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迁徙 >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百零五章

今年,陈有和早早就回了羊山。还没到端午节,他就坐着光头的包车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许多跟他差不多年龄的人。

北江彻底不行了。他今年上半年在北江只糊了个口,出去了近四个月,兜里只有五六百元。

不光是他,今年很多去北江打工的人都是这个情况。北江现在正在大力取缔小作坊,很多小作坊因为消防不过关被关停了。他们找不到事做,自然就挣不到钱。

横镇这几年倒是开了不少正规的鞋厂,不过厂里只招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人,而且要求要小学毕业的。

陈有和他们这一批人自然就被排除在外,他们没办法,只能先回来。

陈有和已经回来大半个月了,端午节也过了。他心里有些不安起来。带回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虽说在屋里没什么开销,可家里什么也没种,柴米油盐哪样不要钱?这个置办一点,那样买一点,几百块钱禁不住花。

大头到现在还没有打电话给他,说明北江的小厂子生意还是没有好转。他回来的时候同大头说好了,要是厂子里有生意了就打电话给他,他好过去。他到现在还对北江抱有幻想,毕竟在那里待了将近二十年。别的地方他不熟悉,到了这个年纪,也不想去重新适应新环境。

等得心发慌的陈有和打电话给老弟有丰问北江的情况,有丰告诉他,“今年不要想,到处没生意,你回去之后我只做了两天事,连这些天的开支都没挣到。到处的小厂子都关了。唉,麻烦大了……”

陈有和听有丰这么一说,心里更加发慌。他过了年就五十了,还能去哪里打工?哪里会愿意要年纪大、没技术、没文化的他?

可是不挣钱不行啊。没点养老钱傍身怎么行?即使是在村里生活也要有现钱在手里才行。柴米油盐样样要钱,还有,万一生个病呢?总不能在这样的年纪就朝儿女伸手吧?现在这社会谁也不容易,孩子们在外边也难着呢。

既然打工没人要,那留在羊山把地捡起来种怎么样呢?

那也不行。

陈有和已经十七八年没有摸过锄头了,现在再叫他去种地,他是不愿意的。不止是他,所有像他一样外出打了十几二十年工的人都不愿意重新回来种地。一是对田地里的活生疏了,二是怕别人笑话。笑话他在外边混的差,差到只能回来种地。所以很多人其实心里可能想回去种地,可是又怕别人说不好听的话。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光种几亩地,一年到头在田里累死累活也留不下几个钱,没什么意思。那样的话还不如出去找点活干。

陈有和这样煎熬着又过了十天半月,后来村里一伙跟他差不多年纪的男人说要不去县里做事。

芜丰县正在大肆修建楼房,有好几个工地要招小工。按天算,工价还可以。

陈有和便跟着他们一伙人来到了县城。

芜丰县这几年变化很大,新修了一个文化广场,城外的那个公园也修整得很气派,县城中心位置还修建了两个新楼盘。另外还有两个楼盘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陈有和他们要去的工地就在桥南车站附近。

到了县城之后,陈有和先买了一点东西去城郊看望了他老丈人。他丈母娘在几年前已经去世了,现在家里只有老头一个人。建国买了房搬出去了,永国、爱国虽然还在这屋里住着,可是他们三兄弟一年到头在外头打工,平时家里冷清的很。国伟老汉只有伺弄他的几块菜地来打发时间。

见到陈有和来家里,国伟老汉很是高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平时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很是孤单寂寞呢。老太婆去世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陈有和在老丈人这里没待多久就走了,明天还得上工,他得早点回宿舍。

第二天,陈有和他们就开始做工了。陈有和的工作是扎钢筋。每往上起一层楼,就需要工人把楼板上散乱的钢筋扎成一股一股。这工作很需要力气,陈有和带着棉纱手套,使出吃奶的力气把钢筋拧在一块。现在正值五黄六月,太阳像吃人的老虎一样虎视眈眈地死盯着所有的一切。无遮无挡的楼板上滚烫无比,鞋底都烫软了。连手里的钢筋也烫手。头顶被太阳晒得热辣辣的,豆大的汗珠从陈有和的脸上滑下,掉到楼板上,很快就被蒸发不见了。

陈有和毕竟上了年纪,一天工做下来就感觉腰酸背痛,手也酸胀得很。头昏脑胀的,身上不得劲。

很不幸,他中暑了。

第二天他没上成工,待在宿舍里休息。到这会儿,他终于体会到了“力不从心”这几个字。

年轻那会儿,自己光顾着玩,没有好好挣钱。即使到了北江,他仍然喜欢打点小牌。这些年,家英挣的钱比他要多。现在家英到上海带孙女去了,他得自己管好自己。

陈有和想要好好挣点钱给他和家英两个养老。可是,难啊……

陈有和在工地做完了一个月,立生怕他吃不消,便打电话让他去上海找事做。

陈有和担忧地说,“我这么大年纪,恐怕没人要……”

立生安慰他:“有的,大把招工的,就看你做不做。”

陈有和有些不敢相信,“有适合我这么大年纪的?”

立生肯定地说,“有。去找肯定能找到,做什么都比在工地强。”

陈有和这才放心。

他找包工头结清了账,便买了一张开往上海的火车票。

与谭家英第一次来上海那时一样,陈有和也是找不到出口,立生在外边干着急,他自己在里边也是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立生用上次的办法,请求工作人员的帮助才让他得以出了站。

上海大啊!到处人山人海。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那楼不知道有多少层!

这是陈有和见到上海的第一印象。

可是这么好的上海并不好找工作。他来到上海之后休息了几天就开始出门找事做了。

本来立生让他休息一阵子再说,可是看着立生和儿媳妇杨美每天晚出早归地工作,他不好意思天天在家里待着不做事。想早一点找到事做。

立生休息的时候骑电动车带他到附近转过两圈,后来他就自己出门找了。可是找了半个月也没有找到愿意要他的公司。人家不是嫌他年纪大,就是嫌他没文化。难啊。到哪里都难。

为了早日找到工作,陈有和还在两家中介那里交了三百元,也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回声。

不过就在今天,陈有和找到了一个小区保安的工作。这个小区离立生租住的小区不远,骑电动车大约十来分钟。这个工作除了时间长点,一天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没有休息日。其它的都令陈有和挺满意。工作不累,就坐在保安亭里给车辆放行,每月有两千五百元的工资。

陈有和心里很高兴,自己也是有正式工作的人了!

第二天是周六。为了庆祝陈有和找到工作,立生和杨美骑着电动车跑到好远的大菜市场买了几样好菜,中午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餐丰盛的中餐。

周一,陈有和就正式上班了。

天一亮,谭家英就起来给大家准备早餐。等立生、杨美、陈有和三人吃了早餐上班去了,她就在家里收拾卫生。九点左右推孙女出门溜达。

谭家英在这里住了一年,认识一些同小区的人。这个小区在这一年里搬进了很多住户,大家都是冲着在这里住满半年就可以读小区配套的公立幼儿园来的。这个小区除了一小部分本地老头老太太,剩下的全是外地人。大家的情况和谭家英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儿子儿媳上班,当奶奶的带孙。平常,谭家英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五点,都会带孙女到小区的凉亭那块去溜达。每天的这个时候,这里会有许多带小孩出来玩耍的爷爷奶奶,这些人跟她一样,大多来自农村,为了给儿女带孩子才来到这里。他们的普通话说得都不标准,谁也不会笑话谁。大家有共同的话题,坐在一块说说话,时间过得也快些,小孩也好有伴玩。

谭家英再也不会感觉时间难熬了,因为她在这里有可以说话的熟人,还有活可以做。

小区里有一个大姐外包手工活给小区里这些人做,有谁想做就去她家拿货。有时是缝衣服的扣子,有时是给衣服缝上装饰品,还有的时候是穿珠子。谭家英现在就是在做这些。

她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开始准备早餐,到了七点半,立生他们三个出门上班后,她就开始做手工。手工可以拿回家做,也没规定交货时间,很适合带娃的人做。

做一会儿手工,差不多孙女就醒了,她喂孙女吃过东西,然后就带她下楼溜达。在楼下玩到十一点左右就回家煮中饭,中午只有她和孙女在家,所以随便煮点就成。吃完中饭就让孙女在客厅玩,她在客厅的地上铺了垫子。而她则坐在旁边做手工,一只眼睛还瞄着孙女。下午孩子要睡一觉,她正好可以安安心心地做半下午。做到差不多四点又带孩子到楼下玩一会儿,再就要回家煮饭了。到差不多八点,立生、杨美和陈有和三人就都下班回来了。谭家英这样做一天,大概也能挣个二三十块钱,钱不多,但是至少能贴补点家用。

这段时间,立生更加忙碌了。他刚刚被提升为工程师。他在公司的称呼变成了“陈工”。升为工程师之后,立生的工资待遇方面也提升了,现在他的月工资是五千五百元,比刚来上海时整整高出了三四倍。杨美在今年也进了他所在的公司,两人在不同的部门,杨美做的是立生之前做的门窗预算员。杨美是这个行业的新人,工资只有三千五,不过后续会加的,只要业务能力提升了,工资绝对不止这个数。

看着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为美好的明天打拼,立生仿佛看到了前方有一片曙光在等着他们。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家人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