现在有了人事任免权,就能给手下人封官来收买人心了,再加上两川富庶,还有盐,经济也不愁,基础是打好了。
镜头一转,对准了吴越,公元932年,吴越王钱镠年老多病,已经卧床多日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次病的不轻,恐怕是好不了了,于是就招手下文武官员到他的寝室,流着鼻涕眼泪,跟大家说:“我这些儿子都又笨又懦弱,恐怕不足以接任后事,我死以后,请大家择贤嗣立!”
大家一听,都哭起来,说道:“大王的儿子钱传瓘,素来参与征伐,不仅仁孝,而且对国家有功,大家都很拥戴,请您让他做您的继承人吧。”于是钱镠把钱传瓘叫来,授予他印绶,对他说:“将士们都拥戴你,你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钱传瓘拜领了印绶,整天就在父亲床前服侍,钱镠又对他说:“世代子孙,要好好侍奉中国,就算中原换了主人,也不能失了礼数,切记切记!”钱传瓘一一答应,不久钱镠病逝,享年八十一岁。
相传钱镠出生的时候正遇上天旱,有一位道士东方生指着钱镠他们家说,池龙已经在他们家降生了。咱们中国古代传说,有水的地方就有龙,海里有海龙,江里有江龙,河里有河龙,池子里有池龙,井里都有井龙呢。钱镠是个池龙,级别稍微低一点。
当时钱镠正好生下来,只见红光满室,钱镠他爹钱宽觉得自己媳妇这是不是生了个哪吒啊,很不吉祥嘛,所以就把他扔在了一口水井边,但是钱镠他奶奶觉得,这孩子不是一般人,就把他抱回来了,自己抚养他长大,因为是自己的婆婆留了他一命,所以给他起名就叫钱婆留,那口井就叫婆留井。现在杭州上城区的钱王祠里,这口婆留井还在。
钱婆留才几岁的时候,就在村子里的大树下,指挥孩子们列队打仗,还像模像样的,颇合兵法,后来他长大以后,练了一身武艺,善于射箭,骁勇绝伦。传说他家乡有一座衣锦山,上面有一面石镜,宽度大约二尺七寸,钱婆留对着这面石镜一照,竟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身穿冠冕,如同帝王一般。他谁也没敢告诉,但是从此以后就觉得自己非同凡响,颇为自负。
等到他长大以后,觉得自己的名字怪怪的,就去掉了那个婆字,把留下的留,改成了金字边那个镠,就是纯金的意思。他被后梁封为吴越王以后,就开始扩建杭州城,修筑石塘。可是江中水急,怒潮拍岸,石塘怎么也修筑不起来,于是钱镠命人去采来山南的竹子,制成强弩五百,硬箭三千,让弓弩手对着江中的潮头一阵猛射,把浪潮射退,然后赶紧抓住时机,垒起石头,把长提修建起来,钱王射潮的故事也被老百姓传为了美谈。其实潮汐长落,本来就自有其规律,钱镠搞这么一出,无非是借此给干活的人们鼓劲而已。钱镠还修建了候潮门、通江门等几处城门,以及龙山、浙江两处水闸,遏制江潮,引水入河。从此以后,钱塘富庶,冠绝东南。钱塘江有人以为跟钱镠修建的这个石塘有关,其实没什么关系,钱塘江全段的名字就叫浙江,它流经富阳那一段也叫富春江,流经钱塘县那一段叫钱塘江,钱塘县就是现在的杭州,这个名字是秦始皇给起的,跟钱镠也没什么关系。
钱镠自少年从军以来,夜里从来不睡觉,困极了就枕着一个圆木小枕,或者枕一个大铃铛,称为警枕,稍微休息一下就行。他还在自己的寝室里放了一个粉盘,想到什么事,就写在粉盘上,他一直到老都是如此。所以说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都是百倍的努力才换来的。
钱镠平时立法颇严,有一天傍晚他微服出行,回来的时候在北城门叫门,守门的官员不肯开门,钱镠还隔着城门听见里面有人说:“就算是大王到来,也不能开门!”天亮以后,钱镠从北门入城,召来守北门的官员,对他坚持原则的做法大加褒奖,赏了他很多钱物。钱镠有一个得宠的侍妾姓郑,他父亲犯了死罪,左右替他求情,钱镠大怒,说:“为了一个女人,难道要乱我法度么?”命令手下把这位侍妾也斩了,给他父亲陪葬。钱镠这么做确实太过了,那个时候的人命也真是贱,跟猪狗一样,一句话就杀了。
钱镠晚年,礼贤下士,大家都说他知人善任。钱传瓘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以后,向后唐朝廷报丧,明宗赐钱镠谥号武肃,命令以王侯的规格下葬,还让工部侍郎杨凝式撰写了碑文。
浙江百姓请求朝廷,准许为钱镠立庙,朝廷也批准了。第二年庙修好了,里边供奉着钱镠的塑像。浙江人称钱镠为海龙王,或者钱大王。
..............
知识卡片:
《百家姓》大家都很熟悉,赵钱孙李,钱排在第二位,《百家姓》是宋朝编的,赵姓肯定是排第一,而钱姓能排第二,就是因为钱家从五代到宋朝影响都非常大。吴越钱氏的开创者就是钱镠。钱镠的政治名气显然是不如宋太祖赵匡胤的。不过无论是看其治国之道,还是安家之说,钱镠无疑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君主。钱家能够兴盛不衰和钱镠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吴越天宝五年,也就是公元912年,钱镠第一次写下了《武肃王八训》。此时他还没有称帝自立,还只是一位尊梁朝为正统的节度使。但是他已经在告诫子孙该如何在乱世求生,如何以和睦来保持家族的延续了。公元932年冬天,八十一岁的钱镠再一次动笔写下《武肃王遗训》。《遗训》的内容和《八训》大体相似,但是又多了钱镠做帝王九年以来的新经验。因而这份《遗训》虽然仅有十条,却涵盖了应该如何治国理民,如何安家置业等内容。
民国年间,钱镠的第32世孙钱文选先生把《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整理、归纳,汇成了六百多字的《钱氏家训》。《家训》以格言的形式呈现,一共分四个篇章,涵盖了对钱氏子孙做人、持家、处世、治国的多方面要求。
钱家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还有“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被称为“近代三钱”。在科学界,有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文化界,有“文化昆仑”钱钟书,以及国学大师钱穆。有人统计过,自宋代至清代,吴越钱氏家族就出了三百五十个进士。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家族最重要的核心不是祖宗留下了多少钱多少地,这些东西都是外物,你就是给后代留下一个强盛的国家,只要家里有一个败家玩意,江山都给你葬送了。但是如果你给后代留下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后代们一个个的模仿学习,却能够保证香火不灭。
这里我也想多说一点,家长们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挣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有个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