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减租减息
那时的王凝之穿的是一身布衣,现在换成了官袍,面容和说话的语气依旧,老农定睛一眼便认出来了他。
不过,老农不想引起王凝之的注意,只笑呵呵的看着,与众人一道热情欢呼。
“他真是一个普通人啊……”老农感受着昂昂氛围,看着人们久违的神采飞扬,不禁感叹道。
钱唐一百多个恶霸押赴街头,百姓们不再有所顾虑,纷纷将目光投向一个人,期待着他接下来的讲话。
看着无数热情期待的目光,王凝之不禁有些紧张,稍微舒缓一下心境,缓缓说道:“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钱唐的恶霸尽数斩首,如果发现还有胆敢再胡作非为的士族,乡亲们直接到县衙找我,我保证他们的下场一定与朱三他们一样!”
“接下来,官府将重点打击钱唐仍存在地痞流氓,严禁地主放高利贷,我看到乡下的田税是五成到七成,佃户人家则更高,大家实在难以生存。
今日官府统一规定,钱唐境内的田税,不得超过五成,无论什么人家,违者处罚金一千钱,多次者收缴财产和田地。”
衙役拿出盖有县府大印的法令,贴在县衙前公示,这是刘宏青事先写好的。
“今年年末,官府将会统一户籍和杂税,划出一部分土地,分发给钱唐没有土地的佃户和流民,使耕者有其田,几日后,大家可以到官衙具体询问。”
百姓们发自内心的为这个举措欢呼,无比的拥护钱唐官府,因为官府终于做了一件对他们有利的事情。
这就好比,钱唐官府、士族、百姓的共同蛋糕,原本百姓只分得1%的蛋糕,现在变成了5%。接下来,还要增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三十,甚至可以想象百分之九十。
一时间,千千万万的百姓都在为王凝之祈福,不乏有人高呼万岁二字,看样子只差黄袍加身,登基称帝了。
可以看出,老百姓们对土地有多么的热爱。
几日后,这件事情被钱唐的百姓津津乐道,传诵远扬,临近郡县的百姓闻讯迁来,东晋大批流民和深受压榨的佃户涌入钱塘县。
短短几天,便占了钱唐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足有五六千人之多,王凝之虽然早有预料,但亦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
且后面的一个多月,可以想象了,钱唐的人口起码翻一倍,但有一个问题,小小的钱唐没有这么多空闲的土地。
毕竟实行均田制也得有荒地啊,钱唐哪有这么多荒地,大部分都在士族地主手里。
北魏的均田制和后世的土地革命不一样,前者不触碰士族地主的利益,只把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
后者是将土地全部分发给农民,直接触碰了士族地主的利益,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国有制,后期都会土地兼并。
当下时代背影不同,王凝之目前只能选择一个择中的办法,既实行均田制分发荒田,又打击一部分士族地主获取大片土地。
嗯……那些通过放高利贷发家的地主,便作为第一个打击对象吧。
他们手里的土地几乎全是从百姓手里抢的,王凝之重新夺回来心安理得,不会有人说什么!
……
王凝之吩咐刘宏青处理后事,自己则带着刘越一众小队,来到厅中议事。
县衙的一间议事偏厅,县丞丁原、县尉杨景柱等十多位县官早已等候多时。
王凝之直接坐到一个空座,深深叹了一口气,看着丁原众人,说道:“丁县丞,不用藏着掖着了,这几年的朝廷救济银经是你们贪的吧”
丁原一众人哪能承认,纷纷矢口否认,道:“这一定是有人故意污蔑我们呐!使君明鉴。”
王凝之摇了摇头,惋惜道:“证据确凿,好端端的,我怎会污蔑你们,钱唐的受灾的百姓都是证人”
“按照朝廷规定,他们每人每月本应得一石粮食,最后却只有半石,明晃晃的证据,还需我亲自说出吗?”
丁原连忙给众人使了个眼色,就是打死不认账,问一下有没有贪污,没有,绝对没有!
王凝之微微笑道:“大晋律各位都清楚,不需要我多说了吧,放心,咱们毕竟是同僚嘛,我上报朝廷的时候会为你们求情的,估计不会死人,最多流放千里”
若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这么威胁,他们则丝毫不会害怕,随便你去告,能活着走到建康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但这次的人不一样啊,王凝之绝对一告一个死,丁原的脸色瞬间黑了下来,人家朝廷有人,地方上也有人,打也打不过,怎么斗嘛!
想到这里,丁原连忙上前讨好,说道:“我丁氏在县城另有一处别业,无偿献给您了!”
“我钟氏有店铺三十间、钱绢一万,全部送给王常侍了!”
“我许氏虽不如钟氏,但有嫡女、庶女三人,希望给常侍做一小妾,当真是天大福分了。”
“我成氏……”
“停!”
王凝之可不是来敲诈勒索的,而是让他们退位的,有这群官僚拖后腿,改革难如上天,总不能事事都要自己操劳,实在不能不除。
“咳咳,诸位,我有一计或可免除灾祸,保你们士族身份仍在”
“多谢常侍了,可否细细讲来?”
王凝之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众人,表示明年初请他们告老还乡,厅内瞬间寂静了下来。
随着又一声咳嗽声,众人转而议论纷纷,显然都接受不了,丁原亦是如此,说道:“使君,此事实在重大,可容我们几日时间想一想?”
王凝之道:“自然可以,不过三日后没有答复,我将如实把你们贪污的事情上报朝廷,最少落个流放千里,实在不值得啊!”
丁原看得出王凝之铁心换掉他们这群老家伙,不由叹了一口气,颇有一点世事凄凉的感觉。
不过王凝之可不是让他们来惆怅的,而是宣布政令,他作为县令有这个权利。
一个县令如果不把的权利下放,而是交给幕僚,那丁原他们的权利几乎是形同虚设。
“常闻钱唐的吏治全郡最差,我曾下乡亲自体验过,记得有一次,上去问一个小吏官府颁布的政令情况,不仅不说,还给我一顿骂,差点就动手了!”
“像这种官吏,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骂人,不送进大牢,还等着回家吃饭?”
王凝之说着,将目光看向了身旁的丁原、黄自元二人,玩笑道:“我们中间也有吧,这种情况要改,不然容易进大牢啊!那里的牢饭可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