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扬帆明海 > 第141章 南下筹粮

第141章 南下筹粮

李旦侧目看向徐渭,仔细思考着他的提议。

其实在辽东作战的时候,李旦已经意识到了铳骑兵的局限性。

譬如在辽东最初战局里,自己在野外连续袭扰建州女真得手,连战十八场连捷十八场,而且总体的减员数量不超过两百人,并且以伤员为主。

乍一看上去铳骑兵所向披靡。

但抚顺关一战,大小战兵多有负伤,阵亡更是多达六百人。

这是自李旦为主将以来所打过的战役里最惨烈,伤亡最大的一仗。

自己的耳朵也在抚顺关之战中挂彩。

在抚顺关上,建州女真的女真勇士蚁附上城墙进行白刃战,自己手下的战兵基本上占不到便宜,甚至自己所在的城墙一侧差点被女真人突破。

反倒是李二狗所在的城墙一侧,守的更加稳固。

李旦发现兵士一旦对火器过于依赖,便会害怕近身搏杀,尤其是长期只进行远程放铳,近战水平一定会下滑。

所以一定数量的精锐近战步兵也是必须配备的。

李旦在认可徐渭的建议之后立即便是将自己的亲信全部招来,实际上也就是李二狗与蔡大鸡二人。

他将跟来的一千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八百人仍然是铳骑兵,沿用老的训练模式,由蔡大鸡负责统领。

另外两百人由李二狗负责,主要练习体能与近战搏杀技术,主要挑选的都是身材高大的士兵,编入近战序列的军士月钱加一两,伙食标准也会提高,确保每天都有肉食。

但因为不用配养马匹,实际上人均的军费开销还下降了。

体能训练是李旦专门制定的,战斗技巧与战阵配合号令则是由徐渭来负责指导。

因此徐渭也在三沙镇住了下来,在这两百人精兵练成之前恐怕没法离开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年纪大了,跟着李旦东奔西走,身子多少有些扛不住,好在幺儿一直服侍在徐渭身边,练兵之余徐渭更是将自身所学尽数传授给她,幺儿的妹妹土宝也拜了徐渭为师,同他姐姐一起跟在徐渭身边学艺。

徐渭能闲着,李旦却是不能闲着。

他先是写了奏疏派驿卒送往京城,主要说的就是南直隶忽降暴雪,自己不得不暂停清田转而救灾,如今已经联系松江府本地多个大绅进行赈贷,自己也将去南部筹粮运往灾区,争取早日平息灾情,重启清田事宜。

奏疏写好之后又是写了一封信给张居正,其中主要也是以上内容,但也顺道提了一嘴自己关于银行的构想以及希望朝廷对此次参与辽东战役的福建客兵予以嘉奖。

奏疏写好之后,李旦便准备带船队南下去筹粮了。

因为不少人手上有事走不开,所以此次出行李旦带的亲随比以往少了很多。

能叫上名字的也就顾宪成与缇娜二人。

当然,出海的人肯定不只这几个人,李旦麾下的十三艘大帆船留下了一艘在三沙镇用以必要时运输使用,自己则带走了剩余的十二艘,李旦任舰队提督,普鲁诺为船长,向南先行返回月港。

……

新乡分港酒舍。

李旦难得把几个老伙计都召集过来,好好喝酒叙叙旧。

酒足饭饱之后,李旦这才带着老魏进了酒舍底下的密室。

“最近经营的可好?”

“回头人,目前一切都好,纺织工坊的利润、货行驮货的钱、我们自己走船的收入加上各家租用船旗的佣金,上月一共有十六万七千多两入账,但是其中六万两要拿来维持运转以及采买下一趟走船的货物,真正的利润只有十万七千两。”

李旦点头,又问:“那库中有多少银钱?”

“现钱只有二十九万三千余两,其余多是坏钱和碎银约十三万两,需得拿到钱庄去重新铸造,估计其中钱庄的造钱和火耗得要个一成左右,实际上只能炼出十一万两多。”

也就是李旦手上有的现钱只有四十万两。

这不是说李旦的总资产是四十万两,而是说他手头上能用的流动资产就这么多,其他的则变成了原材料、商品、工坊、店铺、船之类的资产。

而且这四十万两肯定不能全动,包括人员的薪资、材料及货物的采购还有相应的损耗维护,眼下能拿出来用的钱恐怕只有一半,也就是二十万两。

按照市价,顶多也就只能采买十万石米粮,前提还得是能买得到。

李旦将自己的在南直隶的将要合伙开办江南银行的事情告诉了老魏,听完李旦的话后,老魏一时也愁眉不展。

“头人,要筹集五十万石粮食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南直隶本就是粮仓,如今粮仓遭灾,浙江一带估计也难以幸免,山东此前刚闹过水患,一时半会也挤不出余粮。

湖广和河南也许有一些余粮,我可以派人去内陆采买,但是路途遥远,其中路上损耗估计巨大。

再就是福建,闽粤之地本就不是产粮区,就拿咱们月港来说,平时的粮食都多有赖外贸进口,若不是洋芋、番薯得以推广,恐怕月港也没办法供得起这么多人口。”

“等等…”李旦打断了老魏的话,“你说月港这边粮食也多是外面进口而来?”

老魏随即笑了笑说:“那可不,头人你看咱们漳州地界才多少适合耕种的地方,而且不少地方盐碱的厉害,种粮食根本没有收成,只能种种柑橘什么的。”

“运粮来的粮商是哪里来的?”

“哪里来的都有,最多的应该还是广东和海南,粮食这个东西单价不高,只要不是遭灾的时候,一船粮食拉过来其实换不到多少货物回去,除非本地除了粮食没什么其他的货物,不然也不可能专程来月港贩粮。”

李旦不禁笑道:“老魏你既然这么说那就肯定有这样的商人。”

老魏笑着对答道:“那自然是有,来自安南的郑秀就是这样的商人,其从东京来月港做生意,算是少有的拥有月港商引的安南商人了。”

老魏口中的东京不是指日本的东京,那里现在还叫江户。其口中的东京是指安南的国都,即后世越南的河内。

老魏继续补充道:“安南此地甚是奇妙,其国北部由群山与两广相隔,多为瘴地,但是国都东京却又是开阔的平原,其中有红河与太平江两条水路穿过,沿河土地极其肥沃,气候又十分适宜种植水稻,我们福建这边两熟的稻子在那边一年可以三熟,虽然海南那边也有部分地方可以一年三熟,但是长势却不如安南国那边饱满,收成也没那边好。

那个郑秀经常雇沿途跑海的船运稻米到广东贩卖,不过前两年广东兵荒马乱的,郑秀不知从哪搞来的门路弄了张商引,于是便多是到月港来跑船。”

李旦猜还一个原因是广东那边能买到的货物有限,相比之下月港货品充足,更能买到自己心仪的货物回国去卖。

既然郑秀能弄到月港的商引,说明此人绝不是一般的商人,恐怕与安南国的什么大人物有关。

那么他从月港弄珍奇的东西回国赚当地贵族老爷们的钱,也的确是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老魏,替我联系这个郑秀。”

“他最近就在月港,若是头人想见的话,明天我就带您上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