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打秋风
晋商们虽然花了四百万两银子买下专卖权,但他们的银子,却不可能瞬间就飞到京城来。
等朝廷正式下令之后,朱由检从京城派了三千兵马,又让沿路地方官派了几千衙役兵丁跟随,一路前往晋省,把这些银子送回京城。
虽然朱由检继位这几年,称得上励精图治,大明朝也没有像历史上一样,闹出震动了几个省的民乱。
但大明朝积弊上百年,民间的贫苦百姓也不会陡然就富起来,贫民还是占到了九成以上。山野之中,也还有不少强盗。
若是不派大军护送,这笔银子不知道会引来多少觊觎。
皇帝派出的大军刚出京城,朝廷还没看见银子的影,盯上这笔银子的官员就找上门来。
朱由检这日刚从后宫中走出来,就看见王承恩小跑过来:
“陛下,工部尚书带着两个侍郎,又来找您了。”
朱由检眉头一皱:“这几个老东西,前几天朝廷缺钱的时候,朕想找他们挪一笔银子,一个个低眉顺眼,大气都不敢出。”
“现在朝廷有银子了,他们倒是来精神了。”
王承恩偷眼看了下朱由检,见皇帝只是皱眉,倒也没真的多生气,于是就想给工部卖个好。
他小心说道:“陛下,工部要修建顺天的外城,还得督促天下各州县官员,清查境内水利设施,倒还真有不少花钱的地方。”
朱由检听完,轻轻点头,随后走到御书房,把工部这几个人召了进来。
不等这几人说话,朱由检就提前说道:
“朕知道你们来是干什么的,只是拿四百万两,朝廷已经有了用处,都得花到前线上边,可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们。”
那工部尚书听到这话,脸色不变,他早知道这银子不好要。
他哭丧着脸,对皇帝说道:“陛下,臣要这银子,实在是事出有因。”
“咱们大明把都城搬到顺天府,都二百多年了,围着外城这一圈,早就有不少百姓私搭乱建,在城下修了民房。”
“嘉靖朝新修外城时,曾经清理过一次,但距今又过去了六十余年,老百姓又都搬了回去。”
“现在继续修那外城,得先把这些老百姓清理走,他们一时之间没有住处,可不能不管啊。”
朱由检听着工部尚书的话,脸色也严肃起来。
“城外百姓共有多少,修建外城要迁移多少百姓,你们又打算花多少银子?”
工部尚书听到这话,心中一喜,知道皇帝打算给钱了,于是他把手伸向身后,从侍郎手中接过一个账本,就要对皇帝说话。
但他刚一抬头,就看见王承恩站到皇帝身后,似乎在小声报告什么。
工部尚书后辈一凉,他早就听说东厂已经重新设立起来,只是现在还门庭冷落,似乎没有番子。
但人名树影,这工部尚书也是入朝几十年的老官员,心里可知道东厂的厉害。
他本想着对朱由检夸大一点,从皇帝这里多搞点银子。
但现在看见王承恩这个东厂督工,再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的说道:
“回禀陛下,嘉靖朝修建外城时,困于财力不足,只修了南城那四分之一,新修的外城城墙,正好是十五里。”
“现在若重修外城,就得把另外三面墙都修好,这就是四十五里,除去本就修好的十四里,就还要再修三十一里。”
“另外,嘉靖朝修的城墙,也有些年久失修,若是有银子,最好还是修葺一番。”
朱由检听完,轻轻点头:“爱卿既然心中有数,朕也就放心了,只是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银子?”
工部尚书说道:
“陛下,这修建外城,涉及的百姓大约三万户,其中一些百姓,可以让他们直接去修城墙,有银子进账,他们倒也有出路。”
“但剩下的两万多户,却会居无定所,总得要朝廷出钱。据臣的推测……”
工部尚书说到这里,又抬头看了一眼,见王承恩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显然,自己要是敢夸大,他肯定要站出来揭露。
于是工部尚书只好说道:“臣以为,需要二十万两银子来安置他们。”
朱由检在心中盘算一阵,发现这数字倒也还合理。于是他说道:“这银子朕准了,只是不能从晋商给的那四百万两银子里出。这钱朕有言在先,必须用在前线。”
“至于你要的这二十万两,就从朕的内库里出吧。”
皇帝的话一出口,工部尚书立刻叩首道:“陛下关爱百姓,臣等不胜感激。”
朱由检笑着摇头,挥手让工部尚书不要再拍马屁:“你拿着真的条子,跟着王承恩去领钱吧。”
工部尚书赶忙起身,跟在王承恩身后走了出去。
等到了外边,工部尚书想起刚才的事情。
他虽然不打算讨好王承恩这个太监,但也不想得罪他,于是笑着说道;
“陛下从私库中出钱,照顾百姓生计,等我安置百姓时,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这都是陛下的恩典。”
王承恩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倒也不说话。
这小子当了东厂督公之后,虽然对皇帝依旧忠心耿耿,但已经有了些上位者的气度。
工部尚书被他看了这一眼之后,心中发冷,不敢再说什么,等带着工部的衙役点清银子,回到自家衙门之后。
他才长出一口气:“王承恩这个小太监,现在城府倒也深了。”
跟着他一路回来的侍郎说道:“大人何必在意他,现在毕竟不是天启朝了,那王承恩也不是魏忠贤。”
工部尚书摇头,转而说起另一件事:“陛下登基数年,手段倒是越来越老成了,今日从内库中掏银子安置百姓,等消息传出,京中定然又是歌功颂德。”
那侍郎听到这话,眼光飞快往外看了一眼。
成天门外五个坊市,分布着的大明的六部和重要衙门。
他们工部西边不远,就是锦衣卫的老巢。
工部尚书这话,有些大不敬的嫌疑,若是让锦衣卫的探子听到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工部尚书见自家手下如此小心,摇头道:“锦衣卫的曹公公可是个厚道人,我编排几句,倒也算不得什么。”
那侍郎说道:“曹公公出京都一年多了。”
言下之意,显然还是让工部尚书小心一些。
工部尚书还要在说些什么,就听见外边一阵喧闹,原来是其他五部听说工部成功地打到了秋风,都来打听经验。
显然也是想从皇帝手里扣出点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