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越大明,开局亲哥薨了 > 第二十四章 王朝兴衰

第二十四章 王朝兴衰

改组锦衣卫这样的事情,小朱也没想过能够凭借这一次的高丽、倭国之事,就一步到位,只要能够让老朱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小朱已经很满意了。

果然在片刻的沉默后,朱标开口对老朱说:“爹,这件事情还是需要慎重,虽然孩儿觉得允熥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涉及锦衣卫,俺们还是要斟酌再三。”

老朱也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可能是怕打击到孙儿,又对小朱说道:“允熥,先看看高丽那边的效果吧,若高丽真能在我们征辽东的时候出力,再考虑改组锦衣卫之事”

小朱自无不可,毕竟能让老朱和朱标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已经是让他的收狗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了。

小朱看到今天的老朱和朱标在思想上有所松动,索性加大了输出。

直接问道:“祖父和爹爹有没有想过皇朝的兴衰交替?西汉得国210载,东汉195年,李唐289年,北宋167年,蒙元一统不过百年。最长的李唐也不过289年,后期早已是皇权旁落、藩镇割据,苟延数十载而已。”

小朱知道历史上的大明以及后面那个抢着去当奴才的朝代,都还没李唐的时间长,虽然他不是专业的专家学者,但是歪理还是能说出来一大堆,一切为了自己的收狗大业服务。

这次朱标和老朱的眼睛突然亮了,其实他们从明朝建立以前开始,就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只是一直没想出什么门道来。有谁不希望自己创建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其实老朱觉得能像刘家那样传国400年,他日他地下有知,也能含笑了。

老朱急切的问道:“乖孙,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小朱说着自己的歪理:“那赵宋太弱了,说是一统,但是连个燕云十六州都收不回来,还年年对外纳贡,孙儿只说汉唐。王朝的初期,建立者都能体察百姓的疾苦,制定合适的政策,社会欣欣向荣。”

朱标这时候说道:“这些俺们也知道啊,要与民休息。”

小朱反驳道:“除了那西汉以外,其余真的是与民休息吗?东汉汉明帝命窦固出击北匈奴,消除其威胁;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立西域都护;又将西南的哀牢国收归版图,白狼等百余国称臣。唐太宗更是一代天可汗。除了西汉,因为秦末的大动乱加上统一后内部叛乱不断,民生凋敝才,不得不有文帝的与民休息,那景帝也是经历了七国之乱,处理了宗室割据,为武帝的开疆拓土打下了基础。孩儿觉得所谓的开国以后需要与民休息,这只是读书人的强词夺理而已。”

朱标也不恼怒,继续问道:“你可还有什么歪理?”

小朱理直气壮的说道:“开国的时候必是武强文弱,就连那弱宋也是如此。但是只要是与民休息,那么就要开始抑制武臣,重用文臣了。孩儿认为这所谓的与民休息就是读书人诓骗帝王的手段而已,他们心中所想的根本不是王朝的千秋万代,只是自己的利益而已。”

论讲歪理,小朱同志自认为不输天下所有儒生,他们能找出一堆证据,佐证自己的道理,小朱同志也可以。并且小朱同志还能拿出一堆后人总结的东西出来,实现降维打击。

熟知近代史的小朱同志可是明白对外战争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方法,与其大家在国内吵的面红耳赤,还不如手拉手去外面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世界人民,用物理的方法超度了他们,然后收取那么亿点点的辛苦费。

朱标也没驳斥,继续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样?”

小朱自信的说道:“因势利导。如西汉就休养生息,如唐时,唐太宗、高宗就对外积极扩张,建立了至今为止的汉家最大版图。只有那赵宋因噎废食,强行抑武重文,导致赵宋积弱难反。其他朝代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小朱继续编排赵宋:“别的朝代开国之时可能会有点困难,汉有白登之围,唐有渭水之盟,但是经过几年或是几十年的厉兵秣马,总能够一雪前耻。反而是那赵宋檀渊之盟以后不仅不卧薪尝胆,那赵桓还跑去泰山封禅,孙儿初闻此事还以为那赵桓原名耶律桓。那宋仁宗说的好听,千古明君,孩儿观之不过是庸碌无为,沽名钓誉的庸君而已,孩儿从没听说过哪个明君去世,敌国的君主能够痛哭流涕的,这赵宋也算是让孩儿开了眼了。孙儿若是那宋仁宗必定要卧薪尝胆,整兵备战一血太宗、真宗之辱。孩儿只愿我大明永远没有仁宗,我大明永远没有读书人都交口称赞的明君、圣君!”

朱标也不由得提醒道:“允熥,你的意思是想学李唐了?但是那李唐亡于藩镇啊。”

小朱回道:“爹爹,这些孙儿知道。但是李唐的藩镇之乱其实是自己的处理不当。唐玄宗时,不管是王忠嗣还是其他人,都反复提醒玄宗安禄山有不臣之心,玄宗只是盲目的信任安禄山,还给了他过大的兵权。再说这李唐由于太宗是兵变上位,后世皇帝大多有样学样,玄宗本身也是兵变上位,对自己的子女都猜忌颇深,更是一日杀三子。王忠嗣虽为玄宗义子,但是因为他和太子李亨关系密切,进而受到猜忌郁郁而终,王忠嗣死后安禄山方才做大。对于藩镇节度使,玄宗继位之初就有明确政策,节度使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玄宗晚年昏聩,违反了自己制定的政策而已。我大明祖父得国之正古之未有,天家和睦,父子同心,我大明不同于那李唐。藩镇之乱固然要防止,但也不能学赵宋因噎废食,虽富有四海,却没有强大的军队守护,这些财富最终不过是为女真人、为蒙古人准备的而已。”

朱标继续问道:“俺也听闻你酷爱那盛唐,甚至向翰林也多有询问,今日说出这话,想来是有了一番思量了。”

“爹爹明鉴,那汉武帝虽也开疆拓土,但是民生凋敝,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到了晚年,甚至不得不下诏罪己。唐太宗继位前突厥20万大军兵临长安,但是短短3年之后就击溃号称控弦百万的突厥,打下的版图更胜汉武帝。孩儿这些年研究下来,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肃朝堂,提拔人才。”

“第二,推广均田制,进行税制改革。孩儿认为唐朝这点值得大明学习,单纯的轻徭薄赋,减免税收得利的主要是士绅大户,很少能惠及底层百姓。但是唐时通过这两个政策,解决了使百姓富足和使国家富足之间的矛盾。”

“第三,废除奴隶制度,休养生息。不但得到了更多的人口,促进了社会发展;而且获得了底层的民心。同时控制市场中粮食的价格,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重视对外交流,以礼待人。唐史所记,外国朝拜之时,唐人展现出谦逊温和的态度,那些使臣回去之后也多有宣传,进而吸引更多国家前来朝拜。并设立市舶司发展海上交流贸易。孩儿觉得我们这点做的远不如唐朝,对待外国使臣我们的内心可以充满傲气,但是行动上需要谦和有礼,平等相待,而不是盛气凌人,桀骜无比。这一点礼部的官员做的太差了。根据高丽的回报,高丽使臣回国后就对我朝之傲慢多有抱怨。另外我们的赏赐过厚,高丽遣使并非是为了一睹天颜,只是因为我们给的太多了,反倒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那些礼部的官员自己没有做好,却要我们为此负责,让百姓加重负担。朝贡这块孙儿认为多袭唐制便可,前人就有成功的经验可以使用。”

“第五,唐朝多马匹,从唐时画作中可见民间亦多骑马。唐时步兵行军骑马,作战下马,骑兵更是一人三马,因此唐时才有这么多震惊后世的奔袭战。同时民间善骑马,尚武之风浓厚增加了兵源,减少了士兵的训练时间。”

“第六,唐太宗改革儒学,融入了许多关于民族问题的新见解。可见真正的明君圣主不但要用儒学,还要对儒学进行改革,使得儒学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

……

小朱同志结合后世对唐朝的各种分析,加入了一点自己的理解侃侃而谈;并借此对明朝的一些现行国策做出了批评。

老朱听得显然很认真,不过他也问道:“但是他李唐国祚也没到三百年啊,俺要求不高,就希望俺们家能传国300载。”

小朱觉得差不多了,需要给老朱、朱标留下吸收消化的时间,决定回归主题。

“祖父,孩儿说了王朝初建因为建立者大多能够制定合适的政策,国家能够快速发展,慢慢进入全盛期。之后随着社会发展,建国之初的有些国策开始变得不适合时代,若是继任者因循守旧,那么国家就会走向衰亡。若能出个如汉宣帝一样的雄主,则能中兴国家,但是最终也难逃衰亡。我中原王朝以农耕为主,因此王朝衰落都伴随着土地兼并。中原就那么大,适合耕种的土地就那么多,哪怕我们再打击土地兼并,随着人口的不断上升,迟早会来到那一天。”

“孙儿简单的说,王朝初建,政策好,百姓的生活变好了,百姓数量就开始增多。但是土地的承受能力终究有限,我们再怎么提高农业生产一定时间内也有个上限,一旦土地养不起那么多百姓了,社会就会动荡,王朝就会衰落,接着就是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待到有人再次一统,又是人少地多就会开启新的循环。这就是为什么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祖父也别想着抑制人口,现在人口对于国家来说就代表生产力,抑制人口不现实,大明要快速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口。”

此时老朱和朱标都紧紧的握住了双手,这个困扰他们十几年的问题竟然就被这个7岁小儿颇有道理的说了出来。

沉默了一会,老朱问道:“若不限制人口,你有什么想法?”

小朱凶狠的说道:“对内,当然要进行改革,延缓这个过程。对外,要走出去,通过贸易去赚,赚不回来就去抢。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当然也要讲究技巧,首先就要建立完整的情报网络,至少要知道哪里富庶,不能像现在一样两眼一抹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