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临海居不易
张登州让张林家带话,非常高兴能在青岛见到杨三强,到了山东自家地界上,有什么交易要求尽管提。
因为是第一次交易,双方都需要建立信任。杨三强提出交易用花旗银行支票支付货款,需要张登州预先在银行存入足够数额的货款,银行代为查验后,洋行才向美国那边电报通知发货,确认收货后在银行转账完成交易。以后再有订单必须先支付货款,比如这次张林家来谈的第二单交易,这回杨三强去青岛完成第一单订单顺便就要收取这第二单交易的货款。
这交易规矩得立好,其他的就没有了。
杨三强其实已经跟张登州提过交易方案,这次再强调一回没有坏处。
张林家满口替大哥答应下来,邀请杨三强喝酒去。
杨小哥,跟你说,现在大哥手里有将近千人,就等着杨小哥的货到,哈哈……,俺大哥可就是名副其实的标统。俺们兄弟四个当初决定跟着大哥投军,那时想也不敢想有现在这样啊。这升官就在眼前,你说手里有兵,发财还不简单?
来,敬张老板,敬你们兄弟几个升官发财!杨三强端起酒杯。
一口喝完。张林家又倒满酒杯,对杨三强说:杨小哥,来,俺再敬你一杯酒,就祝杨小哥买办生意兴隆发达。
张大哥,你这次和我一起去青岛,就跟着张老板队伍走,不回临海了?
筷子上夹着花生米往嘴里送,听到这话,张林家放下筷子:杨小哥,俺还是要回临海的,大哥对俺这次事情办的非常满意,特地奖励了俺两百大洋呢!大哥意思是他不放心别人,让俺在临海待着,要给我开个水产铺子,每月花销不会亏待我。
在临海挺好的啊,张大哥,你看这临海县城,看那租界,想要什么没有啊,不比带兵东奔西跑,弄得灰头土脸的强。
又是一杯酒下肚,张林家说道:俺还是想带兵啊,杨小弟你知道,俺老家就是海边的啊。有好日子不过,谁tm的想弄的满身是鱼臭味,一天到晚的老子还能不能近人身边了?去喝个花酒都要被嫌弃。
这临海好哇,只要有钱,啥都不是事,可是总得有钱啊!对吧,杨小哥。就比如这次交易,那韩满志拿到手的肯定比俺这两百大洋要多,不是吗?
杨三强笑了笑,和张林家碰了下酒杯。开口说:你也有银牌了,下次直接找我就好。
俺大哥是有神人相助,八万多大洋啊,跟弯腰捡地瓜似的,就那么简单,这不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吗?谁能有那好运气?
谁说不是呢,在来找你之前姚大主教的两千大洋悬赏被人领走了,就一个消息两千大洋!那三万大洋还不知道谁能领走。杨三强感叹道。
三万?悬赏到三万了?张林家吃惊问道。
听说姚大主教在山东失踪的,巡捕房正在和绑匪谈判,十万大洋赎金,就是不知结果如何呢。来,咱再来一个,杨三强又劝张林家喝酒。
聊临海的居不易,临海的机会多,临海的新鲜事物多,临海的美女多,最后都感叹自己的钱袋子不够沉啊。
杨小哥,今天是韩满志去领的赏钱吧?
是啊!啊?
杨三强抬头看张林家。
张林家笑着看杨三强:牧师的消息是俺透露给他的,俺想要那三万大洋。
杨三强盯着张林家:我要两万,你提供姚牧师的藏身地,由我出手救人,你不用管其他事,只等着拿赏钱。
是不是太多了,杨小哥,你可是提过只要五千大洋就满足了。
此一时,彼一时。谁会嫌钱多?况且,你只是提供一个地点,一万大洋难道还不满足?
杨小哥,你肯定也听说了绑匪和巡捕房正在谈判。大哥听说那老头这么值钱,特意派了俺一兄弟看着,如果姚老头死了?这三万块谁也拿不着。那王老哥和俺可是过命交情,他那份不能少,还必须俺出面这事才能成。
我们对半分。
不行,我必须分两万。
难道你不怕张老板知道这事?
姚老头死了,在那乡下噎死,病死,很正常,大哥是信过命兄弟还是信巡捕房的?
好吧,你赢了。
还有,俺要见黄老总,以后俺要在临海混,必须得到他点头,这次交易才算数。
只要能救下姚老头,其他都是小事,都不算事,不说是去见黄富贵,就是让黄富贵来找他都没问题。
码头上,林桂芬特意来送杨三强:小强子,这两人是安南来的巡捕,你黄叔让他们跟着保护你,他们只听你一个人的命令。那三个是跟随我多年的手下,关键时刻可以替你挡刀子。你要小心那个张登州,需要人手帮忙,到青岛,我这手下可以带你去找刘二爷。
说着看向一边站着面露尴尬的张林家:你放心,这些天巡捕房会继续放出谈判消息的。
林姨,那我师兄那边呢?
他那边你更不用操心,十个从我老家找来的伙计跟着,都带着短枪,估计不会有问题。
德国人以护教为由,派出皇家海军进入青岛湾,跟大盛国强行“租借”青岛湾九十九年。德国人还迅速修建青济铁路,可以将中国华北内陆所产的棉花、煤炭、铁矿等原材料通过青济铁路转运到海洋上输送回德国。
青岛海湾气候怡人,常年刮东北风及西北风,很少遇到台风。冬季虽然很冷并有降雪天气,但除浅滩外,大部分海面不结冰,常年不冻。湾内没有很强的海水潮流,海边陆地又多为沙地,水深平均十米左右,便于船舶出入,是一个天然良港。
刘二爷派人一直守着客运码头,杨三强一行人下船后,就要去见刘二爷。杨三强人还在临海,林桂芬的电报就已经送到刘二爷的桌面上。
同道有事拜托,还是在自家地盘上,刘二爷当仁不让。
张大哥,咱就此分别吧,我得去见一个长辈。
张林家也拱手道别:杨兄弟,谢谢一路照料,我也得去找地方安顿,大哥来了得有地方住吧。那……?
哈哈……,放心,张老板明天才到,那批货可还有三天才靠岸。你不得和临海巡捕房谈判吗?我让两个兄弟去电报局附近守着,你应该认识我身边这几个人吧?
张大哥,你给张老板带话,到货的那天我们在码头见面。
刘二爷家离海边不远,一片红瓦白墙的房子散布满山坡,都是这些年德国人来之后修的。
一个光头的中年汉子坐在堂上,看着给自己行礼的年轻人。哈哈大笑,走下椅子,扶起杨三强,开口说道:快快起来,咱不用这些虚礼。
杨三强直起身,刘二爷伸手拍拍杨三强肩膀:听林大姐说你才十几岁,让我照看好你。可这么一看,你小子都和我一般高矮,嗯,你是不是还练过武?哈哈……
杨三强答道:林姨嘱咐我一定要来找二爷,说二爷义薄云天,在这山东道上是她最敬佩的老大哥。
又笑了一下:二爷目光如炬,晚辈的确跟着林师兄在学拳,太祖拳。
哦?太祖拳,林姓,三强啊,你这林师兄可是咱山东人?
是的,二爷,我师兄是东平人。
哈哈,那咱也算是一家人了,林老爷子过世前跟俺多有往来,那时候的林家可威风啊。
刘二爷发现自己还能跟这个临海来的小友续上关系,更是乐得开怀大笑。
正好,渤津来了一帮朋友,以武会友,你也算是江湖人,一会跟俺去李庄见识一下擂台比武。
刘二爷也不用问杨三强,直接就给安排上了。
渤津靠近北京又是运河的终点还是海港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渤津成为北方重要的商贸枢纽,鬼精的外国人当然也不会错过这块风水宝地,它们在渤津也有圈地建租界。姚老头就是要去渤津的法租界修建新教堂才被绑架的,现在还不知生死。
渤津作为入京门户,水陆交通咽喉之地。江北各家江湖门派想要扬名立万,广招门徒,在渤津开设道场、会馆或者学校就是很好的选择。其实能在渤津站稳脚跟的门派,其自身本事不容置喙,自家有钱或者有人愿意投钱供给才是主要原因。穷文富武这话不见得都对,但是练武想要练好确实需要大量金钱供给。渤津江湖人物名声最大的要数到渤津大侠霍师傅,他成名于渤津,盛于临海。在临海创办的精武体操会,杨三强和师兄林怀渤曾经慕名去过。可惜霍师傅过世后,他刚开办不久的会所,就学员四散,压根没几个人在那练武。直到会所迁到洋枪队旧址,学员人数才多了些许。现在精武体操会在四处修建分会所,应该是得到什么势力支持了。
李庄,原来不过是青岛湾边上的一个小渔村,现在已经是青岛这个新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一个大客栈边搭着一个半人高的木头台子,三丈见方。
靠近这个擂台围着好几圈人。周围墙上,房上,树上都有看客,竟然还有好些外国人跑来看热闹。
看热闹这事情真的不分种族,国家、地域,估计是天性。
刘二爷是地主,走近擂台,到处有人打招呼,一番见礼后才带着杨三强到中间摆好的座椅边上坐下,杨三强当然站到在刘二爷身后。
这次擂台不为比武,其实是渤津道上各大门派、会馆带着各家刚出师的徒弟门人出来见世面、拜码头。
刘二爷也是按旧例招待,帮助年轻一辈人扬名立万,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这就是江湖的人情世故。
上擂台的都是年轻男女,太祖拳,八卦掌,螳螂拳,谭腿,铁布衫……刀、枪、剑、刺。链子锤。各式拳脚,十八般武艺一一登台表演,叫好声就没停过。其实大家最期待的是压轴的比武,刘二爷这边派出三人和渤津那边前几年出道的师兄们比试,那才是真正的精彩。
刘二爷转头问杨三强:小杨,你也算是咱山东拳法传人,要不要上去玩玩,师兄们都会注意不会伤到你的。
杨三强平时和师兄练拳,两人之间经常切磋,没有和外人交手经历,就说道:二爷,我一会儿看看师兄们比试,今天这擂台就不上去了,毕竟学拳没几天。烦请二爷私下找几个好手帮我喂喂招就好。
刘二爷也不勉强这人高马大的孩子,笑着点点头,安排帮内几个好手一一上台比武。
过程不重要,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江湖后继有人。
晚上就地安排招待渤津来客,拆掉擂台,几十桌的席面铺将开来,有大酒楼送酒菜。
刘二爷是东道主,众人纷纷敬他这个江湖老前辈愿意提携后辈,让刘二爷没忍住一下子就多喝了几杯。
刘二爷喝得满面通红也不忘记拉着杨三强的手,不让他去住客栈,直接领回家:杨三强远道而来,人都到青岛了,还是林大姐的亲戚,怎么可能住外面。这不是打我刘二的脸,以后哪里有脸去临海见林大姐。
早饭后,杨三强去见刘二爷。
这二爷正在花园里摆弄一支手枪,嘴里还叼着雪茄。看见杨三强被管家带过来,忙招手:三强,快,来来来,这枪不错啊,真漂亮。
刘二爷手上摆弄的这把柯尔特转轮手枪是定制型,不但枪管比普通的要长一截,子弹也大一圈。原本是雪茄馆里陈列的藏品,林桂芬买了下来,另外还有两百发特制的子弹,这次让杨三强带着送给刘二爷,另外还有一箱雪茄,两百大洋。这大洋和雪茄其实是杨三强添进礼单的,毕竟这次来青岛交易肯定会请刘二爷帮忙,况且杨三强还想着在青岛开一间洋行。
杨三强拿过来手枪熟练的拆卸、擦拭、装配,子弹填装,递给刘,二爷。刘二爷看的很认真,结过枪后自己也练习了一遍,当然没杨三强熟练,可是很努力,这事不难,多练习而已。
正商量着找地方试枪,管家带进来几个人。原来是渤津武术会的李晟艺带着同辈来拜访。
进屋落座,上茶水。刘二爷开心的对管家说:来,把临海林大姐给我带的雪茄给各位兄弟尝尝。
很快托盘上摆着一排雪茄送到每个人面前,杨三强熟练的拿起雪茄用火柴烘烤,剪头,再点燃。
几个大侠也有人懂雪茄,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拿起来在鼻子下面一闻,竖起大拇指,夸这雪茄是极品。
李大侠练的是形意拳,在河北道上名气不小,也是刚在渤津立码头。这次渤津同行例行跨海来山东访友拜山,李大侠当然是要参与进来的。
今天专门来找刘二爷,就是为了联络两家的江湖感情,相互走动,取长补短。
在刘二爷家大花园里,两个身影正在过招,杨三强刚习武不到一年,正是有瘾头的时候,这种切磋看得他眼热、手痒,偷偷地问刘二爷能不能也上场试试。
刘二爷大笑:趁着李大哥在这里,刚好让他带来的兄弟和你过过手。你小子,昨天那擂台让你上去练练,你不上,当时有那么多江湖同道看着,瞧瞧,今天都登报纸了,这是多露脸的事,哈哈……。
李晟艺转头看着刘二爷身边站着的高大少年:小兄弟也是练武的?
杨三强见李晟艺转头问话,赶紧回道:是的,李大侠,我练的是太祖拳。不知能不能劳烦李大侠带来的朋友指点一二。
李晟艺点点头,招招手让一个站在不远处的中年汉子过来:二爷,这位是韩暮霞,刚从山西习武归来。现在绝对是咱这形意门里数得着的好手。
韩暮霞抱拳向刘二爷问好,刘二爷笑哈哈的拉出杨三强:不知韩大侠能不能指点指点我这小兄弟。
韩暮霞大约三十多岁,面容微黑,身材修长健壮,双目炯炯有神。
杨三强和韩暮霞上场切磋,出乎意料,这两人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于分出胜负,似乎是韩大侠给杨三强喂招。
原来韩暮霞和杨三强刚搭上手,就发现这个年轻人虽说练拳不久,但是他的拳意却很浓。
交手过程中拳脚相击,韩暮霞用上了卸字诀,可是和杨三强对撞到的身体部位依然会发麻,就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怪力小子。
多交手几招,韩暮霞就发现更大的问题,就是这杨小兄弟缺乏实战经验。现在两人是切磋,如果是实战韩暮霞可以在十招之内就能拿下这场对决。
杨三强也发觉出自己的不足,在交手过程中韩大侠几次对自己的要害发出攻击,这些攻击杨三强竟然没法救援,抵挡不下来,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面的韩大侠愿意继续和自己交手,这就不是普通的切磋了,这简直就是同门长辈对晚辈的指点错漏。
在杨三强将自己所学所有招式都对韩暮霞使了个遍,又打乱招式再来一遍,韩暮霞都一一化解,并没有手忙脚乱。
终于比试的两人停下手,杨三强郑重地抱拳弯腰向韩暮霞致谢。
韩暮霞扶起杨三强:杨小兄弟,咱同为武林中人,今天刚相识,交浅言深,我更不是你师门长辈,按说轮不到我来置喙。可是我就这性子,加上小时候也练过几年太祖拳,今天我就多嘴几句,希望杨小哥不要介意。
杨三强更是抱拳弯腰:韩大侠,望您能指点晚辈,晚辈感激不尽。
韩暮霞顿了顿,开口说:你小子其实悟性很高,学拳不久就懂得招式不用老,变换使用。我就给你简单说说太祖拳和形意拳,老话说的好,拳法无高低,关键在于精。一套拳法流传千百年,更是各有厉害之处。咱练拳的也得多见识其他武术,这样兼容并济,取长补短,更能精进对自家拳法理解。
太祖拳步法灵活,长打短靠,爆发力强。攻防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劲力发于撑、拦、斩、卡、撩、崩、横、塞。讲究的就是刚柔相济、虚实并兼,这些同传你拳法的师傅讲的可对?
杨三强不停的点头,韩大侠说的这些要点师兄的确都教过,现在听韩大侠说来也是熟悉异常。特别是切磋的时候杨三强发现了好多处自己练功的时候没注意到的细微之处,这些小破绽在高手眼里比天大,刚才韩大侠已经很客气了。要是相互搏命呢,杨三强忽然不敢再多想,更加认真的听韩大侠的指点。
我现在修的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形意拳拳法简单、实用,以三体式练基本功为内功,故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而五行连环拳则多变,十二象形拳更是身法灵活。
形意拳内外兼修,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
韩暮霞不但给杨三强详细讲解了一番自己练习太祖拳的经验,指出了杨三强练拳的不足,又很大方的给小兄弟介绍了自己现在所练的形意拳,详细得很,连比划带解说,就是师父教拳也不过如此。
这些就是我练拳多年自悟的些许小道,读书不多,杨小兄弟暂且一听。
杨三强感激,更佩服这个刚刚见面就愿意提点自己的大侠,真的是一个性格磊落,大方豪爽,毫不藏私的江湖奇人。
他眼中有神,眉宇飞扬,意气风发,就是杨三强认为的武林大侠的模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眼前这黑壮高大的韩大侠应该介于两者之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