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巴公原之战

第一百六十四章 巴公原之战

第165章 巴公原之战

北汉皇帝刘崇勾结了辽军,来进犯泽州和潞州,柴荣力排众议,自己带兵亲征,和刘崇的部队在巴公原上对阵,双方刀出鞘、箭上弦,准备交锋,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其实从人数上来说,后周的部队是处于劣势的,它的总兵力大概只有对方的三分有二。所以刘崇一看,就觉得胜利没跑了,居然现在就有点后悔叫辽兵来了,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嘛,胜利果实不用跟别人分享嘛,他跟手下的众将说:“我看敌人的人数和我本部兵也相差不多,早知如此,何必招外人来帮忙!今天如果我们就靠自己打败周军,那就更能让外人心服,那不是一举两得嘛。”这个刘崇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蠢话来,人数差不多?那能一样吗?那太极雷雷和张伟丽能一样吗?

众将听了以后,赶紧拍马屁,都纷纷上前道贺,祝贺您旗开得胜,你太厉害了,赢的干净利索,敌人狼狈逃窜,这仗还没开始打呢,感觉已经开始庆功了。

那个辽将杨衮心里可不太有底,他也不像那些北汉将领那么乐观。他一个人策马上前,观察敌情,在那看了好一会,然后回来去见刘崇,说:“对面的周军军阵严整,不可轻敌啊!”

刘崇说:“机不可失,你不必多说了!你就在这看着,看看我和周军决战,今天我要为我儿子报仇。”

杨衮一看刘崇这态度,太自信了,没办法,只好退下,不再劝了。

正在这时候,战场上忽然东北风大起,吹得两军将士毛发耸立,人人都感到有点惊慌,过了一会,风向转为了南风,风势也稍微小了点。北汉的副枢密使王延嗣和司天监李义进账对刘崇说:“风势已小,正好可以出战了。”刘崇拍案而起,当即下令:进兵。

北汉的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拦住刘崇的马头,劝阻他说:“现在风势逆吹,对我军很不利,李义一向掌管天文,连风势顺逆都不懂,这个人如此昏昧,罪当斩首!”

刘崇大怒,叫王得中走开,说:“我意已决,你一个老书生,不要胡说!你要再多嘴,我先斩了你!”

王得中一看刘崇冲着他瞪眼睛,吓得赶紧退到了一旁。刘崇指挥部队前进,让张元徽在前面开路。

张元徽率领着一队骑兵首先去进攻周军的右路,正好跟樊爱能、何徽遇上,双方交锋不过几个回合,樊爱能和何徽忽然率军后撤,他们手下有一千多人纷纷解了铠甲、放下兵器,向北汉军投降,而且还对着北汉军高呼万岁。

这个太恐怖了,樊爱能和何徽什么职务,一个是侍卫亲军马军指挥使,一个是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他们的手下是什么人,皇帝的卫队,别人没投降,皇帝的卫队先投降了,皇帝的卫队长擅离职守,擅自退兵,扔下皇帝不管了。真是难以想象。

刘崇一看周军军阵动摇,机不可失啊,于是亲自率领各军向前冲锋,但见双方箭如飞蝗,石如雨点,周军也不免有些惊乱起来。

后周皇帝柴荣自己带领着一部分亲兵,冒着矢石,亲自催马向前督战。这一下,可激怒了后周一位大将,他大声喊道:“皇帝冒着如此危险,我等怎能不效死力!”说着扭过脸,对旁边的张永德说:“现在贼气已骄,只需力战就可破敌,您的麾下弓弩手多,请你趁势向西,镇住左翼,末将担任右翼,冒险夹击,不怕不胜。国家安危,正在此一举了!”

张永德一看,说话的乃是他手下大将赵匡胤,当下答应一声,两个人各自统领着二千人,一左一右,分别出战。这两位都是青年将军,赵匡胤当时二十七岁,张永德二十六。他们的皇帝柴荣三十三岁。

赵匡胤从小习武,个人战斗力很强,他的武器是一根混铁大棍,古代用棍的武将相对较少,都是力气很大的人,而且他这个棍是连枷棍,那是专门破重甲的。我们看到的画像上的赵匡胤是个胖胖的老头,实际上应该不是那样的,赵匡胤死的时候才四十九岁,人家从小身体素质又好,又整天练武,估计衣服一脱,应该是满身的疙瘩肉。此刻他身先士卒,首先带头冲锋,他手下的士卒们紧随其后,杀入敌阵,这帮人彪悍异常,无不是以一当百的勇士,个个都是李小龙,没有一个马保国,北汉兵根本抵挡不住,纷纷倒退。

赵匡胤的父亲名叫赵弘殷,最初是赵王王镕的手下,后来跟了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以赵匡胤也是将门之后,现在他在皇帝身边担任侍卫,这次也是随驾出征,此刻他一看,皇帝身入危境,不由的激动起来,带着手下勇往直前,把北汉兵杀得大败。

赵匡胤的同事,内殿直马仁瑀,也对大家喊道:“如果皇帝的乘舆受到敌人攻击,还要我辈有何用!”说完跃马而出,一串连珠箭,接连射杀了几十名敌军。马仁瑀是个神箭手,你看人家这配置,有近战肉搏的,有远程狙击的。

这一下,周军士气更加振奋。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来到皇帝前面请命,说:“敌军已经溃败,请陛下按兵不动,看我们为陛下破贼!”您最好别乱动,您一动我们还得分散精力保护您,您就在这看着就行了。说完,带领着几百名骑兵冲进敌阵,迎面正碰上敌将张元徽,马全义拨马舞刀,和张元徽大战了几十个回合,马仁瑀暗中相助,对着张元徽的马头一箭射去,正中马眼。那匹马疼的乱跳,把张元徽掀落在地,马全义趁势一刀把张元徽挥作了两段。

张元徽可是北汉的一员勇将,他突然被杀,北汉兵登时气为之夺。这时候天空中的南风越吹越猛了,周军顺风冲杀,势不可挡。刘崇眼看支持不住了,急忙挥动红旗,鸣金收军。但是现在军士们已经开始溃散,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收拾。辽将杨衮一看,周军已经占了上风,而且士气如虹,他也不敢上前支援,又恨这个刘崇妄自尊大,不知进退,也乐得袖手旁观,然后他带着自己的手下安然撤退。这一仗北汉先胜后败,而且是大败,周军是大胜。

后周那两位吃了败仗的将军樊爱能和何徽领着残兵,竟然脱离了大部队,也不请示,就擅自南归了,这帮人沿途遇到了给部队运送给养的车队,竟然还亮出武器,公然抢夺。运粮的民夫吓得纷纷逃走,还有很多受了伤。柴荣派军校去追他们回来,二人竟然不奉诏命,甚至还杀了来使。这就是在作死了。

这时候,巧了,他们在路上遇到了河阳节度使刘词,刘词是带着部队来支援柴荣的,樊爱能对他摇着手说:“辽军来了很多,我军都已经退了,你何必前去寻死呢!”

刘词说:“天子现在安全吗?”

何徽说:“幸亏我们跑的快,才保住了性命,主上还不肯退,大概已经跑到泽州去了。”

刘词听了非常生气,说:“主辱臣死,怎能不去救呢?”随后引兵向北,赶赴战场。刘词是不知道这俩擅离职守、临阵脱逃,他要是知道,估计能直接把这俩给砍了。

北汉的部队已经逃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有一万多残兵在一个山涧里屯守,拦截周军,这是殿后的。这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但是南风还刮得很猛,刘词带着一支生力军,一声呐喊,杀入敌阵。此时的北汉兵已经气馁,哪里还有心思对仗?死的死,逃的逃。刘词率军追击,那个山涧以南有一些周军士卒正在休息,他们远远看见刘词的部队得胜,也重新振作起勇气,跟刘词的部队一起追击。北汉兵无处逃生,或死或降,刘词等人一直追到高平,这才收兵。但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敌军遗弃的辎重器械不可胜计。周军把这些物资都陆续搬回到自己营中。皇帝柴荣此时还在荒野之中,随便找了个地方安营,准备过夜,各军整夜巡逻,很快抓到了樊爱能和何徽手下那些临阵投降敌人的士兵,立刻把他们全部处死了。

第二天天亮以后,周军开始进逼高平。刘崇听说后周皇帝就要到了,急忙换了一身粗布衣裳、带了一顶斗笠,骑马想从雕窠岭逃走。等到了晚上,天太黑,他又迷了路,于是就强迫村民给他做向导,这帮村民也够坏的,把他带到了晋州。刘崇走了一百多里,才知道走错了,气的杀了村民,又掉头向北。途中好容易弄了点吃的,正打算吃口饭,就听说周兵追来了,刘崇赶紧扔下碗筷,上马急奔。刘崇年纪已经不小了,这一番昼夜奔波,身体都快支持不住了。幸亏他骑的这匹马是辽国皇帝送给他的一匹难得的好马,刘崇就趴在马鞍上,逃回了晋阳。他骑的这匹马叫黄骝马,是一匹红毛黑棕的战马。刘崇给这匹马专门盖了间马舍,用金银装饰,享受的是三品官员的待遇,还给封了个自在将军。

柴荣见刘崇已经跑了,估计也追不上了,于是下令,让各军在高平休整。他选了几千名北汉的降兵,起了个名字,叫作效顺指挥军,让前武胜行军司马唐景思统领,前往淮上驻守,防御南唐。另外的二千多降兵,每人赐给绢二匹,还给了他们衣物,就放他们回去了。这些降兵拜谢而去。

柴荣随后转入潞州,节度使李筠赶紧迎接皇帝进城,柴荣正要论功行赏,忽然手下来报告,说是樊爱能和何徽二人前来请罪。柴荣微笑着说道:“他们还敢来见朕么?”让左右把这俩货抓起来,听候发落。

.............

知识卡片:

在巴公原一战中,出现了前后三个皇帝,叫做“三龙聚会”。柴荣、刘崇和后来的赵匡胤。这是赵匡胤第一次高光亮相。赵匡胤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的非常勇猛,这是一个武将该有的品质。

不光是勇猛,赵匡胤还在这次战斗中把握住了时机,而这个时机是他自己创造的,这才是他和普通武将的不同之处。

赵匡胤本来是张永德的下属,他的职责是听从张永德的命令,保护柴荣的安全,在古代,这种上下级的关系是非常有制约性的,但是赵匡胤在战场上发现了战机,立马就主动的去跟张永德要求,并且让张永德配合自己,这实际上已经有点越权了,我想张永德可能会有点不高兴,但是他也挺大度,立马采纳了赵匡胤的建议,最后,张永德立了大功,他对赵匡胤大加赞赏。极力向柴荣推荐赵匡胤,说:“举贤不避亲,殿前司将领赵匡胤,其智其勇冠群将校!巴公原一役,堪称首功!”。赵匡胤也因此得到了柴荣的赏识,这才走上了历史舞台。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会出现在禁军中呢?这就不得不从赵匡胤的父亲说起,赵匡胤的父亲叫赵弘殷,赵家是官宦世家,在唐朝就是大家族,家里出了不少官员,在中国古代,能做上将的,家里一般都有背景,从草根干上来的不是没有,但是比较少。

五代时期赵弘殷投靠了赵王王镕,王镕和河东李家结盟,在一次联合作战中,赵弘殷率领五百骑兵增援李存勖,立了战功,李存勖对赵弘殷很欣赏,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李存勖称帝以后,就让赵弘殷在禁军中担任指挥使。从此赵弘殷就一直在后唐的禁军里当差,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晋后汉时期,赵弘殷也一直在禁军中任职。王景崇在凤翔叛乱的时候,赵弘殷随部队去平叛,左眼中箭,他带伤战斗,而且越战越猛,又立功升了官。赵匡胤嘛,子承父业,长大以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禁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