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钱清 > 第11章 府试

第11章 府试

靖襄候阿克墩看着手中薄薄的册子,却好似有千斤重。饶是自己见过尸山血海,也算是死人堆里滚过来的人,胆气早已硬如精铁,看了册子中的内容还也有种尿裤子的冲动,二小子是真敢写啊!若是被外人见着了,一个窥视圣心,预谋不轨的罪名是跑不了的,闹不好还要被扣个阖族谋逆的大帽子!抄家灭族算是轻的了。此时阿克墩心中极是犹豫,几次要将册子放到火盆子里烧掉,但又不忍。并非是不认同里面的内容,反是非常同意里面的分析与推理!然越是如此越是不能留下它,白纸黑字的写下这样的东西,岂不是授人以柄么?他几次三番将册子靠近蜡烛欲要烧掉,却又被放下。默默发呆独坐了两三个时辰,最后心一横,暗自骂了一声:去俅儿,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便一把将册子揣到怀里,让下人叫起护卫亲兵,骑着马去了族长府邸!

夜已深,京师已宵禁!但对京师官员和勋贵来说,宵禁只是针对百姓,他们却不用理会!族长大人年纪大了,睡得便早了些,阿克墩砸了半天门方才进去,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着满脸怒气的族长大人!咬着后槽牙骂道:“小子儿,不是天大的事儿,你如此折腾,我定不会饶你,不打你个屁股开花便枉为你叔父”,阿克墩苦着脸又得陪着小心,才将小册子自怀中挖出,然后轻轻的递到自己的叔父兼族长玛里目手中。

玛里目带着疑惑看了阿克墩一眼,顺手接过,翻看了起来,起初还算平静,到了最后竟然骇的脸都白了。哆哆嗦嗦拍着册子问道:“哪里来的?怎地到了你手里?”。阿克墩一五一十的讲了,玛里目的心才渐渐平复,又忙命人守住书房四周,不准任何人靠近!又将册子仔细翻阅了数遍,略一沉吟,便举着蜡烛将其烧了,随着火苗渐渐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直至化成灰烬,二人方长出一口气,彼此看了对方一眼,微微一笑,俱才放下心中的负担!

玛里目看了阿克墩一眼,轻声问道:“是你家二小子写的?”,阿克墩点点头,玛里目又问道:“另外的书信呢?”,阿克墩才又从贴身密袋中挖出一封略有折皱的信件,小心翼翼的呈上。接过书信,玛里目展开一后,微微疑惑看了一眼阿克墩,信中字体与小册子中的字体完全不同,阿克墩解释道:“这是二小子的左手字,为得是防着信件内容泄露也不会怀疑到咱们头上,叔父大人放心便是!”,玛里目放心的一笑道:“自该如此,你家二小子比你强不少”,听了叔父对自家孩儿的夸奖,阿克墩心中高兴不已!书信写的极短,苏贞百里建议族长若有有机会,务必在李光地面圣后与其见上一面,不必在意见面的长短与谈话的内容,只要让圣上并外人知道曾与其有过密会即可。待到陛下诏旨举荐太子时,务必第一时间推荐前废太子,如此才能明正言顺且不被圣上怀疑!目前族中第一要务依然是以获得康熙的信任为重,万不能跟风而动去推荐八阿哥为太子。族中上书之人不宜过多,多则陛下生疑,亦不能过少,少则显不出苏贞一族的实力,故其中的火候把握极为重要,需要族长亲自定夺。另族长大人乃是天子亲信,荐章应以密折为妥,不要太过引人注意。余下内容便是些请安的话了,不说也罢!

又反复看了两遍书信,玛里目捻着胡须笑了起了,对阿克墩道:原道你家二小子是野惯了的孙猴子,不想挨了顿主上的板子,倒是成了未卜先知的诸葛亮了,好好好!明日,不,后日让所有在京并伯爵以上的族人都到祠堂来,我有话要说说。便是外省的族亲也需要一一写信叮嘱,此事关系我苏贞一族的未来,看来需要我亲自来办了。您且派人盯着些李光第,一旦他面圣完出了园子,立刻拿了我的帖子去请,务必让他来此小坐一下,算下来我们也是老相识了,相邀的口舌应该不难!咱们就依着小诸葛的计策行一行,莫要有顾虑。

阿克墩神色凝重的点头称是,却道:是不是太冒险了些,毕竟圣心难测,万一...万一下错了注,岂不是给族里闯下大祸!

玛里目笑骂道:你当我是吃干饭的?前月圣上曾诏我去了趟园子,言谈中对处理废除太子之事颇有些悔意,闲聊时也几次提起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我跟了皇上四十余年,虽说现在不在他身边当值了,但皇上的性情我最是清楚的,陛下是个极重情的人,现在年纪上了年纪,更是愈发看重亲情了。况且太子毕竟是陛下亲手调教出来的,三十几年的感情其是一纸废黜的诏书就能割断了?只是此事干系实在太大,我虽心里明白陛下的意思,却不敢冒然插手,想来陛下也有些犹豫所以才会召见李光地,其实陛下心中早就有了决断了,现在不说,未必没有试探的意味。又或许如百里书信中说的,陛下这是要一石三鸟,既要复立太子,又要借此打击阿哥们在朝堂的势力,借机将权力收归自己手里!又要敲打一众大臣,认他们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子!

玛里目说完有些出神儿,心说虎老雄风在,莫要看陛下年纪大了,这些年心软了些,行事也比往日显得温和了许多,那不过是假象罢了,一旦碰了陛下的底线,收拾起人来却绝不会含糊!又嘱咐阿克墩依计行事,两人细细商议完毕方才各自散去,至于苏贞百里的书信依然是一把火烧了了事,以绝后患!

不提京师族人如何谋划,苏贞百里在保定城里一边读书备考,一般关注着盐市的变化,京城那边目前还不是自己能撬动的,索性将书信寄出后就不在关心了!到了三月初果然见京师寄来邸报上有了台风侵袭的消息,只是没有说对江淮和长芦盐场的影响!想必两地盐场的受灾状况还没有送达朝廷,不过依然能感受到盐价在缓慢上涨,保定府的斤盐价格已经涨了一文钱了。据徐掌柜打听来的消息,原本在保定有销售淮盐的商铺,这几日也已无淮盐可售了,日常三五日就可以到货的淮盐,如今已近七八天没来了!苏贞百里告诉徐掌柜,咱们的铺子盐价暂时不用涨,但供货量可以逐日减少,为日后做些准备,徐掌柜心领神会便点头去办了!

转眼便到了三月初三,天色依然尚早,保定知府便命人开了学宫龙门,由专门的司吏挨个点名,考生则带考篮,内装笔墨纸砚食物及考牌等依次入场,每排五十人,院中立有糊纸灯牌,容易看清,依次渐行,点名入场。入场前,又有“搜子”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怀挟抄写等入场,一经发现有夹带私藏者立刻叉出考场,拖至龙门外广场枷号示众!

此时苏贞百里与徐闻便夹杂人群之中,随着队伍缓缓前行,两边皆有衙役或者兵丁把守监管,众人皆都默不作声,待到了学宫门前,每人需双手抱头,任由“搜子”收搜检,旁边又有府学教谕训导诸人监督,搜检完毕需由教谕或者训导再核对一遍考牌,方能入内。轮到苏贞百里时,那“搜子”只是略一翻检考篮便放行了,教谕也只是看了眼考牌便让其入了考场,让苏贞百里心中不解!

苏贞百里带着些许疑惑,拿着考牌号,入了考院,四处打量一番,心中不禁暗呼侥幸。保定府的学宫极大,作为考场可容纳两千余人,但是考场内好座位却极其有限,有的位置带考棚且座椅齐全,光线又好,无论晴雨皆不影响考生发挥,而有的位置便极差,譬如靠近茅厕位置的一排考棚,想象一下,数千人在此拉屎撒尿,莫说考试了,熏也能把人熏死,哪里还有心思答题,不如直接放弃,来年再考一次来的现实些。

苏贞百里心里估算了一下,最后选了第六排第二的位置坐下,此位置离知府大人不远也不近,能第一时间看到放出的考题,而第二的位置正好又避开知府大人的目光范围,考起试来心里压力小许多!保定府的学宫,日常也是省学政衙门举行院试的地方,若苏贞百里过了这次府试的话,下次院试还是会在这里继续参加考试,算是提前熟悉环境了!保定府下辖八县二州并一个保定府城,加在一起,参加考试的人数有近两千人之多,入场又极慢,直到了天已大亮,看看日头估计已经到了辰时正刻了,所有人才全部入场安定下来。知府大人一声令下,学宫大门缓缓关闭,直到考试结束,大门才会开启。知府大人便宣布了考场纪律,随后又带领众人拜了至圣先师孔子,接着便放了考题,乃一大一下两道题,大题乃是正题,曰:君子周而不比,出自《论语·为政》。小题却是道截搭题,曰:君子必诚其意,在正其心。两句皆出自:《礼记·大学》。很显然大题考的是功底,以理真法老为重,小题考的是思维,以破题恰当为重,倒也符合府试一贯的风格,且这两道题都不算太过生僻,只要基础牢固,答题时好好琢磨一番,想考出好成绩却是不难。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这两道题亦是这个道理,大题讲的乃是治国,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党也。”“周”、“比”两字都有与人亲厚团结的意思,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周”是为了公,“比”是为了私。君子办事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而不为私。小题讲的乃是修身,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其独”,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而要做到表里如一就需要先修养心性,修身的核心在于正心,如此一来无论是大题还是小题便简单了,只要顺着治国与修身这两个思路写即可,端的是正统无比的两个道题。

说实在的,这是苏贞百里第一次在考场中做截搭题,原本心中很是惶恐不安,虽平日里多有练习,到底不是正规考试,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总归是心里不踏实!直到此时苏贞百里心中才有石头落地的感觉,下笔便轻快了许多。既然破题无误,下面的承题、入题,便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一气写下来,心中直呼过瘾!

一篇文章写下来,又仔仔细细的检查数遍,遣词造句无误,韵脚韵律流畅,没有避讳字后,方才一笔一划的用馆阁体誊写到卷子上,丝毫不敢有所松懈!第一篇写完日头已经到了中午,苏贞百里小心的将墨迹吹干,依照原有的折痕轻轻的折起收好,放入答案袋中!心中微微放松,伸伸筋骨,准备吃完午饭再写小题!

自考篮中拿出带来的饭食,就着清水对付完了,趁着时间尚早又稍微睡了一会午觉,养足了精神。便趁着思路清晰,又将小题在稿纸上细细地写了出来,依旧严谨的检查数遍后,方工工整整的用馆阁体抄写到答题纸上,直到最后一笔写完,方才长处一口气!待到答题纸上墨迹干透又小心折好。随后便让监考司吏糊了卷子上的名字。诸事确认无误后,苏贞百里收拾好桌子上的笔墨砚等考试物品,在监考司吏带领下上前交卷,此时日头已经偏西,考场中尚有三四百考生还在作答。

苏贞百里捧着答案袋,到了知府面前,先将试卷交给学宫的教谕,再由教谕转交知府。依例考生是不能直接将试卷交给知府的,需由教谕转交知府才可,主要是为了让教谕验明试卷无误,防止试卷调包,确保考试的公正。众目睽睽之下,教谕接过试卷,先检查了糊名是否妥当,又检查了试卷是否有暗记,是否完整和符合字数规定,然后将试卷登记在册,签字画押后,转交给监考的知府大人,得到认可后再将考卷放入专门的箱子里,每个箱子不多不少,正好二百份试卷,满箱后便用特制的铜锁锁上,再由教谕贴上封条,钥匙则由知府大人亲自掌管。待到阅卷时,教谕需先验看封条无误,知府才能用钥匙打开箱子,取出试卷。批阅试卷时,教谕需回避,由知府大人亲自批阅,录取人数需达到定额人数,若是人数不足,则在落地的卷子中再行筛选,此谓之“拾遗”,凡“拾遗”试卷必须有知府与教谕共同批阅并签押方可算数,否则宁可缺额亦不能中第。不过此时府试很少有“拾遗”的情况出现,知府大人都会将名额录满,一来显示府尊大人的权威性,二来嘛,若是府试名额都录不满,岂不显得知府大人对治下百姓教化无功。不信你看,堂堂知府,连个府试录取人数都凑不齐,难道不是教化缺失的证据?来年吏部考核,教化百姓一项必是劣等,基本上晋升之路也就到头了!

明朝时,县试府试比较宽松,都不糊名的,到了清朝为了保证公平,自府试开始便需糊名,以防止上下串通作弊!需知过了府试,考生便算是初步进入可读书人的行列,虽还不是秀才,但今后可以不再参加县试和府试,而直接参加院试。若是得了府案首,基本上一个秀才名额是跑不了的,院试虽也糊名,但省学政在录取的时候都会在手里留有几个名额,以备万一。若是有个别府案首在院试时候落了第,学政便会动用备用名额进行补录,虽然补录的名次可能不太好,但到底是有了功名在身,跻身仕族之列,算是越了龙门了。当然府试录取是知府大人手里也会留几个名额备用,是个各县的县案首预备的,若是有县案首在府试里落了第,岂不打了自己下属各州县属官的脸?官场中讲究花花轿子众人抬,府尊大人的许多事情也要靠下属去执行,不到万不得已,轻易是不能撕破脸面的。

苏贞百里交了考卷,跟着监考司吏来到学宫门前,由于考试尚未结束,所以交完卷的众人只能站在门前干等着,四周则是府里的衙役和兵丁在弹压监视,不准众人随意走动和喧哗。一时间苏贞百里竟有些后悔,早知道便晚点交卷了,这般无所事事的站着干等实在无聊!好在徐闻找了过来,两人彼此眼神一碰,相视一笑,都看出对方考的不错,只是碍于情形不能交流。

直到日落前一刻,府尊方才宣布考试结束,开了大门,众考生如脱缰的野马般一哄而散,如潮水般流失在保定城的街道上!苏贞百里和徐闻步行了足足半条街,方才找到各家等候在此马车,约定了见面的时间,两人便各自回家休息了!

此时保定城知府衙门内却灯火通明,知府大人打算挑灯夜战,连夜批阅此次府试的试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