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杭州美食,百花齐放
\食医斋\开业的第一天,天还未亮,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门前的金银花架上,晨露未干,花香四溢。
\师父,您看,\李玉竹指着门外的人群,\来了好多达官显贵。\
苏青柠站在二楼雅间,透过窗棂望向街道。只见各色华服车马络绎不绝,有穿着锦袍的富商,也有着素衣的文人。
\临安果然是繁华之地,\她轻声感叹,\老孙,让大家准备好,要让临安城的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汴京味道'。\
店内早已布置妥当。一楼是大堂,摆设着檀木桌椅,古色古香。二楼分成数间雅室,每间都有不同的主题。最特别的是临窗的\品茗轩\,专门用来品茶论道。
\苏掌柜,\一个小厮跑来报告,\沈家的玉茗小姐来了,还带来了一批上好的明前龙井。\
\快请进来,\苏青柠吩咐,\就在品茗轩。\
玉茗带着丫鬟上楼,怀中抱着一个紫砂茶罐:\姐姐,这是我们沈家最好的龙井,专门为今天准备的。\
\正好,\苏青柠接过茶罐,\我也准备了一些新点心,等会让大家一起品尝。\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位穿着华服的老者在众人簇拥下走进店来。
\是杭州知府!\玉茗低声说。
\有趣,\苏青柠微微一笑,\看来这临安城的达官显贵,都想来见识见识啊。玉茗,陪我下去迎客。\
大堂里已经座无虚席。知府大人在上首落座,苏青柠亲自上前奉茶。
\久闻苏供奉的'食医斋'独具特色,\知府品了一口茶,赞道,\光是这茶的香气,就不同凡响啊。\
\知府大人过奖,\苏青柠说,\这是沈家特供的明前龙井,我不过是在泡制时加了一味药材,可以安神静气。\
\哦?\知府来了兴趣,\莫非就是传说中的......\
\正是'养生茶',\苏青柠解释,\每种茶都有其特性,配以适当的药材,既能增香,又能养生。\
就在这时,一个小厮匆匆跑来:\掌柜的,外面有人说要挑战我们的厨艺!\
苏青柠往门口看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站在那里,身后还跟着几个徒弟模样的年轻人。
\在下'醉仙楼'的钱大厨,\那人抱拳道,\听说苏供奉的手艺出神入化,特来讨教。\
堂内顿时一片哗然。醉仙楼是杭州最有名的酒楼之一,这钱大厨更是本地有名的厨师。
\有趣,\苏青柠轻声说,\既然是同行切磋,那就请钱大厨上二楼'品茗轩'一叙。\
\品茗轩\里,钱大厨打量着四周的布置,目光落在那套特制的厨具上。
\好眼力,\苏青柠笑道,\这是我特制的'食医小厨',可以在客人面前即时烹饪。钱大厨想比什么?\
\既然是在'品茗轩',\钱大厨说,\不如我们就比茶点如何?\
\有意思,\苏青柠点头,\那就请钱大厨先来。\
钱大厨立即让徒弟搬来食材,开始制作。只见他手法娴熟,很快就做出一盘\桂花糕\。糕点晶莹剔透,隐约可见金黄的桂花。
\这是我们杭州的传统点心,\钱大厨解释,\用上等糯米粉配以新鲜桂花,再加入一味秘制香料......\
苏青柠接过一块品尝,赞道:\好一个'桂花糕'!口感绵软,桂花的香气恰到好处,确实是难得的好手艺。\
\苏供奉过奖了,\钱大厨说,\不知您准备......\
\既然钱大厨用了桂花,\苏青柠说,\那我就献丑了。\
她转身来到小厨前,动作行云流水。只见她先将上等藕粉过筛,然后加入特制的桂花露调和。最特别的是,她还加入了一些细碎的茶叶。
\这是......\钱大厨好奇地看着。
\'茗香藕糕',\苏青柠解释,\用龙井茶叶配桂花,再以藕粉为底。北方人喜欢茶点并食,我就想着何不把茶直接融入点心中?\
她将做好的点心装盘,外形如同层层叠叠的荷叶,翠绿中透着金黄,确实赏心悦目。
知府夹起一块品尝,眼前一亮:\妙啊!入口清香,回味甘甜。茶香与桂花的味道居然能融合得如此完美!\
\不止如此,\苏青柠笑道,\这藕粉中加入了一味安神的药材,食后能静心凝神。\
钱大厨也尝了一块,沉默良久,突然抱拳道:\苏供奉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这茶点的做法,可谓是开创了一种新路子啊!\
\钱大厨谬赞了,\苏青柠说,\我不过是借鉴了江南的特色,融入了一些北方的理念。其实,南北之间本就应该互相学习。\
\说得好!\知府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啊!\
就在这时,李玉竹捧着一个食盒走来:\师父,您要的'四季点心'好了。\
\正好,\苏青柠打开食盒,\请诸位品尝。这是我专门为'食医斋'设计的特色点心,每种都配以不同的茶......\
食盒中是四款造型精美的点心,分别代表春夏秋冬:
春之樱:樱花慕斯,配以碧螺春
夏之荷:莲子糕,配以龙井
秋之月:桂花酥,配以铁观音
冬之雪:白玉糯米糕,配以普洱
\好一个'四季点心'!\知府赞叹道,\每款都有其特色,更妙的是与茶的搭配。\
苏青柠微笑着为大家讲解:\春之樱配碧螺春,取其清新雅致。樱花慕斯的甜美能中和茶的清冽,两相映衬,如同春日初晴。\
她斟上一杯碧螺春,茶香与樱花的芬芳在空气中交织。
\夏之荷配龙井,\她继续道,\莲子本就清香,龙井的鲜爽更能提升其韵味。这莲子糕中还加入了一味清暑的药材,最适合夏日享用。\
钱大厨品了一口,点头赞许:\这味道,确实有一番清雅之意。\
\秋之月用桂花酥配铁观音,\苏青柠说着,取出一块金黄的点心,\桂花的甜香与铁观音的浓郁相得益彰。这酥皮中还加入了一些杏仁粉,可以养肺润燥。\
\冬之雪......\她拿起最后一块洁白如雪的糯米糕,\配以普洱,取其温润。这糯米糕中加入了一些人参粉,暖胃驱寒。\
\绝妙!\知府连连称赞,\不仅口味精妙,更融入了养生之道。苏供奉这是要开创一派新的饮食文化啊!\
\不敢当,\苏青柠谦逊道,\我只是觉得,美食不仅要好吃,更要对身体有益。这也是'食医斋'的宗旨。\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锦袍的中年人从楼下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
\这位是......\苏青柠问道。
\是杭州茶商会的会长,\玉茗小声说,\徐家的当家人。\
\原来是徐会长,\苏青柠迎上前去,\有失远迎。\
\久闻苏供奉大名,\徐会长笑道,\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四季点心'的创意,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啊!\
\徐会长过奖,\苏青柠说,\我正好有个想法,想请教会长。\
\哦?\
\临安是天下茶都,\苏青柠说,\不如我们合作,在'食医斋'开设一个专门的茶点空间。由茶商会提供各色名茶,我们来研制相配的点心......\
\好主意!\徐会长眼前一亮,\这样不仅能推广临安的茶文化,还能创造出新的特色。\
\不止如此,\苏青柠补充,\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品茶会,请各路名家来品评,互相交流......\
\妙啊!\知府也来了兴趣,\这样既能促进商贸,又能传播文化。苏供奉,你这是要在临安城掀起一场'茶点革命'啊!\
苏青柠笑而不答,只是看向窗外。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的茶具上,折射出点点金光。这临安城的机遇,才刚刚开始......
临近午时,宾客渐散。苏青柠将徐会长请到一间僻静的雅室。
\茶商会的规矩我略有耳闻,\她一边沏茶一边说,\现在临安的茶商,应该都需要一个重新团结的机会吧?\
徐会长神色一凛:\苏供奉果然明白人。自从楼家的事情之后,确实......\
\所以我的提议,\苏青柠说,\不仅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一个契机。\
她取出一张图纸,展开在案几上:\这是我设计的'茶语坊',分三层:一层是茶具展示和零售,二层是品茶雅座,三层是会客厅,专门用来举办品茶会。\
徐会长仔细看着图纸,目露赞赏:\布局精妙。不过,这工程不小啊。\
\正好我在清波门附近看中了一处宅子,\苏青柠说,\位置极好,前临运河,后靠茶园。若是茶商会愿意投资......\
\这个自然,\徐会长点头,\不过股份......\
\茶商会占六成,\苏青柠说,\我占三成,剩下一成,留给想加入的茶商。这样既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避免独大。\
\苏供奉好手段!\徐会长击节赞叹,\这一成股份,可比黄金还值钱啊。\
\利益均沾,各得其所,\苏青柠笑道,\这才是长久之计。\
就在这时,李玉竹在外面轻声禀报:\师父,沈家老爷来了。\
\来得正好,\苏青柠说,\请沈老爷上来。\
沈德元大步走进雅室,见到徐会长也在,略显惊讶:\原来徐兄也在。\
\沈兄来得正好,\徐会长笑道,\苏供奉正要跟我们谈一桩大生意。\
苏青柠将计划详细说了一遍。沈德元听完,沉思片刻:\这'茶语坊'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要整合这么多茶商......\
\所以要从赏茶会开始,\苏青柠说,\让大家先看到希望。沈老爷,不知那处山顶的别院......\
\苏供奉果然好眼力!\沈德元赞叹,\那处别院视野极佳,举办赏茶会再合适不过。\
\我是这样想的,\苏青柠说,\赏茶会分三场:上午品茶论道,午时美食品鉴,下午......\她看了看两人,\不如请几位名家,谈谈临安茶商的未来?\
徐会长和沈德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这哪里是赏茶会,分明是一场重新洗牌的大戏!
\妙啊!\徐会长抚掌,\借着品茗的雅兴,谈商业的正事。这样既不失风雅,又能收实效。\
\不过......\沈德元略有迟疑。
\沈老爷是担心请不动那些名家吧?\苏青柠笑道,\这个就要请徐会长帮忙了。\
\这......\
\茶商会创立五十年,\苏青柠意味深长地说,\徐会长在江南的人脉,怕是比知府都要广吧?\
徐会长哈哈大笑:\苏供奉果然是明白人!这事包在我身上。\
夕阳西下,\食医斋\终于迎来了开业第一天的落幕。苏青柠站在二楼,看着仆役们收拾着残局,内心却格外平静。
\师父,\李玉竹走过来,\今天的营收统计出来了。\
\不急,\苏青柠轻声说,\你觉得今天怎么样?\
\很成功啊!\李玉竹兴奋地说,\那些点心大受欢迎,尤其是'四季点心',明天还有好多人预订......\
\不,\苏青柾摇头,\我是说你学到了什么?\
李玉竹愣了一下,认真思索:\学到了......商业上的谋划?师父今天和徐会长他们的谈判,真是步步为营。\
\还有呢?\
\还有......人情世故?\李玉竹不太确定,\就像师父说的,要让各家茶商都能得利,这样才能长久。\
\不错,\苏青柠欣慰地点头,\但最重要的是......\
她走到窗前,指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了吗?每个人脸上的表情。\
李玉竹仔细观察:\有满意的、欢喜的、期待的......\
\这就对了,\苏青柠说,\开店卖食物,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让人吃得开心、住得温暖。这才是'食医斋'的真正意义。\
就在这时,玉茗匆匆走上楼来:\姐姐,父亲让我来问,赏茶会的事......\
\告诉沈老爷放心,\苏青柠说,\过两天我会亲自去别院看看。对了,让人把这个送去给他。\
她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食盒:\里面是些养生糕点,对他的老毛病有帮助。\
玉茗接过食盒,突然红了眼圈:\姐姐,你......\
\傻丫头,\苏青柠笑道,\我们是朋友啊。再说,你父亲的症候我略知一二,这点心确实对他有好处。\
待玉茗离开后,李玉竹若有所思:\师父,您是不是早就计划好了?从开店到赏茶会,再到'茶语坊'......\
\也不全是,\苏青柠坐回案前,开始研究明天的菜单,\有些事情是计划好的,有些却是随机应变。就像今天的钱大厨,他的挑战反而给了我一个展示的机会。\
\那接下来......\
\接下来,\苏青柠展开一张白纸,\我们要准备一场真正的盛宴了。李玉竹,你觉得在赏茶会上,我们该准备些什么点心?\
夜色渐深,\食医斋\的灯火依然明亮。苏青柠和徒弟们围坐在案前,研究着新的点心配方。这临安城的夜晚,比她想象的要暖和得多。
在不远处的运河上,一艘画舫缓缓驶过。船上飘来一阵轻柔的琴声,与\食医斋\的茶香交织在一起,在这初夏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动人。
第二天一早,苏青柠就带着李玉竹去看了那处山顶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