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登基第一剑,先斩太上皇 > 第131章 调防,避免军头主义

第131章 调防,避免军头主义

第131章 调防,避免军头主义

“陛下,李秉巡抚大同和宣府,曾经向朝廷上奏,希望可以惩治轻开边衅的将领。”

“臣以为陛下既然如此大张旗鼓移民实边,则必须要给已经成为边民的流民们一个安宁的耕作环境。”

“臣附议李秉之言,望陛下传旨边将,凡是有轻开边衅的,一律严惩!”

于谦突然出列。

“此事,准!”

朱祁钰知道这个时候,该以修养生意为主。

“不过瓦剌若是进犯,则必须予以回击。”

“轻开边衅虽然会导致边民因为战火逃离,会导致移民实边的政策功亏于溃。”

“然而若是朝廷对边关将领太过拘束,则会导致敌寇猖獗,亦会导致军中生出畏战之心,进而影响边军士气和战力。”

朱祁钰又补充了两句。

对于轻开边衅,还会导致将领为了邀功而冒进,更有可能导致杀良冒功。

只不过朱祁钰这里没有说。

因为现在不是明末,皇权对于武将也没有到无法约束的地步。

“赵辅、项忠,朕命你二人各自统帅一万京营,分别奔赴宣府和大同两地。”

“你二人到了边关之后,不归两地总兵节制,而是和边军将士协同作战。”

“只要边将和你们达成共识,那么伱们就可以对于进犯的敌寇伺机而动。”

朱祁钰这是在培养赵辅、项忠。

而且之前朱祁钰一方面不让边将轻开边衅,一边又说对于蒙古进犯要坚决反击。

如此只会政令模糊,只会让军队首尾难顾。

朱祁钰让赵辅、项忠前往,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只要边将和赵辅、项忠达成一致,那么他们就不算是轻开边衅,而是正当的自卫反击。

对于赵辅和项忠,朱祁钰也不是没有防备。

宣府和大同,朱祁钰还派出了都察院御史,还派出了锦衣卫和东厂番子。

如此一来,要是赵辅、项忠想和边将相互勾结,他们就不得不考虑来自文臣和内廷的监督。

相互制约,一直都是朱祁钰的平衡之道。

“朕将这一万京营交给你们,你们他日当还朕一支强军!”

对于赵辅、项忠这两个原本明朝历史上的名将,朱祁钰又怎么可能不加以重用?

朱祁钰还想着,今后会让京营轮番前往边关驻扎,以此来保证京营的战斗力。

要是京营将士一直在京师附近驻扎,只会让其成为一群老爷兵。

朱祁钰也一直认为,军队只有在经历战火的洗礼之后,才能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调京营轮番上阵,就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血性,就是为了他们能够拥有实战的经验。

而且宣府和大同距离京师不远,往来调拨的花费也不至于太大。

“末将领旨!”

项忠和赵辅,双双出列。

能够独掌一军,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也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朱祁钰的亲信嫡系当中。

“石亨,朕之前给你挂征西将军印,便是为了今日。”

“我大明的边关重镇,其中以甘肃为最西。”

“朕命你前往甘肃镇守,务必保一方百姓安宁!”

朱祁钰虽然相信这个时空不会再有夺门复辟,可是朱祁钰对于石亨的不信任也不会消除。

为了彻底杜绝石亨的政治投机,朱祁钰决定将其远远打发。

而且朱祁钰布局很早。

在京师保卫战之后,朱祁钰就给石亨挂了征西将军印,和杨洪挂镇朔将军印同级。

距离京师保卫战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朱祁钰也布局了大半年。

要知道明朝的将军印可不是随便乱挂的,只能是领兵出战,或是镇守一方。

朱祁钰给石亨挂征西将军印,就是给石亨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

“末将领旨!”

这个时候的石亨,虽然也被朱祁钰重用,可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同于谦一起被视作文臣武将之首。

石亨心里觉得,与其在京师束手束脚,还不如去边关搏杀。

石亨和杨洪齐名,京师保卫战的功劳也不在杨洪之下。

杨洪被封了国公,石亨心里也是羡慕嫉妒。

而且当初和石亨一样同为参将的郭登,如今也是以总兵身份镇守大同。

所以朱祁钰让石亨外镇甘肃,也就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陛下不以老臣愚钝,托付京营整编之大任。”

“然而老臣年迈,于整编京营倍感吃力。”

“陛下不如另择一大将前往甘肃,也好让石亨留在京师助老臣一臂之力。”

石亨刚起身,杨洪就跳了出来。

杨洪这是看中石亨的能力,也是为了自保。

杨家如今一个国公,三个伯爵。

论恩宠之盛,景泰一朝无人可比。

然而杨洪也知道,什么叫做盈满则缺。

要是京营只剩下杨洪一人负责,那么流言蜚语必定四起。

就算杨家没有谋逆之心,有识之士也会劝朱祁钰对其提防。

“颖国公,大可不必多虑!”

朱祁钰站出来安抚杨洪。

因为杨家和朱祁镇的不对付,朱祁钰相信杨家只能忠诚于自己。

“朕会让居庸关的罗通,还有大同的郭登回京,以为颖国公的左膀右臂。”

朱祁钰一副体恤老臣的模样。

只不过朱祁钰也是不放心把京营交付于杨洪一人之手,他早就找好了制衡杨洪的人选。

朱祁钰这番腾挪下来,可谓是一举三得。

首先就是京营被自己扶持的亲信彻底掌控,再也不会担心今后有政治投机分子充斥其中。

而且随着宣府、大同、居庸关三处重镇的将领更换,朱祁钰又防止了地方军头主义的产生。

更何况,杨洪、郭登、罗通三人,都是经过战火洗礼的大将,他们整编出来的京营战斗力也不会太差。

“至于大同,朕以为可派范广前往接替郭登。”

“京师城下一战,范广身先士卒,居功甚伟。”

“况且范广在辽东之时,就多有和蒙古人交战的经验。”

“朕以为,范广可堪大任。”

朱祁钰没有忘记历史上这个被冤杀,妻女被朱祁镇送给异族玩弄的忠贞之士。

范广和于谦是同一种人,他们都太过于刚直,他们都得罪人而不自知。

朱祁钰知道范广的性格会导致他和京营将领不和睦,所以才保护性的把范广调到大同镇守。

到了大同过后,范广就是当地的最高军事长官,他就不会因为不懂得政治斗争而被迫害。

“末将领命!”

范广其实无所谓在京师还外放。

在京师,虽然距离权力中枢近,可也少了杀敌报国的机会。

外放之后,范广就成了一方诸侯,他就可以大显身手。

“各位臣工,朕在此告诫尔等。”

“移民实边,乃是关乎我大明百年之计。”

“若是谁敢惹朕不痛快,那么朕一定不会让他痛快!”

朱祁钰看着殿中群臣,知道他们之中会有人接下来几年内,都不会再得以出现在自己面前。

对于这些即将奔赴边关的大臣,朱祁钰再一次说明移民实边的重要性。

“尔等前往边地以后,当首重民政,其次才是军事。”

“尔等当谨记,民乃军之本。”

“若无边民,则边军粮饷无人提供,则边军兵源无法补充。”

“朕在此送给尔等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对于这些即将外放的大臣,朱祁钰可谓是苦口婆心。

“臣等谨遵圣谕!”

群臣对着朱祁钰一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