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儿子太少了
看楚王手持昌国战书,在场众朝臣,有的不由身子就哆嗦了一下,有的赶紧低头互相窃窃私语,但更多的是义愤填膺。
崔启墨嘴角抽了抽,看来,昌国是绝不会放过这个出兵的机会了。
他冷哼一声:“贵国虽有五十万‘虎师’,若真要师出无名,我大真也不惧!必当举全国之力,让战场变成昌国铁骑的坟墓!”
楚王像是听到了一件极其好笑的事,昌国雄厚的国力、势如破竹的军队,便是他傲慢的资本。
他干笑了几声,又转向梅丞相,“听闻丞相的女婿孝亲王,被称为贵国战神。啧啧,战神?”他目光一凛,“本王倒是愿意在阵前领教一二。不知这份贺礼,丞相可否满意?”
梅丞相深吸一口气:“我大真绝无贪生怕死之辈,王爷若非要逮着太子之死作文章,大真子民,必奉陪到底!只是,到时两败俱伤,生灵涂炭,只怕昌国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本王不与你做口舌之争。”楚王收起战书,“皇上好好考虑考虑,呵呵,顺便与这些大人们,商讨一下对策。两日之后,本王便要知道关于太子一事,贵国到底是何说法。否则……哼!”
这是崔启墨登基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事。
偏偏这时,忠德侯府二小姐柳飘飘病了,而且这种病很奇怪,几日里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苍老。
皇帝连张院判都派去看了,可张院判竟连是什么病也查不出。
甚至,连梅雪儿也一时诊不出,这是什么病。
可是,他派去西陵的使臣已经明确跟西陵皇帝说了,将送一位公主去和亲。
焦头烂额的崔启墨一回到御书房,就叫来了除八皇子之外的所有皇子和重臣,就连才大婚的孝亲王,以及一向只知摆弄各种奇花异草的燕王,都来了。
大家众说纷纭。
“找个替罪羊出来,就说太子是要在我大真京城与昌国某位权贵合谋,被刺杀。总之,与我大真无关。”
“你难道看不出来么?这只是昌国出兵的一个借口。不管凶手是谁,不管太子因何被杀,昌国都会找借口出兵。”
“还是要想办法与西陵交好,除了和亲,再多许诺些好处便是,只要西陵不让昌国借道,与我大真结成联盟,我们便多几分胜算。”
……
大多数朝臣并不主张妥协,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当懦夫。
不得不说,皇帝在位这十多年,真国也壮大了一些,四国之中,兵力仅次于昌国。
大真子民也是愈发团结,越来越有血性了。
如果真有一战,运气好的话,还真不会在短时间败落。
这也是崔启墨不打算轻易妥协的重要原因。
他静静听着堂下的争论,沉着脸,未开腔。
“父皇,儿臣愿领兵!”崔宏孝率先说。
崔启墨眼眸微抬,没说话。
“孝亲王新婚燕尔的……”有朝臣说。
“国难当头,个人儿女情长,又算得了什么?”崔宏孝掷地有声。
一直未说话的辅国大将军向忠看了崔宏孝一眼,说:“皇上,老臣不才,愿为副将。”
崔启墨依旧沉默。
崔宏孝不由心下一沉,他知道,父皇是忌惮他的母妃是昌国公主,且婉贵妃与昌国皇帝的兄妹情分,非同一般。
二十多年前,昌国遭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蝗灾,原本富庶的良田几乎颗粒无收,丰盛的大草原也一片荒芜。
而真国本是原恒都帝国的米鱼之乡,当年又粮食大丰收。
昌国迫不得已同意真国皇帝所请,将婉公主送来和亲,成为太子侧妃,换取了数十万大军和平民过冬的粮食。
先帝知道昌国很快便会渡过这场危机,便伺机将深得昌国皇室溺爱的婉公主捏在手中。有了这个人质,即便今后两国交战,昌国也会有所顾虑。
昌国婉公主,或者说真国的婉贵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可怜女人罢了。
崔宏孝明白,自己身体里,流着昌国皇室的血液,所以这些年,真昌边境时有冲突,父皇从不派他前往。
他战神的名号,是在与其他两国和南越残余势力的战斗中打响的。
可此次昌国由楚王领兵,大真至少得派出一个皇子迎战,才能鼓舞士气。
崔启墨的目光,从一众皇子身上掠过——
二皇子颀王腿脚不便,且只擅长丹青文墨。排除!
四皇子燕王,只知摆弄花花草草。崔启墨一看见他那微微发福的肚皮,便皱了皱眉。排除!
五皇子滇王在滇州,无诏不得入京,听说成天醉生梦死。排除!
八皇子年幼且身中奇毒,都不用考虑!
六皇子孝亲王,本是最佳人选,可他身体里,流着昌国皇室的血,崔启墨心有顾虑。暂时,排除!
这时,他才真的发现自己不行,儿子生得太少了。
最后,他目光落在三皇子崔宏靖身上。
崔宏靖倒是有勇有谋,个人武功也极高,也上过战场。
四年前,崔宏靖才十六岁,便随向忠一起平定过南越旧部的叛乱。
两年前,真国和东滨因边境问题打了三个月,崔宏靖为副将出征过东滨。可主将阵前第一仗便中了毒箭,险些当场丧命。接下来三个月的战事,全由崔宏靖指挥,最后不仅守住了边境,还从东滨手中夺取了两座城池。
崔启墨心头飞快地盘算着。
想到崔宏靖手中可能存在的那份先帝遗诏,又想到此次对阵昌国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大真军队的精锐几乎要全部交到他手中。万一他有什么不臣之心……
然而,崔启墨再喜欢皇位,再沉醉于皇权,若国都没了,权力何在?
他也想过御驾亲征,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万一阵前心悸突发,又当如何?
他并非懦弱,只是若他阵前暴亡,势必军心不稳,这仗不用打便输了。
再三权衡之下,崔启墨终于开口了,“众卿说得没错,此战已无可避免。眼下首当其冲的是,立即通知在西陵的使臣,只要西陵不许昌国借道,朕许诺,未来三年,大真将每年援助西陵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若西陵与我大真联手抗敌,明年平津公主及笄后,许给西陵太子为妃。”
梅丞相大惊:“皇上,平津公主才年方十四,又深得您和太后欢喜……”