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家兄朱元璋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拔营,出征,诛元!

第一百六十八章 拔营,出征,诛元!

朱元启看着徐达,俞通海以及廖家兄弟等人,这个行军路线,考验的是他们,即便他们军多,但想要完成这个战略,就必须要他们在元廷跑之前,到达预定位置。

到了之后并且还要守住从四面八方来的进攻。

朱元启很清楚,一旦元廷发现自己不能退回草原,一定会发疯的,一定会不惜一切的夺下北归草原的路。

徐达抬起头看向朱元启。

“明王,末将完成这个战略的时间,有多久?”

俞通海等人同样看了过来,这个问题之前他们忽略了,这也是直接决定他们能不能做到的时间。

朱元启笑了,随即恢复到严肃。

“不错,问得很好,根据元大都的情报,如今元廷只是有在议论退回草原,并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

然而一旦元廷大军失利,撤离将会成为元廷大部分人的心声,尤其是你们进入到腹地之后。

由于我们的行军线路元廷并不知,所以必然不会那么仓促,一个朝廷想要撤离,不会那么快,时间加起来,你们有两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你们要在九月之前,必须攻下那些地方。”

刘基在旁听得也是暗自点头,朱元启这个行军路线,就是前期迷惑,中期发力,后期制敌。

毕竟,这个疯狂的路线,正常人都不会想到,而且,元廷在正面的大军也是不少,正面的压力同样不小,一旦抵挡不住,两翼即便完成战略,也无用。

徐达等人思考一会,便是有了决定。

“禀明王,两个月的时间,末将有信心能够完成!”

另一边的俞通海等人同样随即应下。

敲定好路线以及各路主将后,朱元启再次开始分配起人手来。

朱元启随即将傅友德、毛贵以及周德兴调至徐达帐下,又将全旭、丁普郎、欧普祥等人调入俞通海帐下,缪大亨、花云、顾时、陈桓等人调入常遇春帐下。

定好行军路线之后,众将随即便下去整军,同时朱元启派出邓愈、吴良带着粮草与各项物资先行,以免到时候大军动起来,后勤跟不上。

待徐达,常遇春等人出去之后,朱元启看向刘基。

“本王不知道你为何会对本王有如此戒心,但若你是真心实意,真正站在大明的角度上考虑,本王都可以不追究你。

但若是让本王发现,你哪天没有站在这个角度了,而是单纯的为了出心中的那口气,变得自私自利了,你自我了断吧,以免脏了本王的刀。”

朱元启说完之后,径直走出营帐,制定好行军路线之后,他同样要去与朱元璋说一说,哪怕朱元璋让他全权负责。

朱元启走了出去,刘基没有去理会,而是陷入了沉思当中,其实许多事情,他都能想得到,也包括朱元启的这个事情。

其实在之前,在奉天殿时朱元璋发火那次,他本来也渐渐想通,但随着朱元璋逐渐给朱元启,刘基心中,就越发放心不下。

想着朱元启说的话,过了半响,刘基渐渐看开。

“明王啊,以前和现在没有那样的心思,以后谁知道呢,我刘基,哪怕就是死,也要紧紧盯着伱,如今大明初立,我汉家王朝崛起已是必然,基绝不会容许任何人,破坏新朝。

基非迂腐之人,但古往今来,发生了太多事,都需要去警醒。”

刘基的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开始清明,心中也是通达不少。

刘基的变化,朱元启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此时的他,已是来到奉天殿。

“哥,还在忙呢,行军路线定好了。”

朱元璋见到朱元启到来,也是放下手中的折章。

“咱这一天天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明知故问,对了,刘基那事,怎么处理的?要咱说,趁此机会杀了也好。”

朱元启坐下之后,给自己与朱元璋倒了一杯茶水,随即喝了起来。

朱元璋对刘基的不爽,朱元启知道一些,一方面是刘基对他的态度,另一方面是这刘基,在朱元璋面前丝毫不知道内敛,有时候朱元璋还没有说,刘基就明白了,明白了就算了,还当着朱元璋的面说出来。

一次又一次,让朱元璋也很是恼怒,用朱元璋的话来说,身为上位者,心思被下面的人猜得明明白白的,像个透明人一样,自己还怎么御下?

以前马秀英还会劝朱元璋,自从奉天殿那次事件之后,马秀英也不劝了,当然了,是针对刘基的不劝。

“哥,你想什么呢,那刘基不管怎么说,才能还是有的,等这次北伐得胜,我觉着可以让他理政吧。

他这个人虽然屡次说我,但至少他的出发点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他这个人,不贪,不结党营私,可以说现在是两袖清风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可以用,就像大唐的魏征一般,只是用法,需要变一变。”

朱元璋也没心思喝着这个茶水,静静的沉思着,对朱元启的这番言论,朱元璋没有觉得惊讶。

就如同之前说的,朱元启对有才之人的看重,确实比他做得好,而且还多次在这块劝过他,他也尽力在改变。

朱元璋也无比清楚,打理天下,还得靠这些人才行。

很快,朱元璋便清醒过来。

“那就等北伐过后吧,到时候再看给他安排在什么位置上。”

朱元启说的有一点朱元璋很是认同,刘基这人不结党营私,从不收人礼品,生活都是以俸禄生存。

而且在他那里,只认理,人也不迂腐,优点还是不少的。

朱元璋不再去想,又问向朱元启。

“行军路线这么快就确定下来了?给咱说一说,咱可是好奇得紧,咱弟是选择怎么做的。”

朱元启一笑,随即拿出制作过的地图来。

“哥,你来看,这便是我准备的行军路线。”

朱元启随即开始给朱元璋详细讲了起来,随即又将刘基的行军路线同样讲给朱元璋。

过了半响,朱元璋听完之后脸色很是沉重,这会,他心里忽然有些比较赞成刘基的行军路线了。

朱元璋可是记得,元军在正面,集中二十到二十五万的大军,而在中书省西部,元军大军并不多,不过数万人。

一旦按朱元启的线路行军,那么他与常遇春,将会以十七万兵力对阵元军近二十万大军,本来是他们占据的正面优势,将荡然无存。

然而朱元启的话,却又深深印在朱元璋脑海里,若是像刘基说的行军,胜则稳胜,但要击败元军正面大军,也不是一时半会所能做到的。

一旦元廷发现苗头不对,迅速退回草原,他们也没有办法,并且北地的资源以及人口,必然将遭受劫掠,到时他们收复的,不过是没有人丁的地方,又有什么用?

朱元璋比朱元启还要清楚,一旦迁移人口,再行发展,中间需要的钱粮,是何等的巨大。

而且,到时的北地,可不仅仅是一地两地这样,而是多地几乎都是这样,以现在的税收,他就算是把国库掏空,都无法全部安置。

想到这些,朱元璋缓缓开口。

“弟,这事,是你想得周到,若是稳扎稳打的胜,即便收复北地,没有十年以上的治理,也很难恢复。

就按你说的做,要打,就直接一次性将元廷诛灭,另外那十万军,你同样调动过去,本来咱还准备让汤和与冯国用征伐四川等地,但现在,北伐最重。

汤和、冯国用、陈德他们你一起带过去,俞通海那里,让汤和领军,咱只留下应天的十万军,足够了。

弟,不许拒绝,这次,就像你说的,毕其功于一役,至于草原,咱们休养几年,再去把草原平了!”

朱元璋也是发狠了,他这样做,除了朱元启说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朱元启已经将行军路线定下,并且让徐达等人去准备了,他若是改变,对朱元启在军中的威信,将会造成打击。

而朱元璋加派十万军,就是为了保证正面战场不出错,只要正面战场不出错,稳稳得胜,最差的结果,都能达到刘基说的成果。

另一个他也是担忧朱元启,他心中很担心朱元启这次被败,毕竟是大明第一战,天下目光全部聚集在这里,一旦失败,朱元璋真担心朱元启彻底就毁了。

也幸好朱元启不知道朱元璋的这些心思,不然一定会说朱元璋想太多了。

这时的朱元启,虽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他也不想如此大规模的出动大军,五十万大军的一场大战,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完全是以举国之力,为这一战做准备。

而战事别说失败,哪怕就是不顺,时间不说几年,只要明年冬季之前不能结束用兵,大明就得废。

朱元启看着朱元璋这坚决的神色,心中也很是动容,这场北伐,其实他不参与的话,远没有这么复杂,历史就充分说明了。

“哥,放心吧,明年秋收之前,必然结束北地战事,到时我一定将那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活捉到应天来。

还有那元廷的百官,一个别想跑!”

朱元启很是信心满满,这个时期的元廷,大军已经是烂到根上了,除了察罕帖木儿与他的养子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有些水准,其他人,还真没什么本事。

朱元璋听了,却是大笑起来。

“好,咱相信弟!

你尽管在前作战,后方,咱都会给你安排好,绝不会让你出现粮草短缺之事。

另外,咱已经让铁器局、火器局加紧铸造大炮,做出来之后,咱会让人给你带过去。

弟你切记,此番大战,一定不要心急,咱说假如,假如元廷真跑了也无碍,等过几年,咱再筹备钱粮,你再率军前去打回来就是了!”

朱元启心头感动,笑了笑。

“哥,就放心吧,我都知道的,而且,我也打了这么多次仗了,你见我哪次打过败仗。

这次北伐,也是一样,最终胜利的,肯定是我,无论是北地,还是元廷,我全都要!

我要用这一战,让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强大的大明!”

朱元璋也只有放下心来,毕竟大军一旦出征,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而且,朱元启到现在,依然无一败绩,朱元启的能力,朱元璋无比清楚,他相信他的弟,会得胜凯旋。

接下来两日,朱元启基本吃住都在军营,只为准备大军的出征事宜。

另一边的汤和等人,在得知自己可以参与北伐,一个个都很是激动,而俞通海在得知他这一路由汤和领军时,也没有丝毫怨言,毕竟汤和的本事,他们是都知道的。

而且如此重大的决策,他相信汤和也会比他做得更好。

要数焦虑的,就是李善长了,他在知道朱元璋竟然还向北伐大军增兵十万时,整个人都是呆滞的。

就四十万大军的钱粮以及物资,他都极为头疼,如今再加十万军,他很想问朱元璋,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高启等人同样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次北伐,原本许多要实施的政令,都只能搁置,因为没有过多的钱粮支撑。

而现在再增兵十万,让国库更是雪上加霜,许多不大的事都没法做了。

好在几人都知道轻重缓急,如今已成事实,李善长等人也只有尽心尽责的去为朱元启的北伐大军筹集更多的钱粮,许多拨出去款项,还在途中就被追回。

整个大明,为了北伐,全部都在准备着。

而大明治下之民,更多的,则是兴奋,他们知道,大明的大军,在明王的带领下,是收复北地的,他们更是知道,如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

其中一部分百姓,甚至主动向当地官府拿去粮食,在这部分百姓看来,当初的朱元璋救了他们,现在他们日子好起来,大明又举国北伐,他们也想出一份力。

地方官府将此事上报朝廷,朱元璋得知后,眼中不断有着泪珠打转,下面一众大员,同样感叹着百姓的淳朴与善良。

朱元璋将主动的送粮的百姓全部记下,以待将来国库缓解,加倍返之。

同时,朝中官员也开始逐渐捐出家财,有多有少,马秀英将她的嫁妆,都换了不少钱粮。

郭宁莲更是将嫁妆全部拿出去换钱粮,王府内的许多东西,都准备被郭宁莲拿出去卖掉,也幸好马秀英阻止得快,不然朱元启回来,恐怕还会以为家中遭贼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朱元启得知后,感觉整个人都有些颤抖,他知道,这一战,必须打好,胜得完美。

朱元启将这些事通传全军,大军得知后,每一个心中感动的同时,都纷纷憋着一口气,无论是军士还是汤和,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大将。

而刘基这段时间同样无比繁忙的为大军清点着后勤物资,同时还在思考着接下来的每一步该如何走会更好,更能确保此次制定的战略能够完成。

很快,便是来到大军出发之日。

公元1358年6月二十八日,大明洪武元年六月。

出征的时间比预定的晚了两日,只因为物资来不及输送,以及今天的日子,更适合出征。

朱元璋来到应天城外大营,在搭建的帅台之上,鼓舞着全军士气,待朱元璋说完之后,朱元启上台,拔出手中的苗刀。

“此战,乃我大明国战,战场之上,许进不许退!

擅退者,斩!

闻鼓不进者,斩!

战场懈怠者,斩!

作战不力者,斩!

不尊军纪者,斩!”

一连下来,足足十八项,清一色的斩,所有人听后,凝重的同时,士气再次高涨。

朱元启声音并没有中断,还在说着。

“北伐之战,事关国运,我,明王朱元启,希望大家,战场之上,都紧握手中的兵器,奋勇杀敌!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元启的怒喝声虽只能回荡在周边,但在无数亲兵骑马的传播下,很快传遍整个营地。

“战!战!战!”

“大明必胜!”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元璋以及一众大臣,在一旁看得热血沸腾,即便是李善长,此时都忍不住想从军,等清醒过来,每个人心头都极为欢喜,看向朱元启,目光满是敬佩。

这大军的士气调动得,绝了。

朱元璋看向朱元启的眼神,满是狂热,这是他朱元璋的亲弟,那个曾经无所不能的弟,朱元璋感觉,回来了。

朱元启在站台之上,将苗刀上举。

“现在,本王令,拔营,出征,诛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